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讀懂《民法典》醫療損害責任的新變化!

2020-12-26 健康界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誕生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這一聲「通過」,標誌著我國民法典的誕生。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共7編、1260條,各編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以及附則。

其中第七編第六章為「醫療損害責任」,這一章的前身為《侵權責任法》,「醫學界智庫」邀請了醫法匯醫事法律團隊創始人張勇律師和清華大學玉泉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北京權知律師事務所首席醫學顧問劉嚴為大家進行解讀。

1.醫務人員在診療過程中的過錯屬於職務行為

圖:醫學界制(左欄為《侵權責任法》條文,右欄為民法典條文,下同)

張勇:文義上更加精確。醫務人員在診療過程中的過錯屬於職務行為,應當由其所服務的醫療機構承擔賠償責任。

2.告知方式有變,「書面同意」變「明確同意」

圖:醫學界制

張勇:「具體說明」可以避免醫療機構採取格式化的書面告知形式,這種告知往往流於形式,容易引發醫療糾紛。

將「書面同意」修改為「明確同意」,體現出了告知方式的改變,不再限定於書面形式的告知,醫務人員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採取口頭、錄音、錄像、律師見證等多種方式,只要取得了患方的明確同意,即符合法律規定。

劉嚴:「書面同意」和「明確同意」還是有所區別。「明確同意」是指患者或家屬不僅要籤字,還要明確表示對整個治療內容的理解,實際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之前臨床上應用的知情同意書都是列印好的,家屬只需要在籤名處籤字即可。但這種方式卻埋下了隱患,在案件審判中經常會出現此類問題,有的患者或家屬籤了字,但面對法官的時候卻稱並不清楚具體內容,醫生讓籤字就籤了。

現在,有的醫生會讓患者或家屬親筆書寫對病情了解,同意手術方案,積極要求手術等字眼,並籤名,以表示他明確知道並且同意進行治療。

3.推定過錯責任的適用範圍擴大

圖:醫學界制

張勇:增加的內容限定了推定過錯責任的適用範圍,將過錯推定責任的範圍限定在「診療活動中受到損害」。

增加「遺失」,擴大推定過錯責任的適用範圍,可以促使醫療機構加強病歷資料的管理。增加「違法」銷毀,更加精確,便於實踐操作,醫療機構按照規定正常銷毀病歷不適用推定過錯責任。

4.賠償者增加「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

圖:醫學界制

張勇:「消毒產品」涵蓋了「消毒藥劑」,擴大了法律的適用範圍。增加「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是與新修訂的《藥品管理法》增加的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相適應,便於兩部法律的同步實施。

5.增加限定「在診療活動中」

圖:醫學界制

張勇:限定了醫療機構承擔責任的範圍。

6.病歷資料範圍縮窄,刪除「醫療費用」

圖:醫學界制

張勇:明確將「醫療費用」排除在病歷資料之外,與《醫療機構病歷管理規定》(2013年版)《病曆書寫規範》等衛生法規相一致。

「及時」是對現實中存在的醫療機構拖延提供病歷所作的限制規定,可以有效避免醫療糾紛。

7.隱私保護增加患者「個人信息」

圖:醫學界制

張勇:增加了醫療機構個人信息的保密義務,與6月1日剛實施的《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中「國家保護公民個人健康信息,確保公民個人健康信息安全」的規定相一致。

劉嚴:添加「個人信息」隱私保護的一些條款,可能會對醫生產生較大的影響,但因為還沒有一些實際的指導案例公布,具體產生什麼影響暫時不好判斷。

現在很多病例報導都會涉及患者部分個人信息,如個案報導、限定人群中進行的病例手術直播等。

條例修改後,其實是強調了醫療機構和臨床醫生們需要重視個人隱私的保護,以後涉及到患者個人信息時需要注意把握分寸。之後,醫生們如果要進行個案報導,可能需要提前徵得患者的同意了。

目前,有一個問題是,民法典裡的條款不夠細化,因此在解決實際工作問題時還是會遇到一些困難。遇到具體問題會比較難以把握侵權的界限。

比如在醫學院,很多老師在舉例子的時候都會說:「今天我碰到了一個什麼樣的患者……」這樣洩露個人隱私,算不算侵權?

