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秋季如何與過敏性鼻炎過招?
噴嚏不斷,眼淚鼻涕一起流……入秋以來,一些市民出現了這樣的煩惱。瀋陽市衛生健康服務中心李涵醫生表示,過敏性鼻炎往往讓人以為是小病而不被重視,實際上全球發病率達10-25%,且患者人數逐漸增加,發作期「憑軒涕泗流」,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秋季如何防範過敏性鼻炎,平時又該怎樣護理?李涵醫生為市民提供簡單易行的方法。
症狀 涕泗橫流 痛苦難耐
李涵介紹,由於外界因素的誘發,鼻黏膜的敏感性增加,於是表現為突然和反覆發作性鼻癢、打噴嚏、流鼻涕、鼻塞等。很多人睡醒時發作,早、晚嚴重,運動後變輕,夜晚鼻塞明顯,因而睡眠質量無法保證。由於鼻淚反射的緣故,還經常伴有「眼淚汪汪」、眼角腫癢的表現。由於咽部不適或分泌物流入咽喉,常伴有咽痛、乾咳或清嗓動作。由於鼻黏膜腫脹,常有味覺和嗅覺減退現象,還可伴有頭痛、聽力下降、乏力、沒胃口等全身症狀。
很多人誤把鼻炎當成感冒,延誤了病情。實際上,過敏性鼻炎的鼻黏膜明顯腫脹,鼻涕清稀量大,噴嚏呈噴槍式,且有較明確的誘因。而感冒常伴咳嗽、發熱等卡他症狀,鼻黏膜正常,鼻涕多粘稠,且不會一直打噴嚏。當然,更要重視過敏性鼻炎發作過程中的感冒,如果兼有感冒就要加上抗病毒治療了。
病因 風寒溼熱 互為因果
李涵表示,過敏性鼻炎分為季節性鼻炎和常年變應性鼻炎,花粉和真菌孢子等室外過敏原是引起季節過敏性鼻炎的主要原因,而塵蟎、動物皮毛、真菌、蟑螂等室內過敏原則容易導致常年變應性鼻炎。夏秋之交發作屬於季節性鼻炎,但很多季節性鼻炎並非與生俱有,而是不知不覺之間就有了上述典型症狀。
過敏性鼻炎的症狀往往在運動後、飲熱粥後減輕,而在晚上加重。過敏性鼻炎患者如在督脈循行部位拔罐,往往會拔出水泡,嚴重時可能有血泡產生,就是由於溼瘀互結的緣故。
李涵介紹,個人體質不同,患者敏感的邪氣也不同,有人遇到降溫、睡在涼處或吹空調發病,這是由於寒邪鬱閉肺竅的緣故;有人眼瞼奇癢,結膜水腫,總是忍不住揉眼睛,這與風熱上擾相關;還有人咽疼痛難耐,這往往是溼久化熱成毒上攻的緣故。同時,暑熱與秋涼交蒸,冷熱不均,風寒溼與風溼熱容易相互轉化,患者的病機往往是寒熱夾雜的,這也是過敏性鼻炎變證較多的原因。
防治 避免過敏原 明辨標本證
儘量避免過敏原是防治的最有效方法。比如對花粉過敏者,應儘量避免在發病季節去野外或公園。對冷空氣過敏者,在氣溫變化時注意添加衣物,順應夏養陽氣之勢,避免在空調環境中久居。如果有條件的話,可以在臥室內使用空氣淨化器並緊閉門窗。日常調攝中,要注意不能過勞,以免免疫力低下誘發過敏症狀。
針對過敏性鼻炎的症狀,可以選用抗組胺藥、減充血藥緩解症狀。中醫藥在過敏性鼻炎的防治中發揮著獨到的作用。清涕量多、鼻塞不通、夜晚加重、倦怠乏力、頭目不清利、舌淡者,多屬脾虛溼盛,治療中要採取補脾胃升清陽疏風除溼的治法,生活中可適當做黃芪、白扁豆、茯苓、山藥一類健脾滲溼的藥膳;清涕量多、遇寒而發、項背惡風寒、喜溫暖環境、舌淡者,多屬營衛不和,治療中要採取調和營衛的治法;眼瞼腫癢、咽喉腫痛、隨噴嚏增多而加重、大便黏滯、舌偏紅者,多屬溼熱中阻,風熱上擾,治療中要採取分清溼熱透邪解毒的治法,生活中可適量進食枇杷果、紅豆等清利溼熱的藥膳;涕少質黏、擤之難出、鼻幹口燥、心煩、乏力者,為溼熱化燥,傷於氣陰,治療中要採取清解與清潤並用的治法。
對於畏風寒的患者,可以採用三伏貼敷,溫通肺絡;也可以用艾柱溫灸督脈,令陽氣振奮以利散寒除溼。針灸療法對於風邪襲肺表現為噴嚏不止、眼癢鼻癢、鼻塞咽痛、胸滿者,可請有執業資質的針灸醫師治療風池、風門、肺俞、迎香、印堂、中府、曲池、合谷等穴位。
(責編:孝媛、湯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