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內捲化三大叩問

2021-02-28 M HUB 營銷星環

🌟 歡迎把我們設置為星標關注噢 

外企30年,到底該何去何從?

外企內捲化 | 打工人,你還好嗎?

前序

某一天,一位老朋友問我:「可不可以幫忙發一篇文章?」我說沒問題。這篇文章很有深度!對每一個在外企工作的、打算加入的或者是正要離開的,都有所感觸。作者常年和總部打交道,感受頗深,分享出來,字字珠璣。歡迎留言,有問必答!

 尹正國 David YIN

在喝一杯星巴克都算奢侈的年景下,黃金年代光鮮靚麗的外企白領們每天散發淡淡Burberry香水味、挎著筆記本電腦出入高級CBD。

2020疫情之年,世界變局,多事之秋。耐克中國裁員20%,阿迪達斯中國分拆換帥,可口可樂自願離職。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謝謝)

 

一貫高大上的外企,你們怎麼了?


外企進入中國三十年,引領了中國商業化進程、樹立了企業化規範,培養了幾代優秀人才。近幾年來,外企中國業務越來越大,全球佔比越來越高,疫情當下更是率先反彈;但是大跌眼鏡的是,反而遭遇了砍錢、換帥和裁員三連擊。

 

不僅要問,這種背離後的底層原因是什麼?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疫情只是一個照妖鏡,放大和加速了問題而已。一起來刨根問底!

 

用現在流行的「內捲化」來審視,外企其實過去幾年已經有了一定的內捲化跡象。內卷本身來自人類學概念,是一個高水平陷阱,高度耗能的死胡同和死循環。

 

內卷是一個陀螺式的死循環,我們不斷抽打自己,讓自己就這麼空轉,每天不斷自己動員自己。它是一個高度動態的陷阱,非常耗能。

 

目前有用這個概念描述社會或者商業組織的一些問題,主要表現為目標上的高度單一,價值評價體系的高度單一,競爭方式高度單一。具體在外企,它往往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精益求精,簡單問題複雜化

● 流程驅動,做好步>做對事

● 多頭負責,責險利人果分割

 

當年優秀的外企怎麼會變成了溫水裡的青蛙,但這裡的底層原因是什麼?



總結下來就是這幾個問題:

 1.商業模式僵化 

外企基本都是工業時代的成功典範,有著非常成熟的商業模式、非常專業的流程,自成一套閉環體系。但是,今天的中國站在了數位化經濟的最前沿,變革力度猶如地震波,消費者行為、品牌傳播方式、商業邏輯都被顛覆式創新重新書寫。開放式的生態協同是將來的商業邏輯。有的在華外企已經積極擁抱變化,孵化第二曲線。但更多的外企對此仍然缺乏有效認知,抱守全球最佳實踐經驗,在既定框架內打補丁式小修小補。結局就是贏得當下,輸給時代。

 

 2.流程驅動風控

流程驅動,是對某種用戶模式的自信後,在全球範圍內經驗分形複製,是一種風險控制和效率提升。但優秀往往是卓越的絆腳石。但今天全球化斷裂的大背景,在中國異軍凸起成為outliner的小周期裡,流程驅動反而成為外企的束手索。反觀創業企業,真正做到用戶驅動,獨特的用戶洞察和模式原創,敏捷的試錯和復盤,都讓其更有生命力。

 3.信任共情不足

隨著中國經濟實力增加,中國在國際上形象並沒有呈現正相關。反而有下降的趨勢。目前西方主流媒體對中國有越來越多的不信任。而跨國公司總部多處於歐美發達國家,也深受當地媒體政客對中國報導的影響。

 

同時,跨國公司的全球管理層鮮有中國人才,雖然有部分領導人曾經有在中國的工作經驗,但由於中國市場變化快,全球管理層的中國經驗幾乎為零。早期進入跨國公司的員工或者退休,或者投身創業,也沒有足夠的機會進入全球管理層。這就造成了彼此理解、信任、共情不足,總部往往已經覺得給了很多支持,中國區還覺得隔靴搔癢。

 4.角色定位糾結

外企的優勢在於全球化策略,中國區往往是重要的增長引擎,但非關鍵先生。這幾年中國加速發展,全球既定方針策略往往不能適合中國的發展需求,外企中國區不得不花更多時間精力和總部溝通求支持。

