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信號,判斷體內有無溼氣
如何知道自己體內是否有溼氣?可從以下五大信號判斷:
信號一 舌苔厚膩
如果發現自己舌苔非常厚膩,或者舌體胖大,舌頭邊緣有明顯齒痕的話,那就基本可以確定體內有溼;此時如果還伴有面色晦暗且發黃,早晨起床時眼皮浮腫,或眼袋明顯,說明體內的溼氣較重。
信號二 大便不成形
大便黏膩,總有排便不盡的感覺,並且便後馬桶衝不乾淨,說明體內溼氣重濁,消化吸收功能異常。
信號三 食慾差
到了該吃飯的時候,仍無飢餓感,吃少許東西就感覺胃裡脹脹的,在吃飯過程中還有隱隱的噁心感,這些現象都是脾胃功能較弱、體內溼氣過重的表現,而且,這些現象往往容易出現在夏季。
信號四 虛胖浮腫
起床後會感覺小腿肚發酸、發沉,體重還可能在短期內明顯增加,表現為虛胖的體徵,更嚴重者會出現下肢水腫等問題。
信號五 精神狀態差
脾主身之肌肉,故溼氣重的人,總是覺得疲倦乏力、肌肉鬆軟、身體沉重。
脾胃溼熱何處來?
1.感受外邪
溼邪和燥邪,容易侵犯脾胃:脾為溼土,為「受溼之區」,溼邪最易傷脾;胃為燥土,喜潤惡燥,燥為陽熱之邪,燥甚則熱,胃熱脾溼結合,即為溼熱。
2.飲食不節
無節制的飲食,最是傷害脾胃的常見原因。「飲食自倍,脾胃乃傷」。嗜酒、過飽、過食肥甘厚味及不潔、無規律的飲食,均容易傷及脾胃,引起食滯、溼阻、氣滯等,日久均可化熱。
3.情志因素
張景嶽:「但苦思難釋則傷脾」。過度思慮,情志不暢,會影響肝的疏洩功能,而肝的正常疏洩正是脾升胃降的重要條件。肝氣不暢,則脾升胃降失調,脾失健運生溼,溼鬱化熱,溼熱乃成。
脾胃溼熱何處來?
祛除體內的溼氣,其實有很多我們常吃的食物可以起作用。比如薏米,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腫、健脾去溼、舒筋除痺、清熱排膿等功效;紅豆即赤小豆,性平,味甘酸,有健脾止瀉、利水消腫的功效,將薏米和紅豆加水煮熟後食用,可以利尿、除溼。
當然,也可以飲用一杯聖原出品的清苓杞飲,清苓杞飲提取赤小豆、茯苓等清熱祛溼佳品精華,飲用方便,助您清熱祛溼保腸胃健康,讓您告別炎炎夏日的睏倦。
清苓杞飲概述
清苓杞飲是一款和暢益身的本草固體飲料,富含枸杞子、茯苓、鮮白茅根、人參等道地本草萃取精華,為被溼氣所困擾的人們帶來與眾不同的清爽體驗。
清苓杞飲9大核心成分
茯苓:利水滲溼,健脾,寧心。——《中國藥典》
人參:大補元氣,補脾益肺,安神益智。——《中國藥典》
枸杞子:滋補肝腎,益精明目。——《中國藥典》
赤小豆:利水消腫,解毒排膿。——《中國藥典》
白扁豆:健脾化溼,和中消暑。——《中國藥典》
核桃仁:補腎,溫肺,潤腸。——《中國藥典》
蒲公英: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利尿通淋。——《中國藥典》
鮮白茅根:清熱利尿,用於溼熱黃疸、水腫尿少。——《中國藥典》
桑椹子:用於肝腎陰虛、心悸失眠、腸燥便秘。——《中國藥典》
食用方法
開水衝調食用。(推薦每天食用1-2袋,每周2-3天)
注意事項
1.孕婦或體質虛弱時不宜食用;
2.有胃腸道病史者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