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退幾十年,癌症還是一種罕見的疾病,患癌者相對較少!
而現如今,我國癌症病發率逐年增高,每年新被確診的癌症患者,就多達了近400萬人!
根據數據統計顯示,我國癌症排行的前五位,除了肺癌不是與消化有關器官的癌變,其餘基本都屬於消化器官癌變,這包括了食管癌、胃癌、大腸癌、肝癌等。和其他西方國家相對比,我國消化器官癌症不僅是病發率較高,死亡率也居高不下!
這是因為受到癌症特性、我國對癌症和防癌篩查普及不到位、金錢因素等多方面影響,在消化器官癌變確診時,大部分都已經走到了中晚期階段,甚至尚有手術機會的患者還不到30%。而到了中晚期後的癌症,已經開始了轉移、浸潤和擴散,所以死亡率也相對較高一些。
之所以近些年我國消化道惡性腫瘤高發,除了與年齡因素有關外,更多的則是和後天不良飲食習慣、慢性病等方面相關。
如果不想讓癌症找上自己,以下幾個不良飲食習慣,現在改正或許還來得及:
1、飲酒:
中國是酒水生產和消費大國,只要是有飯局的場所,就少不了酒的參與。然而,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早已經將酒精列入了一類致癌物中,它在進入機體時,本就會對消化道黏膜造成刺激和傷害,容易誘發炎症、潰瘍、糜爛等疾病。
而酒精在代謝過程中產生的乙醛,又會損傷細胞基因、改變基因表達。在致癌物、慢性病的雙重作用下,後期患癌率也就有所增長,這包括了肝癌、食管癌、胃癌等!
2、吃飯速度快、暴飲暴食:
口腔是食物開始消化的第一步,牙齒會將食物充分嚼碎,與唾液攪拌在一起,隨後逐漸進入食管、胃內。如果長期吃飯速度過快、暴飲暴食,食物還未充分咀嚼就進入消化道,很可能會造成消化黏膜損傷,並增加胃的消化負擔,繼而誘發各種慢性消化道疾病,包括了炎症、消化道潰瘍等。而長期反覆發作的潰瘍性疾病、炎症,恰恰就是致癌因素之一;
3、愛吃燙食:
中國人對「燙」都有過分的偏愛,比如火鍋、麻辣燙、熱奶茶等,都是年輕人的最愛。但你不知道的是,世界衛生組織早已經將超過65℃以上的食物,列入了2a類致癌物中。長期反覆攝入,可造成消化道黏膜燙傷、炎症和腸化生,繼而增加癌變機率。在我國食管癌患者中,有近80%都存在反覆吃燙食的壞習慣;
4、高膽固醇、高脂肪類食物:
不得不說,現如今國民飲食水平已經有了明顯增長,原本逢年過節才能吃到的食物,早就變成了家常便飯。但是,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對身體卻沒有任何好處,它不僅會促發肥胖、內分泌紊亂、免疫力低下,同時還會對腸道健康造成影響,增加大腸癌的病發機率;
5、含致癌物的食物:
有很多食物本身就含有致癌物質,比如醃製和加工肉類,在過程中會加入大量鹽分,而鹽不僅會直接對消化道黏膜造成損傷,誘發消化道慢性病,同時醃製食物還容易產生亞硝酸鹽,進入機體後又會轉化為一類致癌物亞硝胺,繼而增加癌變機率。
除此外,含苯並芘的煙燻燒烤類、含丙烯醯胺的油炸食物等,長期接觸都會增加患癌可能。
總體而言,消化道癌症出現和飲食有密切關聯。但是,不健康的飲食和癌變並不是絕對性的,這都建立在了長期、大量接觸的基礎之上,除此外基因、年齡、免疫力等也是影響因素。如果不想讓癌症找上自己,保持健康、規律的飲食習慣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