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年如一日 他放棄醫院院長職位守護愛滋病患兒

2020-12-10 北青網

面對面丨十幾年如一日 他放棄醫院院長職位守護愛滋病患兒

郭小平,曾被評為2016年「感動中國」人物。他放棄三家醫院院長職位,建起山西臨汾紅絲帶學校,守護愛滋病患兒十餘年,為他們帶來生活的希望。聽郭小平講述國內唯一愛滋病患兒學校的故事。

「人最怕有感情,有了感情就出不來了」

上世紀90年代,中國出現了一批因賣血和輸血而感染愛滋病毒的人。21世紀初,通過母嬰傳播而感染的孩子開始發病,臨汾傳染病醫院接收了這樣一批小患者。

身為臨汾傳染病醫院的院長,郭小平從這個時候開始接觸愛滋病兒童。

突然發病無奈輟學,因為歧視無法正常上學,父母去世無人監管……郭小平目睹了這些孩子治療之外的困境,他開始在隔離病區開設愛心小課堂,讓孩子們邊接受治療邊識字讀書。

2006年,在愛心人士的幫助下,愛心小課堂變成了紅絲帶學校,郭小平兼任校長。

2015年,郭小平作出了一個讓很多人震驚的決定——辭去擔任的臨汾市傳染病醫院等三家醫院的院長職務,成為紅絲帶學校的專職校長。

「和孩子們有感情了。人最怕有感情,有了感情就出不來了。」當很多人覺得郭小平腦子有問題的時候,他自己心如明鏡。

「醫院不缺一名院長,而紅絲帶學校缺一名校長、一個家長。」

「我們是病人,不是罪人」

跟隨郭小平的,還有他的一些患者,劉麗萍就是其中一位。

今年48歲的劉麗萍是山西運城人,1996年因宮外孕輸血感染愛滋病毒。2005年剛被確診時,她根本無法接受,一個人在臨汾傳染病醫院門口大哭大鬧,直到遇到一個名叫翠翠的女孩兒。

翠翠的體內也攜帶愛滋病毒,她因為母嬰傳播而感染。

「跟我這個成年人相比,孩子更無辜。」翠翠的出現喚起了劉麗萍重生的念頭。

治療結束後,劉麗萍開始在愛心小課堂做志願者,後來成為紅絲帶學校專職的生活老師,翠翠也成為紅絲帶學校的第一批學生。

劉麗萍陪伴著孩子們成長,她將自己的樂觀和陽光傳遞給孩子們,並向媒體公開自己愛滋病毒感染者的身份:「我不想戴著面具生活,太痛苦了。我們是病人,不是罪人。」

不傷害別人,這是你的底線」

郭小平給了孩子們創造了紅絲帶學校這個避風港,但他們需要的,不僅是健康,還有親情、快樂和夢想。

孩子們在紙上寫下自己的理想,當太空人、當飛行員……而這些夢想,唯有讀書才能實現。

2017年,紅絲帶學校成立12年的時候,16名最早進入學校的孩子參加了高考,最終15名被國內的幾所大學錄取。

目前,愛滋病仍然是一種病死率極高且無法治癒的嚴重傳染病,醫學上依然沒有研製出預防和治療愛滋病的疫苗和特效藥物,人們對愛滋病的恐懼和歧視始終存在。

孩子們要上大學了,但藥一天都不能停。郭小平開始思考,如何讓孩子們按時服藥,又不被室友懷疑。

「孩子是愛滋病的事情一旦暴露了,宿舍他還能住嗎?肯定不能住了。」郭小平讓孩子們把藥瓶上的字去掉,用普通的維C或者其他普通藥物包裝替代。這是他能想到的最好的辦法。

「人是要光明磊落、要誠實,但這些都建立在生存的基礎上。他不告訴同學,對他自己也是一種心理負擔。」

除此之外,離家前,郭小平對孩子們一再強調,一定要做到兩點:一,保護好自己,把藥吃好;二,不要再製造受害者了。

「能不能幫助社會看你的能力大小,但不傷害別人不危害社會,這是你的底線。」

「不管遇到多大的挫折,一定要開心」

15個孩子被大學錄取,郭小平既感欣慰又很牽掛。他很想像其他家長一樣把孩子們送到大學,但因為接受過媒體的採訪,他怕被人認出來,給孩子們造成麻煩,最終還是放棄了。在郭小平的目送中,這15個孩子走向大學校園,其中就有劉麗萍最初遇到的那個姑娘,翠翠。

