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就要到清明了,之前和大家說過,清明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拐點,全國氣溫會升高,雨量也增多,真正的農耕到來。
而對於我老家來說,清明是很忙的,往些年,早就忙著插小秧、耕種玉米烤菸等等。
但今年的話,不知大家所在的村莊有沒有就是說實行一個政策,就是不允許種植玉米,而是改種其他的?
我老家已經確定,一部分土地種粟米,一部分種水果玉米,那種這兩種農作物,農民今年的收成和收益怎樣呢?
要搞清這個,得先了解粟米和水果玉米這兩種農作物!
粟米:可吃可釀酒可養殖
粟米其實也叫小米、粱、狗尾草、黃粟、粟米等,屬於穀類植物。
粟其實就是小米去皮後的果實,而且其營養價值很高,富含蛋白質和脂肪、維生素,不僅可以吃,還能入藥,也能釀酒。
粟米可以煮來吃,也能加大棗、紅豆之類的煮成粥。
粟米磨成粉末,還能做糕點,粟米的芽有大量的酶,是中藥,對胃很好,小米粥還有安神的效果。
很多北方女性生完孩子後都會選擇用小米加紅糖來調養身體,也叫月子米,小米粥也有「代參湯」的美譽。
小米的莖葉與玉米一樣,也可以給牲畜吃,能當飼料,營養價值高於一般的牧草,但餵騾和馬是最好的,牛愛不愛吃就不知道了,因為我老家沒有種過,今年算是第一年。
粟的米糠可以拿來餵豬和餵雞,是非常好的飼料。
給我的感覺,小米的形態和以前的高粱有幾分相似。
小米其實要比水稻早一些,是中國古代最早的糧食作物,下上還有著名的「粟文化」。
粟米比較耐旱,品種也多,老話說「粟有五彩」,粟米有白紅黃黑橙紫各種顏色,是非常優質的黏性小米。
粟米在中國的歷史算是很悠久的,最早的酒就是用粟米釀成的。
但粟米比較適合生在在乾旱缺乏灌溉的北方地區,我老家是南方的,一到夏季就多雨,所以個人覺得可能生長方面不會太好。
地溝可能要挖好,排水是重點,選地方面也要注意,水旱地不適合,最好是濾水性比較好的地來種會比較好。
在耕種上, 要輪作倒茬,深耕土壤,整塊施肥,這樣更有利於粟米根系下扎,讓整株粟米生長更強壯,不至於被風吹倒和折斷從而影響產量。
粟米一般是以磷肥為主,種子的話需要選抗病優良的品種,播種前要進行處理,最好是曬一下,再用種衣劑拌種後種下,提高發芽率和出苗率。
出苗兩三片葉子後查苗補種,就是有的種子壞掉了沒長出來的,要補種一下。
在五六片葉子時進行定苗,噴施新高脂膜,防止地上方分蒸發,也能隔絕病蟲害。
之後粟米長大些需要除草澆水追肥,還要噴施處境花芽分化的藥物,提高花粉受精的質量。
開花前也要噴施強化粟米生理機能的藥劑,提高灌漿質量,增加千粒重和座果率,讓籽飽滿,提高產量。
大致看了下,其實種植粟米的流程和工序還挺多的,投資想必也不比種玉米小。
記憶中粟米的產量不如玉米,漲飯量也比不上大米,但粟米的價格似乎比玉米、大米更高,目前看到的至少是六七塊一斤的。
我老家關於種粟米的收購情況並沒有細說,好像說是之後會以市場價格統一收購。
水果玉米:生吃的甜玉米
正如它的名字一樣,水果玉米與普通玉米有所區別,它更適合像水果一樣生吃。
還是青棒階段皮薄、多汁、質脆而甜,生吃口感很好,也因才被成為水果玉米。
這種水果玉米在國外很流行,是歐美、日韓等發達國家的主要果蔬之一,國內種的人並不太多。
它有進口和國產兩種品種,還有一種草莓玉米據說很受歡迎。
這種水果玉米相對我們之前種的普通玉米來說,植株更高,分櫱力更強,玉米粒是淺黃或白色的,胚比較大,營養價值很高。
從含糖量區分,水果玉米也分為普通型、超甜型、超甜三種類型。
這種玉米水果據說出苗率要比普通玉米低很多,且還需要精細育苗,種植前也要精細整地,要求土質疏鬆、肥沃、排灌方便的土地。
需要施基肥、有機肥、磷肥、鉀肥等多種肥料。
這些甜玉米大多用來當鮮果賣,或拿去做罐頭。
但甜玉米採收後不能久放,很容易腐壞,所以一般需要農民們根據收購情況來種植,不然種太多了就浪費了。
而且在種植上,需要搭配早中晚熟品種,這樣才能提高經濟效益。
最佳的採收情況是抽絲後20-25天,雌穗花絲髮黑,籽粒剛飽滿時採收。
過早採收會導致籽粒灌漿不足,果肉價值不高,採收過晚也會導致渣多,甜味淡,影響口感。
甜玉米不好儲藏,有的農民會掰回去煮熟後撈起來涼透,再用保鮮袋分袋包裝放到冰箱裡速凍,可保存6個月左右,吃時解凍後重新煮一下。
我老家說的是,到時候水果玉米由政府按5交錢一斤的價格收購。
我大致看了下水果玉米的價格,一斤差不多是3/4元一斤,統一收購的話,價格可能是要低一些的。
粟米和水果玉米的價格目前來看還是可以的,但粟米重點得看產量怎樣,畢竟南方的氣候和降雨量來說,其實並不太適合種植粟米。
而水果玉米的話,個人比較擔心的是採收的過程,採收方式不當的話可能造成的損失會很高,很容易腐爛。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種過這兩種農作物呢?你們的收益怎樣呢?一起來說說吧,個人沒種過,所以沒什麼經驗,只能交給大家一起來探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