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子40元一斤,種了還包回收,很多卻農民不敢種,難道又是坑?

2021-01-08 禾木報告

導讀:種子40元一斤,種了還包回收,很多卻農民不敢種,難道又是坑?

今年對於大部分農民朋友來說,可以說是非常難熬的一年,為啥呢?相信了解行情的朋友都知道,今年不管是蔬菜,還是水果,亦或是水產品,在上半年的時候行情大好,然而到了下半年,除了少部分農產品之外,大部分農產品卻跌入了冰窖當中,不僅收購價大跌,而且還賣不動,以至於不少農產品在農田裡堆成了小山,讓農民朋友們憂愁不已。

那麼今年是否所以農產品都如此呢?實際上並不是,依然還是有不少農產品的行情很平穩,其中就有一種比較特殊的瓜類,其種子都賣到了40元一斤,並且在一些種植產區,還有種植了包回收的優勢,這是什麼瓜呢?一起來看看吧。

說起瓜類,大部分人腦海中浮現的估計是西瓜、哈密瓜、香瓜之類的瓜類,然而這個種子都要40元一斤的瓜類並不是可以食用的瓜類,而是一種藥用瓜類,叫做瓜蔞。

估計很多人並沒有聽過瓜蔞這種瓜,下面筆者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瓜蔞其實和西瓜、哈密瓜之類的瓜類完全不同,它是葫蘆科的一種植物,在筆者家鄉這邊俗稱為「栝樓」,有的地方也叫做糖瓜蔞、蔞瓜等,是我國農村地區常見的一種野生植物,多生於山坡林下、灌叢中、草地和田邊,在以前的農村裡幾乎沒人要,因為它根本不能吃。

後來隨著野生植物綜合利用的興起,人們發現這瓜蔞有著不低的藥用價值,並且它全是是寶,果實、果皮、果仁(種子)、根均是上好的中草藥材,其效果不僅好,而且其營養價值還非常的高,富含多種胺基酸及鉀、鈉、鈣、鎂、銅、鋅、鐵等多種微量元素,使得它常被當成藥膳來食用。

而那時候瓜蔞還沒人工種植,只有野生的,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供不應求,隨著瓜蔞的需求量越來越大,瓜蔞種植這個特種藥材種植也應運而生。

那麼瓜蔞的行情如何?

筆者專門向幾位種植了瓜蔞的藥農朋友了解了下情況,這幾年瓜蔞種植產值還不錯,基本上不愁銷路,而且瓜蔞的果實、果皮、果仁(種子)、根均可以買,尤其是果仁(種子)這幾年行情很穩定,基本保持在40元一斤上下。

此外,據藥農介紹說,在他們那邊,還有個很好的優勢,那就是種了還包回收,很多工廠在藥農還沒種的時候,就提前預訂了,因此很多藥農都覺得瓜蔞的行情很不錯。

看了行情,估計很多人會認為,應該會有很多農民朋友種植吧,實際上大多數農民朋友是不敢種瓜蔞,為何?難道又是坑?

雖然目前在一些瓜蔞產地行情很好,但是別的地區就不是那麼好了。就拿筆者家鄉這邊來說之前也有一些農民朋友跟風種植,但由於我們這邊的瓜蔞產業鏈並不完善,基本是種了沒人收,而農民朋友自己也沒銷路,所以種的瓜類只能爛地裡了。

不僅筆者家鄉這邊是這樣,其他很多地區也是這樣,所以不能說瓜蔞不好,只能說大部分地區的產業鏈不好,因此不能說種植瓜蔞是坑,還是要看當地的情況。

最後筆者建議,瓜蔞價值雖高,但不要盲目跟風種植,避免虧損!各位朋友,你覺得瓜蔞如何?你們那裡有人種植瓜蔞嗎?歡迎留言交流,說說你的看法!

