鼴鼠探針曾被彈出!NASA:洞察號探測器準備將其「錘」進火星地下

2020-12-21 猩猩科學頻道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

大家好,我是小猩猩

5500萬公裡外的火星,與我們地球同處於太陽系宜居地帶,與地球存在很多相似之處,因此也有很多人認為,火星可能會成為我們人類的第二家園。鑑於我們地球能夠孕育生命,所以我們也想知道,同處於宜居地帶的火星,是否也能夠孕育生命。為了確認火星是否存在生命,也為了探索火星成為我們人類第二家園的潛力,科學家發射了一些探測器對火星進行探索。

目前,既有環繞火星飛行的軌道飛行器,也有登陸到火星表面進行搜尋的火星車。這些探測器的到來,將火星一些不為人知的秘密曝光在我們人類面前。當然,從這些探測器所發回的數據及照片中,我們看到的只是火星表面極為荒涼的景象,暫時還沒發現火星生命的跡象。這麼多火星探測器中,有一個名為「洞察號」的探測器。

「洞察號」探測器

在2018年5月發射升空,在2018年11月26登陸到火星表面,洞察號探測器已經在火星表面運行了一年多時間。雖然和好奇號探測器一樣,都是在火星表面運行,但是洞察號探測器的任務卻是希望能夠探索火星的內部情況,所以,和好奇號探測器任務的側重點還是不一樣的。

洞察號探測器曾經監測到火星地震

由於需要「傾聽」火星的「心聲」,所以洞察號探測器攜帶了地震測量儀和溫度測量裝置。這些設備的靈敏度極高,所以當火星表面發生輕微的震動,探測器都能夠覺察到。科學報告指出,洞察號探測器在2019年多次監測到火星地震的情況,這是我們人類首次發現火星地震活動。火星快車號軌道探測器拍攝到火星表面的裂縫,研究表明,這些裂縫是火星表面科柏洛斯槽溝系統的一部分,而火星地震則是來源於這個科柏洛斯槽溝系統。所以,火星表面的地質結構還是比較活躍。

洞察號探測器的「鼴鼠」探針遇到困難

由於需要了解火星內部的情況,所以洞察號探測器攜帶了鼴鼠探針,按照設想,需要將這一枚探針插入到火星地表下大約3-5米的地下進行數據採集。遺憾的是,這一枚探針在鑽火星表面時,遇到了阻滯,在2019年曾經被卡在火星地面大約0.3米深的地表下。

對於這一項任務受阻的原因,有一些觀點認為,可能是選取的區域內部存在石頭等堅硬物質,當探針鑽孔時,遇到這些硬物,就沒法繼續進行鑽孔了。另一個觀點則認為,可能是火星表面的土壤太疏鬆,導致洞察號探測器沒有足夠的摩擦力讓探針繼續鑽進去。不過,後來探測器也採取了一些措施來增加了摩擦力,依舊沒法讓鼴鼠探針繼續往下鑽,相反,鼴鼠探針被彈出來。看起來,這一項任務似乎沒法繼續展開了。

洞察號探測器接下來將「鼴鼠」探針「錘擊」進火星地下

遇到困難,並不是直接就放棄,而是要想方設法去完成這些任務,探索火星,其實也是一樣的。由於火星離我們超過5500萬公裡遠,所以解決這些問題,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既然沒法繼續鑽進去,增加摩擦力後探針還被彈出,所以現在研究團隊計劃採取更加「暴力」的做法,那就是決定發射指令,讓洞察號探測器使用機械臂向下按壓鼴鼠探針的後蓋,將探針錘擊到火星表面以下。看起來,其實就像給火星打一針,當然,這一枚探針主要是為了測量火星內部的溫度等數據,並不是一般的「針」。

由於這一項計劃在3月份才會實施,揭示會展開多次試驗,不斷優化這一項技術,所以現在我們還不清楚這一個方案是否能夠將鼴鼠探針「釘」進火星內。只能靜靜地等待這方面的消息。

