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Mia
「我終於想明白了,我喜歡你。」「二哈」特質的青梅竹馬夏子豪,在舞臺上驟然變得光芒四射;
「以後的草莓蛋糕,只陪我吃好麼?」一貫軟萌乖巧的韓小白坐在對面,害羞地抓了抓頭髮;
象徵著幸福的摩天輪在夜色中緩緩轉動,搖滾少年肖千也認真地說,「你是我第一個帶來這裡的人」;
眼前劍眉星目的鋼琴王子肖萬尋,起身小心地擦去了你唇邊沾著的奶油,「原來除了音樂,我還可以這麼喜歡一個人」。
選擇四位美少年中的哪一位取決於你,是否為其戴上萌萌的兔耳朵增加親密度也取決於你。無論有沒有另一半,都能夠在這部《拳拳四重奏》中體驗心動,彷徨,害羞,無措,期待……種種久違的少女情懷。科技推動虛擬情感交互式體驗迭代,以校園青春戀愛及音樂追夢為主題的體驗變得更加真實,也更加深刻。
極光大數據於2019年8月發布的《2019年Q2移動網際網路行業數據研究報告》顯示,過去的一年間,國內移動網際網路人口數量在11.3億上下浮動,人口紅利見頂,在線視頻與手機遊戲分別佔休閒娛樂類使用時長的10.7%、7.2%。移動網際網路下半場,跑馬圈地的流量之爭逐漸轉變為對用戶稀缺注意力的爭奪戰。結合了互動娛樂多重體驗的互動劇,無疑是一種拓展了想像空間的泛娛樂方式。
有人將2019年命名為「互動劇元年」, 騰芒優愛B站等紛紛布局,在頭部平臺及家新興內容公司的助推下,整個市場格局更一步向集中化發展。
作為騰訊互動娛樂首部真人戀愛互動劇,《拳拳四重奏》在此前的UP2019騰訊新文創生態大會上被專門介紹,重要地位不言而喻,作為2020年的開年力作,已於今日在【一零零一】互動閱讀APP和騰訊視頻同步上線。在技術門檻之外,優質內容依舊是恆久不變的護城河,《拳拳四重奏》將為用戶帶來怎樣的驚喜?
騰訊首部真人戀愛互動劇,助推「娛樂無邊界」時代
「互動敘事在海外已經形成比較穩定的產品形態和市場規模,在中國尚處於起步階段,但大家對好故事的需求一直旺盛存在。隨著時代變遷,技術進步、內容產業成熟、用戶需求升級,融合文本、視聽與交互性的互動劇得以發展。」騰訊互動娛樂副總經理楊明直言。
互動內容最早可以追到1967年在蒙特婁世博會捷克館,2008年全球首部互動劇誕生,但此時的互動劇由於內容粗放、技術壁壘、渠道不成熟所限,尚處於雛形階段。
2018年1月,HBO推出《馬賽克》,在流媒體和電視播放之外,更推出了同名App。Netflix於2018年11月推出的《黑鏡:潘達奈斯基》,以及2019年4月上線的《你與荒野》在世界範圍內引發了社交媒體對互動品類的熱議,然而用戶對已上線互動作品評價褒貶不一,批評集中在其「形式大於內容」、「內容割裂感」。由此可見,設計更有價值的交互點、實現高質量互動在互動內容中的重要性。
互動敘事並非無本之木,而是根植於網絡文學、動漫、影視領域,騰訊也一直是國內互動敘事的先行者之一。騰訊視頻推出的國內首部武俠互動劇《忘憂鎮》,探險互動劇《古董局中局之佛頭起源》等陸續上線,2019年3月,騰訊UP2019騰訊新文創生態大會上,騰訊首款互動閱讀APP【一零零一】宣布開啟預約,APP首批上線作品20餘部,涉及戀愛、電競、魔幻、懸疑等多個題材,其中重點介紹的作品就包含了互動劇《拳拳四重奏》。
總體來看,當下國內互動內容仍處於鴻蒙初開的階段,但潛力已經得到一定程度的市場驗證,隨著熱度持續攀升,各大平臺也在紛紛布局佔位,其他互動劇作品如《他的微笑》、《明星大偵探之頭號嫌疑人》已經上線,《大唐女法醫》等更多互動內容據悉也將露出。
基於觀眾由傳統劇集的旁觀者轉變為互動劇中「參與者、創作者」的邏輯,互動劇也從實質上改變了傳統劇集To Business的商業模式,深度打通了To Customer的商業化可能,包括衍生品、IP授權等產業鏈下遊。英眾文化CEO徐鯉表示,「這可能會成為一個女性佔主導的市場。」
另外,據國泰君安研究報告數據預計,2019年「她經濟」市場規模將達4.5萬億。Mobdata3月發布的《2019「她經濟」研究報告》指出,高收入女性對新娛樂方式偏好度更高,偏向感性衝動型決策的女性用戶更容易「為愛付費」。
在此背景下,騰訊互動娛樂通過《拳拳四重奏》首次發力女性向真人戀愛互動內容,搶佔藍海市場舉措的重要意義得以凸顯。出品方騰訊互動娛樂作為騰訊旗下綜合互動娛樂品牌,此次出品互動劇,展現出打通泛娛樂行業,為用戶創造創新趣味內容的決心。
「我們現在還是希望先回歸本質,質量才是出發的根本,怎麼做出更好的互動內容才是目前我們最關注的。」騰訊互動娛樂副總經理楊明表示。在青春題材之外,騰訊互動娛樂也表達了對有文化底蘊、體現正向價值觀的現實主義題材做探索嘗試的興趣。可以預見的是,即將來臨的5G時代將為互動內容提供更多技術支撐,內容與技術形成一個良性循環:上述多元化內容布局從需求端推動著技術進步,終端技術進步又將反哺內容體驗。
