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氏股份「中年危機」:生鮮布局一波三折 溫鮮生加盟商虧損爭議待解

2021-01-11 中國科技新聞網

中國科技新聞網1月11日訊(楊晶佳) 傳統企業布局生鮮零售市場,投資者借其品牌效應加盟開店,原本是雙贏的生意,卻招來不少非議。

近日,自媒體生鮮榜發布一則文章稱,多名加盟商因看重溫氏股份(300498.SZ)品牌知名度,在合夥加盟「溫鮮生」品牌店後,卻遭遇設施故障延遲處理、產品價格高且品質不佳等問題,損失慘重,而溫鮮生也被指與溫氏股份關係匪淺。

網曝加盟商虧損累累 訴訟維權難

據生鮮榜文章內容顯示,來自廣州天河區的L先生在合夥加盟溫鮮生後,開業第一天就出現了風幕櫃製冷問題,此後營業過程中,L先生還發現,溫鮮生所售香印青提的價格超過附近友商活動價的兩倍,蔬菜也經常出現葉子發黃的現象。

與L先生一樣,許多加盟商都指出溫鮮生產品價格高、品質低,顧客不買帳,無奈之下,有人不得不閉店處理,也有聲稱虧損了80多萬元的加盟商試圖聯繫溫鮮生挽回部分損失,但尚未得到回應。

一位H姓加盟商提到,當初(溫鮮生)說的補助、結算、人員支持,都是口頭承諾並未寫進合同,自己輕信了是溫氏的公司,吃了啞巴虧。她曾就此事諮詢過4個律師,然而打官司只有5成勝算,由於經濟和精力有限,對訴訟維權表示很無奈。

值得注意的是,有關溫氏旗下生鮮店虧損的爭議性內容並非最近才突然湧現。

知乎用戶@九月初三稱加盟溫氏生鮮虧損嚴重

來源:知乎

知乎用戶「@九月初三」曾於2019年5月發布一篇文章,自稱為惠州地區的溫氏生鮮加盟商,因為相信溫氏的品牌和信譽,拿出辛苦積攢的幾十萬本錢加盟溫氏生鮮,結果「上了大當」。

文章中稱,溫氏供應的蔬菜價格比市場上商販的零售價還要高,加盟商為了不讓貨架空著,只能高價向溫氏進貨,自己貼錢賣菜。

整體來看,知乎用戶@九月初三對於溫氏生鮮「既沒有價格優勢又沒有品質優勢」,「收了我們的加盟費和保證金就對加盟商不管不問」等問題的描述,與生鮮榜文章中溫鮮生加盟商的投訴內容具有高度一致性。

溫氏背書爭議 溫鮮生不姓「溫」?

生鮮榜文章中提到,許多加盟商都是因為「看到宣傳是溫氏旗下的公司」,出於對溫氏招牌的信任才選擇加入溫鮮生。

問題是,溫鮮生真的姓「溫」嗎?

L先生對生鮮榜稱,當初籤訂合伙人協議時,甲方為廣州市溫氏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溫氏食品」),但退出合伙人再籤合同時,公司名稱已變更為廣東壹先生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壹先生」)。

據溫氏股份2017至2019年年報顯示,溫氏食品原為其在2017年4月新設的子公司,溫氏股份實際出資200萬元,持股比例100%。

2020年6月22日,溫氏食品發生註冊資本及股東變更,註冊資本由原來的2000萬元增至1億元,新增股廣州輝騰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廣州凱訊企業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分別認繳5100萬元、3400萬元,持股比例分別為51%、34%。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溫氏食品第一、二大股東的廣州輝騰和廣州凱訊均成立於2020年6月5日,疑似實控人均為李鏡聰。

2020年7月29日,溫氏食品公司名稱變更為壹先生,董事長為梁傳貴,實控人、董事兼總經理為李鏡聰。

至此,溫氏股份所持壹先生股份比例僅剩15%,並非該公司大股東。

溫氏股份稱溫鮮生由廣東壹先生食品有限公司獨立經營

來源:深交所互動易

2020年12月14日,有投資者向溫氏股份詢問溫氏生鮮電話號碼,溫氏股份回復稱,目前銷售公司生鮮產品的門店主要由壹先生運營,壹先生為公司合作參股企業,定位為社區生鮮連鎖品牌,店名冠以「溫鮮生」字樣,其獨立經營,自負盈虧,不在上市公司合併報表內。

