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光明——莫奈《日出·印象》

2021-02-08 solin生活小日記

印象派是西方繪畫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藝術流派,而法國藝術家克勞德.莫奈是印象派的鼻祖,印象主義畫家集團的核心人物,被稱為印象派之父。他的作品以色彩和光線的運用著稱,莫奈曾長期探索空氣與光線的表現效果,常常在不同的時間和光線下對同一對象做多幅的描繪,從自然的光色變換中尋找瞬間的感覺。《日出·印象》則作為印象主義繪畫的開山之作,在藝術史上有著特殊的意義。

初識莫奈的《日出·印象》,還是因為在一次油畫體驗課上,當時臨摹的就是這幅畫。後來偶然在網上看到這幅名作9月將來到上海,當時就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想一飽眼福。這幅畫藏於巴黎瑪摩丹莫奈美術館,一般是不拿出館的,於是特地抽了一天周末前往上海看展。

展覽於9月17日至2021年1月3日在上海中山東一路1號3樓展出。

此次展覽以《日出印象》為主題,將展出40餘件作品,其中包括9幅收藏於法國巴黎馬摩丹莫奈博物館的莫奈作品,以及一些致敬莫奈,圍繞展覽主題的現當代藝術家的作品。他們分別是維琪.克隆貝特和熱拉爾.弗朗哥的作品,這兩位時間藝術家以自己獨特的見識解讀莫奈藝術,他們的作品將分別在畫展的首尾展出。另外還有莫奈曾經痴迷於亞洲藝術而收藏的作品,其中包括葛飾北齋和北尾政美的版畫。

進入展廳,首先展出的是《帆船,夜晚印象》,這是莫奈於1885年在位於諾曼第的埃特雷塔海濱小鎮所畫。埃特雷塔位於開闊的英吉利海峽一側,被稱為法國第一海灘。畫面上這艘孤零零的帆船,像是在浩瀚的大海中迷失了方向,在尋覓,在期待。這幅作品創作的時期,是在他失去了愛妻卡米耶之後,而印象派的發展也與他最初倡導的漸行漸遠,個人生活和藝術創作上所遭遇的雙重打擊,讓他感到迷茫和困惑,這正是這件作品的畫面所帶給觀眾的感覺。

《帆船,夜晚印象》

The Sailing Boat,Evening Effect ,1885

 Claude Monet

接下來是維琪.克隆貝特的四幅畫作,他們分別是《日出》、《水與光》、《暮光》、《日落》。維琪.克隆貝特是一位法裔美國藝術家,在過去的四年間,她深入研究了莫奈藝術。正如莫奈對湖光水景的迷戀,睡眠光影是克隆貝特永不厭倦的藝術主題,《日出》、《水與光》、《暮光》與大師名畫相呼應,而《日落》則標誌著完成一次晝夜更替。

《日出》

Rising Sun ,2019

 Vicky Colombet

《水與光》

Water and light ,2017

 Vicky Colombet

  《暮光》

Twilight ,2020

 Vicky Colombet

  《日落》

Sunset ,2020

 Vicky Colombet

下面展出的是七幅莫奈的畫作,這幅《海灘上的卡米耶》不以勾線打輪廓,自上而下,用色調接近的米黃色,從頭上的帽子到臉部、頸部、頸部的紗巾、上衣、裙子、裙擺、手中的陽傘,幾乎每一個部分都是一兩筆大筆頭刷出來的,然後在臉部的五官、頭髮用不同的顏色略微挑一下,在衣服的褶皺儲用深色線條挑一下,整個人物就畫完了,附近的天、沙灘、海面都粗粗的簡略掉了。這幅畫可能是莫奈最早的速寫油畫人物手稿。

《海灘上的卡米耶》

Camille on the Beach ,1870

 Claude Monet

莫奈結識卡米耶是在1865年,那一年莫奈25歲,卡米耶19歲。當時莫奈在畫他的版本的《草地上的午餐》,卡米耶是他的模特。而莫奈的父親堅決反對他倆的婚事,切斷了給莫奈的資助,兩個人苦苦熬了五年,1870年才結婚,蜜月就是在特魯維爾這個海濱小鎮度過的,當時莫奈一無所有,於是天天就畫卡米耶。這幅《特魯維爾海濱》中的卡米耶優雅的斜坐在椅子上,穿著寬鬆藍色條紋的白裙子,帶著有花式的帽子,留著兩根辮子,洋溢著青春的氣息。畫中的兩個女子穿著同樣的衣服,一樣的辮子,可能畫的都是卡米耶。莫奈畫的非常鬆弛,完全是一幅油畫速寫,是在幸福的蜜月中面對愛人,記錄下她美麗的倩影。

