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印度列國志】貴霜帝國(下):迦膩色伽一世2

2020-12-26 騰訊網

評論區話題丨你怎麼看貴霜帝國?

在佛教歷史上,曾經有數位來自印度本土或外族的名王,成為皈依者的典範。他們不僅執掌著巨大的帝國基業,同時對推廣佛教,有著巨大作用。這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阿育王,而其他幾位則慢慢被人淡忘。

今天我們為你介紹的這位,就是其中地位最高而治下國力最強的貴霜帝國君主--迦膩色伽。

強人世家

貴霜帝國最初只是南方印度-帕提亞王國的一個附庸

由於具體記錄的缺失,迦膩色伽一般被認為於公元128--144年之間登基。此後,他在位22年,成為貴霜帝國的黃金時代。

和之前的阿育王一樣,他出生在一個強大的王族世家中。其曾祖父庫久拉 伽德菲西斯,是貴霜帝國的創建者。曾在公元1世紀中後期,將原本只是北方巴克特裡亞一個翕侯封地的小地盤,擴張為橫跨中亞與南亞交匯處的強權。

在維瑪 塔克圖和第二代君主維瑪 伽德菲西斯的不斷經營下,貴霜帝國的霸權從阿富汗地區不斷延伸,很快就向印度河流域的富庶地區發展。在降服了北方費爾幹納的大宛地區後,貴霜足以躋身當時的一流強國行列。

早期的貴霜帝國軍隊

因此,迦膩色伽繼承的國度,實際上已經是中亞東部和印度次大陸的霸主。這就對新國王的能力,提出了十分嚴格的要求。貴霜帝國在整體上,繼承了過去波斯帝國與希臘化時代留下的寬鬆統治模式。最高君主之下,往往會有不同民族的自治區域,以及數個實力不等的總督。

要把祖輩留給自己的龐大遺產維持住,並繼續發揚光大,來均非易事。然而歷史證明,迦膩色伽做到了這一點。

貴霜人通過強大的武力徵服四方

徵戰四方

迦膩色伽與他的地方貴族武士

對一個軍事帝國的新任君王而言,迅速站穩腳跟、安撫貴族勢力並攫取國民威望的最好手段,就是對外戰爭。迦膩色伽自然亦不能免俗。如果不能在戰爭中表現強勢,那麼他很可能被內部的貴族集團和地方上的實力派所共同拋棄。歷史上,他之所以為佛教勢力所推崇,很大程度與其軍事徵伐也是分不開的。

在新國王的心目中,最適合他擴張勢力的對象首先是富裕而又軟弱的北印度諸邦。因此他顯然沿襲了先王的政策,繼續對印度特別是恆河流域的各邦國施加影響。相對於曾經誕生過孔雀王朝的印度文化核心區,貴霜人所在的西北方在軍事技術上有著巨大優勢。

貴霜帝國的具裝騎兵與弓騎兵

巴克特裡人本土貴族、斯基泰遊牧部落、大月氏殘餘力量,都是馳騁一時的騎兵好手。一些不斷投靠北方勢力的印度地方貴族武裝與所剩不多的希臘遺民團體,也很好的適應了這種軍事革新。坐擁這些軍事資源的貴霜人,不僅可以有地區內最多的具裝鐵甲騎兵部隊,更可以調集大量遊牧輕騎兵與步兵,甚至是印度人賴以作戰的大象。兇悍的剎帝利武士、犀利的印度步弓手與希臘步兵,很好的成為了主力騎兵的輔助力量。

一名下馬步射的貴霜武士

所以在即位伊始,迦膩色伽就在著名的拉拔塔克銘文上向北印度諸邦宣告貴霜國王對後者無可匹敵的支配權。他首先將帝國首都從北方的巴克特裡亞城,搬遷到印度河流域不遠的白沙瓦。此後數年,不斷組織對恆河流域腹地的遠徵,兵鋒直抵華氏城下。在此之前,僅有希臘人的德米特裡烏斯一世和米南德一世,曾經從西北方攻入當地。那些盛極一時的帕提亞人與斯基泰人,則根本沒有摸到恆河流域。

