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100萬袋麵粉,為何河南大饑荒,湯恩伯不救災?一官員說出真相

2020-12-15 騰訊網

2012年11月,由馮小剛執導,張國立、陳道明、李雪健住院的電影《一九四二》上映,這部大腕雲集的災難片票房3.64億,比最近的《只有芸知道》要好一些。

但比起馮導的拍攝的,另一部由陳道明、張靜初、徐帆主演的災難片《唐山大地震》,《一九四二》就票房差的太遠了,畢竟《唐山大地震》票房6.65億,比馮導6.8億票房的《私人訂製》,也只有一線之差。

今天要講的故事,便是從那場1942年爆發的,讓河南人痛徹心扉的河南大饑荒說起。

河南,是古代狹義上的中原,自古以來便是兵家必爭之地,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河南成為日軍侵略者佔領的重要目標,中日雙方拉鋸戰,在此長期展開,河南百姓飽受戰火摧殘。

那時的交通,算不上發達,於是,大量軍隊和難民的吃飯壓力,便壓在河南百姓身上,1938年,黃河決堤,大量農田被毀,河南百姓的壓力,就更大了。

然而,老天並沒有給河南百姓太多喘息之機,1941年,冬小麥欠收,河南的糧食,進入黃色預警,可惜,當時的國民政府,並未重視。

1942年,大旱席捲河南,本就因為戰事和水災,糧食大量減產的河南,終於承受不住,饑荒四起,旱災之後必有蝗災,據統計,南宮、巨鹿、隆平三縣,有524個村的莊稼,被蝗蟲吃到,巨鹿餓死的百姓,超過5000人,因禍亂而死的百姓,超過3000人.,清河縣的一個村子,一天便有400人喪命.....

很快,饑荒席捲河南,1200萬河南百姓,陷入饑荒之苦,即便災荒如此嚴重,這戰,該打還是要打,打戰便要軍糧,雖然民國政府也採取各種方式救災,而且的軍糧配額從之前的420萬擔減到250萬擔,但河南百姓依舊無法承受。

當時,河南國軍第31軍軍長湯恩伯駐紮河南,這湯恩伯是蔣介石心腹愛將,打戰方面是一把好手,臺兒莊戰役、徐州會戰、武漢會戰等等,幾乎抗日戰爭中所有大一些的戰役,都有湯恩伯的身影,是不折不扣的抗日名將。

然而,為了保證軍糧,湯恩伯這位抗日名將,也不得不開始從百姓口中奪糧,當時國軍軍紀敗壞,在徵糧中,出現了很多讓百姓恨之入骨場面,湯恩伯,在河南百姓心中的形象,也跌落谷底。

民間甚至出現了這樣的說法,說河南有四災「水旱蝗湯」這湯,便是值的湯恩伯,後來,河南人稱呼土匪為「老湯」,可見當時湯恩伯在河南百姓的眼中,與土匪無異。

1944年,湯恩伯在豫湘桂戰役中潰敗,開始向豫西撤退,這時的河南百姓,不僅不幫助湯恩伯的軍隊,甚至拿著鋤頭、菜刀、獵槍,專門襲擊湯恩伯潰軍,湯恩伯惱羞成怒,把戰敗的責任推卸到河南百姓身上,說河南百姓都是賣國賊。

湯恩伯敗走河南後,日軍在湯恩伯倉庫發現大量物資,其中,僅麵粉就有100萬袋,這些麵粉,足夠20萬人的軍隊吃上1年,如此多的糧食,湯恩伯為何不拿出來救濟百姓,反而還要大肆在河南收刮呢?

河南大饑荒時,在河南親眼目睹百姓慘狀的美國記者白修德也有這樣的疑問,有位官員悄悄告訴他:「如果人民死了,土地還會是中國的;但如果士兵餓死了,日本人就會佔領這些土地。」。

