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繅絲女工,從繁榮到消失

2021-02-19 重慶言子

繅絲工,一提到這個工種現在的很多重慶的年輕人根本不知道是什麼。

繅絲其實是生產絲綢的一個步驟, 在八九十年代這也是一個熱門的工作,這也是很多女孩成年後的第一份工作,因為繅絲是一份需要心細手巧的工作,所以繅絲的都是女生,「繅絲女工」也就成了他們特定的稱呼。

九十年代,正是重慶的手工業最發達的時候,到處都是缺勞動力的廠房,光絲綢廠就有十幾家。而且那時正是流行絲被、絲褲的時候,所有絲綢廠裡面員工眾多,少的時候也有五六千人,鼎盛時期有八九千人

九十年代初,reiko的媽媽就是這其中一員。年僅十八歲的她隻身一人從農村來到城市裡,一個月工資幾十塊錢,勉強在城市裡站穩了腳。她也代表了當時最普通的農村女孩,一到十八歲就進工廠上班,只有少部分家庭富裕的人才能繼續讀書,像繅絲這種沒有學歷要求、只需心細能吃苦的工作就是很多人的首選。

reiko聽媽媽說得最多的話就是:「繅絲惱火得很,你們現在這些年輕娃兒肯定吃不得這些苦……」

因為繅絲是十分耗費體力和精力的,機器不高,女工們只能站著,一站就是八九個小時,中途除了上廁所、吃飯,其他時間都一動不動的盯著機器,眼睛要動,手也不能停下,每一根絲都是要親手抽出來,再合成一根生絲,最後將這一根生絲穿入機器中繳成一團。經常一天下來,渾身酸痛,眼睛也是花的,很久才能緩過來。

一般八個繭成一根絲,而且這些蠶繭,一個都不能少,這就要求女工們眼疾手快,一旦發現斷裂就要立刻用繭補上,發現一處打結的絲線就要全部整理好,reiko媽媽說她們工作的時候一般都不說話,因為一說話就會分神,整個車間就只有機器轉動的聲音。

技術好的絲可以抽一千米都不得斷。」聽媽媽講起,「只有技術好的女工才可以抽這麼長的絲。有時我們還會相互比賽看誰繅得最快。」她們的「賭注」也十分簡單可愛,無非就是幫忙洗一次衣服,幫忙打一次飯……這也是屬於她們之間的「遊戲」了。

繅絲是個精細活兒,不能戴手套,而乾癟的蠶繭只有在鹼水中煮過才會發脹生出絲來,所以女工們的手常年都浸泡在溫熱的鹼水中,再加上纖細的絲很容易將指頭劃破,所以她們十個指頭常年都是潰爛的,每天都要擦藥護理。這些二十出頭小姑娘,各個都是四五十歲的手。

直到現在reiko的媽媽還會抱怨自己的手不好看,而且偶爾會痛,這都是常年在鹼水中泡後留下的後遺症。媽媽的夢想就是戴戒指,只是因為她覺得自己手難看,從來沒有戴過。

繅絲的機器溫度很高,泡著蠶繭的水也冒著熱氣,所以整個車間都是一個「大蒸籠」。「一到夏天完全遭不住,兩旁的吹風機只有吹到腳,有啥子用。」reiko媽媽是這麼抱怨以前的工作環境,她們經常被額頭上的汗水辣得眼睛都睜不開,也沒有時間去理會,身上的衣服就沒有幹過,隔背的毛巾每天都要更換幾條。只不過這樣的生活,她們已習以為常。

我們十七八歲的時候還在悠閒的享受學生生活,而父母輩的十七八卻在努力地打拼著讓自己生活。這麼艱苦的情況下,他們卻從來不會叫苦叫累。

女工們都住在寢室,一個寢室八個人,大家都是背井離鄉的女孩,所以一個寢室不僅僅是室友關係,也是生活中相互關照的好姐妹。

她們的一日三餐都在食堂解決,九十年代不像我們現在天天下館子,只有逢年過節的時候才能去餐館奢侈一把

九一年的工資只有幾十塊錢,到了後來工資漸漸漲成百來塊,也夠自己一個人平時的花銷,就算是不夠用也絕對不會往家裡人伸手要錢,當時大家的觀念就是,一旦出來工作,就不能再花家裡面的錢。

