利好消息!這種裝置能轉二氧化碳為氧氣和燃料,氣候變暖或將解決

2021-01-15 奇點使者

引言:近十幾年來人類一直都在面對全球性的氣候問題,氣候變暖已經不再是專業人士口中所說的術語,它切實地在影響著地球的一切,因此如何應對氣候變暖成為了人類共同面對的問題。前段時間外媒報導了一則好消息,有一支國際研究團隊正在研發一種能夠將二氧化碳轉為氧氣和燃料的裝置。

早在十年前氣候變暖就已經成為了在地球上蔓延開來的氣候問題,該問題一直都在影響著地球的自然環境和地球生物的生存狀況,其中人類最明顯的感受就是氣溫普遍變高,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許多極地生物失去了棲息地等等。在一些地區,溫室效應所造成的影響更像是一個死循環,越來越高的氣溫增加了山火發生的可能性,一旦山火將大量樹木燃燒,又會有大量的溫室氣體流入大氣中,因此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目前成為了一大難題。

實際上許多國家早就意識到氣候變暖的問題,更有一百多個國家的元首齊聚一起籤訂應對氣候問題的協議。如今已經十年過去了,溫室效應的影響似乎並沒有減緩的趨勢,這是否在告訴我們,人類目前的措施還不夠?確實如此,在氣候變暖問題面前人類的措施永遠都不夠,不僅是因為這個問題從第一次工業革命就初現端倪,距今已經有兩百多年的歷史,還因為這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

在造成氣候變暖的眾多因素中,人類活動的佔比無疑是最大的,因此人類必須為此負最大部分的責任。當然人類也並非對這個問題視而不見,還是有相當多的國家、地區、組織和個人投身到探索減緩氣候問題中。來自加拿大滑鐵盧大學的一支研究團隊就將探索的目標放在了日常我們所能看到的葉子上,並且計劃研發出「人造葉子」來為應對氣候問題作出貢獻。

眾所周知,綠葉是植物進行氣體交換、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正因為有綠葉的存在地球才會有充足的氧氣供給生物呼吸,才會有流動的氣體循環。因此該團隊提出這樣的設想,如果能夠研發出一種模擬綠葉吸收二氧化碳的裝置,並且將所吸收的二氧化碳轉化為燃料,那豈不是一舉兩得的事情嗎?在確定了思路之後該團隊就著手進行研究,並且取得了一定的進展。

通過實驗研究,他們發現可以利用一種名為「氧化亞銅」的粉末來充當轉化二氧化碳的催化劑,具體操作是利用氧化亞銅粉末製成溶液,然後將二氧化碳通入溶液中,再加以光照的條件,就能夠逐漸將二氧化碳轉化為氧氣,同時原來的氧化亞銅溶液也變成了甲醇溶液。雖然甲醇溶液是副產物,但是它的沸點低於液態水,可以通過加熱的方法將其分離出來。這一實驗證明了通過該方法不但可以將二氧化碳轉化為氧氣,還可以將無機的氧化銅溶液轉化為有機的甲醇溶液。

從該實驗的完成情況看來,轉化二氧化碳所需要的原料和條件並不苛刻,因此具有較大的可行性。接下來就是如何將該反應穩定在裝置裡的問題了,如果該裝置成功被研發出來,那對於氣候變暖來說又是一個新的舉措。

