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是流動的嗎

2021-02-07 承歡記

現在的社會好像是,只你一人不滿的訴求是無用功,一群人不滿卻包含著大多數的沉默也是無用功,或許將一個人加多數人的直面或許才能得到一步的前進。

認識的阿姨的一條朋友圈和令人心動的offer讓我鼓起勇氣編輯了這篇文章,想起小時候聽過的一些有關性別的理論,不堪回首,比如一些半吊子兩性專家把男人和女人說成來自不同的星球(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加固了兩種性別的刻板印象,非常紙片人地劃分男女的詫異,說男人要關愛女性,女人要給男人自信;男人工作壓力大,女人愛抱怨;男人用眼睛愛女人,女人用心愛男人..其實這些都無關性別,只要是人,都希望得到關愛,也希望得到對自己事業的肯定,只要是人都會抱怨,也會努力克服困難。

前段時間網絡上有一個段子「男人明明那麼普通,卻那麼自信」,相比而言,女性總是缺少自信,大多數女性都一直在對自己的身高體重不滿意,覺得自己不夠瘦、身段不夠豐滿或是胸部發育過好等等諸如此類的困擾中。

之前看過一個英國做的實驗,男性和女性都去考數學,在估算自己分數的時候,女性裡只有15%的人會高估自己的成績,但男性有30%,可見好像男性往往都比女性更加的自行,或許我也更願意相信,是由於在歷史長河中,對於男性地位的吹捧以至於部分還在原始的男性都覺得自己魅力無限。

許多男性認為自己比女性要高貴些許、在父輩社會中重男輕女的現象並不少見、女性的職責是生育孩子.在不同社會、文化、歷史的影響下,我們接收到的信息,潛移默化的影響我們著認知。

從古至今,女性受過的傷害不計其數:節育環、三寸金蓮、在《姐姐妹妹站起來》中國妓女的被迫害史、印度沒有女性衛生間.當今社會越來越多的女性開始覺醒,我們開始保護自己的權益不因性別歧視收到壓制,不願接受所謂的性格刻板印象,卻有些人出來說道我們女性是想「推翻」男性、想證明女性比男性高貴或有常在網絡上看見「性別一換,評論過萬」等等這些言論,仿佛我們在爭取最基本和他們平等的權利是對他們的迫害。

歷史上一直不缺乏女性在為此「作鬥爭」,結果是在不同國家有著不同的結局。

不僅女性需要被尊重、需要在這社會上爭取到之前被遺忘的平等,同樣我們也應尊重男性、尊重取向。性別不應該是被人們拿來區別的,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每個人都是一個美好的個體的存在。

文中圖片來自《性別是流動的嗎?》

 

 

