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國家和地方層面出臺了眾多社會辦醫的鼓勵政策,但依然存在落實不到位的現狀。面對種種「玻璃門」,社會辦醫機構應該如何積極應對,甚至變阻力為動力?在12月14日的深圳舉行的「2019共贏·中國社會辦醫領袖峰會」上,100多名社會辦醫精英、醫療健康領域投資人和從業者共聚一堂,探討當前社會辦醫過程中的挑戰與突圍之路。本次峰會以「遠識擴增張力」為主題,由深圳市衛生健康委員會指導,健康界、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社會辦醫分會主辦,深圳邁瑞生物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協辦。
社會辦醫面臨嚴峻挑戰
在由健康界創始人、總裁趙紅擔任主持的主論壇上,中國醫院協會副會長白志勤、深圳市衛生健康委體制改革和基層健康處處長李創、華潤醫療總裁成立兵、中美醫療集團總裁郭華偉和海吉亞醫療集團董事長朱義文分別做了精彩分享。
健康界創始人、總裁趙紅
白志勤全面介紹我國社會辦醫的現狀和發展趨勢,系統解讀了社會辦醫機構在健康中國行動時代下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揭示了當下社會辦醫發展進程中存在的問題。他表示,經過改革開放40年,要想走出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辦醫模式和道路,需要研究前40年遇到的問題和在未來道路上可能遇到的其他困難。
中國醫院協會副會長白志勤
面對未來如何把握住發展機遇,他提出了6大制勝戰略:差異化定位和可持續化的業務模式;專注價值、競爭療效;持續提升運營管理能力;加強人力資源管理;多元化的外部合作;積極探索醫療和保險結合。白志勤認為,社會辦醫選擇的發展目標應瞄準公立醫院的短板,堅持精準、新穎、專業、特色、實用的發展路徑,加強環境、建築、設施、設備等硬體實力,提升文化、品牌、發展、管理、運營、學科、服務等軟體能力。
深圳市衛生健康委體制改革和基層健康處處長李創
近年來,國家出臺了眾多鼓勵社會辦醫的政策,但從業者普遍認為落實不到位。對此,深圳市衛生健康委體制改革和基層健康處處長李創認為,當前社會力量辦醫確實面臨空間不夠、環境不好、口碑不好、路徑不對等發展困難。針對深圳經濟特區的社會辦醫情況,他分享了工作過程中的思考和創新。
「靠床位、靠規模的時代已經結束了,未來從醫療服務發展到全民健康服務,加強內涵建設,發展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都將具備巨大的發展空間。」李創表示,雖然深圳市社會辦醫醫療機構總數為3668家,社會辦醫醫院為85家,但是社會辦醫機構的門診量和住院量並不大。李創多年來一直致力於推動社會力量辦醫,他認為,應通過依法開放、放開市場、優化服務、購買服務、強化事中事後監管來解決以上問題。
社會辦醫明星各表突圍「心經」
面對社會辦醫面臨的各種難題,等靠要的思維顯然無助於解決問題。事實上,不少社會辦醫的明星機構都在積極應對,根據自身特點尋找突圍之路。華潤醫療、中美醫療和海吉亞醫療便有著各具特色的發展路徑和策略。
華潤醫療總裁成立兵
作為國內領先的醫療集團,華潤醫療的健康板塊覆蓋全國,旗下擁有17家三級醫院、35家二級醫院、70家一級醫院和100家社區醫院,總床位數接近28000張,年診療人次2000萬人次,醫療收入100多億元。華潤醫療總裁成立兵坦言,華潤醫療雖然規模很大,但並不夠強,目前與公立醫院、國際上的先進醫院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而華潤醫療也一直在持續反思下一步的路徑該如何走。
打造中國特色的患者服務體系是華潤醫療正在進行的戰略選擇,這一體系建設開展半年多來,在國內醫療界已經引發了廣泛關注。成立兵總結認為,以患者為中心,才是醫療機構能夠長治久安的核心要素。在健康中國戰略實施的大背景下,社會辦醫機構更要注意提升醫院運營管理的規範化與標準化,尤其要關注患者服務。他同時強調:患者服務不是單純地讓患者高興,而是醫院的永久文化建設和體系建設要求。
中美醫療集團總裁郭華偉
與華潤醫療的央企背景不同,中美醫療集團是典型的白手起家的「草根」機構。經過30年的發展,中美醫療目前已逐漸打磨成集醫療、教育、科研、製藥、國際、交流的醫療集團,旗下擁有12家醫院和21家醫美連鎖機構。最近,中美醫療集團總裁郭華偉和團隊的十幾個院長一直在開閉門會,探討在醫保、藥品、傳統經營之外,社會辦醫究竟路在何方?