臣服於貴霜帝國的旁遮普武士

值得一提的是,迦膩色伽在軍事上的最高成就,並非徵服那些看似孱弱的北印度王公。在與同為世界強國的兩大鄰居博弈中,他也獲得了值得一書的勝利。

首先與貴霜軍隊對壘的是西面的帕提亞人。雖然這時的帕提亞帝國,已經因為羅馬入侵和內部紛爭,成為了四分五裂的貴族領地聯邦。但任何帝國內七大家族的任何一家,都還保有一支強大的騎兵部隊。

帕提亞國王沃洛吉西斯四世,在公元148-151之間,發動了針對貴霜帝國的東徵。顯然這是在西部面對強勢羅馬進攻後,希望從東方彌補損失的結果。歷史上,七大家族之一的蘇倫家族,就曾經在北印度地區建立過霸權。但此時的貴霜帝國,已經在軍隊數量和軍事技術上,都反超了江河日下的帕提亞。面對步騎兵完整,勢力雄厚的迦膩色伽,沃洛吉西斯四世的東徵自然一敗塗地。

衰落的帕提亞人無力徵服已經強大的貴霜

在西部頂住了帕提亞人的進攻後,迦膩色伽又推動了向東的勢力擴張,目標定為費爾幹納以東的廣大西域地區。

西域諸部自從西漢宣帝以來,就一直被納入漢朝的都護府之下,被視為兩漢王朝的直屬禁臠。雖然至東漢中期中原對西域的控制日漸鬆弛,但能取得至少是西域西部一些城邦國家的稱臣納貢。這裡同樣也是絲綢之路南路的必經之路,對依靠貿易為重要收入手段的貴霜來說,意義重大。迦膩色伽的祖父維瑪 塔克圖,就曾派遣大宛的副王謝,領兵數萬入侵帕米爾高原以東。但因為後勤問題與東漢方面的堅壁清野戰術,最後不了了之。

但隨著迦膩色伽的新一輪攻勢展開,曾經不得不在漢朝與匈奴間改換門庭的西域小國,紛紛開始承認貴霜的宗主權。漢朝與匈奴雙方,則再也沒有足夠實力將貴霜人從西域驅逐。

迦膩色伽治下的貴霜帝國達到了頂峰狀態

佛教名王

貴霜時代的希臘式佛像

當然,作為佛教徒所尊崇的一代名王,迦膩色伽的聲望更多來自於其扶持佛教的精神領域。他一直熱心資助僧侶去建造寺廟、解讀佛經,並以一個佛教保護者的形象出現。

當時的貴霜宮廷,還廣聘佛教大家來教育自家的王子。迦膩色伽的某位老師僧伽羅叉,就是一位佛教法師。貴霜軍隊進攻恆河地區的華氏城後,也強迫城主交出佛教大師馬鳴。

迦膩色伽甚至在克什米爾召集眾多僧侶,親自主持了一次佛教結集大會。這種大型宗教會議的目的,在於幫助出臺具有統一規範的佛學經典。對《發智論》的註解,就是這次大會的成果。其意義就好比後來基督教的尼西亞大會。

迦膩色伽發行的金幣 正面是自己 背面為佛陀形象 使用希臘字母

得到大力支持的佛教,也在當時成為了幫助宮廷控制帝國的重要助力。首先是提倡和平的宗教本身,有了安定人心的作用。其次,大量開建的佛寺,成為了銅礦貿易與葡萄酒貿易的中轉站。這種重要的資源與商品,從印度河口的港岸出口。也會從首都白沙瓦附近的開伯爾山口,流通於次大陸與中亞之間。大量貿易收入充裕了佛寺,也為貴霜提供了豐厚的收入。

但值得注意的是,迦膩色伽並非僅僅尊崇佛教這一種宗教。在眾多貴霜國王當時發行的錢幣上,經常會出現很多伊朗系與希臘人的神祗。既有某地區信奉的守護神,也有來自波斯的拜火教神。他本人登基時的石刻銘文,就用希臘語宣稱,權力來自於伊朗的娜娜女神。

2-3世紀的貴霜貴族雕像 依然是希臘風格但服飾是伊朗風格

當然,這並不妨礙佛教在單方面上對迦膩色伽的傳奇加成。其中最著名的故事,就是關於他降服惡龍的傳說記載。據說當時在興都庫什山中存在惡龍,因為前世孽緣,經常興暴風雨,摧拔樹木。迦膩色伽大怒,興兵討伐,準備將龍池填埋。龍王顯出神通,聲震雷動,沙石如雨,軍馬驚駭。迦膩色伽請求佛法加護,隨即兩肩起大煙焰,嚇得龍王臣服。