上學期間,翠翠謹記郭伯伯說的兩點,保護好自己,不傷害別人。據她回憶,她的一位室友可能在給她疊被子時看到了她的藥,知道了她的身份。但後來室友告訴她,即使你是愛滋病患者,我也不會嫌棄你的。

如果說人們對愛滋病的恐懼和歧視是一塊厚厚的堅冰,如今在一些人尤其是年輕人那裡,這塊堅冰已經出現了些許的消融。這是大家都想看到的結果。

「以後不管自己遇到多大的挫折,都一定要開心。」

如今,翠翠已經畢業工作,也交了男朋友,她知道通過母嬰阻斷技術可以生下健康的孩子。現在的她,自信、開朗。

讓他們知道,你是有根的孩子」

郭小平對孩子們投入的精力,孩子們都記在心裡。朝夕相處十幾年,郭小平對於孩子們的感情早已超出了校長之於學生。他一直讓孩子們稱他為郭伯伯,拒絕孩子們叫他爸爸。

「他們有的父母已經走了,但我也不能替代,我得讓他們知道,你是有根的孩子。人只要心裏面裝著父母,就是有根的,做任何事心裡都會有個牽絆。」

「我見到他的時候,就已經註定要承擔他生命的責任」

紅絲帶學校在送走第一批大學生後,又先後接收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愛滋病孤兒感染者14人。大環境的進步,讓郭小平對孩子的未來有了更多的信心。

「過去只想把他們拉扯大,現在想他們以後能自己管理自己,體面一點。」

郭小平給孩子們請老師教孩子們學畫畫,給女孩兒買漢服,他說孩子們穿著漢服在學校的花園裡跑,很飄逸,很美。

已經考出去的孩子和已經參加工作的孩子們,早已把紅絲帶學校當成了家,每逢寒暑假、節假日,他們都會回到家中,享受這個大家庭的溫暖。

外出的孩子們回到紅絲帶學校,除了要讓他們吃好睡好,郭小平還必須帶他們去做關於愛滋病毒的各項指標檢查,以確認他們在外面是否按時服藥,否則心裡總不踏實。

郭小平這樣形容自己和孩子們之間的關係:「絕不是校長跟學生的關係這麼簡單,也不是普通的家長跟孩子的關係這麼簡單。他見到我的時候,就已經把他的生命託付於我,我見到他的時候,就已經註定我要承擔起他生命的責任。」

製片人丨張士峰

記者丨董倩

策劃丨黃瑛

 

責任編輯:劉琰(EN004)