也就是說,「溫鮮生」其實並不能看作溫氏股份旗下品牌,兩者關聯程度有限,只能算是借其招牌引流。

對於溫鮮生和溫氏股份之間的關聯,中國科技新聞網致函溫氏股份,截至發稿未獲回復。

業績危機浮現 生鮮布局一波三折

2015年,溫氏股份上市,當年實現營收482.37億元,淨利潤62.05億元,而通威、海大、正邦等其餘7家企業當年利潤總和僅26.22億元,溫氏股份穩坐「行業老大」地位。

溫氏股份2016至2018年營收及利潤情況

來源:溫氏股份2018年年度報告

年報數據顯示,2016至2018年間,溫氏股份營業收入分別為583.55億元、556.57億元、572.36億元、淨利潤分別為117.9億元、67.51億元、39.57億元。

營收波動,淨利潤逐年下滑,溫氏的業績在上述三年期間出現增長乏力態勢。

2020年三季報顯示,溫氏股份前三季度營收554.42億元,同比增長14.81%,淨利潤82.41億元,同比增長35.44%。

同一時期,牧原股份營收391.65億元,同比增長233.79%,淨利潤209.88億元,同比大增1413.28%。

數據來看,溫氏股份營收額雖然遠超牧原股份,但利潤卻不及對方半數,雪上加霜的是,截至2021年1月8日,溫氏股份市值縮水至1217.33億元,而牧原股份市值則高達3638.02億元。

其實,面對業績增長不及友商、被後浪「拍死在沙灘上」的境況,溫氏股份近年來一直在積極求變,其中之一就是布局生鮮產業。

2016年年報顯示,溫氏於2015年開始探索生鮮食品流通連鎖經營業務,初步構建了溫氏生鮮食品連鎖經營管理體系,以「公司+店主」為經營模式,籤約門店75間,已開業56間,負責生鮮業務的下屬公司——廣東溫氏食品營銷有限公司年收入1.06億元。

2017年,溫氏累計籤約門店達197間,已開業178間,業務拓展到了深圳、廣州、東莞、蘇州、杭州等城市。

然而此後,溫氏年報中便再未披露有關門店數量的信息,有關溫氏生鮮虧損閉店,生鮮布局半路「夭折」的傳聞也一度甚囂塵上。

2018年9月,有投資者通過深交所互動易平臺向溫氏提問,公司為什麼不能公布溫氏生鮮門店數量?是否溫氏生鮮門店的推廣遇到了困難?對此,溫氏回復稱,生鮮營銷業務總體上仍處於探索期,每月門店數量變化較大,因此公司不會實時更新門店數量信息。

2020年11月26日,溫鮮生總經理李鏡聰在接受時代財經專訪時坦陳,「2015年溫氏開始做生鮮,很多門店開在農貿市場,但當時更多採用的是批發的思維,競爭不過夫妻檔,因為夫妻店對盈利期望值比較低,成本也低出不少。但我們要負擔門店和員工的生計,成本要高出許多。」

或許是受高成本支出壓力影響,溫氏生鮮似乎低調了許多,近兩年已經沒有了開店的消息。

而另一邊,溫鮮生官網顯示,截至目前,溫鮮生品牌已經在廣州、深圳、佛山、清遠等地建立起超過120家門店。

靠著溫氏的招牌效應,溫鮮生吸引了不少加盟商,目前擴張還算順利。但隨著虧損閉店乃至訴訟維權相關的爭議不斷湧現,溫氏這塊招牌還能用多久,面對後來居上的牧原股份等行業對手,溫氏股份又何解「前浪」之尬,都還是個問題。