迦膩色伽的銀幣 正面是自己 背面是太陽神阿波羅

時代紅利的受益者

迦膩色伽的盛世得益於國際地緣政治形勢發展

相比出眾的軍事資歷和傳奇的宗教體驗,迦膩色伽時代的經濟繁榮卻往往被世人忽略。除了由佛教寺院們控制的銅礦與葡萄酒貿易,還有更多其他商品從帝國內外流動,這其中就有著名的奢侈品--絲綢。

由於貴霜王朝的發源地巴克特裡亞,正好位於東亞、中亞與南亞三個地區的交界處,所以絲綢之路的大部分貿易都需要經過當地。北印度的穀物、水果、手工藝品和武器,通過商路和幹道運抵遙遠的北方中亞地區。作為交換,南方富庶的印度河流域則獲得了皮毛、乳製品、牲畜和紡織原料。貴霜人正是利用這筆財富,組建了強大的軍隊,並在帝國盛世享受著便捷的國內物流。

大量羅馬商船為貴霜帶來了巨額的貴重金屬

但讓貴霜人更上一層的財富,源自當時的國際地緣政治發展。自公元1世紀晚期以來,由於羅馬人為了避開帕提亞主導的高稅額陸路商貿,加大了對海路貿易的投資。一船船的西方金銀,從地中海沿著紅海和印度洋季風航道,直接流入貴霜境內,從而促進了帝國的經濟發展。包括迦膩色伽在內的幾代貴霜國王,能在當地缺乏黃金的環境下,不斷發行足量優質的金幣,就是得益於從羅馬輸入的大量貴金屬。

隨著帕提亞帝國在羅馬人的攻擊下衰退,陸上貿易的成本進一步提升。地中海與阿拉伯地區的商人,更多的利用海路到東方貿易。這種國際經濟動脈遷徙,也進一步促成了貴霜人的繁榮與帕提亞人的衰退。迦膩色伽的盛世,很大程度上來說,就是吃這層時代紅利的結果。

鼎盛時期的貴霜王室衛隊

不過,和阿育王一樣,儘管迦膩色伽的成就達到了他那個時代的巔峰,但後代子孫並沒有繼承他的勇猛果敢的精神。在他死後,貴霜帝國雖然仍然保持了一段時間的富強,但積極發展向上之勢卻不曾再現於世。王朝內部的傾軋和鬥爭,逐漸取代了團結向外的開拓行為,邊遠屬地乘機紛紛獨立。

迦膩色伽死後不足百年,國際形勢又發生了巨大變化。因為貿易份額流失與持續戰亂,帕提亞帝國已經虛弱到無法壓制地方勢力的地步。隨著新的薩珊王朝在波西斯的山區崛起,窮困潦倒的帕提亞王朝被推翻。受到威脅的亞美尼人派出使節,準備同貴霜聯合夾擊這個新波斯帝國。

面對薩珊波斯的東徵 貴霜人一敗塗地

結果,在窮瘋了的波斯軍隊打擊下,亞美尼亞與貴霜紛紛戰敗。志在奪回絲綢之路控制權的波斯人,甚至一路東徵到印度河流域。貴霜帝國至此從世界霸權的位置上跌落。巴克特裡亞本土被各山頭的當地貴族把持,集體倒戈為薩珊波斯的附屬國。

原先的貴霜王庭,則成為退守旁遮普農業區的一個地方小國。失去壓制的恆河流域,則在外部文化與技術的洗禮下,誕生了新一代的笈多帝國。

被白匈奴擊敗的末代貴霜軍隊

最終,在公元5世紀中期。貴霜帝國中央的最後勢力,被從北方入侵的新徵服者白匈奴消滅。這塊地方也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成為北方白匈奴與南方笈多印度的拉鋸戰現場。今人對於這些紛亂嘈雜的往事,已經記憶模糊。但迦膩色伽王的盛世,卻依然在佛教經典中流傳。

