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開發孩子智力的最好方法不是靠閱讀,而是這件簡單的事

2020-12-26 西紅柿媽媽

|西紅柿媽媽

早在2011年,就有一位一線高中教師,網名叫做「linyang2000」的人,在網上發帖稱:「近兩年,高考中出現的狀元,基本上都是家裡經濟條件比較好的孩子。不出20年,教育的差別將會越來越大」。

十幾年過去了,貧富差距是真的不斷被拉大。人們重視教育的程度越來越深,多少寒門學子都在拼命苦讀,試圖用自己的努力,爭得一個好的前程。但是,「寒門再難出貴子」的說法,近幾年大家是越喊越響亮了。

孩子的學習成績和家庭條件日漸成正比,這是什麼原因呢?

有研究表明,富人家的孩子和窮人家的孩子在4歲以前,智力就會開始有明顯的差別,而這些差別的原因,有人認為是因為孩子詞彙量積累有很大差別。

於是,親子閱讀這個教育項目,一時間在各大城市風靡。家長們穿梭於昂貴的早教班、各種益智的書籍之間。但是,這些是不是孩子智力開發的「神器」?

麻省理工研究表明,兒童大腦發育的最佳辦法,並非是靠閱讀。閱讀增加的是孩子的詞彙量,而父母和孩子多聊天、多交流互動,才能開啟孩子的智慧。孩子和父母溝通互動越頻繁,孩子的大腦活動就越活躍。

早在1995年,美國科學家貝蒂·哈特和託德·雷斯利,對貧富差距和家庭教育差距做出研究,也就是著名的「3000萬字差距」的調查研究。

他發現貧困家庭裡出生的孩子,比富裕家庭出生的孩子在四歲前,會少聽到3000萬個英語單詞。這3000萬個單詞,讓他們的智商平均水平差距非常明顯。

父母和孩子的談話,可以促進孩子大腦的發育、開發智力,說起來是多麼簡單的一件事。就是這件簡單的事,讓孩子不僅智商高,還有更強的社交能力,提高娃的情商。

但對貧困和普通家庭來說,家長大多時間忙於賺錢,就算在家了也不和孩子交流,所以開發孩子的智力就落後於富裕家庭了。

發展孩子的智力、情商都和開發孩子的語言天賦是分不開的。

1、提高孩子生長環境的信息量。

多年從事兒童教育的專家發現,單調的環境會抑制孩子學習語言的欲望,豐富多彩的學習環境則有促進的作用。有雙胞胎的家庭裡,孩子的語言發展要比單胞胎家庭的孩子語言發展更迅速。

孩子上幼兒園以後,比在家庭裡語言發展要迅速很多。所以為孩子創造豐富多彩的語言環境,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還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對聲音就會特別敏感。所以,有些注意胎教的媽媽,會經常和胎兒進行交談。所以,孩子從出生的第一天開始,爸爸媽媽就要有意識地和孩子進行交談。比如,我們抱著孩子在屋裡玩,就可以對孩子介紹家裡的物品,「沙發、書櫃、椅子……」等等。父母教的詞彙和物品聯繫起來,時間久了,孩子就能理會其中的意思。

孩子雖然沒有語言表達能力,但是當他接受的詞彙積累到一定數量以後,孩子的認知和思維能力就會有質的飛躍。家長千萬不要有,孩子大了自然就會說話的想法。孩子多聽、多見,才會產生想說的願望。

2、父母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語言修養。

一周歲以內的嬰兒,他們學習語言的方式就是模仿。如果爸爸媽媽或者其他家庭成員說話有缺陷,比如愛說髒話,或者是結巴嘴,孩子很容易就能學會。所以,為了孩子的語言發展,家庭成員都要提高自己的語言標準。

我們爸爸媽媽可以多聽一聽廣播,提高語言修養。我們在和孩子說話的時候,要注意發音要正確,神態、腔調以及語速要親切。特別像一些爺爺奶奶提出,不要用「吃飯飯」,「睡覺覺」這些不規範的詞語。