相關焦點

  • 性別流動,你是男還是女?這並不重要
    反正就本總來說,拋開性別不論,還挺好看的。然而,在本總的考證下,「性別流動」其實並沒有像你們認為的那麼「時髦」,也早就不是日本現代社會的新現象,他們早於18世紀就出現在日本的版畫中。他們是學者口中所指的「第三性」,即近世日本極力推崇的美少年。他們通常是歌舞伎,他們的存在印證了日本在19世紀晚期接受西方性規範之前的性別流動性。
  • 我們應該如何看待性別流動下的當代男裝設計?
    性別流動,一個在當下早已不再陌生的概念,棲身於 21 世紀這樣一個反覆提倡包容、多元文化認同的時代,性別流動群體逐漸得到了更多的理解和尊重。
  • 流動的性別:除了男性/女性,我們如何描畫「性別」的多樣性?
    原作者 | [英]薩莉·海因斯摘編 | 王青 西方的性別體系一直以來主要是遵循二元模式,男女兩性被視為僅有的性別分類,同時女人和男人被認為根本上不同。環顧全球範圍內的性別體系,我們了解到,其他地方情況並非如此。歷史上,數不清的族群的性別經驗與只分男女的性別模式相異。譬如印度社會,性別多樣性在其神話和悠久的歷史中有著鮮活的傳統。
  • 時空反轉,性別流動
    【按】假如在一個另類宇宙裡,女人是社會的主宰、男人是第二性,這樣一個世界是女權主義的理想世界嗎?不是。那樣只是女性版本的男權主義。女權主義要的是性別平等,針對的是不平等體制,而不是另一個性別。但是身為獲益者的男性,需要換位思考,才能更好地理解女性為什麼追求平等。因此,當我們把性別角色倒換過來之後,發現的各種荒唐,其實就是我們已經熟視無睹的那些問題。
  • GUCCI為流動性別者創作時裝,LV復刻二十年前的經典包袋
    GUCCI為非二元性別認同者推出了首個Gucci Mx系列面對著當下愈發多元化的個人和社會認同感,時尚行業開始做出相應改變。相較於幾年前簡單地用年齡來劃分「千禧一代」、「Z世代「或者「銀髮一代「,不少時尚品牌選擇從更為細分的角度來切入進行設計,近日發布的「Gucci Mx Project「便是其中一例。
  • 世界上只有男女兩種性別嗎?加拿大笑了:我們有15種
    世界上有幾種性別,這是連小孩子都知道的答案,無非就是男性和女性。但是真的像大家想的這樣嗎?1、性別分為生理性別和社會性別生理性別(sex)指的是男女生理結構方面的差異,是生物或生理學意義上的性別,是與生俱來、一般情況下不可更改也無須更改的性別特徵;這是在受精卵階段就決定了,我們都知道性別是由染色體決定的,如果是XX染色體就是女性,如果是XY染色體,就是男性,這是客觀的性別。
  • 是日美好事物|GUCCI為流動性別者創作時裝,LV復刻二十年前的經典包袋
    GUCCI為非二元性別認同者推出了首個Gucci Mx系列面對著當下愈發多元化的個人和社會認同感,時尚行業開始做出相應改變。專門為流動性別者或非二元性別者來創作服飾,在時尚行業裡還是第一次。GUCCI這個名為「GUCCI MX「的項目由於首席設計師Alessandro Michele來負責,這次發售的「處女作」將會於2020秋冬系列一同上架。
  • 性別失衡沒有贏家
    「性別失衡之下,受害者不止是大齡未婚男青年,從女性到社會都是受害方,它所帶來的傷痛遠比想像得要多。」西安交通大學人口學者李樹茁說。迄今,他已經關注和呼籲解決性別失衡問題近20年,是國內最早一批展開性別失衡後果調查的學者。
  • 世界並非「非男即女」 | 你知道自己的性別嗎?
    你可能會打開詞典,搜索「性別」,詞典裡跳出來兩個單詞:sex 和 gendercredit to freepik為什麼會有兩個單詞?它們在使用上有區別嗎?如果你曾經有過這樣的疑惑,那麼恭喜你,你已經開始對「性別」有社會科學層面的好奇了。雖然sex和gender都有「性別」之意,但它們代表著兩種不同的性別。Sex,又稱生理性別,指的是人類(和動物)一系列生理特徵上的不同。生理性別一般有女性和男性之分。生物學上確定生理性別主要有兩種。
  • 是日美好事物|GUCCI為流動性別者創作時裝,LV復刻二十年前的經典包袋
    GUCCI為非二元性別認同者推出了首個專門為流動性別者或非二元性別者來創作服飾,在時尚行業裡還是第一次。GUCCI這個名為「GUCCI MX「的項目由於首席設計師Alessandro Michele來負責,這次發售的「處女作」將會於2020秋冬系列一同上架。
  • 現在,性別還是一道AB選擇題嗎?
    他所引領的性別模糊的復古風格,幾乎改變了時裝界的格局。2015秋冬 vs 2020秋冬男裝秀謝幕透過這次「生日派對」,他回顧了5年間的靈感點滴,也為這個一切都在流動的時代,指出了未來的方向。這只不停擺動的鐘擺,帶給我們一種說不出的壓迫感,而這恰恰就是Michele想表達的主題——男性的性別認同,往往被先入為主的刻板印象和世俗力量框定。
