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願意動腦子,怎麼辦?

2021-01-15 小資親子

很多家長跟我說:老師,我家孩子可懶了,說一下動一下,不願動腦子,能找現成的,絕不動腦子,動腦子就像要他命一樣!

我們今天就來分享下這個問題。

很多孩子會主動學習,卻不會主動思考。主動學習和主動思考是有非常大的區別的。這樣的孩子,付出時間很多,但是成績卻一般。

尤其是到了高中,需要主動思考解決的題越來越多,那些只會死做題的孩子,會很吃力。

所以,學會主動思考是很重要的事。

但其實,每個孩子都有主動思考的能力,只是很多家長沒有正確的培養。

那如何正確的培養主動思考的能力呢?

首先,你要允許孩子思考。

我之前坐地鐵的時候,看到一個大概三、四年級的孩子和爺爺一起坐地鐵。上車後,孩子對爺爺說:我猜下一站,一定會有很多人上車。爺爺很不耐煩地說:就說那沒用的,好好坐車就行了。可孩子還在不停地說,表情看起來有點不舒服,但還是挺自我陶醉的。他在享受自己的推測,並期待自己的推測是正確的。

可能因為車上人多,空氣又悶,所以那個爺爺才會那麼不耐煩吧。但是,這個孩子其實是在主動思考的,他在嘗試用自己的大腦進行邏輯分析。把周圍的有價值信息整理起來,經過思考得出一個結論。而且他要通過事實去驗證自己思考的結論是否正確。如果正確,下回他的這種思維方式就會得到加強,如果不正確,他會思考為什麼錯了,需要修正哪裡,或者忽視了哪裡。

這種思維訓練,比他做一道數學題有意義得多。這可能決定他上高中、上大學,甚至決定他未來工作當中,是否能夠遊刃有餘的處理突發的事件,能在家庭裡面充當一個主事的人。這是一個絕好的成長機會。但是大多數家長只看到這和考試無關,就認為是沒有意義的。

我們要把眼光放長遠,對孩子一切哪怕是看起來非常不靠譜的想法,都要予以重視,予以尊重。他想了什麼,想的是否正確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在想,他在練習他的思考能力。把他的大腦比作一塊肌肉,想的問題比做一個啞鈴。他在通過舉啞鈴鍛鍊自己的肌肉,這個啞鈴是否要被舉高,是否需要放到高處,這個並不是目的,鍛鍊他的大腦是重要的。

第二點,不要用權威壓制孩子。

有的家長在跟孩子討論問題的時候,如果爭論不過,就會惱羞成怒,用權威壓制孩子的建議。這就從以理服人變成了以權勢壓人。這就相當於暗示孩子,思考的再好也沒有用,有權利才有用,有武力才有用。孩子就會感覺思考的意義不大,服從才是王道,有權力才是王道。

他以後就不會努力思考了啊。

家長要為孩子能夠挑戰你的權威而高興。孩子能夠挑戰你,證明他在這個方面有超過你的趨勢了,這是值得高興的事情。

如果你不同意他的想法,但是又無法說服他。你可以說:我現在沒辦法說服你,但是我想保留自己的意見,將來我們找個機會來證明,看誰說的正確,好不好?

這樣,孩子才會覺得你是民主的,是支持他思考的,而且還會培養孩子以事實為依據的思考方式。

第三點,注意你回答孩子問題的方式。

還是在地鐵上,廣播說下一站可以換乘,一個孩子就問媽媽,什麼是換乘站?媽媽只回答了簡單的三個字,孩子沒明白,但也沒繼續再說了。可能覺得這不重要吧。

這時剛好地鐵啟動了,爸爸在旁邊讓孩子扶著東西,別摔倒,孩子說,沒事,我靠著欄杆呢。爸爸又說,不行,一會兒剎車你就扶不住了,孩子無奈,被強制著扶了個把手。

這裡面家長對孩子的問題有兩處不妥。一個是,媽媽回答太簡短,沒有給孩子解釋清楚他想知道的,孩子會覺得媽媽對我的問題一點不上心,也就是現在對我不上心,孩子好奇心也會受到傷害。一個人如果沒有了好奇心,那他對什麼都沒有興趣,又怎麼會思考呢?

