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環境清潔設備而言,雖然我們也有吸塵器之類的可選,但現在的人已經越來越懶(也很正常,而且很多時候就是「懶」在驅動著一些創意的誕生呢),而且辛辛苦苦打掃一整天,兩三天之後就差不多又得打掃了,想想也實在是很不划算的事情。掃地機器人是個不錯的解決方案,讓機器人自己忙去,我們可以做自己的事情,哪怕睡覺或者出門都沒有關係。
這次我們拿到的是 iRobot 旗下 Roomba 系列當中的 780,它算不上新款,但它的很多功能與設計確定了 Roomba 系列此後的賣點,比如智能化的環境分析與路線引導、首創的既可以引導又有隔離功能的「虛擬牆燈塔」等等,作為 iRobot 旗下第六代的吸塵機器人,現在它仍然是 iRobot 在市面上的主力,並影響著整個行業的研發方向。
延伸閱讀
iRobot 的家用機器人有不同的功能,Roomba 是掃地機器人,強調吸塵的能力;此外還有洗地機器人 Scooba 和擦地機器人 Braava。Roomba 的適用範圍更廣,面對最主力的用戶人群,後兩者主要在木頭地板之類的環境會發揮出特別的本領。
///
1. 考慮周全,全套物件連連看
無論是掃地機器人的身份,還是以這個並不算低的價位而言,我們都會一開始對包裝和包裝當中的物件很有期待,Roomba 780 的包裝箱不算小,除了機器人本身,還帶有很多的配件,最顯眼的比如遙控器、電源適配器、充電底座和兩個「虛擬牆燈塔」,此外還包括毛刷、滾筒刷、邊刷、集塵盒等等,包括清潔工具也能看得到,從掃地工作到打理維護機器人的工具都準備好了。
▲包裝箱背面有物件清單,開箱之前已經大概知道裡面都有哪些東西。
▲分門別類的內置物件,取出來之後排排看,各自的功能都一目了然。
▲看看 Roomba 780 的背面,可以看到集塵盒搭配兩個濾網的位置(底部),以及中間的滾筒刷等,中間有一個飄出來的黃色薄片,是作為新機器隔開著內置電池,第一次使用時把它拔出來就可以了。
▲遙控器和電源適配器。對於這樣一個可以在家裡到處行動的玩意來說,遙控器還是作用很大的。而電源適配器不只是和充電底座搭配使用,它還可以直接和 Roomba 780 連接為機器人充電。
///
2. 「聰明」的工作過程
接下來進入到使用的部分,其實 Roomba 780 的機身上一個很直觀的按鍵讓我們可以啟動它,當然,開啟很容易,而它還有更多可設置的地方,需要一點點上手的過程,Roomba 780 將從此可以非常聰明地進行工作。
▲不開啟的時候是這個狀態,實際上黑色的部分隱藏了一些按鍵。另外上面一圈銀色的位置可以提起來變成提手。
▲一些細節。頂部黑色突出的部分是紅外感應器,它用來搭配「虛擬牆燈塔」等配件設備使用,同時也是在自動返回充電底座時起到導航的作用。感應器旁邊的一圈銀色的部分其實是用來緩衝的「撞擊區」,它和機器人本體之間隔開了一點,工作當中「碰壁」的話它會幫助快速調整機器人的運行軌跡。
▲開啟,下面的四個觸控按鍵包括「自動返回充電座」、時間設定、預約清掃時間和局部清掃開關。在普通的清掃模式之外,後兩者很有意思,局部清掃是讓 Roomba 780 在直徑 1 米左右的圓形區域進行重點清理,然後自己返回——這可以用來集中處理一些突發狀況,比如打翻了什麼東西之類的;而預約清掃則是根據設定好的時間,Roomba 780 會自己出來工作,結束之後自己返回充電座充電,想想都覺得很聰明。
▲「清掃」鍵旁邊的兩個更有意思的功能,並且它們都是 Roomba 780 工作當中感應環境來出現的功能:「放大鏡」是當 Roomba 780 識別到這一區域特別髒需要重點清掃了,會出現這個;而另一邊是「防纏繞」指示燈,它是當識別出一些線纜或者地毯上的流蘇的時候,會自動嘗試反向旋轉,把自己從纏繞當中解救出來——後者是不少類似產品容易給人困擾的地方,在 Roomba 780 上解決得非常棒(實驗室編輯部也算是線纜很多的地方了)。
///
