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拍攝的時候有一個很重要的訣竅,就是要拍的好吃。拍的好吃後我們再深入談情境還有氛圍。
一般食物要美味可口有分三種情況:
第一個是擺盤,因為大家只能看照片認識食物。
第二個是光澤,食物烹飪後會有油光,或是生菜沙拉也會搭配橄欖油,光澤可以讓照片視覺效果更可口。
第三個是食物的層次,這邊指的是食物在烹飪中會改變顏色,像是牛排在拍攝時最美的時候是直 5~6 分的時候,所以會建議把食物烹飪到 「 最美 「 的時後拍攝。
以下是步驟解析,拍攝美食的「三部曲」
步驟一,擺盤
在擺盤上我們可以買一些小道具來幫食物加分,例如桌布,例如漂亮的小碟子或木頭,如果再精緻一點可以買一些木紋材質的板子當成桌面。因為拍攝的種類蠻多的,這邊就不細談每個食材要準備什麼道具,不過可以提供大方向給大家參考,大方向是 「 故事 」 。
示範:
例如一盤帕尼尼,如果邊吃帕尼尼邊喝咖啡好像不錯,咖啡的小碟子旁還有咖啡糖可以選擇甜度滿細心的,
桌上有著顏色溫暖的桌布在餐桌上,窗邊的座位還可以享受著午後的斜陽,有點刺眼但又很溫柔的太陽透過窗戶外的植物,在桌面灑出了美麗的光影,配著旅遊雜誌計劃著下個月的旅行。這樣就成了一個有畫面的故事,接著準備把大家吸進這個故事裡。
示範故事的道具:咖啡、咖啡糖、暖色系桌巾、窗邊的桌子、桌布、簡單的植物、旅遊雜誌。
這只是一種舉例,有故事後,反推拍攝場景跟道具會比較好做事前準備。
步驟二,光線與食物光澤
一般拍攝的時間還有天氣等等,比較不容易等到那麼剛好漂亮的陽光,室內的光線也不容易呈現食物的立體感,這時候燈具就很重要了。美食拍攝常常要去店家或餐廳拍攝,燈具建議輕便一點的,大家熟悉的機頂閃就很適合,如果需要大出力的光線去縮光圈這時候就真的會需要棚燈了。
一般來說閃光燈出來的光很硬影子很重,容易拍出亮面很亮暗面很暗的照片,這時可以買柔光箱或是描圖紙柔化光線,描圖紙滿好用的,因為它的大小可以調整,搭配支架角度變化就多了,一個小原理,面積越大的光線越柔,離物體越遠光線越硬,不過照射範圍越大。
照片裡有一個工作的側拍花絮,還可以看到反光板也是滿好用的呢。
逆光的反射可以讓食物的油脂有光澤,光源放置在食物後面都是逆光,有正後方的大逆光,斜後方的側逆光等等,再來是角度,越高的逆光可以照到食物前端的光線越多,至於多跟少就要看當時布光的需要了,逆光是很好用道方式,也還有很多種方式,但是覺得最NG的方式閃燈跟相機同側打光,這種光線會讓食物不好吃。
步驟三,美化食物
好看的食物不一定好吃,這超重要的,像是培根要弄的油油亮亮的,拉麵底下要墊幾個把鈴薯把拉麵墊高,威士忌裡的不是冰塊是塑膠,蛋糕上的不是奶油是刮鬍泡等等,這超多學問的我們下一篇再來詳細討論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