相關焦點

  • 省傳染病醫院院長董興齊:防治傳染病 他是指揮官也是「尖兵」
    作為雲南省傳染病醫院院長,守在「炮火」最前沿,他不畏懼病毒的舉動,給大家吃下一顆定心丸。他既是一名指揮官,又是一名戰鬥者,更是一顆定心丸。從1月17日收治雲南省首例新冠確診病例周某至今,他至少有一半時間吃住在醫院裡,帶著全院400多名職工,克服一個個難題,專心救治病人,勇鬥病毒。
  • 「紅絲帶學校」校長郭小平:「我見到他的時候,就註定要承擔他生命...
    「紅絲帶學校」校長郭小平:「我見到他的時候,就註定要承擔他生命的責任」 央視網消息:每天早7點和晚7點,30多名從五六歲到十幾歲不等的學生,每個人都必須在學校的治療室集中服藥。只有這樣他們才能保持健康,延續生命,因為威脅他們健康的是人類至今不能治癒的愛滋病。
  • 第五屆5.26國際愛滋病反歧視午餐日
    本次活動由中國性病愛滋病防治協會指導,臨汾紅絲帶學校主辦,美國愛滋病健康基金會(AHF)、北京佑安醫院愛心家園、北京修實公益基金會共同支持。通過「共進一次午餐,減少一份歧視」的主題活動,從而喚起人們對愛滋病感染者群體的關心與關愛。宗旨是用我們的實際行動,向世人傳遞愛滋病反歧視理念。
  • 被拒診:愛滋病感染者的B面困境|感染者|熊念|李輝|愛滋病感染|愛滋病
    從事「防艾」工作十五年的專業防治科科長李輝投身「防艾」宣傳十幾年的資深志願者咔咔多年來為「艾」發聲在今天他們講出了共同的心願「希望社會更加寬容」「慢性的傳染性疾病」李輝是濟南市市中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愛滋病防治科科長。
  • 北京舉行愛滋病反歧視午餐日活動
    本報北京5月26日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李新玲)當看到特特,這個第一次開口叫「媽媽」就是衝著自己叫的小男孩已經長得高高胖胖時,北京地壇醫院兒科主任龐琳高興極了。9歲的特特被問起長大想做什麼時,「醫生」兩個字脫口而出。
  •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院長助理楊揚:醫者的初心就是守護病人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院長助理楊揚:醫者的初心就是守護病人 央視網消息
  • 河南省胸科醫院院長袁義強:腳踏實地直接帶頭幹!
    人民好醫生工作組跟診河南省胸科醫院院長、中國房顫中心聯盟副主席、河南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袁義強門診 + 手術現場記。 門診中,來自河南三門峽慈善總會的「全國勞模」毛先生特地趕來向袁義強道謝。因其弟前不久突發嚴重心衰,危急時刻被該醫院免費派車接來救治,並很快得以康復。
  • 銀川三家醫院發熱患兒就診流程有變
    發熱患兒就診需先排查 1月13日,在銀川市第一人民醫院急診樓2樓兒科,分診臺的護士告訴記者,發熱患兒需先前往兒科發熱門診。一位家長告訴記者,不到8點他就帶孩子來看病,先測量了體溫,醫生給孩子聽診後,開了化驗單,化驗結果出來後,他再次排號等著醫生看化驗單開藥,由於門診處人多,為了避免交叉感染,孩子做完化驗後就被他的妻子先帶去車裡等著。
  • 吳尊汪東城為辰亦儒慶生,十幾年來感情如一日
    11月10日,辰亦儒迎來了他的四十歲生日。好友吳尊、汪東城紛紛發微博送上生日祝福,並附上諸多合照。 最後我們祝辰亦儒生日快樂!
  • 「2020湖北兒童健康行」走進襄陽 外地疑難患兒趕早現場求診
    義診同時,專家團還對當地醫院進行帶教查房、學術講座、疑難病例討論、兒科醫療質量督導等。武漢兒童醫院院長邵劍波代表醫院分別向當地2家縣級醫院捐贈了醫療設備。先進診斷經驗與基層醫院共享「邵院長,聽說您來襄陽義診,我們6點從保康出發,就為見您一面,幫孩子看看病。」
  • 濮陽民康醫院: 讓鄉親們在家門口 享受到正規醫院診療服務
    9月20日的午後,在朋友許丁禮帶領下,來到濮陽經濟開發區後寨村濮陽民康醫院。醫院臺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院長晁代勳正在接診。記者一行來到他的診室,看到診室裡有人排隊看病。    患者心聲:離家近 看病不貴 服務好 看病很放心!    「孩子多大?叫啥名字?怎麼了……」戴著口罩的晁代勳院長詳細向旁邊患兒媽媽了解孩子的情況,接著晁院長開始仔細給患兒診斷。
