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之問:唐朝最有才華,最無恥的詩人

2021-01-15 騰訊網

唐朝最有才華,最無恥的詩人

文稿丨仲秋「木蘭書香」主編

提起宋之問,人們馬上就會聯想到他的那首家喻戶曉的名詩《渡漢江》:

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這是宋之問從瀧州(今廣東羅定縣)貶所逃歸,途經漢江(指襄陽附近的一段漢水)時寫的一首詩。

貶斥蠻荒,本就夠悲苦的了,更何況又是在這種情況下經冬歷春,捱過漫長的時間。這些年來和家人音訊隔絕,彼此未卜存亡,心情怎能不忐忑呢?詩人寥寥幾筆,把遊子歸鄉時的心情刻畫的入木三分,實乃令人拍案叫絕!

如果就這首詩來評價宋之問其人,兩個字:有才;但如果發掘這首詩背後的作者經歷和歷史文化背景,再來評價問之問其人,那就相差十萬八千裡,也是兩個字:無德。

1

才華過人,喜登「龍門」

宋之問是中國文學史上裡程碑式的人物,名氣不小。看看的的朋友圈,就可見一斑:他和同時期的沈佺期完成了五言、七言律詩的定型,並稱「沈宋」;還與陳子昂、盧藏用、司馬承禎、王適、畢構、李白、孟浩然、王維、賀知章等合稱為「仙宗十友」。

宋之問是虢州弘農(今河南省靈寶)人,其家世並不顯赫。宋之問的父親宋令文,是一個文武雙全的農村青年,自幼矢志於學,多才多藝,不僅「富文辭,且工書,有力絕人,世稱三絕」。唐高宗時,宋父做到左驍衛郎將和校理圖書舊籍的東臺詳正學士,饒著聲譽。

在父親的影響下,宋之問和弟弟宋之悌、宋之遜自幼勤奮好學,各得父之一絕;宋之悌驍勇過人,宋之遜精於草隸,宋之問則工專文辭,一時成士人相傳的佳話美談。唐高宗上元二年,年僅20歲的宋之問進士及第,喜登「龍門」,從而踏上了仕途之路。

在才華上,宋之問只沿襲了父親的「文韜」,而丟棄父親「武略」;在處世哲學上,宋之問只仿效父親的「仕途」,而摒棄了父親的「品行」。

2

寫詩拍馬,龍門奪袍

武則天建立大周之後,有一次,御駕臨幸洛陽龍門遊玩,春光大好,心情舒暢至極。「命群官賦詩,先成者賜以錦袍」。並由她的文學侍從著名才女上官婉兒主持這場「詩詞大會」,並裁定優劣。結果左史東方虯首先寫好,題為《詠春雪》:

春雪滿空來,觸處似花開。

不知園裡樹,若個是真梅?

這場詩詞大會有點「擊鼓傳花」的性質,如果下一位交上來的詩詞,勝過已奪得錦袍的前者,且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則錦袍歸後者。東方虯的《詠春雪》在先交卷的詩詞作品中脫穎而出,於是,按事先約定的規則把錦袍賜給東方虯,成了「擂主」。東方虯「拜賜。坐未安」,宋之問的詩《龍門應制》寫好了,上官婉兒認為「文理兼美」,而且也得到大家的公認:「左右莫不稱善」。於是,武則天「乃就奪錦袍衣之。」這就是文壇佳話「龍門奪袍」。

宋之問的《龍門應制》四十二句,二百八十六字都是歌功頌德的,能不招領導喜歡嗎?

3

自薦枕席,欲沾雨露

得到領導武則天賞識的宋之問平步青雲,很快由從九品殿中內教升到五品學士。宋之問的應制詩得到了武皇的賞識,加之自己長的一表人材,不乏男子漢的陽剛之氣。他認為,武皇不僅喜歡他的詩,也許會喜歡他這個人,畢竟他與武皇的男寵張易之兄弟相比,有太多的優勢。他是這麼想的,也真就這麼做了,居然向武皇自薦枕席,要「沾女皇的雨露」。自薦枕席,說白了也就是「以身相許」。武皇畢竟是個政治家,早已看透了他的真面目。我喜歡你的詩,因為那是政治需要,你只管歌功頌德罷了,怎麼還惦記上老娘了?

