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一看,這個標題一定有問題。金黃色,怎與雪白扯得上呢?喝多了吧?
其實,標題中的「雪白莊」是個村莊的名字,屬於衛輝市獅豹頭鄉,是一個省級傳統村落;這裡與河南淇縣接壤,被群山環抱,形成了一個小小盆地。
早在十年前,我前往雪白莊村攝影,那是一個春季,正趕上成片成片的油菜花驕傲地怒放著,與高處的梨花、低洼的麥苗交相輝映,相得益彰,我相機的快門貪婪地咔嚓著,無意中低頭一看,自己膝蓋上下全是金黃色的花粉,彌眼的金黃加上衣服上的金黃,在我的腦海中,金黃色簡直就成了雪白莊唯美的代名詞。
至於村莊的名字的典故,相傳村裡曾有薛姓和白姓兩大姓氏,可是現在,村裡沒有一戶人家姓薛、姓白,倒是王姓、梁姓不少,具體原因,不得而知。
雪白莊村被幾座山和一座水庫與外界分隔開來,簡直就是一處「世外蘋果園」。平時不都是說「世外桃園」嗎?咋成了「世外蘋果園」呢?這個呀,主要是說雪白莊種植的蘋果,遠近聞名,號稱「中國十裡香」,口感柔潤,咬開的牙齒痕跡也不會氧化,哪怕在箱子裡放一個蘋果,打開箱子,濃鬱的香味就會迎面撲來……在20世紀50至80年代,雪白莊的蘋果直供北京中南海。
1958年12月,已故老書記梁喜林曾作為農業社會主義建設先進單位代表,出席第一次全國勞動模範代表大會,周恩來總理親自為他頒發「國務院獎狀」和獎章、獎品,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當時,武漢軍區電影製片廠親臨雪白莊拍攝了電影紀錄片《太行山下果滿枝》。
聽村裡老人說,雪白莊村域形成已有660多年歷史,傳統建築主要為明代石寨門、繡樓和古民居建築,其中古民居現存總計136座,大部分保存完整,建築質量較好。各家各戶的院落一般為獨門獨院,個別也有二進院的結構。
放眼望去,民居集中連片,幾乎全部為石木結構,青一色藍瓦,寧靜祥和。一條時代久遠的青石小巷,從村內穿過,小巷的西段,有一純石質的圓券門,正上方有一獸頭石刻,以及幾塊刻有海馬、麒麟等動物圖案的石質欄板,被鑲嵌在牆壁上,雖然史料上沒有記載,但從建築特點和雕工來看,應該是明清時代的產物。
假如你也有機會在村中徜徉,古老元素隨處可見,僅古井就有多眼;巨大的石槽,一圓一方,村民至今仍使用它在古井邊洗衣裳;古老的劉家繡樓,是村裡現存唯一的繡樓,結實完好,仍被居住使用著,它點綴著整個村子,曾經遠去的歲月已沉澱在每個角落,像老電影一般回味無窮……
更值得一提的是村旁的九峰禪寺,早在2006年之前,該寺除了一些碑碣之外,幾乎沒有一座像樣的建築,近些年得到了修繕。最最讓人不解的是,在這樣一個偏僻的地方,怎麼會矗立著一塊「古軒轅墓」碑呢?石碑刻石的時間為清代乾隆元年,碑文由張廷玉書、姜嗣灝書寫,石碑迄今依舊完好,非常值得研究。另外就是一些殘碑斷碣,記錄著不同時代的不同事跡。
令人稱奇的還有,在九峰禪寺對面的山巖上,有一處天然形成的「人臉」,眼睛、鼻子、嘴巴都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一點兒也不抽象。我曾攝影撰文發表在《平原晚報》頭版,使這個奇特的景觀第一次得到展示。據說,就這個山崖,還有一個「別(音)倒山」的民間傳說。假如有興趣,抽時間一定詳細講給大家聽。
還有一處地方,應是一處不同時代、同一遺址的玉皇上帝廟、三仙神廟和觀音堂,現在僅剩下一些碑碣和石質建築構件了,清晰地記載了明清兩代的一些史料。
說實話,在我的心底,一直有一種遺憾,就是雪白莊村無論從選址、歷史文化元素、時代的久遠、現存古建築規模等等方面,完全具備一個國家級傳統村落的資格,可陰差陽錯,就是沒被選入國家級傳統村落的保護名錄,我至今遺憾不已。
目前,雪白莊村像其他的山村一樣是空心村,就像有人這樣說的:「白雪覆蓋的村莊,只剩下幾根拐杖撐著!」真是的。韓寒說:「可能中國人都不配有鄉愁,為活得更好離開故鄉,仿佛只有離開故鄉才能活得更好,沒成功永遠漂泊,成功了在別處紮根,有雅致的故鄉都沒了,沒雅致的不願回故鄉。」
又一次,我到村裡去拍片子,因到的較早,晨霧尚未散去,陽光就射進了村子,一年輕的媳婦挑著兩隻籃子向村外走,不知是去幹什麼的。她走得很閒適,沒半點的快節奏感覺,對了,這就叫慢生活,城裡人享受不到、很嚮往的慢生活,尤其她是走在金黃的陽光裡,是那麼的詩意。幸好,此情此景被我拍攝了下來!
不得不承認,傳統村落是曾經在鄉村出生、生活過的人們內心深處溫暖、祥和、傷感與記憶的存在!每次走進一個村落,都是走進了一個靜謐的世界,總能給人以心靈的慰藉,哪怕僅僅是為了那丁點兒慰藉,我還想再來!
作者:李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