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小區韓籍居民超過40%,社區幹部不懂韓語怎麼辦?一支「朝鮮族...

2020-12-26 上觀

閔行區虹橋鎮錦繡江南小區毗鄰著名的「韓國街」,轄內居住著大量韓籍居民。這幾天,不少外出旅行、回國訪親的韓籍居民陸續返滬,相應的疫情防控宣傳工作必須在第一時間跟上,居委幹部們為此犯了愁。所幸的是小區裡有一支「朝鮮族後援團」,成功化解了這道疫情防控宣傳難題!

「我們所管轄的錦繡江南一期到四期加上風度國際五個小區共3241戶居民,其中超過40%是韓籍居民。」居委書記陳晴花說。錦繡江南的居委幹部沒一個懂韓語,政府下發的文件和告知書都是中文版,居民返滬後到門衛處填寫的登記健康情況登記表也是中文版。

「對於一個韓籍居民超過40%的社區來說,疫情防控宣傳工作難上加難。」陳晴花說,由於語言不通,與韓籍居民交流是擺在眼前的主要困難。「一方面韓籍居民看不懂我們發的文件和告知書,另一方面他們填寫的表格匯總上來我們也看不懂。填寫過程中的解釋溝通,門衛也沒辦法指導清楚。」

就在陳晴花發愁的時候,想到了一個人——小區居民崔永福。「他是朝鮮族,會韓語,人也熱心,還是小區業主代表,在小區垃圾分類工作中就協助居委做了不少溝通協調工作。這次肯定也能幫上忙。」

居委幹部趕忙致電求助,15分鐘後,崔永福就出現在居委辦公室。「我能做的事情有沒有?」「有!我們急需將這些翻譯成韓文。」簡短的對話後,居委幹部將一份份告居民書、通知單、宣傳頁遞到崔永福手中。崔永福即刻拍照發給了另外一位懂韓語的小區居民,兩個人一起翻譯,另一位家中有印表機的居民則幫著將翻譯成韓文的告居民書、通知單、宣傳頁列印出來送到居委。

暫時的困難解決了,可疫情防控宣傳是場持久戰,後續怎麼辦?崔永福決定為居委拉一支「後援團」。今年50歲的崔永福在上海生活了近三十年,是一名「老虹橋」了,平時還是小區的業主代表,和很多居民都挺熟。

「我在2003年就經歷過SARS,這次疫情防控形勢更嚴峻,我想能通過自己的語言專長,為社區做點事。「

很快,崔永福就拉來了三名會講韓語的少數民族居民,充實到後援團,這三位居民和崔永福各自負責小區四個片區的翻譯宣傳工作。崔永福還把自己的電話給了門衛保安,「有急事,他們隨時可以找我,我可以幫忙協調翻譯。」

除了在宣傳欄張貼,崔永福還通過韓國商會、微信群進一步擴大宣傳範圍,提高知曉率,確保韓籍居民強化自我防護意識,助推疫情防控工作。

從大年初三到現在,這支「後援團」一直在為小區做翻譯和對接工作,線上線下幫助居委、物業與韓籍居民搭建溝通的橋梁,為抗擊疫情服務。臨近企業復工日,不斷有韓國居民返滬,「我們後援團的工作也更忙了,和社區幹部一起商量對策。」崔永福說,看到小區消毒精細到到門把手,電梯塑料膜每天換,每份通知都有溫馨的韓語註解,住在這裡的居民心裡也更踏實了。