對話《拳拳四重奏》主創:一場沉浸式觀劇體驗
同粉色基調的預告片和概念海報透露出的信號一樣,將背景設置在校園裡的《拳拳四重奏》呈現出明亮溫暖的色調,四名男主或熱血中二、或軟萌可愛、或冷酷叛逆、或霸道腹黑,也無疑囊括了時下最受歡迎的各款人設,為不同類型受眾帶來了一場量身定製的少女心沉浸式戀愛體驗。相比「二次元男主」,消弭次元壁的互動劇真人男主無疑更有真實感和代入感。
摒棄了降低難度的「跟風試探」和「儘量簡化」選項,堅持「影視劇體量」的《拳拳四重奏》,在儘可能的範圍內試圖豐富用戶的娛樂體驗:本劇採用了多分支多結局的創新形式,在眾多互動選擇中更有多達48個關鍵節點選擇點,導向15種不同結局以及3個彩蛋,同時貼合劇情走向設置了豐富的互動設計以進一步增強代入感。在多個高可玩度的支線故事背後,是在用戶體驗層面追求「完美主義」的主創團隊付出的諸多努力。從2017年起,《拳拳四重奏》就進入了劇本籌備和交互策劃階段,2018年正式立項,劇本及邏輯架構研討一直持續到拍攝階段,來回易稿修改多達50多次,甚至拍攝階段依舊在打磨調整。
在總編劇武瑤看來,「真實是最本質的互動,戲劇的最高境界是真實,所以互動要比普通戲劇有更多的假定性,更趨於未知的真實。」她表示,傳統影視人物關係、敘事習慣是二維的,而互動劇是四維的。「每一段故事都有自己的風格,不必保持統一,這正是互動劇的魅力之一。」
為了最終確定最佳劇情分支點,使用戶在進行互動時能夠不脫離人物代入感和劇情沉浸感,他們甚至一遍又一遍地模擬實驗測試,體會戀愛互動題材深度情感聯結的樂趣。
在英眾文化創始人、《拳拳四重奏》出品人徐鯉看來,在傳統劇集單線程、分場的拍攝當中,經常按「拍了幾頁劇本」來估算進度,但是在互動劇的拍攝中,這一傳統方式失靈了:在同一場戲中,雖然只是短短幾行劇本卻「需要拍出各種不同的狀態和反應」,對導演能否深度理解故事、進行節奏把控也提出了更多要求。
互動劇是從封閉式走向開放式的探索,實質上相當於「把一部分劇情決定權給了觀眾」,人設也有可能發生成長變化,需要在每一個故事中保證其「有趣,有節奏,合理」。後期製作細節同樣經過了精心設計,甚至「同一個選項,不同分支會有不同的音樂」。
與主創團隊面對面對話過程中,最大的感受就是:這是一個傾盡全力的專業團隊,他們正在試圖為互動劇這一新風口下的新嘗試留下更多可供參考的方法論,打造一個長生命周期的品牌,而不是風過無痕。從班底構建上來看也的確如此,劇集由作品入圍坎城短片單元的新銳導演宋嘉峻執導,另外製作團隊還包括執筆過《功夫婆媳》《人生若只如初見》的總編劇武瑤,與曾負責過《橙紅年代》資深攝影師姜恆,以及指導過《李茶的姑媽》、《無名之輩》的資深造型師藍冰。
在演員陣容選擇上,為了更好地貼近Z世代,《拳拳四重奏》選擇由《偶像練習生》選手羅正扮演吉他手夏子豪,另一位選手明鵬扮演主唱韓小白,出演過《快把我哥帶走》的人氣偶像周翊然扮演貝斯手肖千也,新生代演員段美洋扮演鍵盤手肖萬尋,由出演過《流星花園》的實力派小花戴蕥琪演繹女主林薄荷,《明日之子:水晶時代》中的人氣選手葉禹含飾演樂隊經理。這樣的陣容無疑對95後、00後有著相當的吸引力。
不可否認,互動敘事的難度係數和有趣之處或許是並行的:有了一個好故事和強大的班底還不夠,吸引力最終與互動設計邏輯息息相關,英眾文化創始人徐鯉表示,「在互動劇的製作過程中,互動設計師這個角色,可類比漫威大片中的特效導演,有著同等重要的意義。」而《拳拳四重奏》跳出了「為互動而互動的」窠臼,形成了每一個選項、每一次互動都是關於人的「真互動」差異化特色。
將目光投向幕後,由具有濃厚泛娛樂基因的騰訊互動娛樂、英眾文化、紙堡娛樂聯合出品《拳拳四重奏》,可謂順理成章。在此之前,英眾文化探索過直播劇、互動AB劇等多種創新形態,並一直致力於探索新平臺新興內容形態。無論是由英眾文化與紙堡影視聯合開發原創IP,抑或是由國內互動娛樂行業領軍者騰訊互動娛樂,從立項到籌備拍攝再到後期製作發行全程推動,同樣都是出於將真人影視思維與互動思維深度融合的考量。這是一場擁有400%吸引力的沉浸式心動體驗,同樣也是一次互動劇集的新旅程。
《拳拳四重奏》已於今日正式上線,新鮮血液不斷注入,騰訊互動娛樂、英眾文化、紙堡影視對《拳拳四重奏》歷時彌久的精心打磨,或許將激勵整個行業從題材到形態不斷創新。當下的互動內容並不是終極形態,站在《拳拳四重奏》等互動內容的探索、前行經驗基礎上,隨著既有創作規則束縛和技術限制被一一打破,創作體驗和用戶娛樂體驗將變得更加自由,有趣,充滿想像力。這便是互動劇集最大的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