《特魯維爾海濱》

On the Beach at Trouville ,1870

 Claude Monet

沃勒贊是荷蘭贊丹的一個海濱地方,莫奈在1871年夏天帶著家人在贊丹生活過一陣子。據統計,莫奈在贊丹花了25幅類似的風景畫。1870年是莫奈畫風發生重大變化的時期,這幅畫與《日出印象》屬於同一種畫風。這幅畫的海面和天空,粗略的抹開,遠近的帆船都是簡略的大筆觸畫出來,遠處的房屋或者風車都只是更為簡略的寥寥數筆勾出來的。

《沃勒贊港風光》

View of the Voozaan ,1871

 Claude Monet

勒阿弗爾是諾曼第的一個海邊小鎮也是莫奈的啟蒙老師布丹的家鄉,莫奈小時候就是在這個小鎮學習畫畫的。這幅畫莫奈是1917年所畫,當時莫奈已經70多歲了,1914年之後,莫奈的視力出了問題,港口的船和帆莫奈畫的很潦草,顏色與房子混在一起。勒阿福爾的內港帆船雲集,岸上的房子密集地排列,那個教堂的尖頂是小鎮的標誌性建築。

《勒阿弗爾港的船隻》

Boats in the Harbor at Honfleur ,1917

 Claude Monet

安特雷塔小鎮位於法國西北海岸,有綿延數公裡的白色峭壁,海岸邊,有三處拱形門景觀最為著名,莫奈以這三處景觀創作了大量的作品,這幅畫描繪的是亞蒙岬口,是三處景觀之一。清晨,莫奈在拱形門的一側,快速的畫下看到的景色,天空逐漸明亮,朝陽投射在的雲上,變成了粉色,淡綠色的雲,大概是晨霧瀰漫在雲間,沙灘泛著微紫色的光,粉色天空與亞蒙岬口的顏色幾乎難以區別,混為一體。這是一幅把光對物體的影響表現得淋漓盡致的速寫油畫。

《亞蒙岬口,清晨印象》

Faiaise and Porte d'Amount,Morning Effect ,1885

 Claude Monet

查令十字橋是倫敦的一處橋梁,‌‌莫奈在1899年到1905年間旅居倫敦,‌‌從他住的酒店的房間正好可以看到查令十字橋。‌‌倫敦濃霧瀰漫,‌‌莫奈在大霧裡反覆的畫威斯敏斯特宮,滑鐵盧橋和查令十字橋。‌‌在倫敦期間他繪成了將近100幅作品,‌‌其中以查令十字橋為主體的畫作共37幅。‌‌‌‌其中這幅是莫奈作品中比較特殊的,‌‌莫奈的風景畫一般都是輕鬆的色調,‌‌似乎是刻意背離學院派的沉悶,‌‌然而這一幅幾乎是水墨的色彩,‌‌這在莫奈的作品中極為罕見。‌‌莫奈畫的風景畫都是以實際看到的景色入畫,‌‌我們不知道這幅是什麼樣的天氣所見。這不是一個大霧瀰漫的天氣,能見度很高,‌‌中間的橋比較清晰,‌‌黑色的輪廓很清楚,‌‌天水一色,‌‌遠處的建築物清楚的可以看到,‌‌莫奈還是採用他典型的畫法,‌‌沒有描繪細節,是一次油畫的速寫。‌

《倫敦查令十字橋》

Charing Cross Bridge,1899-1901

 Claude Monet

‌相比前一幅查令十字橋,‌‌這一副我們又回到了熟悉的莫奈風格‌。查令十字橋在大霧中隱約可見,‌‌早晨的天空,紅色的朝暉映在水中,白色的霧氣正在散開‌。這幅畫作於1902年左右,‌‌這個時候的莫奈已經走出了長期的困境‌。1870年普法戰爭時期,莫奈到倫敦躲避戰火,‌‌他的畫法就是在那時候形成的,‌‌據說他看到了英國水彩畫家透納的作品,大受啟發,開始了自己的這套畫法。‌

