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綻放程度與個人的原生家庭,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影響我們的一生。」
「父母沒有被療愈的創傷和問題,都會複製和傳承到孩子身上。」
——全球著名「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每個人尋找配偶的動力大多源自孩提時代未被滿足的歸屬感和重要性的需求。」
「在愛與被愛的過程中,我們都曾經歷過痛苦、恐懼,也體驗過狂喜與極樂,我們渴望建立永恆真摯的親密關係,卻又害怕再度受傷。」
——全球暢銷書《親密關係》克裡斯多福·孟
一、我們和原生家庭到底是怎樣的糾纏?
每個人的一生都會經歷有兩個家,
一個是自己從小長大的家,另一個是長大結婚組成的家。
第一個家叫「原生家庭」。原生家庭,是每個人一生最重要的關係。
小時候在原生家庭裡發生的一些事情,也許早已被自己遺忘。
那麼,被遺忘的事情和被記得的事件,哪個對自己影響更大呢?
答案竟超出我們的想像:是那些不記得的事情對我們的影響更大。
那些不記得的事情被儲存在潛意識裡,身體記住了情緒和情感的體驗,這份記憶對我們的性格、人生抉擇、價值觀起著關鍵性作用。
那些在原生家庭沒被滿足的需求,例如:愛、尊重、認可、信任、安全感,在潛意識裡形成了一個未長大的自己——也就是我們的「內在小孩」。
成人後,很多人的內在孩子並沒長大,內心存在的匱乏感、自責、自卑感的情緒模式,仍然會不斷重複。無論在親密關係、人際、事業中,都會不斷去演繹。
二、「內在小孩」是如何受傷的呢?
埃裡克森的人格發展八階段裡為我們揭示了:0~6歲時期,幼兒的人格特質已奠定了自己一生的基調。
一個人對世界的信任、自我認可、正確的戀愛觀,從嬰幼兒期便開始建立。
在童年經歷和成長中,很多孩子都無法時刻做自己。所以,大多數人都活成父母、老師、社會要求的樣子,內心感受早已背離了愛的真諦,當自己在0歲到6歲時,內心有很多的期待未被滿足時,內在就會產生很多怨氣、憤怒、無助、自責、悲傷、委屈、恐懼、自卑的情緒...…
因此,成年後的種種情緒,來自於原生家庭「受傷的內在小孩」。
電影金像獎女主角的獲獎人,年輕的新晉女演員春夏,就曾在一次電視訪談節目中聊起自己的原生家庭對自己愛情觀的影響。
她坦言說:「我們家所有女性都離過婚,我無法從我們家任何女性身上看到幸福的影子。我是非常期待在婚姻這件事情上獲得愉悅感的,但我害怕可能會無法維持它,我是不可能幸福的。」
一次看到一個關於「原生家庭對自己影響」的問卷調查中顯示,有90%的參與者都曾遭受過家庭創傷,並且大多來自父母。
所以,很多人一生都在療愈童年。
三、逆轉原生家庭模式,創造家族新的文化傳承
我認識的一位女性,她在家中是頂梁柱角色,在公司是人人敬畏的女上司,但她和我坦露說:她其實很想做一個溫柔的、被人疼愛的小女人,因為自己家族裡有太多過於軟弱,而被當成「傭人」的女性形象,於是,她從小便立志:要當一個與之截然相反的女強人,絕對不依靠任何男人。
就這樣,她一人「堅強」地過了40多年的單身生活,如今,當她開始想擁有一段婚姻的時候,卻發現自己早已與渴望的生活格格不入,讓自己感到十分痛苦,於是她來找到我,希望能幫她療愈內在,重新做一個溫柔的女人.
如果,你準備進入一段戀愛關係或者正在一段情感關係裡,你的內在小孩問題以及原生家庭模式,就會不斷在伴侶身上得到驗證。
一段關係,是反射內在小孩狀態的最好途徑之一。
假如,你已是為人父母,那麼,你就是你子女的原生家庭。你未被療愈的創傷,都將再次複製和傳承到孩子身上。
除非你下定決心,從現在開始,創造家族新的文化與傳承。
生活中大部分問題的根源,都來自於原生家庭和內在小孩。
當「內在小孩」成長為「內在慈悲的父母」,並用慈悲的力量療愈自己「內在的小孩」,才會真正長大、成熟,此時會擺脫各種情緒的困擾,成為一個積極的承擔者和創造者。
療愈原生家庭創傷,療愈內在小孩,擺脫家族的業力模式,相信我們的各種關係、財富、事業、情感、健康,都會隨之發生神奇的逆轉!
合壹心靈成長學院
希望能幫助你身心靈共同成長
喚醒 、療愈 、創造 、獨立
遇見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