相關焦點

  • 世界帝國傳奇系列——貴霜帝國
    貴霜帝國在迦膩色伽一世和其承繼者統治之下達至鼎盛,曾擁有人口五百萬,士兵二十多萬,被認為是當時歐亞四大強國之一,與漢朝、羅馬、安息並列。(1)崛起貴霜帝國由大月氏(dà yuè zhī,舊讀dà rù zhī或dà ròu zhī)五翕侯貴霜翕侯部落建立。公元前5世紀~公元前2世紀初,月氏人遊牧於河西走廊西部張掖至敦煌一帶,勢力強大,為匈奴勁敵。
  • 建立貴霜帝國的大月氏是不是中國人?
    貴霜帝國在迦膩色伽一世和其繼承者統治之下達至鼎盛,擁有人口500萬左右,士兵二十多萬,被認為是當時歐亞四大強國之一,與漢朝、羅馬、安息並列。貴霜帝國由大月氏(dà rou zhī)五翕侯之一貴霜翕侯部落建立。公元前5世紀到公元前2世紀初,月氏人遊牧於河西走廊西部張掖至敦煌一帶,勢力強大,為匈奴勁敵。
  • 貴霜王朝,公元2世紀的有錢人 | 藏拍·賞鑑
    被認為是公元2世紀時歐亞四大強國之一的貴霜王朝,處於漢朝、羅馬、安息三國的中間。
  • 四大帝國時代之貴霜、安息,東西的門
    極其發達的印度文化就像個寶庫讓閻膏珍欲罷不能,整個貴霜帝國開始印度化,這個時候貴霜帝國鑄的金幣也都有溼婆神的樣子,閻膏珍和漢的關係一直也不錯,當然也沒法不好,畢竟整個西域還控制在漢的勢力範圍。但是隨後繼位的閻膏珍的兒子迦膩色伽一世(看這個名字就發現已經印度化了)徹底改變了貴霜帝國,迦膩色伽一世真正的開始了對印度的徵服,迦膩色伽一世將都城遷島犍陀羅地區(現巴基斯坦),貴霜帝國成為了地跨中亞印度的大帝國,當然了後來隨著漢的波動和匈奴的復興,貴霜也反過一次和漢搞了個戰爭,這個也是之後要說的了,但是迦膩色伽一世和他老爹完全不同,他深刻認識到自己作為外族入侵者是很難在實行種姓制度的印度安然無恙的統治下去的
  • 安息、貴霜、羅馬基本處於同一時期,為何沒有羅馬帝國出名?
    這四個大帝國基本平分了歐亞大陸的大部分領土。剩下的就是一些小國家。都是依附在這些大帝國之下生存。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貴霜、安息和羅馬帝國。 貴霜帝國 貴霜帝國很少有人知道,貴霜帝國其實是中亞一部分和南亞,大致相當於今天的南亞次大陸加上阿富汗。
  • 絲路霸主——月氏-貴霜簡史(下)
    貴霜王維瑪•塔克圖便派遣副王謝率領7萬大軍進攻班超,班超採取堅壁清野的戰術,貴霜軍隊攻城不下,糧草告急。副王謝派人向龜茲國求援,班超於路上截殺了貴霜派往龜茲的騎兵,貴霜只好與班超議和並退軍。《後漢書》記載「月氏由是大震,歲奉貢獻」。 但是,貴霜並沒有就此罷手。安帝元初年間,疏勒王安國因為其舅臣磐有罪,將其送往貴霜,貴霜王閻膏珍非常喜愛臣磐。
  • 絲綢之路上的貴霜
    可以說,亞歐大陸上的文明進步和絲綢之路推動下的物質與精神文化交流有著難以割裂的關係。  絲綢之路古道上,所有的角色都很關鍵,比如公元1至4世紀的貴霜王朝(Kushan Dynasty)。在漫漫歷史長河中,和許多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相比,貴霜王朝維持時間不長,歷史「事跡」亦不顯赫,但它以獨特的方式對世界文明進步和發展做出過重要的貢獻。
  • 【古印度列國志】西薩特拉普王朝(下)
    他曾打敗居住在恆河與印度河流域之間的哈裡亞納與貴霜的附庸瑤德亞部落。即使面對正處於迦膩色伽大帝統治下的貴霜帝國,他也沒有絲毫怯場。考古證據曾發現查斯塔納(遮溼吒那)一度向迦膩色伽俯首稱臣,但卻從未表現出對後者的任何尊崇行為。不僅如此,他還極力向世人宣揚自己與貴霜國王是平等的關係。