另一個問題是,爸爸說得太多了。可以完全讓孩子去體會加速度帶來的慣性。孩子有了體會,才會更直觀的理解物理現象。而爸爸的做法,剝奪了孩子體驗的機會。孩子沒有體驗,也就沒有深刻印象,就更不會去探究了。

我們應該尊重孩子的好奇心。就算孩子問的問題,你回答不出來。你可以去百度,或者過一陣子告訴他,可能有些事情,光說,孩子也理解不了。那就想辦法給孩子直觀的解釋,做實驗、或者遇到具體事情做解說。

有個美國的孩子,他看到垃圾車路過自己家門口,很好奇垃圾車會往哪開,最後到底去哪裡。於是,他就跟著垃圾車跑。他爸爸很擔心他的安全感問題,又想鼓勵他探索究竟,就陪著他跑。直到他們看到垃圾車的去向,孩子的好奇心才得到滿足。這個時候爸爸和孩子已經累得氣喘籲籲,上氣不接下氣了。我們可以學習下美國人對孩子好奇心的支持。

估計要是中國人,肯定會攔著孩子,垃圾車又髒又臭的,趕緊寫作業去。

還有個美國孩子在youtube上發的視頻,他拿著一根吸管兒和一個高腳杯,使用共振的方式,讓吸管在高腳杯中不斷的旋轉震蕩,最後把這個高腳杯震裂了。他覺得很神奇,特別高興,拿給他媽媽看,他媽媽正忙著做飯,但還是抽時間對他的行動表示了讚賞,語氣溫和有愛。

如果是中國孩子,估計媽媽很可能會責罵他,搞什麼惡作劇,把這麼貴的杯子都弄壞了!

第四點,不要直接把答案給孩子。

每個家長都知道孩子在做題的時候,我們不能夠直接把答案給他,不然他就不思考了。但是在生活當中,他向你提問的時候,你是否直接把答案給他?家長儘量不要直接把答案給孩子,可以讓他去自己查閱資料。現代社會會查閱信息是極其重要的能力。不管是查工具書還是查網際網路都可以。如果資料上也查不到的話,父母可以記住這個問題,尋找機會,找到專業人士去當面請教。孩子會覺得你對他的問題很重視,你也很有好奇心,他的好奇心會再一次得到保護。

如果你知道答案的話,儘量也不要直接回答他,而是用啟發的方式提出幾個問題。

比如說一個東北的孩子,在冬天跟媽媽來到廣州旅遊。他說,媽媽,為什麼廣州零上八度比我們家鄉零上八度要冷太多太多了。父母可以這樣回答:你在我們東北老家零上八度的時候,你不覺得冷,但如果把你的衣服上澆上一桶水,你會不會覺得很冷啊?是啊,那肯定會冷啊。想想在廣州的空氣當中,水分要比我們東北要多的。所以同樣是零上八度要比我們那兒感覺冷得多。這是因為水在起作用。這樣讓孩子感覺很直觀。因為你說了一個他感覺到的經歷,把實際現象跟他的問題聯繫起來了,會讓他思考:哦,我有一次身上溼了,確實感覺很冷。

像這種啟發式的提問,有很多很多種,家長要舉一反三。

第五點,給孩子玩規則少、限制少的玩具。

現在的玩具琳琅滿目,但很多玩具孩子拿到之後,沒幾天就不喜歡了。為什麼?因為玩法太單一了。例如小汽車,玩法是跑一跑、推一推,翻過來掉過去看一看。想拆開吧,媽媽又說不讓。這個東西能讓孩子產生多少思維呢?非常局限。