《倫敦查令十字橋,霧中煙雲印象》

Charing Cross Bridge,Smoke in the Fog,1902

 Claude Monet

‌18世紀至19世紀,遠東的藝術無疑影響了西方的審美革命,日本版畫在法國和歐洲其他地區的流傳賦予了藝術家們新的靈感。印象派畫家熱烈地回應了這種東方的藝術形式,許多人都收集了此類畫作,莫奈也不例外。在他職業生涯的早期,他甚至將他的一些畫作稱為"中國畫",由此可見他對東方藝朮興趣之濃厚。痴迷於亞洲藝術的莫奈熱衷於收藏亞洲藝術家的作品,其中包括葛飾北齋和北尾政美的版畫。他用這些藝作品來裝飾他在吉維尼的居所,次展覽中的漫畫書正是來自莫奈的收藏。

‌北尾政美是江戶時代的浮世繪畫家,‌‌他擅長於用簡單的筆法繪製各種物體,‌‌從鳥類到人物無所不有,‌‌他所畫的各種動物,‌‌寥寥幾筆卻非常生動,至今還有人沿用他的畫法。比如他畫的老鼠、蝙蝠、大象、兔子、狐狸等,‌‌很多人都用他的畫法在畫而不自知‌。

‌北尾政美的簡略畫可能刺激了葛飾北齋,葛飾北齋隨後出版了著名的《北齋漫畫》,也是簡略的畫法,也是涉及各種主題,光彩超過了北尾政美。‌

‌葛飾北齋是日本最傑出的浮世繪畫家之一,而最為成功的作品之一是《富嶽百景》。《富嶽百景》中的富士山不高也不俊,‌‌就這麼寥寥幾筆,就能給人留下想像的空間。

‌歌川廣重,‌‌1797年出生‌‌中,‌‌是‌‌繼葛飾北齋之後最著名的浮世繪畫家,‌‌特別是他‌‌《江戶百景圖》最為有名。這幅‌‌夏夜景色‌‌描繪了夜色中人們在海邊忙碌的畫面‌,一輪明月高懸,月色‌‌如水‌‌,‌‌遠處是幾條大船的剪影,‌‌幾隻小船正奮力的往返於大船和海岸之間,‌‌岸邊是幾個大棚,‌‌棚中燈火通明,人影綽約。‌‌

‌‌這是歌川廣重的繪本作品,‌‌畫中的文字有宇田川的字樣,‌‌宇田川是東京的一條河,‌‌畫中的題描寫‌‌在河邊有一棵古松,枝幹曲曲,叫首尾松,‌‌松樹的枝葉遮擋了一彎圓月,‌‌樹下一艘船駛過,‌‌船頭一位身穿和服的女子翹首遠眺,‌‌順著他視線看去,是‌‌寬闊的江面,‌‌遠處的橋、岸上的樹影和房子,影影綽綽,‌‌水面上有許多小船爭流而下‌‌,人說廣重是一位鄉愁的畫家,‌‌的確不假‌。‌

‌歌川派是浮世繪史上最大的畫派,弟子眾多,而歌川貞秀就是其中之一。這幅‌畫貞秀畫了一隻狸,在月光下盤腿坐著,有點胡大仙的味道。‌‌從月亮留白的整個背景顏色看,這也是一件版畫,‌‌狸的皮毛畫的蓬蓬鬆鬆的,‌‌仔細看是非常細小的筆觸密密麻麻的排列出來的。狸昂頭坐著,‌‌露出肚皮上大片的白色,就不用去畫了,‌‌不然呢,‌‌密密麻麻擠滿了的話,就索然無味了,‌‌可見歌川貞秀的構思是極為細心而巧妙的‌。

接下來‌就來到了重中之重的展點,代表印象派誕生的畫作,莫奈的《日出.印象》。1872年11月,莫奈下榻勒阿弗爾的拉米勞特酒店(Hotel de Emirate),就是在這裡,他創作出舉世名作《日出·印象》。從他房間的窗口望出去,東南外港的清晨景色躍入眼帘。左右兩側是勒布瓦碼頭和施工中的庫爾貝碼頭的朦朧輪廓,中間則是通向厄爾港池的跨大西洋船閘所在地。起重機、煙囪和桅杆在秋日晨霧中若隱若現。這幅畫作只花了幾小時就完成了,莫奈用他靈活的處理方式將這稍縱即逝的景象留存在了畫布上。

