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心理學,通俗來講就是指點迷津,今天給大家說說好玩又有趣的心理學9大效應,請花10分鐘閱讀,或許能改變你的一生,希望大家喜歡。
1、 首因效應
也就是第一印象,「初次見面,請多關照」如果某人在交往中給人留下了一個良好的印象,那麼人們就更願意和他繼續接觸,這種第一印象的好感,對以後的交往會產生一個積極的影響,這個效應人人皆知,其中蘊含著豐富的心理學規律,因為人們都習慣對看見的事物進行歸類,簡單來說就是貼標籤,我們喜歡給人貼標籤,當我們接收到來自外部的信息的時候,就會在頭腦中形成一個認知的框架,後來接收的信息就會被整合到這個框架中去,一旦定型就很難改變。
2、 巴納姆效應
巴納姆效應來自於一個著名的雜技表演家名叫巴納姆,巴納姆的演藝生涯非常的成功,後來他在評價自己的表演的時候說,他的節目之所以受大眾的歡迎,是因為其中包含了一些人人都很喜歡並且很容易對號入座的東西,就是我們很容易相信一個籠統的概念化的東西,然後直接套用在自己的身上,藉助外部的信息來評價自己,其實十分的空泛,沒有什麼道理,比如:當我們聽一首自己喜歡的歌,會感覺這首歌唱出了自己的心聲;看一部喜歡的劇,感覺自己就是劇中的人。說白了,就是人們喜歡對號入座,很多社會現象的背後都有巴納姆效應的影子,如算命的一說,對方會覺得很準、很對,這就是著名的巴納姆效應。
3、 鳥籠效應
心理學家詹姆斯和物理學家卡爾森是好朋友,有一天詹姆斯對卡爾森說,我會讓你不久就養上一隻鳥,卡爾森當時聽了不以為然,沒過幾天,詹姆斯就把一個漂亮的鳥籠送給卡爾森,不久,卡爾森發現了一件特別奇怪的現象,只要有朋友來他家裡做客,看見了靈籠以後,幾乎都會問他鳥去哪裡了,剛開始卡爾森只是一遍又一遍地向朋友們解釋,自己從來不養鳥,鳥籠只是別人送給他的禮物,但是效果並不大,依然有朋友不斷地問他相同的問題,這讓他不勝其煩,終於有一天他買了一隻鳥放在鳥籠裡。
這就是著名的鳥籠效應,是指人們偶爾獲得了一件原來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後,對於這個不需要的物品,為了避免資源浪費或其它原因,就會不自覺的,繼續添加更多自己不需要的東西。如果用鳥籠效應的招術來追女孩,或許管用呢,把你的照片貼到她家裡,別人會問她:你男朋友?問的次數多了,你就變成了她的男朋友了。
4、蝴蝶效應
蝴蝶效應是指初始條件下微小的變化帶動了整個系統的長期的巨大的連鎖反應,一個很著名的比喻就是:一隻南美亞馬遜河熱帶雨林中的一隻蝴蝶閃動一下翅膀,可以在兩周以後引起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蝴蝶效應說明了萬事萬物皆有聯繫,初始條件極小的偏差會引起結果極大的差異,在航天領域裡,一個小小的螺絲出現問題,就可能導致機毀人亡的事故,原因僅僅是一顆小螺絲沒擰好。
5、 拆屋效應
大家同在一個屋裡,你說這屋子太暗,要開一個天窗,大家一定不允許,但是如果你如果鬧著要拆掉屋頂,他們就會讓步,同意開天窗了,這一效應隱含著雙方心理的動態博弈,當你提出一個不合理要求的時候,對方會權衡得失,調整自己的方案,同時做出最壞的打算,然後你再提出一個較小的要求,對方覺得比第一個合理而讓步,所謂的退而求其次,人們做生意討價還價的時候就是常見的一個應用。
6、墨菲定律
這個定律很著名,又稱「倒黴定律」,就是你如果擔心某種事情發生,那麼它就有可能發生,主要內容有四點:.一是任何事情都沒有表面看起來那麼簡單;二是個所有的事都會比你預期的時間要長;三是會出錯的事總出錯;四是如果你擔心某種事情發生,那麼它就更有可能發生。墨菲定理的適用範圍非常廣泛,它揭示了一種古怪而又普遍的現象,說得通俗一點,就是怕什麼就來什麼,你越怕就越來。
7、瓦達倫效應
瓦達倫效應得名於鋼索表演家瓦達倫,他以高危表演為生,從沒有失手過,1978年,73的他準備退休告別這個行業,不過在宣布退休前,他決定作最後一次告別演出,沒想到此次演出讓他告別了生命。演出中,當瓦倫達剛走到鋼索中間,做了幾個難度並不大的熱身動作,就從鋼索上掉下來搶救無效離世。
瓦達倫在出場前就不斷的說,這次演出很重要,不能失敗。以前每一次成功的表演,他都只是想順利地走鋼絲,而不去管好或壞,而在最後一次表演中,瓦倫達太想成功了,反而無法專注於事情本身,變得患得患失。瓦倫達效應就是指人在巨大的心理壓力下,患得患失的一種心態,太在乎能不能把這件事情做好,過大的心理負擔反而容易使結果適得其反,把事情搞砸,越放鬆做,就越做得好,所謂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演員和運動員常犯這種錯誤 。
8、路西法效應
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在監獄做了個實驗,實驗者被隨機扮演獄警和犯人兩組,被置身於模擬的監獄環境中,一開始實驗者都努力地去扮演既定的角色,但是到後來,情況失去了控制,原本單純的大學生變成了兇惡的獄警和逆來順受的犯人,原定兩周的實驗,也不得不提前結束。這個監獄實驗它展現了人性的脆弱和不堪,一套制服、一個身份,就輕易地讓一個人性情大變,不得不讓人感嘆。路西法效應體現在人性中惡的一面,只不過,平時被人的意識壓制住了,一旦到了某個特定的環境或者情境中,這些惡就會噴薄而出,讓我們從好人變成壞人,所以說,人之初性本惡,大家一定要小心了啊。
9、羊群效應
羊群散亂無序的,但如果一隻羊做出了異常的舉動跑向某個方向,其它的羊也會不假思索地跟上,簡而言之,羊群效應就是從眾心理,法國社會心理學家古斯塔夫·龐樂說:人一到群體中,智商就會嚴重的降低,為了獲得認同,個體願意拋棄是非,用智商去換取那份讓人倍感安全的群體的歸屬感,群眾的眼睛不一定是雪亮的,支持著某種觀念,並不是觀念本身很正確,而是持有這種觀念的人很多。生活中,很多人因此受到不少的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