比較好的玩具,就像樂高,玩法多樣。但其實最好的,是用身邊的東西去創造性的玩。咱們小時候玩的泥巴、沙土,那可是怎麼玩都行。

你還可以啟發孩子玩身邊的東西。例如,一個帽子,可以幹什麼呢?可以當頭盔、可以裝東西、可以當小車……啟發孩子自己去發現新的玩法。

我們總結下,想讓孩子主動思考,需要家長:允許孩子思考、不用權威去壓制孩子、注意回答問題的方式、不要把答案直接給孩子、給孩子玩限制少的玩具。

很多東西都需要家長能夠舉一反三,隨機應變地引導孩子哦~

相關焦點

  • 孩子太懶了不願意動腦子,讓孩子獨立思考的4個步驟和方法
    接下來,我要教大家如何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在我和孩子稍大一點的爸媽接觸中,很多人會說孩子太懶了,不願意動腦子,也不會獨立思考問題。比如,孩子做事情的時候,總說「媽媽來,我不會」。不僅不願意動腦,也不願意動手,本來就會的也不想做,遇到一點困難就放棄,說多了還哭。
  • 孩子學習「不動腦子」?培養「思考的習慣」,從三個家庭儀式做起
    「你能不能動動腦子?」大概沒有什麼比一個孩子不愛動腦、死氣沉沉更讓家長著急和無助了。無論學什麼、記什麼,孩子如果不能主動的動腦,不能主動的思考,再怎麼花時間都是白費。但您是否想過,「勤於思考」本身是一種習慣,對於一切遇到的問題、事件,都習慣於問個為什麼,想想怎麼辦,大腦始終處於一種興奮的狀態,而不是「抑制」的狀態。這裡所說的「大腦興奮」,指的是前額葉皮質區域,它負責的是我們的自控力、專注力、邏輯思維、統合能力等等最複雜的思維力。
  • 車友問,感覺山葉摩託對國內市場連腦子都不願意動,你認為呢?
    「感覺山葉摩託對國內市場連腦子都不願意動,你認為呢?」題主之所以有這樣的感悟,應該是進行了深入的市場調研,不然也不會表現出這樣的觀點。當然在整體品質和配置方面明顯就不如本田系和鈴木系那樣給力,反而會顯得比較小氣,並不會刻意強調這兩個方面的表現,但不管怎麼說合資山葉至少要比進口山葉上心一些,雖然實際的表現還有待提升,但至少也表明和合資山葉還是處心積慮的動了腦子。
  • 提升思考能力的竅門:什麼時候「不動腦子」,什麼時候「動腦子」
    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有搞明白:在思考的時候,什麼時候「不動腦子」,什麼時候「動腦子」。絕大多數人一般都以為,既然是思考,那就應該在思考的時候,時時、處處都「動腦子」。越是高級的思考能力,那麼,腦子就應該動得越強、越多。這其實是一個誤解!真正的「高級思考」,在思考的時候,其實是一種「不動腦子」的狀態。
  • 動不動就哭,孩子性格太敏感怎麼辦?「高敏感」的孩子更有天賦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總是會有媽媽私信來問我,孩子總是動不動就哭,情緒敏感怎麼辦?在學校得不到表揚就哭,寫作業寫不完就哭,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也哭,似乎所有的事情都能用哭來解決。
  • 抑鬱症:抑鬱症的孩子不願意配合治療怎麼辦?試試這些辦法,管用
    文/阿秋父母在幫助抑鬱症孩子時,其實就是一個自我修煉地過程!與其說是自己去幫助孩子,不如說自己在不斷地自我成長與復盤、反思、糾正的一個個過程。我想,每一個父母都是最懂自己的孩子的,只是大多數父母們被自己自私的愛,而蒙蔽了清醒的意識。才導致孩子在自己的呵護下,不知道反抗了,壓抑了他們的個性,所以面對刺激時,可能一下子就點燃了。所以,一個有問題的孩子,一定是原因的,而這個時候,父母也是到了該改變的時候了。以上,留給每一個抑鬱症家庭裡的父母們,好好思考思考一下吧!
  • 孩子老是拖拖拉拉叫不動?教你搞定四腳吞金獸!
    相信各位年輕父母都遇到了孩子老是叫不動的情況,今天要來跟大家聊的是,為什麼孩子老是叫不動呢?而且越大越嚴重的現象。叫他收個玩具叫不動,叫他洗手,叫不動,叫他穿個外套,叫不動,叫他洗澡,叫不動,叫他去睡覺,更是叫不動,而且非得讓媽媽用吼的,才會心不甘情不願的動。
  • 說話不過腦子怎麼辦?
    但如果已經養成了說話不過腦子的壞習慣怎麼辦?無數次說錯話,又經歷過無數次生活的無情捶打以後,我總結出了一些專治「說話不過腦子」的一些小tips,和大家共勉之:1.學會閉嘴這可以說是改變「說話不過腦子」最簡單最直接的方法。「三年學說話,一生學閉嘴」。當你不知道一句話該不該說的時候,別說;當你猶豫一件事該不該做的時候,去做。遵循這兩點,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煩惱和麻煩。
  • 孩子不願意學英語,記不住英語單詞怎麼辦?