 

有的企業(如星巴克、歐萊雅)在新商業模式創新上獲得了有力支持。但絕大多數企業糾結於文化信任、新舊商業體系衝突、總部策略落地和中國特色授權平衡。隨著總部對中國關注度的提高,外企高管的日常工作50%以上,都用來和總部溝通政策的問題,難免視野中心內向化,工作精力內捲化。

 

 5.人才吸引下降

一直以來,外企培養和輸出了大量的優秀人才。國內的頭部企業幾乎都是靠外企人才撐起來的,但外企在人才市場正在從「神壇」跌落回「凡間」。獵聘4月發布的《2020 年中國企業級服務人才吸引力報告》中,63.98%的外企人表示有離開外企進行轉型的想法。「在外企發展空間有限」「外企黃金時代已過,近年發展不景氣」 「不能激發奮鬥激情」成為前三名原因。

 

世界在變,百年外企卻巋然不動(無動於衷)。

 

反觀BATM新數字巨頭顛覆式創新、傳統民企二次創業和新消費新零售startup 層出不窮。這些企業使命感強、敏捷性快,也捨得砸錢,吸引一批有夢想、有激情、願意闖一闖的外企人。而留下的往往是更看重工作生活平衡的,更擅長縱橫捭闔大公司屠龍技的;時間一長,難免有「溫水煮青蛙」之嫌。

 

這三個維度的底層衝突,在疫情的催化下,分崩離析也不奇怪。即使某些跨國公司的中國區一枝獨秀,也被要求有大局觀,為全球的P&L做出犧牲。在面對本地對手的加碼競爭、加速布局,錯失最好的增長良機,犯下公司生命周期上一個史詩級的錯誤!

外企內捲化是否有解決之道,對於身在其中的外企人又改何去何從?


如何定位中國市場,能否賦予中國領導團隊真正的信任,是解決這個的核心問題。貝恩諮詢一篇著名的文章寫到:

「20年前,問題是中國是否重要?

10年前,問題是中國是否不同?

現在,問題應該是中國的實踐是否會改變整個公司的全球戰略?」

 

每個外企的全球總部都應該捫心自問這個直擊靈魂的拷問,如何用全球化優勢優化第一曲線的增長效率,給予中國特區特辦實踐第二曲線的未來布局。同時,給予中國區充分信任,不強求理想秩序,學習擁抱失敗,真正特事特辦,才有可能給予外企在中國公司的新的蓬勃生命力。

 

對於身在外企的職場人而言,無關對錯,只在選擇。在哪裡的職場生存,生存得怎麼樣,跟企業沒有關係,跟人有關係。這個「人」,是一個集合體的概念,大概包括職場生存的能力、經驗、胸懷和價值觀。外企體系化的培養方式,教會了解決問題的能力、戰略思維的框架、和有信仰的價值觀。下一步何去何從,是由自己的初心和理想決定的,每個人的選擇都不盡相同。

 

外企內捲化,在中國文化自信、新舊模式衝突和世界信任打折的當下,是不是這個時代的宿命?或許沒有人有一個標準的答案,但每個曾經和現在的局中人一起努力,就可以創造新格局。