「從醫療服務、患者體驗和向大健康延伸,作為一個醫療專業機構如何延伸到上下遊,將是中美醫療集團未來需要深入研究的課題和破題之路。」郭華偉表示,發展有質量、有特色、有核心競爭力的服務,才能做區域的龍頭老大。
有人認為,社會辦醫的嚴冬來了,但郭華偉卻認為,覺得冷是因為自已穿得不夠暖,軟實力與硬實力都不夠硬,什麼都想幹,結果什麼都沒幹好。現實情況表明,無論是春天還是嚴冬,未來社會辦醫的發展都將日趨規範化、公平化。她堅定地認為,醫療工作就是需要俯下身軀,以敬畏之心,精耕細作。
海吉亞醫療集團董事長朱義文
和中美醫療集團「自強式」的發展模式不同,海吉亞醫療集團的發展則依賴於社會資本的源源不斷投入。海吉亞醫療集團董事長朱義文表示,「如果試圖從投資者的角度思考醫院的商業模式,你會走得非常輕鬆。」
在朱義文看來,當下社會辦醫的機遇大於風險,現在是最好的發展時機。只有像工匠一樣打磨專科,才會有脫穎而出的機會。社會辦醫機構不需要「看天」,只需要「看地」,要腳踏實地做好細節。作為一家組裝式的醫院經營者,海吉亞致力於開展垂直化、標準化的連鎖醫療服務,打造標準化管理模式和標準化學科建設。朱義文認為,敬畏市場,敬畏風險,始終做到對社會、對員工、對病人、對投資人講誠信,才能走穩走遠。
社會辦醫需要戰略賦能和品牌賦能
在深圳邁瑞醫療國內集團客戶部總監沈勁松的主持下,新裡程醫院集團CEO林楊林、上海國際醫學中心副院長丁罡、成都京東方院長曹勇、佛山市禪城中心醫院院長謝大志、北京和睦家醫院院長助理市場兼銷售總監孫迪等嘉賓圍繞「戰略和品牌」分享了各自的經驗。
深圳邁瑞醫療國內集團客戶部總監沈勁松
新裡程醫院集團是社會資本進駐醫療領域的典型代表。4年之間,通過併購整合,新裡程醫院集團從2016年的100多張床位迅速擴張到如今的近2萬張。林楊林表示,近幾年,他主要著眼於區域醫療中心的併購戰略進行「快投資」,布局醫院及住院養老產業。其提出的「以醫助養、以養促醫」的醫養結合模式,作為唯一的社會資本辦醫案例入選《2018中國老年健康研究報告》藍皮書。
在布局方面「快投資」,而在投後管理方面,新裡程醫院集團實行的則是「慢投資」。
新裡程醫院集團CEO林楊林
林楊林表示,新裡程牽手中國科學院大學,意在賦能醫教研和提升品牌價值。而打造投後6個月融合體系,孵化大量專科醫院和推動合伙人制則是「慢投資」的重要手段。
上海國際醫學中心副院長丁罡
如何借鑑國外醫院的團隊服務模式和以患者為中心的看病流程,也是社會辦醫機構應該思考的問題。對此,上海國際醫學中心副院長丁罡認為,企業要發展,僅僅依靠單純的技術投入是不夠的,還需要在研究和教育持續貢獻和投入。
丁罡自2017年4月1號加入上海國際醫學中心,感受到大型高端私立醫院的價值和影響。他表示,作為中國最大的中高端混合制綜合性醫院,上海國際醫學中心目前正全力打造腫瘤專科建設,力圖解決腫瘤就診時以醫師為中心,就診時間短,專家資源少,診療需要不斷轉科、院和復發難治的體驗和矛盾問題。
成都京東方醫院院長曹勇
今年以來,已有不少民營醫院紛紛轉手。對於這一現狀,成都京東方醫院院長曹勇認為,從大勢來看,這是黎明前的黑暗和分娩前的陣痛,「堅持一下,一定會有美好的未來!」他從健康投資背景、建設體制創新、管理模式探索和醫院建設進展分析了現代新型醫院建設模式探索之路。他表示,要做像樣的民營醫院,還是要對標公立醫院,建立一個遠大的戰略,否則這個醫院不會有前途。
佛山市禪城中心醫院院長謝大志