相關焦點

  • 在火星地下50釐米處,洞察號被未知物體「襲擊」
    可惜的是,目前只有NASA的探測器仍然在火星工作,能夠帶來的消息屈指可數,然而即使是這點消息,也讓科學家興奮不已。自從美國的幾架火星探測器發射以來,人類先後有了許多極其重要的發現。比如說在火星發現了液態水的痕跡、火星的遠古河流、以及火星的各種無機物似乎都在證明,火星可能存在生命。除了這些正常的發現以外,還有很多讓科學家都感動驚奇地發現。 比如火星上的金字塔以及許多類似於外星文明留下的痕跡等。而最近,在火星上進行探測任務的洞察號火星車又遇到了一些怪事。
  • 把一隻「鼴鼠」放入火星地下會發生什麼?科學家成功放入!
    「洞察」號的官方推特帳號在6月3日寫道:「在我的機械臂的幾次幫助下,鼴鼠似乎進入了地下。」它說:「排除數百萬英裡以外的故障是一項真正的挑戰。我們還需要看看鼴鼠能否自己往下挖。」「鼴鼠」是一個類似鑽頭的總成,裡面裝滿了熱傳感器,這些傳感器通過一個類似尾巴的繩索連接至著陸器的主體。
  • 60張圖帶你領略乘風破浪的火星探測史
    改編自:NASA在1964年的火星發射窗口裡,NASA一口氣先後發射了孿生機水手3號和4號。11月5日發射的水手3號,在發射階段就遇到了一籮筐問題:探測器沒能完全從頭錐中彈出、太陽能板沒能展開、電池耗盡…最終發射失敗。△孿生機水手3號和4號的外形。
  • NASA「毅力號」火星探測器安裝輪子 飛行級鋁材料配鈦輻條
    這些輪子的設計初衷是為了讓探測器在火星上輕鬆跨越崎嶇的地形,NASA的「好奇號」火星探測器在穿越夏普山(Mount Sharp)時就曾使用過這樣的輪子,但研究人員已經對其進行過重新設計。
  • 「洞察號」一年:揭開火星神秘面紗的一角多篇論文呈現豐富科研成果
    」火星探測器藝術圖圖片來源:NASA官網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洞察號」火星探測器登陸火星已有一年,在這一年多時間裡,它不斷地幫助科學家刷新著對這顆紅色星球的認知。  地下:地震頻發但不強烈  「洞察號」任務是NASA第一個致力於深入研究火星內部深層結構的任務,探測器上的內部結構地震實驗裝置(SEIS)即是為該任務專門設計的,用於探測記錄火星地震或流星撞擊產生的地震波,為科學家提供研究行星內部結構的線索。
  • 火星內部在發生什麼遠超過我們所知道
    畫家想像中洞察號在火星上的模樣的插畫 圖源:尼古拉斯·薩爾科學家們已經公布了「洞察號」登陸火星第一年來寶貴的新研究結果,它顯示了這顆紅色星球是多麼活躍。2018年11月,洞察號在火星的埃律西昂平原(又稱極樂平原)著陸。它攜帶了一套令人印象深刻的儀器,包括照相機、氣象傳感器、磁場傳感器、熱探頭和一個用來測量「地震」的地震檢波器。
  • 「洞察號」235天數據:火星地震活動處於中等水平,介於地球和月球之間
    包括馬裡蘭大學地質學家在內的一個國際團隊公布了「洞察號」任務的初步結果。2018年11月26日,「洞察號」探測器在火星著陸。來自該任務的內部結構地震實驗(SEIS)的數據提供了火星地下和上層地殼——火星的巖石最外層——首次直接地震測量數據。研究結果發表在2020年2月24日的《自然地球科學》雜誌特刊上。
  • NASA將讓1090萬個名字隨Perseverance探測器前往火星
    據外媒報導, NASA的Perseverance探測器將不會獨自前往火星。近1100萬人的名字也將在其中。 當地時間周四,NASA表示,他們已經為10,932,295個名字安置在這艘計劃在7月份發射的火星車上。
  • NASA發布火星探測器模型 外形酷似蝙蝠戰車
    【環球科技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5月12日報導,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自2016年年底以來一直在開發一款火星探測器概念模型,現在這款奇異的火星探測器在佛羅裡達州美國航空航天局甘迺迪航天中心展出,外表酷似蝙蝠戰車,有6個由碳纖維和鋁製成的輪子,由太陽能驅動,可容納4位太空人,並帶有可拆卸實驗室。
  • NASA堅毅號啟程奔赴火星,本屆火星賽季圓滿落幕
    如果靈巧號能成功完成測試,這將意味著人類探索其他星球的方式再次得到了拓展:探測器們將不僅能在固態星球上巡視馳騁,還將能在火星這樣的有大氣的星球上御風而行,用無人機開拓我們的探測視野。△靈巧號工作想像。來源:NASA/JPL-Caltech/PIA22245除了火星隕石,夏洛克的標定板中還有5種太空衣纖維和頭盔材料,這些材料在火星環境下性能如何,會如何老化,這些都關係到將來的太空人登上火星時的安危。這是人類首次將太空衣材料送往火星[6]。
