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
為響應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動員令」,成渝雙城正在各個領域都積極組「CP」,謀求深度融合、聯動發展。這種聯動,以經濟為中心,必然也將輻射到方方面面。7月20日,封面新聞、華西都市報啟動了「成渝文旅新地標」大型評選活動。我們也將帶領讀者,將視線掃描成渝那些像星星一樣閃耀在雙城民眾生活、心靈裡的好去處,探尋它們背後的故事。實體書店是一個絕佳的觀察窗口:既是經濟實體,同時又將圖書作為人類精神的凝結,而讓書店帶有城市的公共文化客廳性質。
從重慶出發來聆聽成都
「最美書店」致力凝結精神生活共同體
近幾年,實體書店在成都呈現復甦之勢。西西弗、方所、言幾又、新山書屋、鍾書閣、侘集·本屋、弘文書店、三聯書店、軒客會、散花書屋等實體書店的存在,讓人切實感受到成都的濃濃書香氣質。2020年5月30日, 「書店之都」還再次上新——3層近萬平方米的文軒BOOKS品牌的第二家店亮相成都城東,成為新冠疫情發生後開業的全國最大實體書店,引發全國矚目。
在這其中,新山書屋是一家來自重慶的文化地標型書店。2018年7月28日誕生於重慶渝北區。雖然年輕,但一亮相就抓住世人眼球,曾在2018年度中國書店大會獲評「中國最美書店」,2019年度亞洲書店論壇獲評「最具城市關懷書店」。2019年12月20日,新山書屋來到成都,落戶成華區杉板橋路。新山書屋的微信公眾號這麼寫道,「帶著山城的秋天和山城的迴響出發。到達成都、愛上成都、解讀成都。」
新山書屋(重慶店)
新山書屋(重慶店)
新山書屋(重慶店)
新山書屋(重慶店)
因清新文藝的氣質和選書品味,靈敏的成都人很快被吸引前來,成為很多年輕人打卡的新地標。口碑和業績都呈現出令人驚喜的戰績。2019年12月26日,由封面新聞、華西都市報、華西都市網、成都範兒等多家媒體聯合主辦的第四屆YOUNG榜發榜,新山書屋以其中「城市亮度」維度上榜「2019年度成都文旅新地標」。2020年1月7日,在「2019成都生活美學大賞」頒獎典禮上,新山書屋成為2019成都美學生活年度十大新生之一。就算是2020年初疫情期間,實體書店普遍受到重創,恢復緩慢之際,年輕的新山書屋成都店在恢復開門營業的第一個月,2020年4月的運營收入就達到了開店以來最好一個月(2019年12月)的87.5%。「再次證明了當初選址成都,看中這裡強大的文化消費需求,是正確的。」新山書屋品牌運營總監卞真真說。
「遲來」但「正好」的成都之友
預計2022年在成渝布局10家以上門店
如今,這家書店還正期待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所帶來的新機遇。據新山書屋創始人李暉介紹,他們整個團隊2020年的工作重點就是,繼續努力,實現「新山書屋」在西南地區更加規模化的發展。而且在制定公司發展戰略、考慮布局的時候,會將成都和重慶連在一起做規劃,預計到2022年在成渝布局10家以上門店。踩點而來、應運而生,我們也有理由期待,新山書屋將會在成渝雙城CP的生活方式上、精神氣質領域,起到進一步粘合的作用,讓原本就是一家的巴與蜀,在新的時代,有更多的共通,共鳴。如果說,書店是城市的客廳,那麼一家店,兩座城,住進了成渝兩城燈火,凝結成了精神生活共同體。
新山書屋(成都店)
新山書屋起初走向成都是因為看中城市文化土壤的肥沃, 李暉坦言,預估起碼需要兩三年來孵化培養,沒想到只用了短短數月的時間就收穫了意想不到的成功。這家實體書店人這樣表達自己的情感,「在秋冬從重慶出發,正式加入成都、認識成都、傾聽成都。初來乍到,成都這位新朋友,也在用心傾聽我們,用它的包容性和三個獎勵告訴我們,我們是遲來的朋友,也是正好的朋友。」
這群書店人拼了
在書店裡種蘑菇 、「定製」讀書會、 圖書「外賣」