另外,未經患者同意,隱去姓名後對他的病例進行報導,會造成哪種程度的侵權,要付多少責任?這些都很難界定。

如果之後最高法能公布一些判例,可以幫助醫生慢慢體會這項法律條款,可能更具有指導性。

8.醫護安全受到更全面保護

圖:醫學界制

張勇:增加「侵害醫務人員合法權益的」,與《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的規定「醫療衛生人員的人身安全、人格尊嚴不受侵犯,其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相一致,體現了對國家對醫務人員的關愛,加強了對醫務人員的保護。

相關焦點

  • 民法典第1218條醫療損害賠償責任之我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一千二百一十八條規定:「患者在診療活動中受到損害,醫療機構或者其醫務人員有過錯的,由醫療機構承擔賠償責任。」一般來說,以下四種情形可以認定為非醫療行為:一是醫院設施有瑕疵導致患者摔傷或在醫院自殘、自殺。二是醫院管理有瑕疵導致損害,如抱錯嬰兒、醫院地面有水造成患者損害。三是醫生故意傷害患者,如拿患者做試驗、醫務人員對患者實施積極安樂死行為。四是非法行醫致人傷害。對於非醫療行為產生的人身損害賠償責任,適用民法典關於人身損害賠償的一般規定。
  • 2020最新整理:《民法典》的88個重要變化(建議收藏)
    二、《民法典》"第二編 物權編"涉及的重要變化(一)加強對建築物業主權利的保護;適當降低業主作出決議的門檻,明確共有部分產生的收益屬於業主共有《民法典》規定:"業主對建設單位、物業服務企業或者其他管理人以及其他業主侵害自己合法權益的行為,有權請求其承擔民事責任。
  • 《民法典》2021.1.1施行:88處重要變化|轉需
    一、《民法典》"第一編 總則"涉及的重要變化(一)將"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一項重要立法目的。二、《民法典》"第二編 物權編"涉及的重要變化(一)加強對建築物業主權利的保護;適當降低業主作出決議的門檻,明確共有部分產生的收益屬於業主共有。《民法典》規定:"業主對建設單位、物業服務企業或者其他管理人以及其他業主侵害自己合法權益的行為,有權請求其承擔民事責任。
  • 《民法典》涉及的重要變化(一)
    一、《民法典》"第一編 總則"涉及的重要變化(一)將"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一項重要立法目的《民法典》第一條規定:"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七)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損害賠償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自受害人年滿十八周歲之日起計算《民法典》第一百九十一條規定:"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損害賠償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自受害人年滿十八周歲之日起計算。"
  • 《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88處重要變化
    一、《民法典》"第一編 總則"涉及的重要變化(一)將"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一項重要立法目的《民法典》第一條規定:"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係,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
  • 飼養動物致人損害 民法典怎麼說
    那麼,飼養動物致人損害該由誰來擔責呢?我們一起來看看《民法典》的相關規定。飼養動物損害責任的一般規定《民法典》第一千二百四十五條對飼養動物損害責任做了一般規定,飼養的動物造成他人損害的,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但是,能夠證明損害是因被侵權人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的,可以不承擔或者減輕責任。
  • 【劃重點】《民法典》88處亮點解讀與16組數字
    《民法典》88處亮點解讀一、《民法典》"第一編 總則"涉及的重要變化(一)將"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一項重要立法目的《民法典》第一條規定:"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係,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民法典》。"
  • 【民法典·新變化】職場性騷擾列入《民法典》,首次界定用人單位...
    【民法典·新變化】職場性騷擾列入《民法典》,首次界定用人單位責任與義務 2020-11-05 18: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問典〡「高空拋物」「自甘風險」「好意同乘」責任具體化,民法典...
    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記者專訪中國政法大學民法研究所副所長席志國,對民法典侵權責任編亮點進行深度解讀。亮點一:解決高空拋物這一社會「痛點」,草案明確「禁止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高空拋物正式被認定為違法行為。記者:新法如何將高空拋物各方責任具體化,其重要意義是什麼?您認為最關鍵的責任劃定在哪幾個方面?
  • 民法典信用卡刷卡責任100例