相關焦點

  • 健康新「煮」張 | 溫鮮生與萬事泰集團智能家居有限公司達成戰略合作,攜手解鎖廚房新生態!
    在人們越來越追求健康、有品質的生活方式的背景下,致力為每個家庭提供新鮮、優質食材的溫鮮生社區生鮮品牌攜手萬事泰集團智能家居旗下知名廚房品牌歐德羅,共同為健康生活方式提供安心生活保障。溫鮮生與廣東萬事泰集團智能家居有限公司戰略合作籤約儀式現場8月28日,溫鮮生與廣東萬事泰集團智能家居有限公司戰略合作籤約儀式在廣州舉行。
  • 溫鮮生推薦:蘿蔔這樣吃,賽過吃人參!
    說到這裡,就要給大家推薦溫鮮生的放心肉啦!溫鮮生食材推薦:肋排推薦指數:★★★★★溫鮮生排骨採用溫氏放心豬富含有蛋白質、香滑軟嫩肋排部分,品質優良。溫鮮生作為溫氏食品獨家授權品牌,溫氏放心豬吃的是五穀雜糧、住的是農家別墅、從出生就有嚴格質量體系監控、專業科研隊伍全程防治疫病、安全源頭可追溯。這樣的豬肋排可是十分美味!蘿蔔燉排骨是很常見的一道住家菜,相信大家都有吃過那究竟是怎麼烹飪的呢?現在我們就來看看它的做法吧。
  • 溫氏股份、立華股份上半年養雞數據解讀:溫氏大步跑,立華小步走
    我們先來看溫氏股份和立華股份2020年上半年各月肉雞銷量數據對比:上半年,溫氏各月的肉雞銷量增速均高於立華股份。6月,溫氏單月肉雞銷量0.93億隻,為2020年以來各月最高。:由於上半年雞價持續低迷,賣得多虧得多,因此,溫氏股份在逆勢增加市場份額的同時,銷售收入也有三個月出現兩位數下滑;立華股份則有四個月銷售收入出現兩位數下滑。
  • 利潤暴增409.61%:三全、安井、溫氏……多家食企半年報出爐
    近日,溫氏食品、雨潤食品等肉食企業發布了2020年半年報,其中,溫氏食品淨利實現200.33%增長,而雨潤食品也將虧損收窄至4.08億港元。溫氏食品:淨利翻倍!具體來看,359億元的營收中,肉豬相關業務錄得232億元,毛利38%,肉雞相關則為103億元,毛利為-10.99%,是公司繼2017年以來第二次出現禽類養殖業務的虧損。在養豬板塊,面對「超級豬周期」,溫氏股份上半年種豬規模快速增長,規劃產能規模超千萬頭。
  • 溫氏食品×京東強強聯合,「非嘗大牌日」創電商新紀錄
    導語:溫氏大品牌與京東大平臺強強聯合,打造京東生鮮「非嘗大牌日」,深刻挖掘消費者洞察,製造創意內容,助力品牌轉型升級,實力布局C端,創消費者安心好肉首選!
  • 桃李麵包遇「中年危機」:虧損達千萬,不討年輕人喜歡?
    數據顯示,2018年上海桃李虧損123.94萬元,2019年虧損額擴大到1268.82萬元。 不光是上海市場:2019年,武漢桃李虧損1297.44萬元,福州桃李虧損592.31萬元,廈門桃李、南昌桃李、浙江桃李等子公司,也都處於虧損狀態。總虧損金額超7000萬元。
  • 續寫「鮮」緣,溫氏佳味開創鮮熟雞新品類
    ,改寫了傳統肉雞食品銷售形態新分類,在傳統生鮮肉雞與熟食肉雞分類之間開闢新領域。        「鮮熟雞,不屬於生鮮肉雞類別,也不歸類到熟食雞領域,因為它是全新的品類。」溫氏佳味公司總經理吳煥向行業人士介紹道,「這不是偶然一時的突破,這是溫氏佳味公司十年磨一劍的結果!」
  • 媽媽問我為什麼跪在地上,因為【溫鮮生】讓人躺著也能買菜!!
    還好,有溫哥華【溫鮮生】輕鬆下單,宅配到家的生鮮電商各類新鮮食材,不用你人擠人溫哥華去年火起來的溫鮮生,給不方便買菜的老人家,工作繁忙的上班族,學習緊張的同學門,還有在家帶孩子的媽媽們, 免費宅配各種各樣生活,日常用品、食品送到你家。吃,喝,用,應有盡有。
  • 劉有明與溫氏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梁志雄座談
    劉有明與溫氏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梁志雄座談深入交流溫氏養殖項目建設和下一步合作事宜崇左訊(記者 甘忠瑤) 12月8日,市委書記劉有明與溫氏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梁志雄座談,雙方就溫氏養殖項目建設和下一步合作進行深入交流
  • 7-ELEVEN加盟制引爭議!加盟商毫無自主權 虧損嚴重入不敷出