  • 「你們守護生命,我們守護你們」京都患兒家長為醫院捐贈防護服
    請點擊輸入△一患兒媽媽與王然護士長的2月1日晚上,下雪前的寒冷夜晚,北京京都兒童醫院血液腫瘤科國際醫療住院部護士長王然收到了一條溫暖人心的信息。曾住在國際醫療住院部的患兒小哲(化名)媽媽,要將家裡的兩箱防護服愛心捐給醫院,還要將自家租住的房子無償提供給醫護人員休息。體貼的話語溫暖了這個寒冷的冬夜,大愛的舉動更是擊中人心。特殊時期,物資實在緊缺,王護士長在與醫院溝通確認後,決定接受防護服和隔離衣的捐贈,婉拒了她們提供的愛心住房。
  • 堅守崗位 守護患者|透析患者|朱百奇|血透室|新冠肺炎|武漢兒童醫院
    他們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地工作在抗疫前線,身著厚重的防護服,守護轉動的血泵,守護著透析患者的「生命線」;他們透過層層醫學影像,爭分奪秒找尋毫釐之間的病灶,被譽為臨床一線的「眼睛」、新冠肺炎的「偵察兵」。他們用責任與擔當守護血透患者的「生命線」醫院血透室是尿毒症透析患者延續生命的地方,自疫情發生以來,武漢市第三醫院首義院區腎內科醫護人員滿負荷工作,守護著血透患者的「生命線」。
  • 愛滋病比癌症還可怕?四位愛滋病感染者的抗艾生活
    從「孤獨患者」到陽光男生  在雲南昆明,就有這樣一個陽光男孩,當他得知自己成為感染者之後,不僅沒有放棄自己,反而生活得更加積極樂觀。  他是一位愛滋病病毒攜帶者,跟大多數病人一樣需要按時服藥,但跟大多數病人不一樣,他的世界並沒有因此而背棄他。
  • 舊案|醫院院長以收錢、數錢、藏錢為樂,「靠院吃院」獲刑15年,繼任...
    時隔近十年,兩任院長先後落馬,而案情也有諸多相似之處:在醫院工程建設、醫療器械和藥品採購、醫院人事安排工作中,利用職務上便利,為他人謀取利益,巨額財產來源不明……以權撈錢丁木,1954年出生於河南永城市。他先後擔任安徽省阜陽市人民醫院醫師、部室主任、副院長、院長,2004年調任省醫學情報研究所所長。看履歷,他似乎人生很成功。但這只是表象。
  • ...全周期守護兒童健康 ——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兒童病院...
    作為西北地區最早創立的從事現代高等醫學教育的大學附屬醫院兒科,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兒童病院兒科成立於1937年,由中國現代兒科醫學的開創人和奠基者顏守民教授率領厲矞華、隋式棠等創建。 1963年,兒科亞專業細分,成立消化、呼吸、心腎、神經、血液、新生兒6個專業。
  • ...愛滋病病毒|HIV|同性戀|肛門|生命|群體|醫院|-健康界
    於是他上網搜羅了不少的資料,看到多數人都出現過息肉,沒有症狀不礙事。 直到就業一年後,他發現自己的身體狀況每況愈下,甚至到了完全無法排便,腹部腫脹的地步。匆忙之下,才去了一趟醫院做了深度檢查,結果不如人意,已經癌變。醫生說,此前的息肉在頻繁且過度強烈的刺激下,已經癌變。
  • 全國最小重症新冠患兒痊癒出院啦!河南省兒童醫院實現「清零」目標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魏浩 攝影 吳國強 3月6日上午11時許,一直備受大家關注的全國最小重症新冠患兒、也是全省最小新冠患兒沐恩從河南省兒童醫院康復出院啦。和他一塊從河南省兒童醫院痊癒出院的,還有一名7歲的患兒。
  • 引導愛滋病患者去標籤與貼標籤
    1992年出生的史君潔是北京地壇醫院的一名愛滋病個案管理師,入職六年來,小史已經從一個不知道如何安慰患者的膽怯女孩,蛻變成為一個與患者共同成長的專職社工。她希望幫助患者接納自己感染愛滋病的事實,淡化HIV的標籤,燃起對生活的希望,更希望人們摘掉有色眼鏡,攜起手來為他們注入生的力量。
  • 一名愛滋病患者自述:至今不能確定自己是如何被感染|愛滋病|手術|...
    「你有愛滋病,我們無法給你做手術。」自2020年7月10日以來,是河北省遷安市居民錢有生(化名)最灰暗的時光。原本由於肩胛骨粉碎性骨折即將接受手術的他,卻在這一天被醫院要求立即出院,原因是:他是一個愛滋病人。「我腦子一下就懵了,心裡只知道一件事:這輩子怕是要完蛋了。」11月24日,錢有生告訴健康時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