《日出.印象》

Imprssion,Sunrise,1872

 Claude Monet

展覽中還有投影模擬出了當時莫奈‌下榻勒阿弗爾的拉米勞特酒店時所看到的場景,這種置身於庫爾貝碼頭薄霧繚繞的感覺,實在妙不可言。


在展覽的最後是法國當代著名畫家熱拉爾.弗朗哥的系列畫作。與莫奈一樣,他自小在偌曼底長大,直到今日也時常舊地重遊。作為敘事具象流派的一員,他最初的畫作便是關於此地的風景。然而,拋開他與莫奈的共同之處,弗朗哥採用與印象派背道而馳的繪畫方法。莫奈捕捉的是短暫的瞬時景象,弗朗哥則著眼於永恆和象徵主義。他的《破碎的風景畫系列》就說明了這一點。

‌這是《破碎的風景畫系列》的一個浮雕版本,這不是畫在油畫布上的,是用其他材料作為基板,然後做出一個陰線的浮雕。

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幅畫,就是一些幾何圖形的構圖,‌‌這幅畫代表了弗朗哥的創作理念,‌‌鄙棄傳統的色彩方法,開始使用純色不再調色。‌‌他們‌‌花花用的是一個個原裝色彩被子,‌‌直接用杯子裡的顏色畫畫,不在調色,‌‌在畫面上也不再交叉混合,‌‌而是平塗地非常均勻,‌‌這種畫法在當代主義繪畫中非常常見,‌‌這在當時是一種極大的創新‌。

‌‌這幅畫是波浪形風景畫的衍生品,‌‌波浪形風景畫是藍綠色的基調,‌‌右邊還有兩塊白色的幾何形,‌‌似乎是窗戶的光投射在畫上,‌‌這也是破碎的風景畫系列之一。

本次展覽的最後一幅畫作是《日出.印象2019》。‌‌2017年,‌‌法國巴黎馬摩丹莫奈博物館邀請畫家熱拉爾.弗朗哥從館藏中汲取靈感,創作一件新作品,‌‌兩年後,‌‌熱拉爾.弗朗哥畫了一幅大小為200×300釐米的油畫。首先,還是莫奈的這件經典畫作激發了佛朗哥的‌‌創作靈感,他在標題上加上了2019這個年份表示了時代的印記。他要選擇由誰以什麼樣的方式來觀察日出日落,他認為當代應該是從太空觀察日出日落,‌‌而地球則是觀察者所看到的一顆衛星,‌‌由此表達日出和日落。於是他畫了很多同心圓,就像是星球的軌道。弗朗哥喜歡畫人群的剪影,人們‌‌或向著或背著‌‌祥圓心心走,猶如和日出日落,一起在宇宙中運動‌‌。

《日出.印象2019》

Imprssion,Sunrise 2019,2019

 Gerard Fromanger

此次莫奈《日出·印象》展讓我們深刻感受到了莫奈作為印象畫派的鼻祖,對西方繪畫史有著劃時代影響。而維琪.克隆貝特和熱拉爾.弗朗哥則如同兩顆圍繞太陽運行的行星,從當代視角挖掘莫奈繪畫主題,賦予本次畫展當代意義。

‌‌最後,為紀念《日出·印象》的首次上海之旅,同時致敬巴黎,在《日出·印象》展入口處旁還有王嘉爾品牌TEAM WANG的衣服限定展。在保留印象派藝術風格的基礎上,原作中的勒阿弗爾港口變成了上海外灘,倒影變成了巴黎的艾菲爾鐵塔,而日出的朝陽則變成了TEAM WANG的代表基因,因為日出,意味著希望與全新的可能。

至此,莫奈《日出·印象》展就全部觀賞結束了,讓我們期待明年三月在上海舉辦的「莫奈&印象派大師展」吧!