網絡和通訊都不發達的九十年代,娛樂項目也少之又少,當時最流行的就是舞廳。

絲綢廠因為人多,所以有屬於自己的舞廳,叫「絲絲舞廳」。外面人進來就收一塊錢,廠裡的員工就只收五角。當時人們還比較內斂,不熟的異性之間不會輕易地手拉手跳舞,所以有時候雙人舞都是同性一起跳。

舞廳裡放的都是當時最流行的齊秦,拿到現在來比,就是周杰倫的「咖位」,只要是他的歌,人人都會唱,這個時候人們就會扔下「包袱」,隨著音樂跳舞。

女孩間最流行的服裝就是絲褲,可是要十幾塊錢的一條,想要追上潮流就要存上好幾個月的錢,才興起的羽絨服幾百塊,更是望而卻步。熱門的零食也只有瓜子花生胡豆,只有在耍朋友的時候送的禮物才會稍微「洋氣」一點,送給對方四塊五一包的夾心餅乾

廠間女孩們的生活就是這麼單調,她們又總能在生活中尋找到樂趣。

只可惜到了九十年代後期,企業因為技術落後、機器老化,已跟不上時代發展的節奏。再加上重慶地區繭源供應不足、且質量不佳,導致九十年代後期重慶的繭絲行業一直低迷

加之工廠員工太多,企業無法承擔費用,所以到了2002年,廠房全面停產倒閉,廠裡四五千職工都被迫下崗。

reiko媽媽也於企業倒閉後下崗,跟著家人做起了生意,從此以後就再也沒有進過廠。而廠裡的其他女生們,有一些回到家裡當起了全職太太,有些找到新的廠繼續幹活,也有些自己開店當起了老闆,總之就是廠房倒閉後,大家都另謀出路

如今,當初在絲綢廠上班的女工們大多都已經四五十歲,她們中有些人依然保持著聯繫,經常約在一起回憶以前的生活。因為繅絲很多都是她們的第一份工作,哪怕是回想起當初的日子這麼辛苦,她們也還是很懷念。直到現在,reiko媽媽也誇下海口,現在讓她去廠裡,她依舊能勝任這份工作。

