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2 20:53:01 來源:金融投資報 作者:佚名
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金在線微信
掃描或點擊關注中金在線客服
作為平價彩妝的代表品牌之一,露華濃(Revlon)一直以來受到不少小夥伴們關注,隨著眼下公司突然傳出可能「申請破產」的消息,這個譯名十分「信達雅」的美妝品牌,成為不少網友們的焦點話題。
露華濃要申請破產?
「自救」成功與否下周揭曉
簡單捋一捋此次「破產」事件的前因後果,大概就是露華濃之前向外發了大量債券,借到不少錢,但譁啦啦一陣花錢之後,公司卻沒有攢夠還債的現金。
業績方面,據公司2019年報,當年實現營業收入24.20億美元,同比下跌5.65%,淨利潤為虧損1.58億美元,虧損擴大46.4%。為了挽救業績,露華濃今年6月也曾將旗下口紅產品送到羅永浩直播間「帶貨」,銷量超2萬支。然而,這似乎也沒止住公司的業績頹勢,2020年前三季度,露華濃淨利累計虧損超4億美元,幾乎是去年全年的3倍。
到下周一,也就是11月16日,露華濃髮出去的一波擔保債券就要到期了,屆時需要拿出超過10億美元的真金白銀來還債,如果還不上,公司就可能違約,無法償付債券,甚至直接申請破產。
資料顯示,彩妝品牌露華濃REVLON始於1932年,公司成立於紐約,創始人是查爾斯·郎佛迅、約瑟夫·郎佛迅兄弟和化學家查爾斯·郎曼,1996年,露華濃進入中國,其中文品牌名稱「露華濃」出自李白描寫楊貴妃的《清平調詞》:「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11月12日還有報導指出,露華濃已經與一家財務顧問合作,為一旦債權人不接受重組提議而可能被迫申請破產做準備。
這種情況下,#露華濃為申請破產作準備#在國內迅速登上熱搜,有人留言稱「好用又便宜」「別破產」,有人則懷疑會不會又是商家雙十一的「新套路」。
#露華濃為申請破產作準備#引熱議
網友們激動了高喊買買買,露華濃則在想辦法自救,而眼下看公司想出的辦法,就是「折價還債」。
今年10月,露華濃提議表示,想向債券投資者回購總價值3.428億美元的2021年到期高級債券,具體方式是用面額的32.5%的現金提前償付,或現金+新債的組合1:2置換掉舊債。
公司「申請破產」的消息也不是第一次出現:為了讓投資人們同意,露華濃還曾警告稱,如果不同意,就乾脆一拍兩散,直接違約準備走程序破產……然而直到10月下旬,仍僅有11%的債權人接受提議。
露華濃各種措施都搞了,直到周三才對外透露稱,目前已有70%的債券人同意參與債務置換,接受降低償債額的要求,幫助公司保持繼續運營的能力。
不過,露華濃要完成債券置換交易,需要有80%的持債人參與交易,最終能否完成自救,仍需等待下周一的最終結果。
雅芳早已倒下
還有更多巨頭被傳「關門」
在露華濃之前,其實早已有化妝品巨頭倒下。
像是人們耳熟能詳的老牌化妝品公司——雅芳,事實上就早已經破產重組。雖然眼下仍能在各個電商平臺上搜索到相關產品,但如今的雅芳,也確實不再是當初那個雅芳了。
電商中仍有雅芳,但已不是「當初的它」
資料顯示,雅芳(AVON)成立於1939年,主要從事美容產品、個人護理產品、家居用品等的製造和銷售。2010年巔峰時期,雅芳年銷售額高達108億美元,在全球美容行業排名第五。
但隨後,公司就因為「行賄門」走上了下坡路,美國監管部門對雅芳數十位高管進行了調查,最終確定雅芳有4名高管曾經行賄,其中包括時任中國區負責人的高壽康……隨後公司逐漸沉寂,並多次傳出可能「賣身」的傳聞。
直到2019年4月,雅芳日本、雅芳北美等子公司傳出被LG集團收購的消息;2019年5月,巴西美妝巨頭Natura宣布,將以換股方式收購的雅芳,涉及的股份價值為20億美元;若連同承擔債務,交易價值為37億美元……自此,人們所熟知的雅芳迎來被「分食」的結局。
雅芳之後,在今年的疫情影響下,全球範圍內傳出「關門」「撤離」的化妝品也越來越多。
今年4月,歐萊雅旗下的美寶蓮也被發現接連從國內商超、百貨等各大賣場撤櫃,這在不少分析人士眼中,被視作要從中國「撤出」的信號。
隨後公司回應,只是取消了部分專櫃,將在國內繼續經營精品店等中高端渠道。
今年8月,財報顯示巨虧30億的雅詩蘭黛,也被曝在全球範圍內關閉門店,並將裁員近兩千人,但不同的是,雅詩蘭黛強調「中國業務不受影響」。
對於來自於總部全球裁員的計劃,雅詩蘭黛中國方面回應稱,中國已是雅詩蘭黛集團全球最大的國際市場,始終保持強勁增長,更是在今年三月恢復雙位數增長勢頭。儘管疫情衝擊給全球經濟局勢帶來諸多動蕩,但並未影響雅詩蘭黛集團在中國的長期投資規劃。雅詩蘭黛集團對中國市場的承諾始終不變,將繼續加大投資。
全球化妝品公司多數巨虧
國內市場成大牌「救星」
也不怪雅詩蘭黛這麼緊張中國市場,在今年疫情衝擊的嚴峻形勢下,全球不少化妝品巨頭都在上半年迎來巨虧,而他們能夠繼續堅持的原因之一,則得益於中國市場銷售額的迅速恢復,為其提供了大量銷售額增長。
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資生堂銷售收入為4178.12億日元(約合274.5億元人民幣),同比下滑26%,但從第二季度開始,其在中國的銷售額已恢復增長,相比去年同期增長了9%;歐萊雅上半年銷售收入130.7億歐元,同比減少約17.4億歐元(約合143億人民幣),第二季度在中國市場的銷售額增長了30%。
也難怪這些大牌們都將中國市場視為「救星」,並表示要繼續加大投入力度了。
資生堂強調稱,公司對中國市場的前景充滿信心,並沒有撤離中國的計劃,還將與雅萌(YA-MAN)合資在中國成立新公司,計劃到2030年成為以高端皮膚美容為核心業務的全球第一美妝企業;歐萊雅也指出,集團在中國的銷售額在短短20多年實現了100多倍增長,中國成為集團全球增長最強勁引擎之一,在中國推動下,亞太也成為集團第一大區域市場。
包括此次傳出「破產」傳聞的露華濃,也於近期強調了中國市場對其的重要性。
事實上,即便度過眼下難關,露華濃想要償還接下到期的更多債務,仍需讓利潤繼續保持第三季度的增長勢頭。露華濃強調,公司第三季度旗下品牌在中國的業績明顯復甦,消費者對露華濃品牌美妝產品以及伊莉莎白雅頓護膚品的需求有所增長。
「破產」風波中,露華濃依舊加碼國內營銷
根據資料,1996年,露華濃首次進入中國,因營業不善於2013年退出中國。2016年6月,露華濃集團收購伊莉莎白雅頓,再度布局中國市場,並於9月,在電商平臺設立「Revlon海外旗艦店」,進軍線上市場,重回中國消費者視線。甚至有消息顯示,今年雙十一期間,露華濃旗下品牌一度在天貓「搶先購」活動中衝進TOP10。
不得不說,「買買買拯救露華濃」雖是是網友們的一句戲言,但若此次露華濃真「自救」成功,中國消費者從中起到的作用必然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