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提到北京,第一反應就是首都,然後就是四合院,胡同路,緊接著才能回憶起08年奧運會,水立方,鳥巢。這一處處哪裡都是旅遊的打卡景點,可是不能忘記的還有歷經多少朝代的故宮北京城,這是皇帝娘娘們住過的地方,這是曾經最富貴的城市。
在這裡,不僅僅有著兒化音的京腔,還有數不盡的樓閣殿宇,有那生在北京長在北京的地道美食。相信北京肯定是很多人心中的旅遊目的地之一吧,那麼接下來就來看看這份來北京必吃的美食攻略吧。
第一家,吃地道的胡同小吃,炒肝。炒肝是北京市的特色傳統小吃之一,具有湯汁油亮醬紅,肝香腸肥,味濃不膩,稀而不澥的特色。炒肝兒是由宋代民間食品「熬肝」和「炒肺」發展而來的北京小吃,以豬的肝臟,大腸等為主料,以蒜等為輔料,以澱粉勾芡做成的北京小吃。
會仙居的炒肝兒出名後,北京四九城的小飯館、小吃店都相繼添了炒肝兒,市面上也出現了以炒肝兒為說詞的俏皮話,如責罵人時說:"你這人怎麼跟炒肝兒似的,沒心沒肺。";諷刺互相殘害的人與事則說:"豬八戒吃炒肝,自殘骨肉。" 北京炒肝歷史悠久,是由宋代民間食品「熬肝」和「炒肺」發展而來,清朝同治年間,會仙居以不勾芡方法製售,當時京城曾流傳「炒肝不勾芡----熬心熬肺」的歇後語。吃炒肝時應配上豬肉大蔥餡的包子,蘸著炒肝一吃,越嚼越香。
第二家,北京僅存的國營糧店,不止有柴米油鹽,還有人手一份二八醬,拌肉涮菜都好吃。
在這個店鋪裡,貨架整齊擺放著固體醬油、代藕粉、奶油餅乾、太妃糖、這些充滿年代記憶的商品,在胡同口,在樹蔭下乘涼的大爺大媽,嘴邊兒上掛著京腔京韻,抖摟著雞毛蒜皮、家長裡短,對許多人來言,這才他們記憶中的老北京味道……
而這二八醬究竟是誰是八,誰是二呢?北京臺曾說芝麻醬是八,花生醬是二,而北新橋同升糧店的芝麻醬是二,花生醬是八。這個問題就需要知道的朋友在下方評論區說一下咯。
第三家,北京炸醬麵,要說炸醬麵,可能在每一個麵館裡都有吧,但是卻很少有老北京炸醬麵的味道。
在北京,炸醬麵有多出名呢?「青豆嘴、香椿芽,焯韭菜,切成段;芹菜末、萵筍片,狗牙蒜,掰兩瓣;豆芽菜,去了根,頂花帶刺的黃瓜切細絲;心裡美,切幾批,焯豇豆,剁碎丁,小水蘿蔔,帶綠纓;辣椒麻油淋一點,芥末潑到辣鼻眼。炸醬麵雖只一小碗,七碟八碗是面碼。」就看這順口溜就知道了。
有些老店經久不變,它早已不僅僅是美食,更多的是一份回憶,它積累了太多的市井故事,見證者著這個城市的興衰。不知道這些北京特色,大家吃過幾樣呢?
好了,今天就到這裡了,關注小gai不迷路,帶大家吃遍大江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