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這裡推薦作文構思「五法」,是指學生在佔有寫作材料的前提下,通過巧妙地、創造性的個性化布局,也可以通過「分解」、「組裝」等方式快速地搭建作文結構,幫助學生打開寫作之路。尤其是考場作文,如果能快速結構作文,不僅節約時間,而且能夠體現作文結構新穎、獨特的特色,作文獲得高分理所當然。
01
線索貫穿法
線索貫連,是在構思文章時,選擇一個和主題緊密相連的人或物,以此作為文章的線索,貫穿文章始終,從而形成文章的骨架。
如李森祥《臺階》一文,就是採用線索貫連法,文章從始至終以「臺階」貫穿全文,並圍繞「臺階」命題立意,組織材料,使造房這個一般性的題材有了側重點,有了特色,突出了父親對社會地位的追求和希望受人尊重的思想性格。
再如朱自清的《背影》,文中緊扣父親的「背影」這一從不被人關注的細節,父親的背影成為了文中感情表達的「暗線」,文章脈絡自然清晰流暢而又渾然一體。運用此法,要注意文章要扣緊一個人或物來寫,只有這樣,才能以此為「圓心」組織豐富的材料,使文章豐滿而有韻味。
02
片斷組合法
片斷組合,是指在題目規定的範圍內,根據表達主題的需要,選擇幾個生動的人物、典型的事件或景物的描寫片斷,把它們有機的組合起來,共同表現一個主題的構思方法。
如魏巍的《誰是最可愛的人》這篇人物通訊,文章通過三個既各自獨立,又珠聯璧合的形象,層層深入地展示了志願軍戰士的性格、胸懷和品質。同時,文章在開頭、中間及結尾,妥貼地加入抒情議論,使得思想感情的表達和選材構思的藝術水乳交融。
用這種方法構思的記人、敘事、寫景的文章,可以在較短的篇幅內,多角度、多側面地表現人物、敘述事件、描寫景物。片斷組合的構思,可以給學生廣闊的創造天地,使思路開闊,縱橫馳騁。
但片斷組合,形式一定要統一片斷本身的敘述一定要具體、生動形象,片段間的排列一定要有序(時間順序、主次關係、實虛關係)這樣每個嬌小的畫面才能最終合成一幅壯美的山水畫。
03
對比反襯法
對比反襯,是將對立的人、事、物放在一起,通過它們的強烈反差來突顯主題的一種構思方法。毛宗崗所說「寫魯肅老實,以襯託孔明之乖巧」即是。用相反或相對立的人、事、物來做對照,形成鮮明的反差,因而具有較強的感染力,給他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周敦頤的《愛蓮說》,以蓮花為歌頌對象,卻幾次提到了菊花、牡丹,開頭以陶淵明愛菊,世人愛牡丹引出「予獨愛蓮」的主旨。而後以菊的隱逸,牡丹的富貴襯託蓮的高潔。結尾由三種花寫到三種人:愛菊者少,愛蓮者更少,而愛牡丹者很多。以此感嘆社會上真隱士少,有道德的人更少,而愛富貴的人很多。
文章通篇以菊花為旁襯,以牡丹為反襯,突出蓮花傲然不俗,超脫卓群的品性,表現了作者高潔脫俗的人生境界。還有「萬籟此都寂,但餘鐘磬音」中動靜的對比,生活中美醜的相映,用悽涼蕭瑟的景物,反襯喜悅愉快的感情;以外界的喧鬧氣氛,反襯內心寂寞的心理等等。
04
轉換視角法
轉換視角,是指改變以「我」為主的常規視角,換一個角度來寫作的種構思方法。人們審美習慣「喜新厭舊」,同視角的寫法看多了,自然會有審美疲勞。換個角度效果就會大為不同,即便是同一廬山,視角不同也會有「遠近高低各不同」之感。如「環保」這一主題,學生常常以第一人稱「我」看到的自然中的變化來倡導大家保護自然,愛護我們的生存的環境。為何不換一個視角,以一顆小樹的口吻,以它成長中歷經的磨練來呼籲人類救救它們的同伴,救救它們的家園。
05
曲折跌宕法
曲折跌宕,是指行文時,採用跌宕起伏、曲折多變的文勢,把故事講得引人入勝、起伏曲折的一種構思技巧。如果平鋪直敘,就好像在一馬平川上看風景,讀來就會索然無味,所以文章除了要會捕捉曲折生動的生活事件外,還應該在構思上下功夫,力求情節波瀾起伏,搖曳多姿。
曲折意外,運用各種手段,寫出故事的波瀾和情節的出人意外。通常在文章中可表現為巧設懸念、欲揚先抑、鋪墊渲染、巧設誤會等形式。巧用誤會,平中生奇。運用誤會法,關鍵在於設計個曲折跌宕、生動感人的故事,開頭要儘可能寫足、寫深誤會;中間要一波三折,不要急於露底,充分蓄勢後再揭開「謎底」;結尾要出乎意料,並與前面構成強烈的反差。
一波三折播曳生姿。「一波三折」用寫文章中就是指把文章寫得有波瀾,有起伏。「文似看山不喜平」,敘事寫人時要使其結構曲折迴環,層巒疊嶂,峰迴路轉。如《社戲》寫看戲前的迂迴叫不到船(沒去)—一和他人一同(不準去)坐八叔的航船(躊躇)——雙喜打包票(同意去)。
總之,看戲先歷經了很多波折,最後能看到那場戲很不容易,採用欲揚先抑,突出看到戲的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