    據媒體報導,近段時間,7-ELEVEN一直在通過微信公眾號等平臺向外界發出「雞湯式」的加盟邀請,希望能夠吸引到更多志同道合的品牌加盟商,啟動線下加盟說明會。  據業界知情人士介紹,與簡單的加盟式合作不同,7-ELEVEN的加盟體系普遍巨頭「投入大、回本慢」的特點,總部可以長期依靠投資加盟的方式擴大產業鏈,但加盟商們往往需要承擔更多的風險,而且在嚴格的加盟管理體系約束下,
  • 途牛遭「中年危機」,三季度數據仍在虧損,專家:改革已迫在眉睫
    作者:杯澈審稿:山霧此前,途牛旅遊網公布了該公司於2020年第三季度的業績報告,內容顯示,途牛在第三季度中的淨收入達1.23億元,雖環比上月增長了263.11個百分點,但是同比去年同期之下,卻下降了85.5個百分點,淨虧損達
  • 溫氏股份:公開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的論證分析報告 溫氏股份 : 公開...
    溫氏股份:公開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的論證分析報告 溫氏股份 : 公開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的論證分析報告 時間:2020年06月24日 21:20:23&nbsp中財網 原標題:溫氏股份:公開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的論證分析報告 溫氏股份 : 公開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的論證分析報告
  • 溫氏股份的「種業強國夢」--資訊速遞--中國經濟新聞網
    12月11日,由溫氏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世信國際會展集團聯合主辦的「2020世界種業論壇暨廣州國際畜禽產業博覽會」(簡稱:LPE)在廣州盛大開幕。會議由全球多個國家的140多位畜禽產業相關部門領導和專家和278家國際畜禽產業領軍企業齊聚廣州。共同分享深化畜禽產業新知。
  • 溫氏股份榮獲2019年度金牛獎兩項大獎
    原標題:溫氏股份榮獲2019年度金牛獎兩項大獎溫氏股份董事長溫志芬榮獲2019年度金牛企業領袖獎,溫氏股份董事會秘書梅錦方榮獲2019年度金牛董秘獎。  金牛企業領袖獎,根據評選標準,頒發對象是具有崇高的價值追求、出類拔萃的素養、卓越的領導才能,能在複雜的環境中帶領企業取得巨大成就,並享有行業美譽度的企業領軍人物。
  • 溫氏股份溫志芬董事長主持2020世界種業論壇開幕式
    溫氏股份溫志芬董事長主持2020世界種業論壇開幕式    2020世界種業論壇開幕式現場高朋滿座     2020年12月11日,由溫氏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和世信朗普國際展覽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的2020世界種業論壇暨廣州
  • 菜市場詩展、「好肉頌」快閃,溫氏食品引爆口碑放大招
    最近溫氏食品也瞄準了客流量密集、自帶煙火氣的菜市場,並藉助和京東聯手打造生鮮品類「非嘗大牌日」的契機,在上海福山菜市場裡舉辦好肉讚美詩展,將人間煙火與詩情畫意完美結合。
  • 復華系帝國的崩塌:全時便利店關門 千億殘局待解
    當時,復華系的資金危機已經爆發。2018年下半年開始,復華旗下金融平臺如海象理財、鳳凰錢包和瀚亞資本的多個私募基金接連出現無法提現或逾期,復華系被頻頻曝出欠薪、裁員、拖欠供應商款項等事件。不久後,當時全時在北京的部分門店也出現關閉的情況。也正是從同一時期開始,北京的全時加盟商王曦再也沒有收到來自全時的分紅。五年前,王曦加盟了北京的全時便利店。
  • 【調研快報】溫氏股份接待青鼎資產等12家機構調研
    溫氏股份2019年07月05日發布消息,2019年07月04日公司接待青鼎資產等共12家機構調研,接待人員是梅錦方,黃聰,接待地點溫氏總部19樓會議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