相關焦點

  • 靠名字而走紅的「仙果」曾30元一斤,現價格暴跌,農民:還種嗎?
    這些水果中,有很多是以前沒有見過、沒聽說過的,在我們國家也是大面積種植,不僅給農民增加了收入,也給公民提供了更加多樣化的選擇。許多從國外進口的水果,有的已經大面積種植,有的在迅速走紅後,便變得默默無聞。今日向大家介紹的這款水果,我國引進的歷史也不算長,也就20多年的歷史,曾經靠名望迅速走紅,一賣就是30塊錢。
  • 過去一斤賣30元,農民搶著種,現在不多見了,農民:賣苗的賺錢了
    對農民來說,選擇種植作物非常重要。它直接決定了他們明年的收入。如果他們選對了作物,明年就能大賺一筆,但如果選錯了,他們可能會賠錢,但沒人能確定,因為沒人能幫助他們預測明年的市場情況。然而,一些農民選擇長期作物。相對而言,這類作物的收入是可觀的,但目前的市場是不斷變化的。
  • 幾年前被炒成神藥,號稱畝產值20萬元,農民種了就虧錢,全是坑
    這些中藥材火起來之後,自然需要農民們去種植,於是各種種植致富的幌子也都出來了,相信很多生活在農村的朋友,應該深有體會,每年總會有那麼一些人,打著「種什麼作物,能賺多少錢」的口號,去農村裡宣傳,結果真有不少農民購買種子、種苗來種植,最後的結果就是農民種了就虧錢。
  • 南方多見,味道特別臭,吃起來卻好吃,一斤賣40,農民可種嗎?
    但是有些人也會發現,有些水果雖說好吃,聞起來卻不一定誘人,就比如榴槤,在吃起來的時候,讓人感覺到十分香甜,回味無窮,但是在聞起來的時候,就不太好聞。不只是榴槤,也有其他的水果更是如此,有一種果實在南方比較多見,味道聞起來特別臭,吃起來口感還不錯,市場上一斤能賣到40元左右,農民們都猜測,估計不好種吧?
  • 「相思果」40元一斤供不應求,農民為啥不種植?
    「相思果」40元一斤供不應求,農民為啥不種植?文:三農小七明星想出名,得起個好聽的藝名兒;英雄好漢想名字霸氣,得起個外號;甚至文人墨客,也有自己的字號。中國人是最會取名字的,比如一丈青扈三娘,花和尚魯智深,入雲龍公孫勝等等,好聽又好記。
  • 大叔種90畝韭菜,拒絕出售韭菜花,僅種子就能收回種植成本
    在當前這個季節,韭菜花是很多人喜歡吃的一種美食,買回家之後,用石臼搗碎拌入適量的食鹽,想想都令人流口水。然而這一大片的韭菜花卻無人採摘,不知留著有什麼用途。顏大叔就是這片韭菜地的主人,他自初中畢業後就開始種韭菜,到今年已經有40多年的種植歷史了。
  • 在國外被譽為「仙果」,加工後百元一斤,為啥農民種了卻賣不動?
    導讀:在國外被譽為「仙果」,加工後百元一斤,為啥農民種了卻賣不動?雖說這些水果是國外的水果,但是由於味道好,營養好,在引入我國後深受人們喜愛,不過這些外來水果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貴,就比如車釐子和陽光玫瑰吧,在剛引入我國的時候,個個都是上百元一斤,不過即便是如此,在我國市場上依舊暢銷,人們也是搶著買來吃,以至於現如今被果農們搶著種植。
  • 去年1元一斤沒人要,如今3元一斤搶著要,農民:後悔種少了
    大雪節氣已經過去,北方的天氣是一天比一天冷,可對於種植大蔥的農民朋友來說,心裡卻是暖洋洋的,這是為啥?因為大蔥,漲價了!而且還不是一般意義上的上漲,總結來說就是去年一塊錢一斤都很少有商販來收,今年的價格3元一斤都搶著要,這是咋回事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 曾被當成水果賣到15元一斤,今幾毛錢一斤無人問,為啥農民還要種
    其實外來的農產品有很多,遠不止車釐子,比如近些年非常火爆的妮娜皇后、陽光玫瑰等農產品,都是從國外引進的農產品,不過這些農產品因為品質非常好,就算農民跟風種植,價格有了大幅度的下滑,卻還是有很大的利潤空間。
  • 農村提倡種粟米、水果玉米,五角一斤包收購,今年農民能賺到錢嗎