新山書屋成都店距離沙河不遠,全店面積約900平方米,分為上下兩層,一樓是餐廳,二樓是書店,走進書店,便被書的溫暖氛圍包圍。二樓上,書店又隔出了一個小小的閣樓,上下樓以舊木樓梯相連,樓上樓下,共放置了近6萬冊書,分為1.3萬餘個品類,在樓下有專門的兒童繪本區域,擺滿了五彩繽紛的繪本。還有一個黑膠區域,擺放了400多張經典唱片。閱讀區域隱藏在書籍深處,一張張小桌子,便於讀者安靜地閱讀和寫作。書店以「書裡書外的美好生活」為經營理念,著力營造生活美學,高大的落地窗營造出明亮的空間,使整個空間通透明亮。花藝師根據二十四節氣為書店插花,燈光下,書本上,花影斑斕。
新山書屋(成都店)
光有美學和情懷還不夠。眾所周知,實體書店生存發展並不易。單憑售賣圖書的單一功能,已是舉步維艱。蔦屋書店的創辦者增田宗昭說:好的書店要有對生活的提案能力。讓讀者能夠按圖索驥尋找到一種舒服的生活方式。
新山書屋開動腦筋,摸索出自己的生存發展之道。新山書屋明確自己的定位:既是連鎖書店,又是生活美學複合空間。他們在書店裡種起了蘑菇;匯集了各種裝幀設計上精美有趣的書籍,把它們共同裝訂在牆上,做成一份「紙上建築」,在平鋪的紙張上閱見多維的思想和趣味;充滿創意的年輕人把文字、紙和筆墨玩出花藝,和書籍為伴;精心策劃黑膠音樂分享活動;在書店裡辦mini書展。比如大衛·霍克尼在中國正式授權出版後的首次創作書展;做「城事紙南」 雙城主題快閃展;分享空間對外開放做定製讀書會。每一場讀書會的主題都是編輯團隊自己策劃,或是應企事業單位的要求,為他們提供的獨家定製。讀書會的主題包括旅行、美食、職業迷霧、名學大家經典著作、女性話題或是年度之書……
新山書屋裡的「紙上建築」
新山書屋裡的mini書展
新山書屋裡的書藝
新山書屋品牌運營總監卞真真介紹說,「我們的模式創造了以書店+餐飲的模式互相倒流,這裡不但有高品質的圖書、各類主題書展,還有五星級酒店主廚設計製作的精美餐食、創意咖啡,讓讀者來這裡,體驗到的是有個性有創意的生活美學,自然有很多受眾願意買單。」
硬朗「戰疫」姿態度過危機
每個員工都化身為「微商」
2020年初暴發的新冠病毒疫情,導致很多實體書店,較長時間處於閉店歇業狀態。面對危機時刻,積極展開自救,尋求困獸突圍之法。新山書屋的「戰疫」姿態是這樣的:搭建多條線上銷售渠道。第一,書店微店;第二,書友社群。新山書屋組建的兩大主題共6個社群,聚集了約2000個左右的活躍粉絲;第三,員工朋友圈,每個員工都化身為『微商』,在疫情期間幫助書店銷售圖書。第四,與美團外賣合作,提供店內圖書、文創、餐食等產品的線上外賣服務。讓店員出鏡直播,帶領讀者「雲逛書店」。卞真真介紹,書店首場直播時,累計觀看達到了千餘次,評論近300條,其後每次觀看數量都在3000次左右,銷售得最好的是與美食相關的,書、咖啡豆、洗護用品、字帖等等。如今,新山書屋還延續著社群、直播等線上運營方式,並且還嘗試更多小視頻、短視頻等新的傳播方式。
新山書屋(成都店)
重慶妹子的「雙城記」
成都到重慶,重慶到成都,都是回家
成渝兩地人緣相親,文化一脈,通過協同發展,一加一一定會大於二。既有重慶的基因,紮根成都,新山書屋著重連結兩地的文化交流與碰撞。而隨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發展東風,新山書屋找到更多機遇,「說來我們書店真的非常幸運,現在又是成都的夥伴主動聯繫合作,讓我感嘆成都文化市場團隊的敏銳。未來,我們也會發揮書店這個特殊的文化平臺作用,推動兩地文化的交流與合作。」
從凌晨6點至晚上10點之間,每天往返成渝的動車、高鐵的車次達到80列左右。如果乘坐最快的一趟高鐵只需要1小時18分。隨著成渝一體化,展現在成都人和重慶人面前的是更多的機遇、更便捷的交通。卞真真是土生土長的重慶妹子,在重慶上大學、工作。如今因為新山書屋成都店的存在,卞真真已經習慣了在成都和重慶兩座城市間頻繁的出差。她感覺很不錯,「成都和重慶本身的區域都很大,來成都出差跟去重慶另一個區花的時間差不多。」來成都之後,卞真真多了很多朋友,因為和成都人「很容易形成默契感和好感」。在成都,她找到了有信任感的合作夥伴,還動了在成都買房定居的念頭。或許很快,對卞真真來說,從成都到重慶是回家,從重慶到成都也是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