    在與銀行就挪用公款損失和信用調查損害進行協商後,王先生向法院提起訴訟。法律適用條款:第460條本部通則之規定,適用於本法或其他法律未明文規定之契約,並得參照本部之規定或其他法律中最類似之契約。第577條(違約)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不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的違約責任。辦案結果及分析意見:結果:案件受理後,銀行主動交涉。寬限期過後,銀行主動賠償王先生信用卡刷卡損失、交通費、律師代理費等,積極幫助恢復王先生信用等級。
  • 民法典,將給我們帶來什麼?
    這一做法完全符合當時的國情,而且實踐也證明相關單行法律對調整民事法律關係起到了重要作用,富有成效。第二個裡程碑是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了編纂民法典的任務。貫徹生態文明理念和民法的綠色基本原則,強化汙染環境和破壞生態侵權責任,並規定了兩種新制度,即恢復生態環境的環境公益訴訟制度和破壞生態環境的國家損害賠償制度。
  • 民法典 | 49大亮點一覽
    一總則編八大亮點在《民法典》的編纂步驟上,我們採取的是先總則編、後分編的兩步走模式。(第一百二十七條)6.見義勇為非重大過失不承擔民事責任因保護他人民事權益使自己受到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民事責任,受益人可以給予適當補償。沒有侵權人、侵權人逃逸或者無力承擔民事責任,受害人請求補償的,受益人應當給予適當補償。(第一百八十三條)因自願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
  • 「法」潤人心,「典」亮生活——江西中醫藥高專舉辦《民法典》專題...
    為大力宣傳推廣普法教育,豐富學校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內涵,12月8日下午,由江西中醫藥高專宣傳統戰部和學工聯聯合主辦的以《民法典》為主題的「三三四工程」四大講堂活動在新校區舉行,講座由該校合作律師事務所法律顧問張燕飛主講,全校300餘名學生聆聽了講座。
  • 【法治嘉祥】走進民法典 | 看看民法典是如何從「吃穿住行」「生老...
    答: 《民法典》確立了「自甘風險」規則,若對方非故意且無重大過失,不得請求賠償。《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六條規定,自願參加具有一定風險的文體活動,因其他參加者的行為受到損害的,受害人不得請求其他參加者承擔侵權責任;但是,其他參加者對損害的發生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除外。16.
  • 充分認識民法典的重大意義 切實推動民法典實施
    在民事法律行為的效力方面,違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在姓名權規定方面,民法典既賦予民事主體在姓名權上的充分自由,同時又以公序良俗加以必要限制。救助行為在本質上屬於道德行為的範疇,民法典沒有規定人們必須實施體現見義勇為精神的救助行為義務,只是規定「因自願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專題學習資料(中學版)
    A.一B.二C.三D.四2、一名學生到書店購買學習參考用書,售貨員硬把一款新出的鉛筆也搭配給顧客,售貨員的行為違背了(B)。A.王某和張某明知有惡犬而不繞道,應自行承擔責任B.張某自行承擔責任,張某的家長和趙家共同賠償王某的損失C.趙家承擔全部賠償責任D.王某、張某和趙家均有過錯,共同分擔責任二、多選題(20題)1、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民法典的社會意義解讀
    作者:高聖平(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已於2020年5月28日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並將於2021年1月1日起生效。作為我國首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的頒布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 「法學匯」民法典人格權保護體系與四大檢察職能作用發揮
    例如,民法典第1010條第1款規定:「違背他人意願,以言語、文字、圖像、肢體行為等方式對他人實施性騷擾的,受害人有權依法請求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此處使用「依法」二字,在解釋上,應當主要結合民法典侵權責任編的規定,來確定行為人要承擔的責任,如精神損害賠償等。合同當事人侵害人格權的違約責任。對於違約的情形,是否可以主張精神損害賠償,理論上一直存在較大爭議。
  • 我們《民法典》來了丨網上被人匿名詆毀 平臺責任幾何?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將於2021年1月1日起實施,從7月1日起,咱們的《法哥來啦》以情景劇的方式,推出我們《民法典》來了系列節目,來為大家解讀《民法典》裡的條款……《法哥來啦》其實,明年生效施行的《民法典》對規範平臺責任的「避風港」規則新增了規定。今天,我們的《法哥來啦》情景劇就要為大家帶來這樣一個案例。萬陽在公司上班了十幾年,一直很受同事們的尊重。可就在最近,萬陽發現大家看他的眼神變了。同事之間的關係也變得疏遠了。突如其來的變化,讓萬陽百思不得其解。
  • 《民法典》視角下隱私權與個人信息保護
    其中值得關注的是《民法典》借鑑了GDPR,引入了廣義的個人信息「處理」概念。「處理」不僅限於一般情形下所理解的對數據的加工行為,而是涵蓋了個人信息的「收集、存儲、使用、加工、傳輸、提供、公開等」,意在對個人信息的全生命周期中涉及的所有活動進行規制。另一個值得關注的規定是,《民法典》雖然使用了「信息處理者」這一概念,但對這一概念得界定有別於GD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