只可惜,市裡的絲綢廠已經所剩無幾,曾經幾萬人要靠這門手藝生活,現如今只有寥寥幾百人

像繅絲工這種最普通的工作,還有很多很多,它們很辛苦也很枯燥,可是也代表了上個世紀人們吃苦耐勞的精神。這不僅是一個職業,而是父母輩的青春記憶。

相關焦點

  • 忠縣繅絲女工今何在?
    繅絲工,一提到這個工種現在的很多重慶的年輕人根本不知道是什麼。繅絲其實是生產絲綢的一個步驟, 在八九十年代這也是一個熱門的工作,這也是很多女孩成年後的第一份工作,因為繅絲是一份需要心細手巧的工作,所以繅絲的都是女生,「繅絲女工」也就成了他們特定的稱呼。
  • 紙廠女工變潮妹,聚划算再次攜手重慶紙品產業帶一起"搞事情"
    她們都來自重慶理文紙業造紙廠,身上的潮裝正是以每天工作中頻繁接觸的紙品作為主材料,按照每個人的故事專門設計的。提到"廠妹",很少有人會把"潮"這個標籤與之相關聯,聚划算關注到她們其實和普通女孩一樣追求潮流事物和生活方式,於是把竹紙的安全親膚特性和女性柔韌美相結合,打造了本次#重慶廠妹穿捲紙拍時尚大片#事件。"小姐姐好酷!""和我想像的廠妹完全不一樣。"
  • 鄉土植物|沒見過繅絲花,總喝過刺梨汁吧?
    繅絲花唐·齊己根本似玫瑰,繁英刺外開。香高叢有架,紅落地多苔。去住閒人看,晴明遠蝶來。牡丹先幾日,銷歇向塵埃。「繅絲花」一名來源於《植物名實圖考》的記載:「繅絲花一名刺蘼,葉圓而青,花儼如玫瑰,色淺紫而無香;枝萼皆有刺針,每逢煮繭繅絲時花始開放,故有此名。」生活在現代城市裡的人,想必對「繅絲」這件事也已經很陌生了吧?
  • 「折翼天使」辦廠18年,僱傭大量下崗女工、殘疾女工
    一些下崗女工見狀,也將手工編織品放在肖躍蓮這裡售賣。由於聚集了大量手工編織品卻沒有銷售渠道,肖躍蓮決定自己去找企業。 肖躍蓮帶著自己的編織品來到長沙。一個企業看中了她的手藝,給了肖躍蓮一筆3000雙手工編織拖鞋的訂單。在了解了她的困境後,企業預付了30%的首款。肖躍蓮就在公共廁所的空地上,帶領十多名女工日夜苦幹,好幾次因疲勞而在廁所旁睡著。
  • 女工造句和解釋_女工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魯迅《祝福》:「有一年的冬初,四叔家裡要換女工。」]女工參考例句:1、我知道你和姓朱的女工弔膀子,你想哄騙她。2、紡織女工向秀麗為搶救國家財產而光榮犧牲。3、我母親從未對一個洗衣女工如此滿意。4、古代婦女個個擅長女工,連嫁妝都是親手縫繡的。5、她白天在工廠當女工,晚上在夜校上課,半工半讀的精神令人佩服。6、走到嘉莉附近時,他伸出右手擰住了一個女工的手臂。
  • 魯獎作家劉慶邦新作《女工繪》:為一代礦場女工的青春「塑像」
    劉慶邦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在文學圈流傳有兩句話:「在陝北提路遙,有人管你飯吃;到煤礦提劉慶邦,有人管你酒喝。」2020年8月,劉慶邦又一部以煤礦工人為題材的長篇小說《女工繪》,將由作家出版社近期推出。這也是劉慶邦目前唯一一部書寫礦場女工故事的長篇小說。《女工繪》中,一群女子結束了上山下鄉的知青生活,走進煤礦的工人階級隊伍,當上了礦場女工。青春的光華到哪裡都會閃亮,她們的到來,使古老沉寂的礦山一下子變得生機勃發,春風蕩漾。
  • 《女工繪》描繪礦場女工對愛情的嚮往,煤礦是劉慶邦的文學富礦
    《女工繪》不僅展現了正值芳華的礦場女工對愛情的嚮往和追逐,還折射出每一個人曾經擁有的、正在經歷的青春的困惑、痛楚、張力與元氣。《女工繪》是其繼《斷層》《紅煤》《黑白男女》之後,第四部煤礦工人題材的長篇力作,也是其目前唯一一部書寫礦場女工故事的長篇小說。《女工繪》 劉慶邦 作家出版社我的新長篇小說《女工繪》,如果用一句話概括,《女工繪》是一部愛的產物。小說寫的是後知青時代一群青年礦山女工的故事。
  • 誰拋棄了「流水線女工」?一個叫「打工妹」的時代,或將一去不回
    誰拋棄了「流水線女工」?一個叫「打工妹」的時代,或將一去不回在十幾與二十幾年前,南方都市裡那些流水線上的年輕女工們,曾是中國改革開放時期一道非常美麗的風景線,曾經作為弄潮兒締造了一個叫「打工妹」的時代——在那個大時代裡,數不清的年輕女孩,背井離鄉南下,去廣東,去深圳,去東莞……一個宿舍放了好幾張床,上下鋪,每張床上住兩個人;宿舍都有嚴格的制度規定
  • 重慶消失的這100樣東西,每一樣都讓人淚奔...