相關焦點

  • 「日出·光明——莫奈《日出·印象》」特展開幕
    圖:「日出·光明——莫奈《日出·印象》」特展開幕    9月16日,這幅作品呈現在了由上海新華發行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天協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攜手法國巴黎馬摩丹莫奈博物館聯合主辦,光明乳業股份有限公司冠名贊助
  • ...光明乳業邀您一起走進「日出·光明——莫奈《日出·印象》」的...
    光明乳業股份有限公司冠名贊助的「日出·光明——莫奈《日出·印象》」特展於2020年9月17日在魔都Bund One Art Museum三樓展出,這是《日出·印象》創作150年來首次亮相中國,展覽將於2021年1月3日結束。
  • ...光明乳業邀您一起走進「日出光明――莫奈《日出印象》」的世界
    光明乳業(600597)股份有限公司冠名贊助的「日出·光明――莫奈《日出·印象》」特展於9月17日在魔都Bund One Art Museum三樓展出,這是《日出·印象》創作150年來首次亮相中國,展覽將於2021年1月3日結束。
  • 為何是莫奈的《日出·印象》
    莫奈《海灘上的卡米耶》 1870   「日出·光明——莫奈《日出·印象》」展品莫奈《沃勒贊港風光》 1871  「日出·光明——莫奈《日出·印象》」展品莫奈《日出·印象》1872   「日出·光明——莫奈《日出·印象》」展品11月13日上午7:35分(據巴黎馬摩丹莫奈博物館2014年的研究成果),莫奈停筆,他將這幅畫命名為《日出·印象》。此後他不斷地畫家鄉港口同樣的景致,但沒有哪幅畫像這幅一樣著名。
  • 顏榴:為何是莫奈的《日出·印象》
    莫奈《日出·印象》1872   「日出·光明——莫奈《日出·印象》」展品11月13日上午7:35分(據巴黎馬摩丹莫奈博物館2014年的研究成果),莫奈停筆,他將這幅畫命名為《日出·印象》。莫奈 《帆船,夜晚印象》1885   「日出·光明——莫奈《日出·印象》」展品
  • 《莫奈.日出印象》畫展
    今天和好友姜琍珍去欣賞了兩個畫展——《莫奈.日出印象》畫展和《吶喊與迴響》愛德華.蒙克油畫展。
  • 穿越世紀的色彩,光明乳業邀您一起走進「日出?光明――莫奈《日出...
    印象》作為印象主義繪畫的開山之作更是承載了人們對繪畫世界的嚮往與追求,這一幅用光影與色彩交織描繪的傑作打破了傳統學院派,推動了美術觀念和繪畫技法的革新,顛覆了寫實語言的藝術變革。光明乳業股份有限公司冠名贊助的「日出?光明――莫奈《日出?印象》」特展於9月17日在魔都Bund One Art Museum三樓展出,這是《日出?
  • 莫奈名畫日出印象首次在中國展出,網友熱議:雖然不懂,但莫奈的日出...
    虎撲9月17日訊 9月17日,今日起至2021年1月3日,「日出·光明——莫奈《日出·印象》」特展正式在上海外灘展出。新聞發出後引發網友熱議,具體內容如下:【擴散周知!#莫奈名畫日出印象首次在中國展出#】明天起至2021年1月3日,「日出·光明——莫奈《日出·印象》」特展正式在上海外灘展出。
  • 莫奈名畫日出印象首次在中國展出 在穿越世紀的色彩中尋找光明
    莫奈名畫日出印象首次在中國展出 在穿越世紀的色彩中尋找光明時間:2020-09-16 22:15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莫奈名畫日出印象首次在中國展出 在穿越世紀的色彩中尋找光明 印象派在西方美術發展史中具有獨特的歷史意義和藝術價值,而莫奈的《日出印象》作為印象主義繪畫的開山之作更是承載了人們對繪畫世界的嚮往與追求
  • 莫奈:為何是《日出·印象》
    克勞德·莫奈《日出·印象》1872年深秋的一天凌晨,法國藝術家克勞德·莫奈被酒店外港口的汽笛聲喚醒,他從窗口望去,曙色浮現,霧氣朦朧,勒布瓦碼頭和庫爾貝碼頭上已開工,煙囪冒出輕煙,起重機移動長臂,幾艘張著桅杆的大船集結在大西洋船閘入口。
  • 莫奈:日出印象,給2020的我們帶來了什麼?