相關焦點

  • 內捲化焦慮
    人類千年內捲化,慣性勢能極強大。當村落的圍牆擴大到網際網路,村民口水升級為輿論海嘯,人們很難分清,社會性死亡到底是言論自由過了火,還是內捲化的餘孽。「萬物皆可內卷,人人均可社死」,似乎每個人都可能遭遇低成本的社會性死亡。社會性死亡與內捲化社會的根源均是公共制度缺失。在傳統的信用體系崩潰後,如何構建公共信用體系?
  • 程式設計師避免內捲化?
    內捲化involution,在經濟學中指的是邊際效用持續遞減,它是出自於「1963年美國人類學家克利福德·格爾茨在印度尼西亞做田野調查時發現,在殖民地時代和後殖民地時代的爪哇島,人口沒有向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業集中,而是不斷地投入到有限的水稻生產,導致農業生產內部精細化」
  • 「內卷」,「內捲化」是什麼意思
    內卷的意思是同行間競相付出更多努力以爭奪有限資源,從而導致個體「收益努力比」下降的現象,通俗地說,內卷就是內部競爭。內卷(involution)本來是一個社會學術語,大意是指社會文化模式發展過程中的停滯。
  • 程式設計師真的「內捲化」了嗎?如何應對?
    12月初,《咬文嚼字》雜誌經過評選,發布2020「十大流行語」,其中有一個詞是「內卷」。而在前不久,播妞就在某乎上看到這樣一個問題「程式設計師未來會成為非常內卷的職業麼?」這個問題目前共有6029位關注者,瀏覽量達到500多萬,從關注量和瀏覽量上來看,大家對之後的職業發展的趨勢還是非常關心的,那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程式設計師如何應對「內卷」這個問題。內卷是什麼?
  • 楊東平教育洞察:「教育內捲化」的秘密
    楊東平,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委員、21世紀教育研究院理事長 大家好,我是21世紀教育研究院的楊東平,今天和大家分享的主題是什麼是「教育內捲化」。
  • 為什麼說「內捲化」在現代中國是個造詞偽概念
    (1941年《改造我們的學習》)2、提出「內捲化」的背景黃宗智在他的那本《華北的小農經濟與社會變遷》裡,通過多方面資料引用,表示在:「人多地少」的國情矛盾導致了明清時期的農業內捲化、源自傳統的皇帝治理體系的高度集權導致官僚內捲化以及現代教育內捲化
  • 「內捲化」的時代,我們該如何實現人生躍遷?
    是的,我們開始進入了一個「內捲化」的時代。那什麼是「內捲化」呢?內捲化,原本是社會學家觀察到的一個現象,它是指一個社會,長時期停留在一種簡單的自我重複的狀態。20世紀60年代末,美國文化人類學家利福德·蓋爾茨把「內捲化」這個詞引入了社會生活領域。他發現在印尼的爪哇島,人口眾多,大家都種植水稻。
  • 北京樓市,買房的內捲化越來越嚴重
    作者: 樓市茶話會1樓市的內捲化內卷,這個詞,今年很流行。什麼意思呢?簡單的說,就是增量變小,存量博弈,存量競爭變的更加激烈。樓市,也存在所謂的「內捲化」嗎?答案是存在,並且愈演愈烈。上周末,見了一個外地粉絲。這名粉絲從外地趕到北京,計劃給自己的孩子買套房,因此四處看房。聊了一會,才知道,原來她十月份就已經來北京看過一次房,當時看了南三環附近的某新房,還在銷售的忽悠下交了定金。
  • 三大運營商百億訂單給外企,看到原因反手就贊
    最近在網絡上發酵了一則關於華為與三大運營商的消息,報導稱華為錯失了國內三大運營商的通信大單,而中國三大運營商將157億元訂單給了諾基亞,並且與諾基亞籤署了2020年合作框架細節協議!一石激起千層浪,網友紛紛表示為什麼國內的三大運營商不支持華為,我們還是先來看看這是什麼協議,該協議主要是諾基亞向三大運營商提供端到端的網絡服務的建設以及數位化轉型業務,同時也會提供更專業的技術支持。
  • 教育內捲化,中產家庭過度投入,普通家庭的焦慮如何緩解?
    最近流行一個詞叫「教育內捲化」,那麼什麼叫教育內捲化呢?舉個例子:人大附中朝陽學校初中部教師中,國外著名大學碩博海歸比例很大,其餘是國內985碩博。就是說以前一個本科生能當初中老師,但是現在由於高學歷的人太多,本科生就不能再競聘這個崗位了,這是所謂的教育「內捲化」造成的。
  • 中國兩千年的封建史,其實是一場內捲化進程