    重慶,一座「消失」的城市! 重慶,一座年輕活力的城市 我們眼看著一座座高樓起,高樓立 從母城到北區的開發,從地鐵到新機場的計劃
  • 重慶女子特勤隊為何悄然消失?
    一條題為《重慶女子特勤隊從街頭悄然消失》的新聞在網上熱傳。從傳播學的角度來看,原發新聞影響力的大小,直接決定新聞後續所受關注度的大小。「女子特勤隊消失」之所以引起關注的原因,就是因為當初這條新聞出街時吸引了太多的眼球,引來過太多的關注。  2010年8月19日,80名身材高挑、英姿颯爽的女子交巡警在重慶亮相。和普通交巡警區別的是,她們的坐騎由福特致勝改為沃爾沃。
  • 近代日本工業化女工頂了半邊天,她們憑什麼要忍受不公正待遇
    據統計,1868年日本生絲產量已達230萬磅,到了1893年猛增至1020萬磅,產量穩步增加。與此同時,銷量也在不斷提高,從1875-1900年,出口到歐美的生絲總值已佔到42%,紡織業在工業中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  紡織業屬於勞動密集型產業,是典型的輕工業,是細活,而女性天生的細膩,使得她們從事紡織工作更具優勢。
  • 從深圳郊區工廠到谷歌程式設計師,流水線女工孫玲如何實現階層跨越
    從流水線女工到谷歌程式設計師,孫玲的故事被簡化為女工逆襲的雞湯敘事。但在孫玲真實的境遇裡,有驚險,有層層躍升中不斷被選中的偶然,還有她愣頭青般的執著和勉強。只是勉強之後,還是要面對階層打下的烙印。她與命運纏鬥許久,仍在故事的中途。
  • 劉慶邦最新長篇《女工繪》首寫女礦工,他說每一位女工都值得去愛
    近日,劉慶邦第四部煤礦工人題材的長篇力作《女工繪》首發,他青春歲月的記憶也隨著這部書奔湧而來。平和不失詩意,首次寫礦場女工故事《女工繪》是劉慶邦繼《斷層》《紅煤》《黑白男女》之後,又一部煤礦工人題材的長篇力作,也是目前唯一一部書寫礦場女工故事的長篇小說。
  • 一個深圳流水線女工的16年
    出入城市的女工,被工友強姦後不得不和對方結婚生子,長期活在家暴的陰影裡。中國每年15.7萬女性自殺者中,超過60%是因為家暴。而女工群體婚姻不幸的狀況更為普遍,面臨的家暴和自殺情況也更嚴重。女工們被擠壓到城市的縫隙裡,忍受著無處不在的粗暴對待,又因為社會的漠視而失聲。
  • 曾經輝煌繁榮的黑非洲地區?後來為什麼消失不見了
    這些城市因為奴隸、象牙和黃金貿易而經歷過相當的繁榮。索法拉遼闊的內地盛產黃金,麥斯歐迪(al-Masudi,916年)和伊本·瓦迪(IbnalWardi,975年)等阿拉伯地理學家已經證明了這一點。這種緊密關係一直維持到了15世紀。但在這一時期,他們的經濟仍停留在前貨幣狀態,實行的是物物交換,至少與非洲內地的貿易是這樣。
  • 除了山城啤酒,重慶還有哪些「曾經很牛,現已消失」的本土品牌?
    作為重慶人,來看看重慶這些過去很牛,但現在已經消失,或快要消失的本土品牌,你能知道幾個呢?1. 山城手錶「山城手錶,家喻戶曉。」是山城手錶當初經典的廣告語,這句廣告語完全不誇張,因為過去的山城手錶就是那麼的家喻戶曉。
  • 500條愛心毛巾溫暖環衛女工的心
    500條愛心毛巾溫暖環衛女工的心     河北新聞網3月6日訊(記者高薇)今天下午,在石家莊長安區環衛大隊的大院裡,百餘名名身著鮮豔工作服的環衛女工組成一片橘黃色的海洋,她們專注地看著臺上精彩的表演,時而鼓掌時而歡笑。
  • 重慶城市消費60%發生在夜間 重慶夜市為什麼火
    今起本報推出重慶夜市調查上下篇,展現真實的重慶夜市街區,探討重慶提檔升級夜市街區的路徑。   品美食、喝冷酒、聽音樂、買文創商品、欣賞魔術和戲劇表演……7月中旬開街以來,「璧山冷酒」夜市每晚燈光璀璨、人流如織,一派繁華、熱鬧的景象。   「璧山冷酒」夜市位於璧山區南門唐城夜市街區。它的誕生,不僅給這條重慶市級特色夜市街區帶來了更旺的人氣,更折射出重慶夜市的繁榮。
  • 「小木耳」脫貧,茶產業致富,養蠶繅絲增收——陝西多彩產業裡的...
    選繭、洗繭、繅絲、翻絲……石泉縣天成絲業有限公司車間裡,經過近20道工序,雪白的蠶繭變成銀絲。作為漢代「鎏金銅蠶」的出土地,在石泉,時光流轉千年,養蠶繅絲業依然繁榮。產業找對頭,小康有奔頭。小小的黑木耳做出了大名堂,綠葉子的香氣飄出大山,小白蠶「吐」出了致富路……在三秦大地,「黑」「綠」「白」產業映照出的,是多彩的小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