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
《1》
八月初秋時節,福州的悶熱程度依舊如故,沒有些許秋意。
早晨起來打開簾幔,一縷金黃的陽光直射進房間,柔和的光暈照在身上、臉上撫去晨起的慵懶。
拉開窗戶,邊上葳蕤的大樹沐浴在和煦光照中,投下點點金黃色的光斑。
清脆的不知名鳥叫聲,蟬鳴鳥語,琴瑟和聲,是清晨裡自然的天籟之音。
緩緩升起的太陽帶走晨曦的溫柔,酷熱湧上心頭。
燥熱無比的天氣下,喝一杯鮮香醇爽的白茶最消熱解燥,衝泡一杯新白茶。
溢滿房間的茶香,似梔子似含笑似晚香玉,又似乎夾帶著深秋裡的桂花清香,芳香瀰漫,令人沉醉。
一年四季,對於愛茶的朋友來說桌前必不可少的便會茶。茶能消夏解暑也能滋陰潤燥,是極為合適的養生佳飲。
但前不久就有茶友問:每次泡白茶投茶都是5克嗎?
當然不是。隨著泡茶器具的不同,投茶量也要相應改變,否則茶湯滋味要麼過於苦澀喝茶要麼味道太淡。
《2》
首先,白瓷蓋碗衝泡白茶。
魯迅先生說過:「喝好茶是要用蓋碗的。」蓋碗與白茶是最合拍的搭檔,可以領略到一款好茶風味的不同層次感。
要想泡出一杯鮮香甘活的茶湯,5克的幹茶搭配100—110毫升的水是最合適的茶水比例。
在這個黃金茶水比例下,白茶內豐富的營養物質在沸水中便均勻釋放到湯水中,茶湯滋味爽口淳和。
要是隨意抓起一把幹茶往蓋碗內放,沒有控制精準的克數,造成投茶量過多的情況,注入沸水後,茶水比例嚴重失衡,優質白茶內含的茶多酚和咖啡鹼等苦澀物質過多析出到湯水中,茶湯滋味苦澀感增強。
反之,茶葉數量抓取過少,茶少水多的狀況下,只有少量營養物質釋放到茶湯中,湯水滋味雖然不苦不澀,但味道平淡無奇,少了幾分好茶該有的鮮爽感和稠滑感。
要想準確無誤獲取5克幹茶,僅憑手感是遠遠做不到的,這時便需要準備一個克秤。
精準的投茶5克,不難發現,白毫銀針的幹茶只佔到蓋碗空間的一半,而壽眉卻是滿滿當當,甚至還會微微隆起。可見,視覺和手感很難將投茶量判斷無誤。
克秤完5克幹茶,就可以開始注入100—110毫升的沸水準備泡茶,在這個比例下,析出到茶湯中的營養物質達到相輔相成的平衡狀態,茶香濃鬱張揚,滋味清爽鮮醇,呈現出白茶最純正的滋味口感。
是以,白瓷蓋碗泡茶,最好的茶水比例是100—110毫升的水搭配5克幹茶,準確的投茶量,才能使衝泡出來的茶湯給人極佳的感受。
《3》
其次,玻璃杯泡茶。
在快節奏的生活環境下,有時候很難擁有一個休閒的時光靜坐下來體驗蓋碗一衝衝泡茶的獨特滋味。
尤其是在辦公場所,若是使用蓋碗泡茶難免太過於招搖,但又想喝杯茶提神抗疲勞醒腦工作效率,此時,玻璃杯便可派上用場。
通透乾淨的玻璃杯是不少辦公族喝水的常備器具,用它衝泡白茶簡單又方便。
透過玻璃杯透明的材質,可以看到葉片在沸水中舒展身姿的模樣,還能觀察茶湯顏色的變化,看著原本清透的沸水慢慢暈染成淡黃色、鵝黃色、金黃色,是絕佳的視覺享受。
但玻璃杯泡茶雖然便利,但茶葉和沸水長時間無縫隙的接觸在一起,無法像蓋碗泡茶一樣做到快出水,葉片中的咖啡鹼和茶多酚容易過量析出到茶湯中,導致湯水滋味變苦變澀。
所以,為了減少苦澀感,玻璃杯有它專屬的茶水比例200毫升的水搭配1—1.5克的白茶。
先投放1—1.5克的幹茶再注入沸水,這樣才能讓茶葉充分浸潤完全釋放出營養物質到茶湯中,湯水滋味更加鮮爽。
總之,在使用玻璃杯泡白茶時投茶量一定要減少,茶葉析出到湯水中的營養物質總量較有限,苦澀感較不明顯。
《4》
最後,煮茶。
煮茶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直接煮幹茶,一種是煮葉底。不同的煮茶方式投茶量也各不相同。
煮幹茶,推薦的茶水比例是300—400毫升的水量搭配2—2.5克的幹茶。
對比蓋碗泡茶的茶水比例,可以看到煮幹茶是投茶量減少了,但注水量卻增加了。
這主要是因為煮茶過程中,茶葉與沸水接觸時間長,內在營養物質在高溫下已經充分釋放出來,此時若是投茶量過多,過猶不及,反而會導致煮出來的茶湯滋味過濃,過於苦澀。
所以,直接煮幹茶時投茶量建議宜少不宜多,以免茶葉在長時間高溫恆溫下無節制的析出大量的茶多酚和咖啡鹼,讓茶湯變苦澀。
是以,煮茶時300—400毫升的水量搭配2—2.5克的幹茶這個比例較為合適。
比起直接煮幹茶,煮衝泡後的白茶更為簡單,400毫升的水量搭配5克的葉底即可。
在經歷過十幾衝的衝泡後,茶葉內的營養物質已經大量浸出,僅剩一些隱藏在茶葉深處的內在物質難以衝泡出來。
這時候用煮茶的方式能將這些深藏的營養物質完全釋放出來,從而領略到更完整的茶湯滋味。
由於衝泡過程中已經消耗了大部分的內在物質,所以煮葉底增加投茶量也不必擔心茶湯會過於苦澀,濃重,400毫升的水量搭配5克的葉底恰到好處。
由此可見,煮茶要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投茶量,才能讓茶湯滋味更加醇厚。
《5》
八月的南方,萬木常青,看似沒有進入秋天的狀態,但傍晚微風初起,還是帶來不一樣的涼爽。
有人說世界上一成不變的東西,只有「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斷變化的」這條真理。
泡茶喝茶也是如此,在不同的環境下,選擇不同的器具喝茶,相應的也要改變投茶量。
投茶量看似是泡茶中微不足道的一個環節,但往往就是這個小細節卻讓一杯好茶少了鮮爽,多了苦澀。
多人一起喝茶,用規格較大的蓋碗,投茶量也要適當增加,一增一減才能重新回到平衡狀態。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