相關焦點

  • 抗戰時的河南大饑荒,蔣介石看到美國人拍的照片,頓時兩腿發顫
    幾年前,國內上映的電影《1942》回顧了70多年前那場大饑荒,帶給觀眾強烈的震撼。 實際上,用「河南大饑荒」描述1942年夏到1943年春的那場災荒不太準確。除了河南,還有山西、河北、山東和安徽北部等地區都不同程度受災,或許應該叫做「華北大饑荒」。
  • 1942年河南饑荒有多慘?150萬人被餓死,這組老照片讓人不忍直視
    也為武漢退守爭取了喘口氣的時間,但這一招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招數。武漢在四個月後依然失守,黃河水所帶來的隱患,卻間接導致後來的大饑荒。間接導致了1942年那場大饑荒,當時範圍很廣,河南、山東、安徽、河北等地。
  • 1942年河南饑荒野狗吃災民屍體,蔣介石看照片腿哆嗦
    《大公報》因報導河南大饑荒被勒令停刊三天1942年,中原河南發生了一次大饑荒。豫中平原,餓殍遍野,屍塞於道。據說,總共餓死了三百多萬人。河南這次大饑荒的特別之處,是在於公正而有責任心的媒體率先披露了真相,而最終是被一位美國記者攪得天翻地覆。這個有責任心的媒體是中國的《大公報》。
  • 1942年的河南饑荒,到底有多慘烈?啃樹皮吃草根活活餓死148萬人
    如果災情發生在和平年代,興許就只是短時間的饑荒而已,但是恰好發生在那個特殊的時代。1942年,國內動蕩,當時的中華大地滿目蒼夷,我們正處在抗日戰爭的泥潭中。河南地區出現長時間的乾旱天氣,其實這樣的自然災害是可以預見的,如果能夠做到未雨綢繆,那麼也沒那麼可怕,但是當地的官員卻將這件事壓了下來。
  • 湯恩伯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湯恩伯死後,蔣介石用10個字評價他
    近代以來,若論師徒情分最飽受爭議者,當屬陳儀與湯恩伯。湯恩伯在最關鍵的時刻出賣了一手提拔他、待他如親兒子一般的陳儀,導致69歲的陳儀被處決。湯恩伯也因此舉成為了背信棄義的小人,一直以來被人所不齒。那麼,湯恩伯為何要背叛恩師,這其中有什麼內幕呢?蔣介石又是如何評價湯恩伯的呢?事情還得從頭說起:
  • 歷史上的饑荒有多可怕?1942年河南饑荒死亡150萬人,300萬人逃亡
    1942年正值抗日戰爭爆發時期,那一年日軍大約佔據了河南省的三分之一,其餘被國民黨軍隊佔據,那一年,由於時任偽省長瞞報災情,導致大量的災民餓死,逃亡,襲擊部隊的事情也時有發生,據統計,那一年河南饑荒死亡150萬餘人,逃亡各地的人口更是達300萬人,旱情加上蝗災讓莊稼顆粒無收,減產嚴重
  • 1942年河南的饑荒有多慘?餓死150萬人,美國記者看完吃不下飯
    據史料記載,1942年的大饑荒,就餓死了150萬人之多,美國記者看完幾天吃不下飯,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讓這麼多人餓死,當時的政府又在幹什麼呢?一、國家動亂,又逢天災1932年是災難的一年,中國這片土地上不止是逢天災,更有的是國家的動亂局面。
  • 1942年河南大饑荒老照片曝光,蔣介石看了發抖,樹皮都沒放過!
    1942年夏天至1943年春天,河南、山西、河北、安徽、山東等地發生了大規模的大饑荒事件,由於河南地區最為嚴重,因此也被稱為「1942河南大饑荒」。河南地區在1942年之前,多次遭遇水災,緊接著1938年就發生了人為的花園口決堤事件,河南安徽等地千萬人受災。
  • 凌國華:抗旱救災不是官員擺拍政績的T型臺
    原標題:凌國華:抗旱救災不是官員擺拍政績的T型臺   作者:凌國華  河南、大旱、嚴重缺水、絕收……入夏以來,這一系列詞彙愈發頻繁地衝擊著人們的視聽神經。讓村民感到不滿的是,一部分縣鄉領導下來送水像是走過場。「他們是跟著送水車一起來的,坐著高級轎車。
  • 1942年的河南饑荒有多悲慘?150萬人被活活餓死,記者看完後吃不下飯
    每到饑荒來臨之時,封建時代就會出現這樣的場景。老百姓餓得活不下去了,只能死在路邊,連骸骨都沒人理睬。但是那些富貴公子們,卻能夠在酒樓裡面享受著美酒美味。古代的詩人把這一現象指責為社會的罪惡,我們後來人也認為這是一種天大的錯誤。 但事實上,這樣的現象並沒有消失,封建王朝永遠都存在這一現象,即使沒有災荒的時候也是如此。
  • 歷史老照片,再現40年代河南大饑荒的心酸,慘烈無比