宋之問走後,武皇對身邊的人說:「我也不是有意打擊宋之問,他是很有才學,但他的某些地方朕實在不能接受。」原來,宋之問患有牙疾,所以誘發了口臭。由於口臭,宋之問的美夢化作了泡影。

宋之問一時覺得有點丟臉,但轉念一想,臉面算什麼?只要能往上爬,臉就不要了。為了能讓張易之多吹點枕邊風,他轉而去巴結張易之。有一天,他早上去見張易之,張易之內急,他急忙就去提尿壺。

4

因詩殺親,據為己有

宋之問有一個外甥名叫劉希夷,與宋之問年齡相仿,中過進士但無心仕途,也是一位詩人。有一次,劉希夷寫了一首題為《代悲白頭翁》的詩。此詩尚未公之於眾,宋之問先睹為快,並讚不絕口,尤其喜愛詩中「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這兩句。

宋之問請求外甥將這首詩讓給自己,劉希夷起初答應了,可不久又反悔,因為他實在難以割愛。宋之問惱羞成怒,為了將此詩據為己有,竟然命令家奴用土袋將外甥活活壓死,可憐才華橫溢的詩人劉希夷去世時還不到30歲。

於是在《全唐詩》中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在劉希夷名下,收錄了這首詩,題為《代悲白頭翁》;在宋之問名下,也收錄了這首詩,只是將「洛陽女兒惜顏色」一句中的「洛陽」二字改成了「幽閨」,其餘詩句一模一樣。這首隻差了兩個字的詩,成了宋之問殺親奪詩懸案的佐證。

5

恩將仇報、賣友求榮

唐中宗神龍元年,太子李顯復位,深得武則天寵愛的張易之、張昌宗兄弟被殺,宋之問作為張氏兄弟的黨羽被貶為瀧州(今廣東羅定)參軍。他難以忍受嶺南蠻荒之地的生活,竟然瞞著朝廷,偷偷逃回了洛陽,順便寫了那首《渡漢江》,表達一下「近鄉情更怯」的複雜心情。他能不怯嗎?幹了太多「不是人」的事兒,哪好意思去見「江東父老。

他藏匿於好友張仲之家中。當時雖然武則天已死,但武姓殘餘勢力仍在,武三思等人依然聲勢顯赫,包括張仲之在內的一些朝廷大臣對此憤恨不已。一天,張仲之正與人密謀殺掉武三思,宋之問聽到後立即派侄子前去告發,結果張仲之全家被殺。

宋之問賣友求榮,依附武三思,不但其擅自逃回洛陽一事沒有被追究,反而被提拔為鴻臚主簿,後又改任考功員外郎。其所作所為,為時人所不齒。

6

窮途末路,賜死桂州

武三思一黨很快就倒臺了,被太子李重俊聯合大將軍李多祚殺死。宋之問一時惶惶無主,旋即考慮抱哪顆大腿的問題。

這一次他抱上了李隆基的姑姑——太平公主的大腿。後來,他考慮還是安樂公主這顆大樹更可靠,他覺得皇帝的妹妹不夠給力,似乎皇帝的女兒、後來居上的安樂公主更加炙手可熱一些,便改抱安樂公主的大腿。

宋之問以為,自己是招人稀罕的小蜜蜂呢,煽乎著小翅膀,在兩朵花之間飛來飛去,採了採這朵花的花粉,再嘗一嘗那朵花的花粉。殊不知,人家這叫「花開兩朵,各表一枝」,哪個你也惹不起。

小人宋之問反覆無常的態度,終於惹怒了太平公主。她在唐中宗面前彈劾宋之問,把他的所有醜行全部抖了出來,唐中宗聞之,便把他發配到越州做長史。次年,被流放欽州、桂州。

公元712年,唐玄宗李隆基即位,這位皇帝可不像那些女人好糊弄,他對宋之問這個惡貫滿盈的偽君子深惡痛絕,直接下令把宋之問賜死在徙所。這位時年56歲的偽君子,就這樣結束了他傳奇卻作惡多端的一生。

