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上海藥訊 上海藥訊
近期上海的馬路上柳絮紛飛,為城市增添了不少詩情畫意。但同時也讓不少行人噴嚏連天,患上過敏性鼻炎(AR)。AR也稱為變應性鼻炎,是機體接觸過敏原後由免疫介導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為耳鼻喉科門診最為常見的疾病之一。據估計,全球AR患者超過五億,我國的發病率也在10%以上。
與感冒如何區分?
AR有一定的發作規律,持續時間數周至數月,症狀表現為鼻癢伴連續噴嚏,清水鼻涕為主。
普通感冒多有受涼病史,發作無時間規律,一般持續7-10天,往往伴有鼻塞、咽痛等上呼吸道症狀,以及發熱、疲倦、肌肉酸痛等全身不適表現。
需要指出的是,AR患者一旦感冒往往就會誘發自身AR急性發作,此時一旦鼻部症狀持續發作,建議及時使用抗過敏藥物進行治療。
鼻炎治不好?不用治?
我們平時常說的鼻炎有過敏性以及單純性鼻炎(或者說非過敏性鼻炎),不論哪種鼻炎,在一定的誘因如受涼感冒,空氣環境等因素作用下均有可能發作,不容易徹底治癒。但需要知道的是,鼻炎通過正規的治療是可以完全控制的!所謂的「治不好」不是藥物治療無效果。
我們對鼻炎的治療目標是達到並維持臨床控制。反覆發作的鼻炎,如果不加以治療控制,可能並發哮喘、鼻竇炎、鼻息肉,過敏性結膜炎,引起頭痛眼脹,甚至會造成中耳炎、咽炎等鄰近器官的感染,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在鼻炎早期階段過分忽視,等到程度加重到一定程度時,治療將更加困難,甚至需要手術治療的幫助。
過敏原如何檢測
AR按過敏原的種類可分為兩類:季節性AR和常年性AR。
季節性AR。常見致敏原為花粉、真菌等季節性吸入性變應原。不同地區的季節性變應原暴露時間手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等因素影響。
常年性AR。常見過敏原為塵蟎、蟑螂、動物皮屑等室內常年性吸入物變應原,以及某些植物性變應原。
臨床上常用變應原檢測的方法主要有皮膚點刺試驗、血清特異性IgE檢測、鼻激發試驗等。
如何選擇和使用鼻用噴鼻劑?
目前藥物治療包括鼻腔用藥和口服用藥兩大類,其中鼻腔局部用藥是各類型鼻炎治療的重要方式。主要包括:鼻用糖皮質激素、鼻用抗組胺藥、鼻用減充血劑和鼻腔鹽水盥洗等。
鼻用糖皮質激素、鼻用抗組胺藥是治療變應性鼻炎的一線用藥。可以減輕鼻黏膜的水腫,抑制血管擴張,有效控制鼻塞、流涕、噴嚏等鼻部症狀。
鼻用減充血劑可作為各種鼻炎的輔助治療手段,用於快速緩解鼻塞症狀。臨床上常用的鼻用減充血劑包括麻黃鹼、羥甲唑啉等。是一種單純的對症製劑,有迅速顯效的作用特點,容易被鼻炎患者誤當作治療鼻炎的「靈藥」長期不規範使用。
但是,鼻用減充血劑本身並無抗炎作用,且存在作用短暫,並有反跳效應和藥物依賴性等弱點,長期不規範使用不僅不能從根本上控制鼻炎,反而會出現增量減效現象,最終誘發藥物性鼻炎。因此,鼻用減充血劑應嚴格限制使用頻度和療程,杜絕濫用。
鼻腔鹽水盥洗是治療各類鼻炎的一種安全、有效的輔助手段。臨床上常用的鼻用盥洗鹽水包括等滲和高滲製劑。適用於成人和兒童鼻炎患者,但慎用於嬰幼兒患者。
鼻用噴鼻劑都是激素,副作用大?
臨床上患者經常進入兩種誤區:一是過分依賴鼻噴劑,尤其是減充血劑;一種是片面認為鼻用噴霧劑都是激素,副作用大,完全不用鼻噴霧劑。研究表明,鼻用糖皮質激素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其藥物的全身生物利用度很低,在遵從醫囑的基礎上,大家完全不必談激素色變。
至於鼻用減充血劑,它為AR的二線治療藥物,僅限於緩解鼻塞症狀,一般不宜連續用藥超過7天。這是因為鼻用減充血劑可能對鼻腔黏膜纖毛功能造成損害,導致藥物性鼻炎。
如何治療及預防?
治療原則:「防治結合,四位一體」。
1)環境控制:避免接觸過敏原:注意環境衛生;及時清洗空調及空氣淨化器濾網;避免接觸毛絨製品及動物皮毛等。
2)藥物治療:鼻腔用藥和口服用藥,包括糖皮質激素和抗組胺藥、抗白三烯藥,中藥,鼻腔衝洗等。
3)變應原特異性免疫治療,俗稱脫敏治療。根據國內目前可供臨床使用的標準化變應原疫苗的種類,脫敏治療的適應症主要為塵蟎過敏所導致的AR患者。給藥方法主要為舌下含服法。總療程2-3年。
4)患者教育:治療目標是達到並維持臨床控制。提高預防和治療意識,增強依從性,提升滿意度。
■ 上海醫藥集團特別支持
本文版權屬於上海藥訊,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來源
原標題:《又要柳絮紛飛時,過敏性鼻炎如何治?》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