  • 另類性別:男女間切換的流性人
    聽說過雙性人,但你知道還有「流性人」嗎?先來看兩個真實的故事:在不同的時間裡,流性人會有不同的性別認知,他不同於雙性人,簡單地說,雙性人會在男女這兩種明確的狀態中切換,但是流性人會將男人和女人著兩種性別特徵和表現交織在一起,流性人的變化是連續的,所以其實我們並不能用傳統的男人或者女人去界定他們。流性人的性別認同是非單一性別,在男女兩性的性別維度上流動交織。
  • 【科普】流性人,性別酷兒,當你掙脫社會性別的建構..
    事實上,幾乎每個人的性別都有流動特質,比如一位女性周圍都是其它女性時,她的女性特徵和認同往往會更強烈。年幼的Ziya深受「流性人」身份的困擾,在Ta待在幼兒園的前兩周,Ta受到學校同學的霸淩,痛苦和不安使Ta變得敏感,將自己的心封閉起來,Ta的個性的一大部分也被磨滅了。「在那兩周,大部分的Ta已經消失不見。
  • 性向流動:我是異性戀還是同性戀?
    而從另一個方面來講,那些只在一段時間裡喜歡男性或者女性的,才叫流動雙性戀。戴蒙德在她2008年出版的《性的流動》(Sexual Fluidity)一書中寫道,性向流動其實非常常見。有的人對此結論提出了不同的意見:比如倫敦國王學院認知神經心理學的高級講師卡奇·拉赫曼(Qazi Rahman),他認為戴蒙德的研究太狹窄了,無法對女性進行一個宏觀層面的探討。
  • 疫論·流動|娜拉不能出走會怎樣:疫情、流動和家暴
    逃離家,往往會觸動這些權力關係,引起一個人不斷的流動,包括跨國的流動。我們要保護娜拉的出走權,更要增加娜拉的「出走能力」,使她們出走之後有處可去,並且可以迅速穩定下來。最近一項研究發現,居住倫敦的巴西女性移民中82%經歷過某種類型的性別暴力,其中30%發生在家中,其餘的在工作場所,公共運輸和街道。這項研究還表明:總體而言,女性移民(尤其是那些移民身份不穩定,即身份非法或者身份依賴於家人的女性)會遭到普遍的偏見、種族歧視和排斥。當她們在遇到性別暴力,並試圖尋求援助時,偏見和排斥尤其明顯。
  • 為什麼Facebook有56種性別?|性別光譜與酷兒理論
    事實上,幾乎每個人的性別都有流動特質,比如一位女性周圍都是其它女性時,她的女性特徵和認同往往會更強烈。兩性界限的不清和日益模糊的表現在當今世界隨處可見,正在形成一種新的社會風尚。異性戀、同性戀和雙性戀,男性、女性和中性不再是由生理決定的人的本質,而是有社會和文化所建構起來的風格。這就促成了酷兒理論的產生和發展。
  • 生理性別就是二元的嗎?
    當一個嬰兒降生,人們通常會根據他(她)外生殖器的形狀判定他(她)的性別:有陰莖的嬰兒被視為男性,有陰道的嬰兒被視為女性。因此,在大部分人的觀念裡,人的生理性別就是二元對立的:或者是男性,或者是女性。如果我們的自我認同性別與生理性別相符,就被稱為「順性別者」,如果自我認同性別與生理性別相反,則被稱為「跨性別者」。
  • T 真的是性別認同障礙嗎?
    然後慢慢出現了很多爺T是不是性別認同障礙的討論。不知道你盯著你家T的時候,心裡有沒有出現過這樣的疑問,她想做一個男生嗎,她喜歡自己的性別嗎?其實這個問題在最初的階段來談,談不到性別認知,而需要談一談大眾主流文化對我們的影響,在通過自己的感官感受這個世界的同時,我們也不斷吸收著主流文化對思想的一點點灌輸。
  • 你我他她它,沒有誰應該被性別所定義
    在《性別是流動的嗎?》這本書中,「sex」這個術語一般指涉的是生物學上的特徵,而「gender」側重於社會和文化方面的因素。對某些人而言,性別衍生自「性」的生物學和生殖特性,也就是說,生理的、激素的和染色體方面的差異,是將男性和女性區分開來的決定性因素。而對另一些人來說,性別是社會規範的某種表達。藉由這些混合了行為、角色和期待的社會規範,社會得以界定什麼是女人、什麼是男人。
  • 「性別友善」廁所 你願意使用嗎?
    從五月開始,北京鼓樓東大街一堆酒吧的洗手間都變了樣:洗手間門上多了一個「性別友善廁所」的圓形標識,廁所標識上除了兩個常見的用褲裝和裙子輪廓分別代表男性和女性的小人之外,還出現了一半男性、一半女性的第三種可能——意味著這個廁所對所有性別開放。一起加入這項「性別友善廁所」活動的還有聯合國婦女署、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在北京的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