3、孩子語言訓練要跟上。

孩子在一周歲左右,就會初步具備語言表達能力。這個時候,家長還要注意對孩子進行語言訓練。多訓練,可以讓孩子把聽到的詞彙運用得更加熟練和準確,語言表達也更加流暢。

比如,我們給孩子講完一個故事,可以讓孩子複述故事主要講了什麼內容,鼓勵孩子把聽到的故事講給家裡的人或者是小夥伴聽。

帶孩子走親訪友,鼓勵孩子和別人主動打招呼,講一講在別人家玩都有什麼好玩的經歷。多給孩子創造說的機會,他的語言表達能力就提高得越快。

如果你的孩子是一個能說會道的小寶寶,那麼他將來的學業成績也一定會名列前茅的。為了孩子的未來,還要爸爸媽媽細心地陪伴孩子。

相關焦點

  • 麻省理工最新研究表明:孩子大腦發育的最好方法,並不是靠閱讀
    長期以來,在人們心中認為閱讀和提高詞彙量是促進兒童大腦發展的重要因素也是主要的一個方法。麻省理工最新研究表明:孩子大腦發育的最好方法,並不是靠閱讀但一項新的研究推翻了這個說法,研究最終也證實了,想要讓孩子大腦發育,父母溝通是非常重要的!
  • 開發孩子智力最好的方法不是背唐詩、認字母而是做這件事
    很多家長以為讓孩子背背唐詩、認認字母、學學兒歌就是學前最好的智力開發了,果真如此嗎?有科學家認為,畫畫有開發智力的作用,你知道為什麼嗎?01 畫畫能提升觀察能力成人都喜歡規矩、真實的東西,而孩子的世界裡充滿了童話般的爛漫,花兒會唱歌,太陽長鬍子,小兔子拿著氣球,電視機長著兩隻手……這正是想像力的最好表現。畫畫的時候也是他們想像的時候,不斷學習畫畫,就可以豐富孩子的想像力了。03 畫畫能平衡左右腦的發育
  • 麻省理工研究發現,兒童大腦發育的最好方式,並非只是靠讀書
    有的家長應該都認為智力是先天因素,從一出生就決定了的,但其實這並不是完全正確的,因為智力確實是有遺傳的部分,但是根據麻省理工的研究發現,孩子的智力大約是有80%是通過後天的鍛鍊得來的。當然,有家長覺得智力是天生的,就會有家長覺得智力是可以通過後天得來的,所以才有了滿地開花的輔導機構,從小讓孩子背書背公式,然而,麻省理工的又一項研究證明:促進兒童大腦發育的最優方案,重點應該在「遊戲」而不是「讀書」。
  • 麻省理工研究:閱讀並不是兒童大腦發育的最佳方法,這樣做更有效
    也有很多父母給孩子吃很多補腦的保健品,希望讓孩子變得聰明一些。也有父母認為知識改變命運,於是就讓孩子大量的閱讀課外書籍,來充實孩子大腦,提高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案例外國科學家有關於孩子成績這方面的實驗證明。孩子的成績好壞和孩子的詞彙儲備量有很大關係。孩子長大之後都和自己之前的所獲得的詞彙量有一定的聯繫。
  • 父母是最好的老師,如何開發孩子的智力
    智力的早期開發是兒童心理發展的需要。兒童智力是構成兒童心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智力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而是通過有意識地開發而發展起來的。那麼在家庭中應該怎樣對孩子的智力進行開發和培養呢?觀察力、記憶力、想像力和思維能力是構成智力的一般成分,常常作為考察和培養智力的有代表性的領域。下面分別講一些培養上述各種能力的方法。
  • 抓住3 6歲開發孩子大腦的黃金期,3個遊戲,給娃一個「超強大腦」
    麻省理工科研團隊表示:很多父母常會陷入這樣一個誤區,「只有讀書才能激發孩子大腦」。 與此同時有一位來自美國的學者貝蒂·哈特也曾做過相同的實現,得出了與麻省理工團隊相同的答案:「3~6歲孩子大腦發育的最佳方案,不是靠閱讀而是這4種科學遊戲」。
  • 日本腦科學家研究:7個鍛鍊孩子大腦潛能方法,有效開發智力
    我們可以發現,在這個期間內的孩子,他的行為舉止,都是自己本能想要去做的,意識裡沒有父母要求我去做什麼。所以這時發展孩子的大腦本能最有效果。在孩子3~7歲的階段,就可以逐步的培養孩子腦部智力了。智力不是一成不變的,有很強的可塑性。如果家長能夠開發好孩子的智力,將來的成就一定是非常可觀的。
  • 被麻省理工等6所常青藤名校爭搶的孩子,是被怎樣培養的
    縱觀他的履歷,獲獎大多都是國際性的,由此可見這人的不凡之處,以至於麻省理工等六所常青藤名校都爭先恐後的想要他。 家長們一旦出現這種想法那可就大錯特錯了,要知道尹渭博雖然的確很厲害,但是他的這番成就絕對離不開他的父親,也正是因為他父親的悉心栽培,才有了尹渭博這些傲人的成就。 那麼尹渭博的父親究竟都做了些什麼呢? 關注過程,而不是緊盯結果。
  • 3-6歲孩子右腦發育的最佳方案,不是讀書,而是這3種遊戲
    據麻省理工科研團隊研究發現:「3-6歲孩子大腦發育的最佳方案,不是靠「死讀書」,而是這4中科學啟蒙遊戲」,在此之前還有一位來自美國的學者「貝蒂哈特」通過3000萬字的調查論證了嬰幼兒大腦發育規律。②影響孩子大腦發育的主要因素不是詞彙量的多少,而是父母在孩子幼年期的交流方式與啟蒙遊戲是否做到位有密不可分的關係。③在掃描孩子腦電波規律時發現:孩子與父母間交流的頻率越多,孩子右腦匯總語言相關的區域活動數值就會越強,這點與家庭收入、父母的文化水平無關。
  • 如何抓住智力開發的「關鍵期」,讓孩子變聰明?哈佛教授這樣說
    根據這種種的研究與事實證明,對於一個孩子來說,是否聰明並不在於他的天賦如何,而是取決於家長是否能夠抓住大腦智力開發的關鍵期對孩子進行正確的教育。但是大多數父母對聰明都有一個錯誤的理解,覺得聰明是天賦從小遺傳的,所以無一例外,忽略了孩子智力開發的關鍵期!