相關焦點

  • 新催化劑將二氧化碳轉化為一氧化碳和氧氣
    植物擅長把二氧化碳從空氣中分離出來。但它們太慢了,科學家希望能夠加快這一從大氣中去除溫室氣體的過程。如今,美國研究人員報告說,通過開發出一種能夠將二氧化碳轉化為一氧化碳和氧氣的多孔材料,他們已朝著這一目標邁出了第一步。研究人員指出,新材料不但能夠清潔我們的天空,還可能成為製造源自可再生能源的燃料的新起點。
  • 科學家發明新型催化劑:二氧化碳直接變成噴氣燃料
    科學家發明新型催化劑:二氧化碳直接變成噴氣燃料2020-12-23 20:58出處/作者:快科技整合編輯:佚名責任編輯:longxiaojun2       人類和其他動物呼吸中會吸入氧氣吐出二氧化碳,化石燃料燃燒也是類似的過程,產生的二氧化碳被認為是氣候變暖的關鍵原因之一。
  • 科學家最新設計:能將水轉化為燃料和氧氣 供未來前往火星的太空人...
    該發現將改變科學家研究火星的方式,並試圖重建火星表面水資源的歷史,但它也開啟了一種新的可能性:人類能利用火星水資源嗎?目前,一支科學家小組表示,他們現已研製一種設備,能將水轉化為燃料和氧氣,供未來前往火星的太空人使用。該研究報告詳細內容發表在 11 月 30 日出版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
  • 中國空間站是如何製造氧氣和消除二氧化碳的?
    最近關於國際空間站的壞消息非常多。首先,它漏氣非常嚴重,每天洩露的空氣量達到2.7千克。其次,俄羅斯艙製造氧氣的設備出現了故障。美國宇航局宣布,國際空間站老化嚴重,將在2024年停止對它的支持。不過,預計在2022年,中國天宮空間站就將在軌道上組裝完成。
  • 外媒:新裝置可捕獲大氣二氧化碳
    原標題:外媒:新裝置可捕獲大氣二氧化碳參考消息網11月26日報導外媒稱,來自西班牙Eurecat技術中心、羅維拉·維爾吉利大學和綠色創新基金會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款能夠從大氣中捕獲二氧化碳的裝置,目前該裝置處於測試階段
  • 全球氣候持續變暖怎麼辦?給地球打個「遮陽傘」
    據《福布斯》日前報導,全球氣候變化是當今人類面臨的最緊迫的長期問題之一。對於全球氣候變化及其原因,科學家已給出清楚的解釋:人為引起的能吸收大量熱量的溫室氣體排放是地球溫度升高的原因。然而隨著時間推移,這些溫室氣體的濃度只會繼續上升,而不會下降。雖然許多組織和有識之士呼籲要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並淘汰化石燃料,但幾乎沒有什麼成效。
  • 美國將在火星用二氧化碳製造氧氣!
    毅力號探測器將進行一次近7個月的火星旅行,並於2021年2月18日在火星傑澤羅隕坑(Jezero)內以壯觀的「空中起重機」方式安全著陸。用二氧化碳製造氧氣2021年2月18日,NASA的毅力號探測器在火星上的傑澤羅隕坑降落時,它將進行一項劃時代的實驗,嘗試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轉化為珍貴的氧氣。
  •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3)二氧化碳與石灰水反應將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變渾濁,其原因是CO2與Ca(OH)2發生了反應:Ca(OH)2+CO2CaCO3↓+H2O,用這個反應可以鑑別或檢驗二氧化碳。(4)二氧化碳具有氧化性如有反應CO2+C2CO中,CO2提供氧將碳氧化為CO,CO2失去氧被還原為CO,所以CO2是氧化劑,具有氧化劑。
  • 應對全球變暖 科學家把二氧化碳注入地下玄武巖層變成「石頭」封存
    在全球變暖背景下,怎樣處理不斷增長的二氧化碳排放是一個世界性難題。據新華社報導,一個國際科研小組9日在國際權威雜誌《科學》雜誌上報告說,他們把二氧化碳注入地下玄武巖層,並藉助自然化學反應將二氧化碳轉化為固態碳酸鹽。
  • 全球變暖或將導致大腦退化,複雜思維能力下降50%
    科學前沿觀天下 篤學明理洞寰宇眾所周知,二氧化碳濃度增加會導致溫室效應的形成,進而演變為全球變暖危機。但是最新研究表明,當全球變暖發展到一定階段,不僅會對地球的環境氣候產生影響,還會可能損害人類的思考能力。
  • 氣候變暖對環境和人類有哪些影響,我們應該怎麼做?
    2019年12月13日——12月17日的天氣預報由於人們焚燒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並將其焚燒時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溫室氣體,這些溫室氣體對來自太陽輻射的可見光具有高度透過性,而對地球發射出來的長波輻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強烈吸收地面輻射中的紅外線,導致地球溫度上升,即溫室效應。不僅危害自然生態系統的平衡,還威脅人類的生存。
  • 雙語|氣候變暖導致秋天樹葉提前變色掉落