  • 為什麼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不像NASA好奇號那樣採用核電池?
    2020年7月23日,中國第二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成功發射升空,如果一切正常,預計於2021年2月份抵達火星。美國幾十年前就開始探測火星了,2012年8月,NASA的好奇號火星車成功登陸火星,這雖然是美國的第4臺火星車,但它卻是世界上第1輛採用核動力驅動的火星車。
  • 網友發現NASA火星探測器神秘信息:官方承認「夾私貨」
    【來源:快科技】NASA下一個重大探測項目是火星2020,NASA計劃在2020年7/8月份發射火星探測器「恆信」號,用以探測火星是否存在生命等問題。借著此次難得的機會,NASA也在探測器上攜帶了3顆存儲晶片,晶片上存有地球上1100萬個太空粉絲的姓名,探測器將攜帶這1100萬人的名字一起飛向火星。近日,NASA首次公布了存放這3塊晶片的鋁板,但網友發現,鋁板上還刻有神秘的圖形編碼,模樣類似太陽光芒四射,讓人不得其意,NASA無疑在探測器上夾了點「私貨」。
  • NASA解釋其大膽火星樣本任務的「秘密武器」
    美國宇航局(NASA)將毅力號(Perseverance)火星車帶往火星的任務或許本身就很雄心勃勃,但即便如此,與NASA將火星巖石樣本帶回地球的不可思議的計劃相比,也顯得微不足道。
  • 孫悟空一個筋鬥十萬八千裡,飛往火星需要多久?
    人類的太空飛行器現在飛行最快的是帕克號太陽探測器,已經達到每秒100多千米,將來還要達到每秒200千米。它達到了這種速度並不是依靠攜帶的燃料通過加速度取得的,而是通過金星和太陽的引力彈弓效應得到的。這種速度在孫悟空的筋鬥雲面前,實在是小巫見大巫了,僅有其速度的數百分之一。
  • 探測器在火星上的這些發現,讓科學家堅信:人類移民火星能實現
    所以退而求其次,把研究主要放在太陽系內的火星上。從1962年人類第一顆造訪火星的探測器以來,現今已有一些列探測器飛往這顆迷人星球。初期,探測器觀測到火星的地形地貌溫度,這讓我們對它有了更多的了解,火星有著和地球相似的地貌,奧林帕斯山的海拔高達2萬多米,是珠穆朗瑪峰的兩倍之多,是已知太陽系最高的山脈。
  • 在火星發現大腿骨和摩爾斯電碼?盤點NASA的火星趣圖與科學解釋
    之前,就有一張來自火星「好奇號」探測器的圖片中出現了一個躲藏在黑暗角落的奇怪物體。那會是一個螃蟹形狀的異形生物嗎?當然不可能,那只可能是一塊形狀略顯奇怪的巖石。 但是人們就是喜歡對這些有趣的推測津津樂道。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些著名的火星趣圖以及其背後的科學解釋。
  • 火星平原拍到「V字形」沙丘,火星人臉,大蟲子曾引起科學爭議
    而在火星的探索過程之中,我們偶爾還能夠發現一些比較奇特的現象,這讓不少人對火星的興趣是越來越高,所以火星表面或者說火星地下到底有什麼,是否存在史前文明等等,這都是我們未來期待了解的一樣東西。來自美國宇航局(NASA)的HiRISE團隊也表示了,這個圖案其實是火星上的一座沙丘,屬於古老火山噴發的遺蹟,除了熔巖自然留下的位置,還與當地風向有關,持續性地吹拂使其意外形成了這樣的形狀,所以我們才看到這個「V字形」圖案的沙丘,這相當於就是正常自然現象了,所以大家可能都誤解了,當然如今解釋了也就是能夠正常說明了。
  • NASA火星探測器「好奇號」,在這8年時間裡,到底都經歷了什麼?
    (概念圖)除此以外,我還要表徵火星的氣候,描繪火星的地質特徵,為將來人類上火星探索而做準備,我可實在是太忙了 。沒辦法,我身上承載著這麼多人的希望,只能硬著頭皮幹起來了。我的身上有著好多東西,有可以拍攝風景特寫的桅杆相機(Mastcam)、火星手鏡頭成像儀(MAHLI)和火星下降成像儀(MARDI)。
  • 除了嫦娥五號,還有哪些探測器從太空帶回過「土特產」?
    當探測器從彗星彗發飛過時,星塵號就迎面展開這個收集裝置,溫柔無損地把被氣凝膠攔住的塵埃收集起來。這種用氣凝膠收集粒子的方式曾於1996-1997年間在和平號空間站上試驗過,後來NASA的起源號探測器也用類似的方式(但不是用的氣凝膠這種材質)收集過太陽風粒子。
  • 探測器傳回火星照片,讓我們看到火星南極「天使身影」的樣子
    火星是我們探索最密集的天體之一,在過去幾十年時間內,人類已經發射大量火星探測器前往火星探索,在進入21世紀以來,越來越多國家參與到火星的探索中,今年就有3個火星探測器發射升空,正在飛往火星的路上。雖然現在這些新的探測器還沒到達火星,但是之前的探測器不斷傳回火星數據、照片,還是可以讓我們看到火星的景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