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標題下的生活與健康報關注我們
(圖片來源於網絡)
寒冷乾燥的冬季,除了受寒感冒的人群增多之外,皮膚皸裂的患者也逐漸多了起來。杭州市中醫院皮膚科主任陶承軍指出,皮膚皸裂可能與皮膚老化、缺乏維生素、化學物品刺激、天氣乾冷等因素有關,建議易感人群做好相關預防工作。
皮膚皸裂患者增多
40多歲的王大姐是名環衛工人,長期在室外工作,一到冬季,王大姐就很是苦惱,因為她十個手指的皮膚沒幾天是好的。「一到冬天,我的手腳都會開裂。其實這也沒什麼,包塊膠布就好了。只是有時候,一不小心,傷口會因為掃地幹活而越裂越大,甚至還會出血。」王大姐表示,自己常常會因為觸碰到傷口而疼痛不已。
陶承軍表示,近來,因皮膚皸裂而來醫院就診的患者越來越多,有類似王大姐經歷的人不在少數。像那些手指裂得跟銼刀一樣或腳後跟的皮膚厚得能磨破襪子的人,還有一些雙手經常接觸洗滌劑的女性,都是皮膚皸裂的高危人群。
發病有內因和外因作用
陶主任指出,皮膚皸裂是指由各種原因引起的手足部乾燥和裂紋,同時可伴有疼痛,嚴重時會影響日常生活和工作。它既是一些皮膚病的伴隨症狀,同時也是一種獨立的皮膚病。陶主任介紹,皮膚皸裂多發於秋冬季節,常分布在指屈側、手掌、足跟等角質增厚或經常摩擦的部位,表現為沿皮紋發展的深淺、長短不一的裂隙,皮膚損傷可能會從沒有任何感覺到輕度刺痛或中度觸痛,甚至到灼痛並伴有出血症狀。至於發病原因,陶主任表示,有內因和外因兩方面的原因。
內因方面,皮膚皸裂與自身體質有關,角層較厚,尤其在掌蹠和足跟等部位特厚,易發生皸裂。而由於掌蹠皮膚無毛囊和皮脂腺,因此當冬季氣溫低和溼度較小時,缺乏皮脂保護的皮膚便容易發生皸裂。「以上因素,加之老年人、魚鱗病和角化症等情況,造成皮膚乾燥,在一些外界因素影響下便更易發病。」再者是缺乏維生素A及維生素B,「尤其是老年人,由於自身原因導致吸收維生素A、維生素B的能力下降,因此患上該病的機率會大大增加。」
外因方面,陶主任指出,乾燥、摩擦、外傷等物理性因素易促使發病。而長期接觸含化學成分的刺激性物品,例如洗潔精、肥皂等,會將皮脂溶解,使皮膚失去潤滑保護,因而發病。此外,該病還有可能是由一些疾病誘發的,例如手癬、溼疹、紅斑狼瘡等皮膚病,導致皮膚屏障被破壞,失去原有的保護能力,使患病機率大大增加。
做好預防工作
那麼,如何防止皮膚皸裂?
洗臉、洗手、洗腳時,要減少使用鹼性過強的肥皂或藥皂,因為洗滌太徹底,保護皮膚的油脂會被破壞,容易出現皮膚乾燥及開裂。洗後要立即擦乾,並塗抹護膚霜。此外,平時多做室外活動,經常摩擦手、臉,活動手足關節,促進血液循壞,增強皮膚的耐寒能力。
在飲食上,陶主任建議,在乾燥寒冷的季節宜多補充油脂,老年人應適當多吃一些豬肝、豬皮、羊肉、阿膠、魚肝油之類的食品。與此同時,平時還應注意飲食多樣化,多吃水果和蔬菜,可多吃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如胡蘿蔔、豆類、綠葉蔬菜、魚肝、牛奶等,同時多飲水,適量攝入富含蛋白質的食物,保持皮膚的水分和彈性,以預防手足皸裂的發生。
另外,室外工作者應加強自我保護,避免直接接觸物理化學性刺激物,如各種利器、玻璃、油漆、顏料等。
治療別入誤區
「皸裂之後,在傷口上貼塊膠布的做法並不可取。」陶主任說,「一旦膠布撕開,傷口可能會感染,病情反而會更嚴重。」陶主任建議,一般情況下,要是皸裂並不嚴重,那麼,只要注意防護就能解決。他表示,可以在患處塗抹一些潤膚霜,以緩解病情。
另外,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皸裂可以口服一些抗真菌的藥物,例如伊曲康唑、特比那芬等,「這時外用抗真菌藥物的意義並不大,最好先塗些潤膚霜緩解病情,等到夏天真菌疾病復發時,再使用藥物。」陶醫師提醒。
陶主任提醒,要是病情較為嚴重,甚至給生活及工作帶來不便,應及時就醫,接受治療。
本報記者 金淑麗 見習記者 吳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