    1942年7月開始到1943年春,日本侵華戰爭時期,中國發生了一場大饑荒。這場大饑荒除了河南,還包括河北、山西、山東和安徽。平息大旱之後,又遇蝗災,由於河南地處前線,有下級瞞報、政策失誤、交通堵塞等原因,導致河南111個縣中有96個縣受災,其中災情嚴重的有39個縣,受災總人數達1200萬人。
  • 1932年蘇聯發生大饑荒魯迅為何反而讚頌它
    當年,法國作家紀德去蘇聯,前後考察了兩次,回法後,他把當時蘇聯的真相寫成了《從蘇聯歸來》一書,但馬上遭致蘇聯以及不明真相的親蘇人士的攻擊,特別令紀德痛心的是,以人道主義著稱的大作家羅曼·羅蘭,也會對紀德施以那麼激烈的攻擊。(見《為我的〈從蘇聯歸來〉答客難》)然而,時代的年輪和當時蘇聯真實的社會現狀,卻誰也不能抹殺或使之消亡。「歷史就是歷史,對已經發生的歷史,既不能隨心增刪,更不能任意文飾。」
  • 18世紀官僚政治與民間社會:內捲化的救災政治-虎嗅網
    1973年,他發現了清代官員方觀承撰寫的《賑紀》一書,其中對1743~1744年間直隸大饑荒官方施救活動的翔實記錄,清楚地證明了清代官僚體制在賑災活動中的效率和有效協調能力。既然如此,他很自然地認為,1820年後國家的賑災行為每況愈下,是因為放棄了這一套一度讓它成功的制度,無論官員素質還是組織經驗均出現下降,而讓位給地方精英和市場機制,卻未能控制其中出現的種種問題。這個結論,說實話是相當令人愕然的。從表面上看,似乎歷史的發展的確如此,但其病因卻不在此。
  • 徵服:官員跨年夜吃大餐,真相不能添油加醋
    (1月15日京華時報(北京))   上海踩踏事件雖已過去半個多月,但仍有很多人對「慘劇」心有餘悸,仍在痛思為何會發生如此慘案。媒體和群眾對黃浦區部分領導跨年夜「吃大餐」一事的關注,其實質就是劍指當地政府及相關職能在當晚事件中的責任。   為什麼當晚會發生如此慘案,領導們都到哪裡去了?「官員跨年夜吃大餐」似乎告訴了廣大群眾,原來,領導們都忙著吃大餐去了。
  • 李宗仁一直催促湯恩伯南下,不是沒有道理,後期作用太大了!
    湯恩伯的部隊,來到徐州之後,最開始的任務是阻擊棗莊附近的日軍。但是在這期間,李宗仁一直發電報催促湯恩伯,率軍南下,但是老湯並沒有執行命令。後來兩邊的通訊一度中斷,通訊恢復之後,李宗仁再次電報湯恩伯,讓其率領主力軍團必須迅速南下,如貽誤戰機,按韓復榘前例問罪。緊跟其後,李宗仁又給蔣介石發出了一份電報,說指揮不動湯恩伯。
  • 古代鬧饑荒時,河裡魚蝦眾多,為何百姓寧啃樹皮,也不去抓魚吃?
    尤其是在遙遠的古代,沒有食物來源就等於沒有了生路,但是我們也時常納悶兒,古代鬧饑荒時,河裡魚蝦眾多,為何百姓寧啃樹皮,也不去抓魚吃?照理說古代山清水秀,是不應該擔心有什麼汙染問題的,那這又是為何? 地理條件不同 早在《晉書·惠帝紀》中就曾有記載,司馬衷聽說百姓吃不飽鬧饑荒,於是便問道:百姓沒有米可以填飽肚子,他們為何不去吃肉粥呢?」乍一聽似乎很有道理,但其實這其中並沒有那麼簡單,也難怪有人說他昏聵痴頑。難道古代百姓想不到這個法子嗎?當然不是。生活在田野間的他們比誰都清楚。
  • 「網戀」情侶為何要關聯QQ?過來人說出了「3個理由」,真相了
    「網戀」情侶為何要關聯QQ?過來人說出了「3個理由」,真相了 但是這畢竟是網戀,你們還是沒有見過面的情侶,隨意刪除別人的東西是很不禮貌的,還是要提前給對方打個招呼的。
  • 蔣介石將花園口決堤,黃泛區89萬人死亡,1942大饑荒慘絕人寰
    只不過,這一撤不要緊,竟然撤出了「慣性」,不該撤的時候也撤了。後來明明打得過的時候也變成了不戰而退,終於為戰局的被動埋下了隱患。日軍精銳第十四師團在土肥原賢二的帶領下,孤軍深入,人數是2萬人。說起花園口事件,我們不得不提到發生在決堤之後四年——1942年的河南大饑荒,因為這兩者之間是有因果聯繫的。1942年的河南,還沒從黃河決堤的災難中緩過來,而這一年居然整年沒有下過一場像樣的雨,莊稼歉收,因而百姓的日子無以為繼。
  • 「一加一」天然麵粉等一大批河南品牌叫響全國、享譽海外
    2020年4月17日15:30,河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河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專題第五十三場新聞發布會現場,省農業農村廳二級巡視員夏愛英回答記者提問的「當前河南將如何發揮品牌引領作用,加強農產品品牌打造,促進品牌消費」問題時,點名表揚了「一加一天然麵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