    從整個歷史的發展角度而言,中國王朝不斷更迭,就如同歷史的輪迴一般,但是換個角度而言,這也是中國封建王朝隨著朝代的更迭不斷內捲化,而最終導致清朝最終走向封建王朝的極端,從而走向滅亡。01.內捲化指的是一種文化模式說著一種社會狀態發展到一種非常成熟且固定的形式之後,社會發展停滯不前,且無法轉變為一種更為高級模式的狀態,稱之為內捲化,別稱為「過密化」。這一觀點最早是美國人類學家基爾茨在研究印尼的農業內捲化最先提出。隨後在黃宗智先生的《長江三角洲小農家庭與鄉村發展》一文中得以運用。
  • 內卷是什麼梗 網絡詞彙內卷是什麼意思
    首頁 > 問答 > 關鍵詞 > 內卷最新資訊 > 正文 內卷是什麼梗 網絡詞彙內卷是什麼意思
  • 什麼 是內卷?
    一個餅明顯不夠這就是內卷:事物過密化用一個比較熟悉的詞就是產能過剩。當只有一個煎餅攤的時候,你會感覺很香,很滿足需求<供給因此小販之間同質化嚴重,出現了競爭,內卷出現。有的決定開著攤,日夜守候 有的買一送一,贏得你心有的拳力出擊,暴力開團那麼本質上內卷讓攤主的更累了。需要付出更多
  • 大學生說的內卷是啥意思 內卷這個詞怎麼火了
    大學生說的內卷是啥意思內卷通俗的說就是內部競爭。內卷是從內捲化而來,內捲化最早是描述農業問題的,本來是一個社會學術語,大意是指社會文化模式發展過程中的停滯。現在很多高校學生用內捲來指代非理性的內部競爭類似於養蠱、互相傾軋之意。
  • 內卷是什麼意思 內卷梗內涵出處含義來源用法介紹
    內卷是什麼意思梗?2020年度十大流行語公布後,其中一個詞「內卷」很多朋友表示不認識,不知道「內卷」表示什麼?有什麼含義?為什麼成為2020年度十大流行語,下面小編帶來了網絡用詞內卷意思,一起來看看吧。
  • 直擊痛點,突圍「內捲化」 第三屆中國健身俱樂部精英論壇在渝舉行
    10月31日,以「突圍『內捲化』」為主題的第三屆FCIF(2020)中國健身俱樂部精英論壇在重慶南坪國際會議中心舉行。本屆論壇聚焦突圍「內捲化」,對此,國內知名的場景智慧化專家、勤鳥科技CEO陳霄以俱樂部同質化競爭為引,幫助俱樂部投資人看到行業「內捲化」的核心問題,號召投資人走出「管殺不管埋」的舒適圈,表達出「唯有創新和變革才能成功突圍」
  • 小學生95分排名倒數:教育內捲化日趨嚴重,家長孩子該如何應對
    教育「內捲化」苦的是誰?今年非常流行一個詞——「內捲化」,就是指在資源不足的情況下,大家為了競爭有限的資源,就要比別人做得更好,也被戲稱為「凡人版軍備競賽」。而這種「內捲化」,已經向教育界蔓延。被「內捲化」的家長殺紅了眼剛剛被一條「三年級的孩子開始學習初中數學」的內容驚呆,又被一條「寶媽分享6歲孩子如何提前學完四年級課程」的乾貨嚇到。
  • 今天你被「內卷」了嗎?心理學:內卷思維的5大表現,你中了幾個
    原來,這是一個社會學概念啊……所以,我也不能一個人漲知識,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我這幾天對於「內卷」的學習心得吧。內卷是一種什麼感受內卷是一種怎樣的感受?在資源總量不變的情況下,內卷就必然會發生。地鐵上的座位總數是一定的,但如果很少有人對座位有強烈的需求,那麼內卷的現象就很少會產生。而一旦有多數人對於座位有強烈的需求,那麼就產生了很多人會提前坐到地鐵首發站搶奪座位的情況,也就不會發生有人坐到始發站,卻依然搶不到座位的內卷現象了。
  • 新冠之年的「內捲風」——談內卷的失速、遞歸與巴洛克
    但一夜之間,這個詞突然「出圈」,像龍捲風一樣「內卷」,從學術圈旋轉而出,所向披靡,開始成為人們談論自己勞而無功或者過度競爭卻並不能獲得與之相匹配的收益的「關鍵詞」。可當我們談論這股「內捲風」的時候,我們真的知道我們在談論什麼嗎?或者說,「內捲風」真的像龍捲風一樣無所不「卷」,只會給人們帶來災難嗎?
  • 內卷、加速、鄉愁與現代性
    儘管多少有些脫離其概念原意,「內卷」含義的引申卻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群體情緒的焦慮,隱喻著我們這個時代分裂的精神症候……「內卷(化)」這個學術詞彙來源于格爾茨的研究專著《農業的內捲化》一書,起初是要回答地區經濟模式為何沒有「進化」這一問題,然而今天我們的社會媒體卻將這個概念引申出去,作為白熱化競爭與階層固化的轉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