  • 孩子拆家,一個頂仨!麻省理工教授:「拆家」是好事,家長別阻攔
    麻省理工教授,曾經用20年時間研究全球的天才科學家、工程師們,發現他們身上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動手能力超強。俄羅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就曾指出,孩子的動手能力越強,智力發展就越充分。因為動手就是動腦,在破壞,拆裝的過程,就是開發智力、主動探索的過程。所以,"拆家"實際上是非常利於心智發育的活動。
  • 山東大學4人登上麻省理工重量級榜單,年齡最小才29歲!
    12月10日,全球青年科技領袖峰會暨《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中國"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頒獎典禮在"名士之鄉"紹興啟幕。峰會上,重磅發布了第四屆《麻省理工科技評論》"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中國區榜單。
  • 「比黑色更黑」,麻省理工團隊研發出一種能吞噬鑽石光芒的新材料
    這顆鑽石將在11月25日之前在紐約證券交易所展出,讓觀眾有機會一睹麻省理工學院新型碳納米管(CNT)材料的實際應用。麻省理工團隊在鑽石上塗上了新cai'l斯特雷貝在麻省理工學院的一份新聞稿中說:「碳納米管在一個物體上的極端對立統一,以及它獨特的美學特徵,激發了我對這個藝術項目的想像力。」
  • 考不上印度理工,才選擇麻省理工?「印度理工」是什麼樣的學校?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麻省理工學院,影響力巨大,很多知名的人物都來自於這裡。對於有著出國留學機會的高材生,都會夢想著能進入麻省理工,這裡擁有超高質量的師資力量,還有很好的學習氛圍。在印度,同樣有印度理工學院,很多人考不上印度理工,才選擇麻省理工?印度理工學院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學校?
  • 考不上印度理工,才去選麻省理工?「印度理工」神一般的存在!
    曾經流傳著這樣一個段子「考不上印度理工,才選擇麻省理工!」,大家都知道印度的IT也發展得非常好,那些IT精英大多是印度理工學院培養出來的人才。 印度理工是全亞洲最好的理工學院,名氣一直很高,因為培養出來的學生很優秀,所以很多人想上都上不了。
  • 最牛學生拒掉美國所有常青藤大學 選擇麻省理工
    照片上這個笑眯眯的陽光男孩就是來自於美國哈丁中學的學生亞歷山大羅曼,據商業內幕雜誌報導,羅曼將選擇麻省理工學院開始他的大學生活。「麻省理工的整體氛圍是我選擇它最主要的原因,校園裡的每一個人似乎都彼此認識,」羅曼告訴商業內幕的記者。
  • 3-6歲是大腦開發的「最佳時期」,做好這5件事,孩子越來越聰明
    在還在大腦開發的「最佳時期」,父母做好這5件事,孩子越來越聰明1、音樂音樂可以促進寶寶的右腦開發,這是人盡皆知的事情,尤其是古典音樂,對寶寶的右腦開發有很大的好處,所以聰明的媽媽,會讓孩子從小接觸音樂。
  • 3-6歲是大腦開發的「黃金時期」,做好這4件事,孩子越來越聰明
    之所以將3~6歲稱之為大腦開發的黃金時期,就是因為這個時期的孩子大腦發育非常快,很容易就能學會或掌握某些知識,而且家長只有在一旁輔導,無需耗費太多精力,簡單的教教效果就會事半功倍。在還在大腦開發的「最佳時期」,父母做好這5件事,孩子越來越聰明1、音樂音樂可以促進寶寶的右腦開發,對寶寶的右腦開發有很大的好處,所以聰明的媽媽,會讓孩子從小接觸音樂。
  • 美國麻省理工知名華人教授陳剛被捕 外交部回應
    2017中國(深圳)IT領袖峰會,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麻省理工學院正教授陳剛發表題為《麻省理工的創業環境和發明創造》的主題演講,分享了麻省理工的創業環境和發明創造。針對馬雲在今天早上的演講中提到的阿里巴巴有47.5%是女性的情況,陳剛在演講中表示,多元化是目前眾多高科技公司追求的一個目標,但MIT(校訓「動手又動腦」 )這個工程學校,有近50%是女性,這在全世界基本找不到。MIT是全球世界科研和商業化的先驅,擁有大量優秀的發明創造。以MIT機械系為例,十多年來麻省理工機械系共創造了五十多家公司。
  • 讓孩子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而是閱讀、再閱讀
    「讓孩子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蘇霍姆林斯基(前蘇聯著名教育家)「喜歡閱讀的孩子最有能力且能最廣泛地從他們所接受的教育中收益。」而中國童書博覽會發布的最新《中國城市兒童閱讀調查報告》顯示,中國小學生年均中文書籍閱讀量為40本,但由於英文水平和閱讀能力的限制,英文書籍年均閱讀量非常低...經常看到有家長問到...孩子英文水平弱,與認知水平水平相當的書沒法讀,簡單得沒興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