原創文學藝術推送

相關焦點

  • 唐朝有一位詩人德行卑劣、惡名遠揚,他的一首詩卻讓人百讀不厭
    文如其人、字如其人,是流傳很廣的一個道理,當然了,只憑藉文化的高低來鑑定一個人的品行是不嚴謹的,不過這句話既然能夠普遍被世人所接受,也說明這句話有一定的道理。因為自古以來,德藝雙馨、德才並重的文壇大師不在少數,但是在歷史上也有為數不多的反面例子,今天我們說的這位唐朝的詩人,以德行卑劣而惡名遠揚,令當世所不齒,然而他的一首詩卻讓人百讀不厭,他就是宋之問。
  • 宋之問:人至賤則無敵
    ,只見宋之問高舉試卷,紫脹了麵皮,大聲說道:「上官昭儀還未看過在下的詩文,怎能妄作結論呢?」 上官婉兒見宋之問玉樹臨風,先有三分歡喜,他接過宋之問的卷子,只見上面密密麻麻的,足足有42句,她情不自禁地念道: 「宿雨霽氛埃,流雲度城闕。
  • 宋之問《渡漢江》獲武則天賞識
    創作背景流放嶺南多年後,唐代詩人宋之問在返鄉途中寫下了這首詩,表達了宋之問路過家鄉時複雜的心情。作者宋之問(約656-約712),字延清,初唐時期的詩人,與沈佺期並稱「沈宋」。他是律詩定型過程中的重要人物,代表作有《江亭晚望》《晚泊湘江》《題大庾嶺北驛》《度大庾嶺》等。怯:這個字讀音為qiè,不要讀成què。豎心旁表意,表達一種心情。這首古詩中的意思是作者害怕聽到不好的消息。
  • 第二十二篇:解析宋之問的《渡漢江》
    沒能憑色相攀上武則天的宋之問,轉頭就屁顛顛地跑去巴結最得武則天寵愛的面首——張昌宗、張易之兄弟倆,不惜為他們倒尿壺,把溜須拍馬諂媚奉承做到了極致。那段時期的宋之問跟著權勢滔天的張家兄弟,日子過得可謂是春風得意。
  • 共賞唐詩三百首,宋之問《渡漢江》
    這首詩有個爭議的地方就是,有些人認為作者應該是李頻,在部分老的《唐詩三百首》版本中作者也是李頻。但我們在這裡,按照流傳比較廣的說法,以宋之問所寫來學習。作者,宋之問(約656 — 約712),字延清,名少連,漢族,汾州(今山西汾陽市)人,初唐時期的詩人,與沈佺期並稱「沈宋」。
  • 宋之問在漢江邊寫下一首詩,短短四句卻道盡了鄉愁,讀來令人難忘
    還被授予了「東臺詳正學士」一職,這是一份整理國家藏書的工作,宋之問也有了更多的時間去研究詩歌創作,隨後又進入了崇文館擔任學士。 武則天稱帝後,宋之問就給武則天寫了一首《龍門應制》的詩,詩中這樣寫道:「先王定鼎山河固,寶命乘周萬物新。吾皇不事瑤池樂,時雨來觀農扈春。」武則天看到後,非常高興,對他的才華大加讚賞,宋之問因而進入宮廷擔任侍臣。
  • 花開花落終有時:生不逢時的「唐朝四大女詩人」
    作為中國詩歌的鼎盛時代,唐朝湧現出了大量的知名詩人和千古名句,那些眾所周知的文人墨客,那些婉轉或豪放的詩詞歌賦,都加深了後世對唐朝的文學印象。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個時代背景下,還誕生了數百位優秀的女詩人,最有名氣的要數被稱為「唐朝四大女詩人」的李冶、薛濤、魚玄機和劉採春。
  • 唐朝詩人中的風流浪子第一人,你知道是誰嗎?
    唐朝是詩歌發展的鼎盛時期,出現了許多歷史上非常有名的詩人。例如詩仙李白,詩聖杜甫等等。 圖片來源於網絡 那麼你知道唐朝詩人中最為風流的詩人是誰嗎? 他就是元稹。元稹著名的《鶯鶯傳》實則就是以自己為原型所寫。
  • 唐朝最神秘的詩人 一生僅留下兩首詩 其中一首壓倒全唐
    說起唐朝最偉大的詩人,肯定非李白莫屬。但是唐朝最出名的古詩,並不是李白寫的,而是一個極其低調的大師寫的。 他就是初唐大詩人張若虛,與賀知章、張旭、包融並稱為"吳中四士"。歷史對張若虛的描寫是十分模糊的,因為他一共就留下了兩首詩,而他的人生經歷幾乎無人可知。
  • 唐朝「十佳詩人」,你贊同嗎
    唐朝是一個文化昌盛,名士井噴的年代,詩人如星,佳作如雨。詩人們性格鮮明,才情各有千秋。自古文無第一,武無第二。要給他們排座次的話還真不容易。不過人嘛,無聊的時候總愛做一些無聊的事,這裡就來討論一下唐朝詩人的十佳名單吧。
  • 唐代馬球運動,何以「閃耀」唐朝盛世,備受唐朝詩人歌詠
    球類運動的類型有很多,足球、排球、籃球、網球、冰球、棒球等等。然而,其實早在我國古代,球類運動就已然出現,並且曾經風靡一時,從貴族階層興起,又逐步普及到社會各個階層,還一度成為文人墨客的歌詠對象。古代的球類運動不如現在的球類運動多,主要有三種,分別是:蹴鞠、馬球和捶丸。蹴鞠是一種古代常見的球類運動,具體的玩法就是用腳踢。
  • 常識積累:中國古代詩人別稱