    孩子老是記不住英語單詞,怎麼辦?2. 孩子不願意學英語,參加培訓班都是拽著去的,有時還哭。家長們,你是否有過類似的經驗?比如說「記不住單詞」,很多家長反映一開始教孩子單詞,他根本記不住,也不想學。porcupinefish 密斑刺魨「不願意學英語」這個問題,其實是因為孩子對英語覺得陌生,學起來沒有自信。
  • 孩子不願意上學怎麼辦?了解這三個原因,讓孩子愛上學校!
    開著車子送孩子的家長,騎著車子送孩子的家長,很多寶貝沒有喜悅感,臉上一副苦大仇深的樣子,還有低年級的孩子已經在嚎啕大哭了。那麼造成孩子們如此不喜歡上學的原因是什麼呢?那麼又如何讓孩子愛上學校呢?孩子不願意上學怎麼辦?了解這三個原因,讓孩子愛上學校!
  • 不愛動腦子的人請注意,大腦這樣做或許是在保護你
    今天在公司加班的朋友在群裡吐槽:「一點都不喜歡動腦子,動腦子好累啊!」「正經人」朋友風輕雲淡地回答:「因為我也不愛動腦子。」1.「我就是生活在暴力的環境裡」朋友開始給我們講起了她小時候的故事。她父母是相親認識的,因為她奶奶的關係,父母的感情很差,經常因為瑣事吵架,甚至動手。
  • 搞笑GIF趣圖:教練說讓我多動腦子
    能把單車騎得這麼6的人不多了教練說讓我多動腦子二汪賣萌還挺可愛啊大姐你又無腦搶鏡了汪星人真二聽說有人動不動就自稱秋名山車神?抬頭看天啊,就不怕了論減肥的重要性騷年,買車嗎?大爺去找別的舞伴,邊上大嬸不高興了變身,這一甩我不再相信愛情了搞笑段子1.哥哥家養了一隻可愛的貓咪,今天突然聽說打算把它送人了,有些不解,問其原因。原來是七個月大的侄兒還沒學會說話竟然學起了貓叫。
  • 不動腦子!貝尼特斯點出中超本土球員最大問題,也是國足的攔路虎
    那就是如何讓中超本土球員動腦子踢球,是他遇到的最大的問題。用我們比較直白的話說,就是中超本土球員踢球不動腦子。這一點,相信經常看中超聯賽和國足比賽的球迷都是心裡有數的。因為,我們經常會看到本土球員在中超聯賽和國家隊比賽中,出現各種「腦子短路」導致處理球不夠合理,最終輸掉比賽或者形成嚴重犯規。比如:曾經的中超4大惡人就是「無腦犯規」方面的代言人。
  • 做四維彩超胎兒不配怎麼辦?這4個小技巧,讓孩子動起來!
    在寶媽的產檢中,有以下個檢查非常的重要,就是四維彩超,在這個檢查裡,咱們可以看到孩子是否有畸形的現象。而這個檢查其實也是有難度的,咱們要讓肚子裡的寶寶也配合起來,讓寶寶動起來。因為在做這項檢查的時候,孩子不翻身,可能就需要多次復檢了,非常的麻煩。相信這項四維彩超,難倒了不少孕婦,很多時候做這項檢查都不順利,因為孩子一直都不願「露臉」。
  • 寫文案沒靈感、腦子空寫不出,怎麼辦?
    但它有時候確實解決不了眼前沒靈感、腦子短路的這個狀態。我們寫文案時,有的時候就是突然腦子宕機,大腦好像不在自己脖子上了,感覺腦子裡啥貨都沒有——以前看過的書、讀過的資料、前一天還在躍躍欲試的選題、早上才剛看完的內容......等等,都莫名不復存在,消失得無影無蹤,我確定這些都還在我腦子裡,但就是沒了靈感,是一丁點兒靈感都沒有。
  • 農民老了,幹不動活了,怎麼辦呢?
    農民老了幹不動活了 ,只能在家裡享福了 ,農民沒有退休拿養老金,他們老的時候幹不動了怎麼生活,難到就值著國家給發的100塊錢補助金 ,本打算希望國家多給點補助,國家還是很困難沒有那些錢,只能靠自己來解決養老問題 。
  • 你女朋友為什麼不願意結婚?
    父母那輩經常會為兒女操心:你一個人,怎麼辦呢。1一個人怎麼辦?在如今的都市裡,一個30歲的單身姑娘,如果有一套自己的公寓,她工作的日子有一堆牛逼有趣的同事一起玩;不工作的日子早上睡到自然醒起床,做個瑜伽,燉點早餐吃個bruch給家裡打掃一下。
  • 媽媽,我的腦子轉不動了:關於搶跑的危害,德國研究者做了個實驗
    其實很多父母一開始都是十分的鎮定的,都在按自己的步驟養孩子,但周圍的同事開始向孩子報課程,就像坐在照片中的聽眾一樣,因為前排的人站起來了,後面的也不自覺的站起來了。總覺的站起來晚了就會吃虧一樣,總有這樣的感覺假如當初早一些給孩子報班,也許孩子就能上更好的小學。但是我只想陳述事實,「雞娃」確實可以贏得短期利益,但是長期來看是要付出慘痛代價的。
  • 媳婦讓我洗碗,我不願意,我提出買洗碗機,媳婦也不願意.我該怎麼辦?
    問題:       我不愛做家務,非常愛媳婦,我們家媳婦做飯。她提出讓我洗碗,我覺得很對。
  • 孩子動不動就哭,動不動就發脾氣?孩子有這兩種習慣,家長注意了
    孩子「情緒暴走」的兩個表現,家長要注意了動不動就哭,以「哭」為解決問題的主要手段。孩子還在嬰兒時期的時候,他不會說話,也不知道如何表達,所以只能通過「哭聲」來吸引父母,以此來表示自己的需求:餓了、拉粑粑了、不舒服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