    在溫暖的月份,樹木從大氣中吸收二氧化碳並將其儲存在複雜分子中,氧氣作為副產物隨之被釋放出來。簡而言之,這個過程就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越多,被鎖住的碳就越多。我們知道二氧化碳是造成氣候變化的主要因素,所以植物從大氣中吸收的二氧化碳越多越好。隨著氣候變暖導致植物生長季延長,一些研究人員認為,樹木和其他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碳將比以前多。但是一項新研究顛覆了這一理論,並可能對人類如何適應氣候變化產生深遠影響。
  • 新技術可以從火星的鹹水中獲取氧氣和燃料
    人們不能飲用含鹽的水,而通常用電解將其分解成氧氣(供呼吸)和氫氣(供燃料)的方法必須除去鹽分。在惡劣和危險的環境中進行繁重和昂貴的工作。 但是,如果氧氣和氫氣能直接從鹽水中擠出來,鹽水電解就會更簡單,成本也會更低。 該系統是由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麥克凱爾維工程學院的工程師開發的。此項研究結果今日刊登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
  • 雙語|研究:氣候變暖導致秋天樹葉提前變色掉落
    在溫暖的月份,樹木從大氣中吸收二氧化碳並將其儲存在複雜分子中,氧氣作為副產物隨之被釋放出來。簡而言之,這個過程就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越多,被鎖住的碳就越多。我們知道二氧化碳是造成氣候變化的主要因素,所以植物從大氣中吸收的二氧化碳越多越好。隨著氣候變暖導致植物生長季延長,一些研究人員認為,樹木和其他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碳將比以前多。但是一項新研究顛覆了這一理論,並可能對人類如何適應氣候變化產生深遠影響。
  • 科學家:嫌二氧化碳多?來看看氧氣多的時候,地球是什麼樣的
    溫室效應、全球氣候變暖,是目前人類面臨的最嚴重的危險之一。有的時候,大家都會感嘆:唉,現在二氧化碳排放量越來越多,空氣中的氧氣越來越少,溫室效應越來越嚴重,海平面越來越高,真不知道未來會怎樣。不過,科學家表示,很多事情還是要用辯證的眼光來看的。
  • 二氧化碳傳感器的應用場景有哪些?
    人類賴以生存的空氣,是地球大氣層中的混合氣體,主要由78%的氮氣、21%氧氣、還有1%的稀有氣體和雜質組成的混合物。空氣中的氧氣對於所有需氧生物來說是必需。所有動物都需要呼吸氧氣,而植物則利用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進行光合作用,二氧化碳是近乎所有植物唯一的碳來源。二氧化碳最重要的生理作用在於為光合作用提供碳,因此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對植物的生長影響很大。
  • 研究發現:氣候變暖導致秋天樹葉提前變色掉落
    在溫暖的月份,樹木從大氣中吸收二氧化碳並將其儲存在複雜分子中,氧氣作為副產物隨之被釋放出來。簡而言之,這個過程就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越多,被鎖住的碳就越多。 我們知道二氧化碳是造成氣候變化的主要因素,所以植物從大氣中吸收的二氧化碳越多越好。隨著氣候變暖導致植物生長季延長,一些研究人員認為,樹木和其他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碳將比以前多。但是一項新研究顛覆了這一理論,並可能對人類如何適應氣候變化產生深遠影響。
  • 研究發現:氣候變暖導致秋天樹葉提前變色掉落(雙語新聞)
    在溫暖的月份,樹木從大氣中吸收二氧化碳並將其儲存在複雜分子中,氧氣作為副產物隨之被釋放出來。簡而言之,這個過程就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越多,被鎖住的碳就越多。  我們知道二氧化碳是造成氣候變化的主要因素,所以植物從大氣中吸收的二氧化碳越多越好。隨著氣候變暖導致植物生長季延長,一些研究人員認為,樹木和其他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碳將比以前多。但是一項新研究顛覆了這一理論,並可能對人類如何適應氣候變化產生深遠影響。
  • 歐盟就2030氣候目標計劃達成共識,新能源汽車和光伏產業迎利好
    到2030年,歐盟溫室氣體排放將比1990年降低至少55%,此前歐盟設定的減排目標是40%。受該消息影響,歐洲碳信用額度價格應聲上漲,再破30歐元/噸關口。歐盟相關機構表示,《歐盟2030年氣候目標計劃》將作為落實《巴黎協定》的國家自主貢獻(NDC),並在年底前提交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
  • 科普|說好了全球變暖,怎麼天氣還要凍死人的節奏?
    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等化石燃料的燃燒造成的碳排汙,使地球變暖並導致氣候變化。夏天的幾個月裡,這種氣候變暖的影響越來越明顯。很多人不相信氣候變化,就跟吸菸者不相信吸菸有害健康一樣,是一種心理在作怪。2020年,大西洋地區剛剛結束了一個破紀錄的颶風季,由於大西洋、加勒比海和墨西哥灣的海水溫度遠高於正常水平,導致墨西哥灣出現數場劇烈的大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