    再次回到上海,從一位搞藝術的友人那裡得到了莫奈展覽的消息,筆者平時對藝術領域關注不多,但也是從小就知道梵谷莫奈,大名鼎鼎的日出印象也是早有耳聞。當時就決定十一假期一定要抽空去看看,也提高一下自己的品味。
  • 莫奈名作《日出·印象》首次來華展出
    9月20日,觀眾欣賞莫奈名作《日出·印象》。近日,展覽「日出·光明——莫奈《日出·印象》」在上海開幕,這是莫奈名作《日出·印象》首次來華展出。據悉,此次展覽以《日出·印象》為主題,共展出47件作品,除《日出·印象》之外,還有《倫敦查靈十字橋,霧中煙雲印象》、《帆船,夜晚印象》、《特魯維爾海濱》、《海灘上的卡米耶》等莫奈經典力作。中新社記者 張亨偉 攝9月20日,《日出·印象》作品前人頭攢動。中新社記者 張亨偉 攝9月20日,觀眾在《日出·印象》海報前留影。
  • 莫奈《日出·印象》150年來首次亮相中國,光明乳業詮釋藝術與品牌...
    9月17日,由光明乳業股份有限公司冠名贊助的「日出·光明——莫奈《日出·印象》」特展在中山東一路1號的Bund One Art Museum三樓啟幕,這是《日出·印象》創作150年來首次亮相中國,展覽將持續至2021年1月3日。
  • 莫奈名畫《日出·印象》首次在中國展出
    莫奈名畫《日出·印象》首次在中國展出 2020-09-17 10:38:59 來源:新華網  |  作者:劉穎 | 字號:【莫奈名畫日出印象首次在中國展出】9月16日拍攝的莫奈名作《日出·印象》。當日,「日出·光明——莫奈《日出·印象》」特展在位於外灘的上海久事國際藝術中心開幕。
  • 莫奈的《日出印象》
    在莫奈的畫上,受光面經常是明亮的暖黃、暖綠,陰影處則是透明的青藍色調,不僅使人感受到陽光的耀眼,而且察覺到空氣的清澈;他粗率點染的樹頭,似乎使人感到葉片在沙沙作響。畫面不僅完整,而且氣氛尤為自然。莫奈的一生都在追逐光影,他捕捉光色的瞬變,令人敬仰和驚嘆。
  • 莫奈《日出·印象》創作150年來首展中國
    中國網9月17日訊 據央視新聞消息,9月16日,由法國駐上海總領事館和上海市對外文化交流協會等單位共同舉辦的 「日出·光明——莫奈《日出·印象》」特展在上海開幕。其中印象派大師莫奈的《日出·印象》真跡也與觀眾見面,這是該作品創作150年來首次亮相中國。
  • 瑪麗安娜談莫奈《日出·印象》:六年前還不確定日出還是日落
    印象派是西方繪畫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藝術流派,而印象派大師莫奈的《日出·印象》作為印象主義繪畫的開山之作,在藝術史上有著深遠的意義。近日,隨著展覽「日出·光明——莫奈《日出·印象》」在上海的開幕,由於是這一印象派開山之作首次在華展出,這也成為國內藝術界的熱門話題之一。《日出·印象》的意義有哪些?與當下又著怎麼樣的關聯?
  • 莫奈《日出·印象》真跡首次亮相中國 就在上海外灘!
    東方網記者包永婷9月16日報導:法國藝術家克勞德·莫奈的《日出·印象》是印象主義的開山之作,也是最著名的繪畫作品之一。如今,這件法國巴黎馬摩丹莫奈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來到中國。今天下午,「日出·光明——莫奈《日出·印象》」特展在上海市中山東一路1號Bund One Art Museum三樓開幕。展覽共展出47件作品,包括《日出·印象》等9幅借展於法國巴黎馬摩丹莫奈博物館館藏的莫奈油畫作品。這也是《日出·印象》史無前例的中國首展。
  • 莫奈-日出印象 Impression Sunris
    為此,我們展示了莫奈的其他作品存檔圖片和視頻解說,以幫助理解《日出印象》的獨特意義。鐵路運輸和管狀顏料的發明使得畫家們能夠在旅途中進行戶外作畫(法語中被稱為「外光派")。莫宗經常到諾曼第海岸作畫,那裡的海景、地貌以及人們生活的場景都是他筆下的對象。戶外作畫使他有機會觀察光線隨著時間的變化,因此他所使用的的色形漸變得淡雅,筆觸變得輕盈,有幾分像素描。
  • 日出·印象 法國 莫奈
    日出·印象 法國 莫奈 布上油畫 縱48×橫63釐米 巴黎馬蒙達博物館藏此畫是莫奈描繪勒·阿弗爾港口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