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瓜,有人不愛其苦味,有人又怕它不夠苦。苦瓜中,白玉苦瓜特別美,每年夏季市集只有一位阿姨買,看到必買。愛吃苦瓜,愛它的苦,但要說苦,白玉苦瓜還算好;愛它,僅僅因為它白得雅致、如白玉一般潤澤,型和肌理都賞心悅目。
在玉雕中,無論翡翠還是和田白玉都有雕苦瓜的習俗,取其俏色(白和綠,綠和紅、白和紅,俏色極秒。),取其苦盡甘來的寓意。而人生的苦,未必苦盡甘來……
我家慣常做法:
洗淨,破開,用勺子去瓤,斜切成片。
燒熱鐵鍋,倒入苦瓜、青椒。白白綠綠真清爽。
慢慢翻炒,焙乾多餘水汽。
加油、鹽,翻炒起鍋。額外加點麻油更香。
同樣的方法焙其它苦瓜:
小時候我們怕苦,長大後吃過生活的各種苦,才知吃苦其實對人生大有裨益,而苦瓜的苦也真不算苦。暑熱,適當開發苦瓜做菜再好不過,清新微苦,便宜又快捷。
苦瓜又叫半生瓜,照字面解釋也許是全熟了不好吃,太熟變黃,半生時碧綠,極美。半生,也可以說是到了人生一半的時候,才慢慢懂得欣賞苦惱之中帶來的滋味,愈吃愈覺得這種苦味比甜酸和辣更深一層。喜歡苦瓜之時,代表我們已經可以吃苦,甚至懂得從容面對一些人生之苦。
愛上苦瓜,就要找最苦的,市面上的苦瓜多是長條形,瓜上的疙瘩很粗很大,呈淺綠至深綠。疙瘩越小越苦,但是最苦的,莫過於野生苦瓜,一顆顆手掌般大,炒後來吃,苦得人整張臉都皺起來,不吃過不知道厲害。
這種不苦
這顆粒小,苦、脆。
雲南騰衝拍的苦瓜,真真的苦,但清新的香味更足。
當然也不是人在成年之後才能欣賞苦瓜,有的孩子也自幼喜食苦瓜,看來吃苦也可能是天生的。
一起欣賞余光中先生的詩《白玉苦瓜》
白玉苦瓜
余光中
似醒似睡,緩緩的柔光裡
似悠悠醒自千年的大寐
一隻瓜從從容容在成熟
一隻苦瓜,不是澀苦
日磨月磋琢出深孕的清
看莖須繚繞,葉掌撫抱
哪一年的豐收像一口要吸盡
古中國餵了又餵的乳漿
完美的圓膩啊酣然而飽
那觸覺,不斷向外膨脹
充實每一粒酪白的葡萄
直到瓜尖,仍翹著當日的新鮮
茫茫九州只縮成一張輿圖
小時候不知道將它疊起
一任攤開那無窮無盡
碩大似記憶母親,她的胸脯
你便向那片肥沃匍匐
用蒂用根索她的恩液
苦心的悲慈苦苦哺出
不幸呢還是大幸這嬰孩
鍾整個大陸的愛在一隻苦瓜
皮靴踩過,馬蹄踏過
重噸戰車的履帶輾過
一絲傷痕也不曾留下
只留下隔玻璃這奇蹟難信
猶帶著后土依依的祝福
在時光以外奇異的光中
熟著,一個自足的宇宙
飽滿而不虞腐爛,一隻仙果
不產生在仙山,產在人間
久朽了,你的前身,唉,久朽
為你換胎的那手,那巧腕
千眄萬睞巧將你引渡
笑對靈魂在
白玉裡流轉
一首歌,詠生命曾經是瓜而苦
被永恆引渡,成果而甘
這詩,另一層次,自己讀自己體會。關於苦瓜,以及對苦瓜的聯想,我們各有感觸。
今天孩子給我們氣到了;苦瓜,也是在我讀書求學時期因家庭清貧,父母種植而被迫吃到,也是那時候開始愛上的。 關於苦瓜我想到的很多,卻沒有多餘要再寫的,今天只想清清爽爽吃點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