相關焦點

  • 日韓返松居民不懂中文怎麼辦?松江這個小區的朝鮮族黨員發動女兒一...
    日韓返松居民不懂中文怎麼辦?松江這個小區的朝鮮族黨員發動女兒一起當翻譯 2020-03-06 18: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來看,閔行這個鎮已請來...
    居委會書記找來朝鮮族「後援團」幫襯虹橋鎮的錦繡江南小區毗鄰著名的「韓國街」,轄內韓籍居民超過1000戶。「我們一共有3241戶居民,其中超過40%是韓籍居民。」居委書記陳晴花介紹說。這幾天,不少外出旅行、回國訪親的韓籍人士陸續返滬,相應的疫情防控宣傳工作也必須在第一時間跟上。不過,有一道難題擺在了眼前。
  • 服務外籍居民,順義一社區「暖心翻譯」能講4種外語
    這是一位剛剛返京要開始居家觀察的韓籍居民,而與他對話的是社區招募的「暖心翻譯」樸仁淑。目前,在魯能潤園社區,像樸仁淑這樣的「暖心翻譯」有6人,語種涵蓋日語、韓語、英語和西班牙語。 據介紹,雙豐街道魯能潤園社區有日本、韓國、新加坡、澳大利亞等外籍居民22人,近期部分人員已返京。為了更好地為這些外籍人員傳達疫情防控政策、做好服務,社區黨支部書記王景翠專門將自己多年未用的英語技能重新拾起,當起了社區裡的「翻譯」。
  • 浦東新區上鋼十村:90後韓語「翻譯官」上線!加盟疫情防控「小分隊」
    上鋼街道相關負責人得知後,主動協助居民區招募韓語志願者。經多方協調,街道團工委找來了一位90後「翻譯官」劉智寧,她是在韓國慶熙大學韓國語系留學的一名大三學生。看到社區緊缺韓語志願者時,劉智寧主動報名,她說:「現在包括韓國在內的多個國家疫情形勢嚴峻,我作為一名在韓國留學的中國人,更要盡力和社區工作人員一起守好『家門』。」
  • 戰疫40多天,上海社區女幹部的這些瞬間
    讓我們一睹上海社區「女漢子」的俠骨柔情—— 2020年1月23日上海社區幹部中,女性佔了大半壁江山。疫情發生以來,40多天裡,她們堅守一線,為上海這座城市築起一道嚴防嚴控的「銅牆鐵壁」。雖然每天在小區工作時間超過18小時,持續疲勞作戰,但徐華說起這個特殊的春節,卻流露出羞澀和甜蜜:「我愛人和女兒一直陪著我,我們一家三口都在社區裡忙碌,為疫情防控出力。」徐華的丈夫羅金紅,是上海東方醫院的醫生,去年12月援醫到江西革命老區,大年夜才剛剛回滬。
  • 防輸入「閉環」社區一環如何守?「只有把他們送到家裡,看著門關上...
    小區外籍居民佔到總戶數的15%。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劉華帶領全體社區工作者,連續一周日夜守候在小區,等候回家的外籍居民。最讓劉華擔心的,還是尚未回家的他們,社區工作者多方聯繫物業、中介、樓組長、鄰居等了解不在滬的外籍人員動態。
  • 社區裡的最「暖」風景線:漢口銀行1100幹部員工守護社區「防線」
    面對洶湧的疫情,漢口銀行面向全體幹部員工發出「召集令」,並迅速成立漢口銀行社區幫扶指揮部。2月8日起,領導掛帥、黨員帶頭,來自全市各網點的1100名幹部員工聞令而動,火速集結。他們集中對口支援江漢、武昌和礄口三個中心城區,以及員工就近到各自居住的社區「報到」,先後下沉到150餘個街道、390餘個社區和2個隔離點,40餘個日日夜夜,一直與社區人員一起壓實疫情防控責任,共同堅守在社區一線。
  • 社區黨員 「戰疫」先鋒——吉林社區防疫一線見聞
    新華社長春1月30日電 題:社區黨員 「戰疫」先鋒——吉林社區防疫一線見聞新華社記者段續對吳亞琴和林松淑這兩位社區黨委書記來說,突如其來的疫情防控戰役,讓這個春節假期成了她們近年來最繁忙的時間段。為此,一支「戰疫」先鋒隊迅速組建,在社區黨委帶領下,黨員們是這次防疫宣傳、消殺的骨幹力量。一絲不苟、有難必幫——這是社區居民對黨員「戰疫」先鋒隊的評價。電話、微信、廣播大喇叭,樓道長、網格長、社區,普通黨員、樓棟黨支部、社區黨委……黨組織引領下,全覆蓋的「戰疫」網絡組建起來,並開始發揮作用。
  • 長春日報:困擾黃河路北社區幹部居民的一道難題有解了——借來閒置...
    寬城區東廣街道黃河路北社區位於光復路商圈,這裡寸土寸金,想為居民擠出一間活動室成為困擾社區幹部的一個難題。近日,這道看似無解的難題解開了——已經解體的一家街道工廠有一間閒置多年的房屋,社區借用過來,經過簡單布置變身成了鄰裡中心,居民在這裡讀書,孩子們在這裡學習,其樂融融。