佛山市禪城中心醫院在中國非公醫院競爭力中排名第一,曾有人問院長謝大志:禪城中心醫院的致勝法寶是什麼?他回答:「兩個東西,一是服務,二是質量。」謝大志還提出管理新理念,讓主任做院長,執業醫生標準化。他希望每一個學科帶頭人都能把醫院的事業當作自己的事業,打造出一番天地。
北京和睦家醫院院長助理、市場營銷總監孫迪
「品牌不是你說什麼,而是別人認為它是什麼。」北京和睦家醫院院長助理、市場營銷總監孫迪表示,和睦家把對運營管理的風險預判放在前面,因為沒有醫療質量和患者安全,品牌就無從談起。和睦家在擴散品牌認知,以患者為中心,傳遞患者體驗的同時,會更加關注患者目標客群的內心感受,以建立同理心。
管理創新和高效運營齊發展
非公醫療發展的痛點在管理。針對如何發掘社會辦醫的全新動能,行業大咖們還以「投資和運營」為主題,就社會辦醫的快速成長密碼進行了深入探討。
奧克斯醫療集團南昌明州康復醫院院長陳自力
數據顯示,中國每年新發卒中病人約250萬,每年死於卒中的人數超過150萬,卒中倖存者約有600~700萬,對康復醫療有巨大需求。奧克斯醫療集團南昌明州康復醫院院長陳自力從專業角度分享了重症康復的意義、重症病人康復的安全評估和早期康復的實施等內容。他認為,中國目前正進入康復4.0時代,康復產業大有前途。非公醫療機構協會醫院管理分會常務副主任兼秘書長丁劍表示,重症康復學科是未來非公立醫院做項目選項的一個非常好的方向。
非公醫療機構協會醫院管理分會常務副主任兼秘書長丁劍
丁劍也指出,學科建設與資本訴求之間還存在一定的矛盾,這是社會辦醫機構需要在管理上應該解決的問題。丁劍認為,醫療產品是醫院院長的工作,剩下的事就是市場營銷和品牌建設的工作。私立醫院的院長只有在不管學科的時候,才能擺正和學科之間的關係。因此,他建議要靠專家委員會進行學科管理,不要試圖去管理專家,要把專家當成合作人。
西安國際醫學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丁震
西安國際醫學集團在今年因興建「超級醫院」而聞名全國。據西安國際醫學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丁震介紹,集團今年有若干家醫院投入運營,業務板塊也從醫療服務拓展到網際網路+、大健康領域、科研和教學領域。從創始人建設第一個醫院至今,已經有20年時間,核心團隊形成了集團化管理、分院區運營、醫教研一體、上下遊協同和網絡化合作的模式。「我們在促進公立醫院的改革和發展,也在向公立醫院學習。」丁震認為,要想配合國家解決好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非公醫療機構需要著重管理創新,達到優質服務和高效運營,打造醫院的核心競爭力。在丁震看來,醫院的管理創新涉及醫院理念、設計、功能、運營,以及好的激勵機制、智慧醫院的建設和網絡化合作等多方面。
深圳邁瑞醫療非公客戶部總經理張昀
雖然近年來支持社會辦醫的文件頻出,但實際上社會辦醫新建醫院項目在減少。在這樣的局勢下,邁瑞醫療依然看好社會辦醫的前景,並在社會辦醫領域持續發力,推動共贏。深圳邁瑞醫療非公客戶部總經理張昀表示,作為連續四年唯一一家醫療器械品牌入選波士頓諮詢全球挑戰者成員,邁瑞不僅為全球醫療能力提升注入能量,還為醫療機構提供解決支持方案,以促進醫院在理念、管理、新技術等方面創新,幫助醫院做出品牌特色。未來,邁瑞醫療期待與社會辦醫機構共同打造中國的領先技術、中國的診療標準和中國的診療經驗,共同推動中國醫療事業的長足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