3. 來說說最大的特色:「虛擬牆燈塔」(以及視頻部分)
「虛擬牆」和「燈塔」是 Roomba 780 和它這個系列上出現的最有意思、最具革新性的功能,簡單的說,「虛擬牆」是讓掃地機器人不離開指定區域,而「燈塔」是讓掃地機器人去到指定區域——在使用當中,我們可以讓 Roomba 780 停留在這一個房間當中工作而不亂跑,或者是通過「燈塔」的引導,讓 Roomba 780 從一個房間去到另外一個房間(它的使用邏輯是:機器人完成了第一個房間的清掃,會給「燈塔」發指令,然後「燈塔」會開啟下一個區域,並且引導機器人進入)。
相關信息
iRobot 將「虛擬牆」和「燈塔」功能進行了拆分,根據產品定位的不同,來提供「虛擬牆」或者「虛擬牆燈塔」兩種配件,Roomba 780 配置的是後者,因此它可以通過撥鍵來進行切換。
▲「虛擬牆燈塔」的設計,正面反光的那一片是紅外線發射區域,它實際上製造出了一個扇形的不可見光的區域,起到阻止或者引導的作用,而下面的按鍵即為功能和信號強度的切換。
▲一般「虛擬牆燈塔」是放在牆角的地方,這樣是最高效發揮扇形區域功能的方式。
為了更好地演示包括「虛擬牆燈塔」在內 Roomba 780 上的功能,這裡我們通過視頻來分享 Roomba 780 在正常工作、被「虛擬牆燈塔」阻止或者引導、自動返回充電座以及定時等全部功能的效果:
通過視頻我們可以看到 Roomba 780 在工作當中的很多狀況和細節,當然還有它的提示音效和音量程度——標稱 59 分貝,低於吸塵器一般的 70 分貝,不過略高於人的正常交談音量的 40-55 分貝,所以如果房間比較小的話,Roomba 780 工作起來聲音還是比較明顯,但基本上和同類的清掃設備相比,它算是好很多了。
另外需要留意的是,Roomba 780 配備的「虛擬牆燈塔」用的是兩節 2 號電池供電,這在我們平時生活當中出現得不多,便利店不見得有,網上買方便點。
///
最後:「智能」無處不在
通過簡單的體驗,Roomba 780 為我們帶來了一款高端掃地機器人應該提供的所有服務:多種模式的清掃功能、一周七天每天都可以設定自動工作的時間、不用我們動手它可以自己去搞定多個房間的清掃,完成之後還能自己回來充電……如果說掃地機器人對於我們來說就是一種利用空白時間、自己獨立完成工作的設備,那麼只有到 Roomba 780 能夠以這些智能化的方式進行工作時,對這類設備的定義才算真正落到實處。
延伸閱讀
iRobot 在去年年底發布了更旗艦一些的 Roomba 880,雖然採用更新的強力真空吸塵系統(雙滾刷系統),不過取消機器人本體上的充電接口,只靠充電底座給機器人充電的方式顯得並沒有 Roomba 780 完備,按鍵從觸摸換成機械按鍵也是還好。目前來看兩款型號在市面上各有位置,沒有誰取代誰的問題。另外目前 Roomba 780 有正規渠道可供購買,Roomba 880 暫時還沒有。
▲自己鑽到沙發下面去幹活兒。
▲按一下可以取出垃圾盒。在垃圾盒快裝滿的時候 Roomba 780 上會顯示出垃圾桶形狀的圖標,用來提醒我們該清理了(這時候 Roomba 780 的吸塵能力也會減弱)。話說雖然用了很多次,但還是覺得能在編輯部吸出好多各種東西……
「無處不在的智能」是我們使用 Roomba 780 時留下的最深刻印象,對房間乃至房間當中各種家具位置的判斷,讓 Roomba 780 是在保持學習的狀態不斷優化自己的工作,包括對運行軌跡的講究、對電池壽命的智能管理、對臺階等懸空位置的提前感知等等,會讓用戶覺得完全不用去操心它,「讓它去」就好。雖然有時候會因為信號和感應距離的關係 Roomba 780 的反應會稍微遲鈍一下,但這在一個可控的範圍,而最終它會讓我們在因為沒有親力親為、而有「真的清理好了麼」的半信半疑當中,發現家裡地面真的乾淨了。
iRobot Roomba 780 掃地機器人
參考價格 889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