  • 下沉幹部蹲點日記:身在社區,居民的事就是我的分內事
    那位居民吼了起來。「快遞弄錯了,我幫您找找吧!」聽到我的解釋,居民愣了一下,尷尬地笑了笑說,「不好意思,我把您當送快遞的了……」一場誤會,也讓居民認識了我這個剛來社區的下沉幹部,這就當是向居民們報個到吧!
  • 【即看視頻】這個社區真是贊!理髮師走進小區為居民免費理髮
    合肥在線訊(記者 李靜 通訊員 徐靜 季雲岡)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套簡易理髮工具,2月12日下午,在蜀山區五裡墩街道家家景園社區御琴灣小區內,40歲的袁增栓正在揮著手中的剪刀,神情專注,動作快捷嫻熟,為小區的居民理髮
  • 不會韓語韓國留學上課聽不懂怎麼辦?
    一位同學留言說高中畢業想去韓國留學讀本科,可是不會韓語,韓國留學上課肯定聽不懂,怎麼辦?我相信這是大部分申請韓國留學同學都會碰見的問題,咱們今天就說一說想申請韓國留學,不會韓語,韓國留學聽不懂這個話題。
  • 老舊小區發生疫情如何管理?突擊隊+樓長全覆蓋
    「小區的主要出入口為南門和北門,但由於小區22棟樓較為分散,存在其他零散的出入口,這也給疫情的防控帶來困難,」麗雅社區居委會主任曾惠康告訴記者,為了加強小區疫情管理,社區動員抗擊疫情突擊隊隊員進行每日巡邏和宣傳。
  • 這個社區裡有一支「愛心剪」
    來聽今天的節目↓↓↓//昌海裡社區簡介//昌海裡社區位於光復道街西部,是由五個獨立自然小區組成的混合型社區,佔地面積0.13平方公裡,轄區由華新小區、昌海公寓、盛海公寓、福熙園、昌海裡(審計署大院)五個商品房住宅小區組成,擁有19座樓,129個門。昌海裡常住居民1827戶,4213人,黨員299名,下設9個黨支部。
  • 武漢這個35年老舊小區改頭換面,居民40多條建議全採納了
    在新華街取水樓社區書記趙青的介紹裡,記者聽到了一連串的新鮮詞:「社區治理師」「社區規劃師」「社區監理師」。這些人由居民中的志願者組成,小區改造過程中,居民們提出的改造建議,全部匯總給他們,設計公司再根據這些想法量身定製改造方案。韓慶梅和劉麗娟正是這個小區的「社區治理師」。
  • 金山街道:黨員幹部下沉了 居民獲得感上升了
    名黨員幹部下沉開發區·鐵山區金山街道6個社區以來,社區環境越來越好,居民看在眼裡,喜在心上。 居民張露:他們經常下來(小區)環境撿垃圾,使我們生活環境變得整潔乾淨。 下沉黨員陳堅:清除了隱患,美化了環境,把社區每個小事做好,社區工作也會越來越好。 社區發出號召,下沉黨員積極響應。 在金山社區金山小區,社區黨員幹部和下沉黨員正在修理小區破損的汙水管道。
  • 開啟國定一居民們幸福的「金鑰匙」,居然就是這位社區幹部促成的……
    在高檔小區與老舊小區之間開啟「睦鄰門」、鼓勵居民「達人」參與社區事務、不斷吸收來自各方的金點子……在很多居民心目中,五角場街道國定一居民區黨總支書記陳文芳是個能幹的「大姐大」,雖然個頭小、皮膚黑、嗓門大,一旦做起事來不怕苦不怕累,不僅麻利還非常有成效。「在社區工作,沒有人找事,全是事找人。」
  • ...報告:陌生老外不戴口罩現身小區!出動:緊急徵集俄語翻譯志願者...
    圖說:江浦路街道居委幹部通過志願者在線翻譯與烏克蘭人傑尼斯溝通 楊浦區供圖3月13日一大早,兩位居民心急火燎地跑進楊浦區江浦路街道又一村居委會,找到黨總支書記袁斌暉報信說:「書記,我們剛看到小區裡有個沒見過的老外在花園那邊,而且沒戴口罩!
  • 世衛組織都點讚 福田僑香社區ACT模式防疫亮點多
    據介紹,自疫情發生以來,僑香村社區實現了「3個零」,即零社區傳播、零醫護人員感染、零死亡病例。3月22日,記者跟隨僑香社區相關負責人走訪社區,解密這個被世界衛生組織專家點讚的「ACT」模式。社區三人小組的「延伸」說到三人小組,在深圳的你一定不陌生,這個以社區工作者、社康醫務人員、社區民警三位一體組建「三人小組」,成為疫情期間深圳社區聯合防控的一個基本面。在僑香村社區,自然也少不了三人小組的身影,不過在這裡,三人小組有了「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