咕嚕 咕嚕肉
朋友請吃飯,點菜時問:「你祖籍蘇州,應該喜歡酸酸甜甜,給你點一個咕嚕肉如何?」
經他這麼一問,猛然醒覺,已經有相當很長的一段時間,咕嚕肉在我的視線裡漸行漸遠。咕嚕肉,就是那個甜酸烹調,令人禁不住咕嚕咕嚕吞口水的肉。
十年前,咕嚕肉、松鼠魚是我外出吃飯必點的菜式,油光紅亮的顏色,誘人的甜酸味,酥香多汁的口感,很容易心滿意足。那時候這道菜尋常見,家裡飯桌上常有,它是酸甜可口的媽媽菜。酒樓茶肆都有這道大眾的菜,最吸引食客的還是價格實惠,抵食又好味,成為許多人經典的味覺記憶。
正因為平民,還有「咕嚕肉」算不上雅致的名稱,無法成為筵席上的大菜,當人們請客吃飯越來越追求菜式的時候,它首先從宴客的菜單上隱匿;對於廚師而言,不能為餐館帶來更多利潤的菜式,又成為了進一步篩選淘汰的菜式,廚師們也不願在改良和深化菜式方面下功夫;而食客們,不知不覺間,都視肥肉為健康之大敵,再加上油炸食品容易上火,咕嚕肉就被有意無意地遺忘了。
今時今日,溫飽不是人們最關心的追求了。紅燈綠酒,日理萬機,商業人脈等才是人們的追求。所以,不管是應酬吃飯,還是朋友聚會,踏遍所有星級酒店或者飯店的門,有些味道,再也嘗不到了!
如果說飢不擇食,吃什麼都香,我倒是贊同!一種味道讓人難忘,或許就是它的過人之處。好多年沒見它了,人的味覺是忠誠的,當朋友提議時,我贊好,經過和餐館溝通,確認下單。
聰明的廚師在菜單沒有這個菜的基礎上,運用了創新方法,用做生炒骨(糖醋排骨)的糖醋汁,炮製出「咕嚕牛柳」。外觀上看,亦是小丸子形狀,光澤金黃、顏色明亮,裝盤好看,食用方便,大小剛好一口一塊。油炸牛柳塊,跟西餐牛扒氣味相近,咀嚼起來,外酥裡嫩,酸甜醇厚,記憶裡的味道緩緩甦醒。
滄海桑田,同樣的味道,同樣的食材沒有了。人生過往,不過是匆匆數十年。穿行繁華城市,哪有一成不變的東西,哪有溫暖如初的味道。
塵世坎坷,哪有盡善盡美?
不過,我還是吃出了讓我感動的味道。回家後,我會去想像以前母親做這道菜的方法。我早已經不再追逐城市的腳步,安靜安靜嘗遍人生百味,亦在嘗人生百味中不斷成長與領悟。
思念的味道是什麼?是媽媽廚房裡的飯香,是純真不羈的自己,還是無憂無慮的歲月。時間不能倒流,人也必須向前。給早已疲憊的心找一個棲息之所,抱樸守拙,做回純粹的自己,這才是懷舊,才是思念中的老味道。
生活中,何嘗不是如此。曲終人散,清風盞茶,豁然純樸,鋒芒內斂。以史觀之,大千萬象,芸芸眾生,讀書歷事,行學為官,洶湧洪流中,「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算盡,反誤了卿卿性命」。
人有百態,事有百般;境況不同,思想不同。 三國時的楊修,學識淵博,恃才放曠,終被「馬革裹屍」;蘇東坡以文入道,文採斐然,「大江東去,浪淘盡」譽滿天下,卻「平生文字為吾累」。
放之如今,文化人只能慨也!嘆也!人不知榮辱,不能成人。多少人為了仕途錢程棲棲遑遑、席不暇暖,又有多少人為了名利「競逐朝野」、爾虞我詐。人生百年,一場大夢,韶華白首,轉瞬之間,像是經歷過世上一切辛酸與甜蜜,一切風風雨雨與雨後彩虹;酸酸甜甜,仍能治癒心靈,填滿胃。
賓主盡歡,這道流轉了很多年的甜酸味,依然魅力無窮。暑氣燻燻,讓人無力起筷,食欲不振,生無可戀。剛好有這麼一位滿腹真誠的朋友跑過來一定要:「我請你吃飯」。分別的時候,他問:「你現在感覺好些了嗎?」茶足飯飽的我笑眯眯地點頭說:「好多了。」
我們記憶中的味道和人情味道都還在,一切就都好。
糖醋咕嚕肉
食材準備 豬裡脊肉500克,雞蛋,白糖、番茄,新鮮菠蘿
蔥段、蒜泥、芝麻油,鹽,醬油、姜,料酒,澱粉,花生油。
製作步驟
1、將豬肉切塊、切條都行,把肉用鹽、料酒、醬油醃入味,再裹上雞蛋液和澱粉;油燒至六成熟,逐一放入肉塊炸成金黃色,撈出備用;
2、再炒蒜、菠蘿,辣椒,爆出香味,加蔥、白糖、番茄醬,隨即倒入肉塊炒勻,淋少許水澱粉勾芡,大火燒至湯汁比較濃稠,裝入盤中即可食用。
此菜,色澤金黃,酸甜可口,有菠蘿的香味,非常好吃,如不喜歡菠蘿,可以用蘋果,用竹筍,也可以都不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