    但今年的話,不知大家所在的村莊有沒有就是說實行一個政策,就是不允許種植玉米,而是改種其他的?我老家已經確定,一部分土地種粟米,一部分種水果玉米,那種這兩種農作物,農民今年的收成和收益怎樣呢?要搞清這個,得先了解粟米和水果玉米這兩種農作物!
  • 一斤「草莓」賣五十元,很多果農說不敢種,背後原因很揪心
    一斤「草莓」賣五十元,很多果農說不敢種,背後原因很揪心水果的酸酸甜甜的口味被大家所喜愛,並且日常生活中我們每家每戶都會買水果吃,越來越多的水果品種充斥了市場。很多小孩子們都喜歡吃草莓,而小編我也很喜歡吃。街邊和超市裡賣的草莓大小不一、品種也是繁多。
  • 購買種兔真的給你包回收嗎?
    都特別喜歡包回收。我就想說一句的是包回收可能嗎?市場價格誰能定格,沒有誰能定格價格,市場的價格由市場說了算,不是個人能說了算,那麼所以我們這些新手養殖朋友們,我個人建議不要去聽信包回收,等等這些天上掉餡餅的這些事。
  • 南方常見的野生果子,一斤10元,很多人沒吃過,農民可種嗎?
    不過香蕉的品種也不只是一種,有著許多不同的新品種,口感也十分獨特,就拿其中的一種來說,是香蕉當中的貴族,這種野果一斤10元,在南方比較常見,果農們則表示,這香蕉應該不愁賣。這種水果就是皇妃蕉。
  • 農村這種野生菌畝產投入50萬,只有有錢人才敢種,收益高達百萬元
    農村這種野生菌畝產投入50萬,只有有錢人才敢種,收益高達百萬元農村地區花花草草種類繁多,數不勝數,這是老生常談的話題,其實除了香花野菜,農村的野外還有一種美味,那就是野生的菌,這野生菌種類也有很多,有些醜陋無比,有些又豔麗動人,如果你不是地地道道的農民去採摘這些野生菌的話,多半採的都是有毒的
  • 認清真相:誰能想到卡脖之戰是「種」?種豬、種鴨、種雞、種子
    說的不對的地方還望批評指正:1、產能恢復98%,肉價為何大漲?截至2020年11月底,我國的生豬產能恢復90%以上,按理說生豬的供應量也會大漲,但實際上豬肉批發價從39元/kg,漲到如今的46.45元/kg,市場的豬肉零售均價也已漲至56元/kg。按理說產能恢復,肉價應該下跌,為何還在持續上漲?
  • 剛引進我國就爆紅,但農民種了卻賣不動,又是炒作的錯嗎?
    導讀:剛引進我國就爆紅,但農民種了卻賣不動,又是炒作的錯嗎?在前幾年的時候,有一種水果特別火,尤其是在過年期間,更是被不少人當成禮物送給親戚朋友,在我國市場上一度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但是農民朋友種了卻賣不動,這種水果就是「雪蓮果」。
  • 農村這種植物,榨出的油一斤100元,農民為何不多種?值得一看
    導語:農村這植物,榨出的油一斤100元,農民為何不多種?原因值得一看最近隔壁家裡辦了場滿月酒,可能最近的天氣比較乾燥,寶寶的皮膚總是脫皮,村裡有經驗的老人就建議說用茶油給孩子洗澡,不但洗得乾淨還能滋潤皮膚。
  • 這樹農民見到就砍,出口日本卻成高端貨,15元一斤,別忽視了
    當然了,由於地區不同,人們對野生植物的看法也不一樣,有些地方的人可能認為是寶貝,有些地方的人可能覺得一文不值。下面筆者就給大家介紹這麼一種植物,它就常被農民砍來當柴燒,但出口日本卻成高端貨,15元一斤,所以別忽視了。這種植物是什麼呢?
  • 又到採摘季,保質期不足2天,價格跌至40元,農民卻不捨得餵雞
    目前大部分農民都會選擇種蔬菜或果樹,市場需求大,價格也還算適中,不過也有另外一些農民會選擇種一些比較特殊的經濟作物,比如花椒。現在又到了花椒的採摘季節,保質期不足2天,幹品的價格跌到了40元,農民卻不捨得餵雞。花椒是生活中常用的調味料,和八角、桂葉等香料相同,是廚房裡的常客。
  • 一斤白菜十幾元,西瓜論片賣,日本的農產品為什麼這麼貴
    一顆草莓能炒到300人民幣,普通的白菜,也賣到了300多日元一斤,折合人民幣20元左右。如果在日本你說什麼東西白菜價,首先要掂量掂量白菜有什麼價。有人說,日本是發達國家,東西當然貴了,韓國白菜不也貴得嚇人嗎?韓國有它自己的國情,有機會再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