  • 談談貴霜帝國及其錢幣
    園地也有藏家轉讓極少數的貴霜錢幣,如蘭州的藏家hanmei藏友,貴霜錢幣目前不太被廣大泉友所青睞,主要是異國錢幣目前在國內市場的收藏還受到一定的局限,在下引用一篇文章來講述一下貴霜帝國和錢幣,本是班門弄斧,希望廣大泉友了解。
  • 貴霜帝國為什麼不揮師蜀漢,滅了三國?
    中國在漢末三國時代雖然實力衰落,但貴霜帝國同樣處於衰落期,實力依然及不上漢朝及與之相鄰的曹魏,雙方都無力攻擊對方;其次路途遙遠。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在冷兵器時代,受制於後勤供應與通訊聯絡的困難,帝國的控制距離是有極限的,而貴霜帝國與漢朝及三國核心區域距離遙遠;再其次中國與貴霜帝國之間沒有仇怨,雙方在早期都曾受到匈奴的攻打,擁有共同的敵人。
  • 匈奴未滅何以為家之貴霜帝國
  • 古印度有個偉大發明,至今全世界都在用
    公元300年前後,印度歷史處於外族建立的貴霜王朝和古印度人建立的笈多王朝更替的時期。公元320年古印度人旃陀羅·笈多趁著貴霜王朝衰落,趁機登基稱王,以自己的姓氏定國號「笈多王朝」,史稱「笈多王朝」。公元7世紀前後,即公元600年前後,笈多王朝被外族建立的戒日王朝滅掉,自此古印度文明被多個外族文明取代,完全消失殆盡,淹沒在歷史的塵埃中。雖然古印度文明完全消亡,但是古印度人給世界歷史留下了一個偉大發明,就是阿拉伯數字,古印度文明雖然完全消亡,但阿拉伯數字幸運地被外族所繼承,而發明阿拉伯數字的人正是笈多王朝的數學家,名叫巴格達。
  • 巴克特裡亞、大夏國、大月氏、貴霜帝國、安息帝國之間是什麼關係?
    其中,巴克特裡亞(Bactriankingdom)是西方歷史中的叫法,而貴霜(Kushan)是梵語音譯,大夏國、大月氏和安息是中國史書中的稱呼。為了方便識別,避免混淆,下面列出中外名字的對應。巴克特裡亞——大夏吐火羅——大月氏貴霜——貴霜帕提亞——安息大月氏就不詳細介紹了,是匈奴人的老對手,後來打不過匈奴就被趕到中亞地區。
  • 驀的世界:大月氏與貴霜王朝
    羅巴塔克碑(希臘文)1993年,阿富汗巴格蘭(Baghlan)省普爾伊庫姆(Pul-i Khumr)以北25英裡的羅巴塔克(Rabatak)地區,在一座名為卡費爾堡(Kafirs Castle)的小山中,人們發現了一塊紀年在貴霜王迦膩色伽時期的大夏語石碑。羅巴塔克碑銘的發現,無疑是迄今為止貴霜研究史上最激動人心的事件。
  • 貴霜人和吐火羅人是什麼關係呢?
    貴霜人沒有啥「吐火羅」的東西,貴霜是一個集合了希臘文化、印度文化、伊朗文化和塞人文化的帝國,統治者是塞人。幾乎可以說跟吐火羅毫無關係。 至於說為什麼會有貴霜=吐火羅的情況,是這個錯誤推理導致的: 1、唐代的貴霜故地,被稱為「吐火羅斯坦」。
  • 漢朝時四大帝國哪個更強大,客觀評價,全方位的分析才能看出差距
    安息帝國因為處在絲綢之路之上,使帝國成為了商貿中心。安息帝國採用君主制度,但與漢朝和貴霜帝國不同的是,安息帝國還採用了分封制度,給予治下王國高度自治,安息帝國的皇帝被稱為「萬王之王」,使得安息帝國看起來更像一個鬆散的邦聯帝國。
  • 世紀大對決世界上下五千年歷史的帝國大排名
    在過去五千年的世界歷史長河中,如果給所有存在過的帝國、強國進行一個實力劃分,我想他們大致可以劃分成這樣: 古文明時代,九大世界級帝國: 古埃及帝國、阿卡德帝國、烏爾第三王朝、古巴比倫王國、西臺帝國、亞述帝國、新巴比倫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