    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字摩詰,號摩詰居士。唐肅宗乾元年間任尚書右丞,故世稱「王右丞」。王維參禪悟理,學莊信道,精通詩、書、畫、音樂等,以詩名盛於開元、天寶間,尤長五言,多詠山水田園,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有「詩佛」之稱。 書畫特臻其妙,後人推其為南宗山水畫之祖。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 唐朝四大女詩人之魚玄機
    詩中一個「自恨」和「空羨」包含了女詩人無限的悲涼和無奈,包含了女詩人無限嘆息和不滿,也包含了女詩人無限的自信和訴求。自古以來,科舉制度只給男人提供了展示自己才華、實現人生價值的機會。而女子,無論多麼有才華,也只能「空羨」,只能空懷悵恨。
  • 書法古詩欣賞:宋之問《渡漢江》
    內容欣賞:此詩是宋之問因張易之事而貶之嶺南,第二年春逃歸洛陽,途經漢水時作。描寫了詩人離開家鄉半年後,再回家鄉,離家鄉越來越近時的心理活動,寄寓了詩人難以抑制的思鄉之情。前二句追敘詩人貶居嶺南時的情況:我離開家鄉到了嶺南,從冬到春,沒有家人的音信,也沒有收到一封家書。這兩句看似平淡,卻深寓了詩人貶居嶺南期間孤孑、苦悶的心情以及對家鄉、親人的思念。
  • 唐朝最美的公主為何成為了唐朝最荒唐最惡毒的公主
    唐朝出名的公主有很多,但要說最荒唐和最惡毒的公主,肯定非唐中宗時期的安樂公主莫屬了,關鍵是她竟然還有大唐第一美女之稱。為什麼說 這樣一個大唐最美的公主卻是堪稱最荒唐惡毒,請接著往下看。安樂公主,本名李裹兒,隴西狄道(今甘肅省臨洮縣)人,唐中宗李顯之女,母為韋皇后,有唐朝第一美人之稱。嗣聖元年(公元684年),唐中宗李顯被廢,貶黜至均州,後遷至房陵(今湖北省房縣)。
  • 《渡漢江》是誰的詩,首句中「斷」字準確嗎,詩人是怎樣的心情?
    武則天看到後,非常高興,對他的才華大家讚賞,宋之問因而進入宮廷擔任侍臣。漢江宋之問是初唐詩壇非常有名的一位詩人,中唐大詩人元稹給杜甫寫的墓志銘中就寫到:「沈、宋之流,研練精切,穩順聲勢,謂之為律詩。因此,從這個角度看,「嶺外音書斷」一句更貼近詩人的內心情感寫照。
  • 現存最早的七言律詩,是哪位詩人寫的?可能沒有答案
    所以五言律詩比較盛行,這個時期,有三個人開始寫了不少七言律詩 。而且,他們的七律注意規避了早期律詩的失粘現象,是完全符合格律的七律,這三個人是宋之問、沈佺期和杜審言。二、失粘的七律無論是七律還是五律,早期的格律詩大多是失粘的。
  • 我住隔壁我姓王 穿越時光回大唐 說說唐朝詩人老王們
    唐朝詩人老王王績,初唐詩人,斜槓青年。用輸入法打wangji,翻到第五頁才能看到他的名字。他沒啥特別的,也就是「唐朝第一詩人」而已。從南朝到唐朝初年,宮體詩在文壇流行。鶯鶯燕燕,馥鬱靡麗。唐朝的邊塞詩發展到了頂峰,僅就其數量來說,近兩千首,達到了各代邊塞詩數量總和,大唐的氣概賦予了詩人們無窮盡的豪邁。作為邊塞狂人兼七絕聖手,王昌齡大呼:「我一個要打十個!」
  • 王維:被低估的空靈詩人
    四十出頭,王維置辦了輞川別業,那兒在長安郊外,其實就是個大莊園,這莊園前主人是宋之問,宋之問被貶到南方死在了那兒,別業被王維買下了,裡面種植養植了許多東西,風景也非常好,鹿柴,就是其中之一。實際上,我覺得王維的才華是被低估的,他是我心中最空靈的詩人,排位僅在杜甫陶淵明之後。「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山上很空,很靜,根本見不到人,但是,卻有人的聲響。奇怪吧,明明沒有人,為什麼卻有人聲呢?於是,王維開始尋找,找什麼?找人。「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 誰是唐朝最強詩人,兩首詩告訴你答案,李白100字卻不如李賀20字
    文章誰是唐朝最強詩人,兩首詩告訴你答案,李白100字卻不如李賀20字系百家號文逗趣史原創,未經允許,抄襲必究。文/板橋要說起唐朝詩人,那肯定就少不了李白,畢竟人家有著「詩仙」美譽,那麼與之對應的就是「詩鬼」李賀,二者都堪稱唐朝的大才子,不過一直以來,李白的名聲在許多方面都壓著李賀,仿佛李白才算是唐朝的頂級詩人,但是事實真是如此嗎?這兩首詩告訴你答案,誰才是唐朝最強詩人,李白100字卻不敵李賀2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