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將偷襲珍珠港,美國早已知曉此事,為何卻沒有做出防範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太平洋戰爭,是隨著日本偷襲珍珠港為起點而開始的。日本海軍聯合艦隊以航空艦隊的主力,深入太平洋,成功的襲擊了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的大本營,從而一舉癱瘓了,美國太平洋艦隊的主力。
然而美國對此也並非一無所知,因為他們早就獲悉,日本將要對美國發動進攻。但是既然如此,美國為何沒有做出任何防範呢?
一.奇怪的調遣
早在1941年初,美國海軍就做了一連串的人事調動。
美國海軍分成兩部分,一支是太平洋艦隊,一支是大西洋艦隊。
畢竟美國是一個兩洋國家,艦隊必然根據實際情況做出劃分,就和蘇聯將海軍艦隊分為波羅的海艦隊,黑海艦隊,太平洋艦隊,北方艦隊一樣,都是根據實際情況來劃分的。
但是不同的是,在1941年太平洋上風聲鶴唳的時候,美國卻將太平洋艦隊,四分之一的兵力調往了大西洋艦隊。
調入大西洋艦隊戰鬥序列的戰艦,包括
一艘航母,三艘戰列艦,四艘巡洋艦,十七艘驅逐艦
,這些戰艦相當於太平洋艦隊四分之一的作戰力量。
此時德國和美國尚未進入交戰狀態,德國潛艇部隊被嚴令不許進入美國海域作戰,因此驟然加強大西洋艦隊,表面上是有點說不過去。
而對於太平洋上的風聲鶴唳,美國海軍也並非毫無認識。
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司令金梅爾海軍上將就幾次對美國海軍作戰部表示,應該加強太平洋艦隊的力量,用以防範日本。
然而美國海軍作戰部對此沒有任何表示,反而調走了太平洋的作戰力量,這就讓人倍感沮喪。
同時被調走的,也不僅僅是美國太平洋艦隊的艦船,還有一批太平洋艦隊的優秀軍官和水兵也被調入了大西洋艦隊。
典型例子就是金凱德將軍,他原本應該被調入太平洋艦隊,但最終卻被調入了大西洋艦隊。在那個美國海軍急需用人的時候,他卻被調入大西洋艦隊,這實在說不過去。
同時美國海軍內部,也曾針對珍珠港被襲擊,而做出過演習。夏威夷地區是美國海軍的重要錨地,也是太平洋艦隊的大本營所在。
此地防守原本歸屬美國陸軍,在1941年初,美國海軍突然提出,夏威夷容易遭到襲擊,需要陸海軍進行聯合作戰演習。而陸軍的回答是一份《夏威夷珍珠港的防守》,報告裡詳細闡述了夏威夷的重要性和陸海軍應該加強合作,保衛珍珠港的指示。
同時間美國駐日大使也頻頻發出警告,日本軍方似乎有意對珍珠港發動襲擊,就連馬歇爾將軍,也曾對他人說起:
「日本在戰爭中,從來都不發宣戰書,如果日本進攻珍珠港,那麼應該是一次快速而富有成效的襲擊。」
甚至於當時的美國,已經從中國和英國,分別得到了警告,日本即將發動攻擊。
然而就是在這種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情況下,美國海軍並沒有做出多少的準備工作。
二.珍珠港背後的不合理
在日本偷襲珍珠港的前一天,也就是夏威夷時間1941年12月7日凌晨三點四十二分,美國海軍的一艘掃雷艦就發現了一艘日軍微型潛艇。
這艘潛艇計劃潛入珍珠港進行攻擊。然而卻被美軍發現,繼而在六點四十五分被美軍沃德號擊沉。
此時美軍應該判斷出日本將偷襲珍珠港,然而實際情況是,美國人根本沒有做出準備。
就連早上七點二分,美軍雷達站報告發現不明機群的消息,也被美軍很是大意的錯過了。對於海軍而言,這實在是說不過去的一個情況。
而在日本襲擊時,珍珠港也有很多的不合理之處。
首先來說,日軍發現,他們的空襲撲了空,不僅航母不在港口裡,就連機庫的爆炸也不明顯。也就是說,機庫裡可能並沒有飛機。
儘管從空中看下去,地面的機場跑道上都整整齊齊擺著飛機,但機庫裡卻沒有什麼劇烈爆炸。這只能說明,機庫裡什麼都沒有,沒有飛機,沒有彈藥,也沒有燃料,只是一個空蕩蕩的機庫罷了。
而很快的,許多美國戰機開始升空作戰,這些飛機都不在主要機場上,而是從附近的小機場起飛,反應迅速。對於日本海軍飛行員來說,現在像是他們遭到了伏擊,而不是他們去偷襲別人了。
同時,高射炮炮位的反應也很迅速,是的,迅速。因為在第一輪襲擊時,就有不少的高射炮在對日軍開火。
要知道,
如果是沒有準備,這些高射炮炮位的反應不會這麼迅速,畢竟炮彈如果沒有提前準備,那是要從彈藥庫推出來的,非戰爭時期,炮位不會有大量高射炮炮彈。更為有趣的是,在第二輪襲擊時,開火的炮位就突破了半數。
事實上,通過對歷史資料的研究,我們會發現,珍珠港的高射炮兵們,在這之前,就進行了專門的防空演練,而且炮位上,堆滿了彈藥。
這是個非常有趣的事情,因為如果沒有襲擊,那麼這些炮彈就這麼露天放在外面,註定是無法長期保存的。換句話說,這些炮彈本就準備用出去了。
而另一方面,在珍珠港內的美國醫院,在襲擊爆發前就接受了大量的血漿等醫用物資,同時增派了醫護人員。而在襲擊前一天,美軍還取消了例行的休假,進行了戰備值班工作。
這是一個非常離譜的事情,畢竟這種戰備值班,是只有在面臨戰爭,或是已經爆發戰爭的情況下才進行的措施。
甚至於在襲擊後,維修船隻時,竟然還得到了船隻升級圖紙,各種材料都是現成。
這一切都未免太過巧合。難道,珍珠港,真的只是美國人的一個誘餌嗎?
三.背後的真相
首先來說,美國海軍的調動問題,其實道理很簡單。
不管日本海軍怎麼鬧起來,兩國只要沒宣戰,沒進入交戰狀態,那麼美國也不需要有過激舉措,來過分的刺激日本。
而大西洋則不同,美國不斷的給英國出售物資,戰前甚至派己方戰艦提供一定距離的反潛護航,德國海軍也深知這個情況,其潛艇必然遊弋在大西洋的美國海域內。
那麼美國海軍和德國海軍爆發衝突的可能就日漸增高,在這個情況下,必然會調遣太平洋艦隊的人員和艦船,在增強大西洋艦隊。
至於美國海軍做出預演,加強夏威夷的防禦工作,那就更是正常了。
要知道,儘管日本和美國沒有進入交戰狀態。但是此時日本襲擊美國的可能性日漸增加,作為美國本土防禦的屏障,也是太平洋艦隊的錨地,這裡必然要加強防衛。
尤其是日本軍方的鼓吹對美作戰這一點,必然引起美軍的注意,所以進行防禦演練是必然的。
至於防空演習和炮位上堆滿炮彈,飛機不在機庫,大多在主機場跑道和小機場,甚至是醫院接收醫用物資和得到醫護人員補充,則完全是因為,在襲擊開始前,美國就得到了情報的原因。
但至於為什麼艦隊沒有緊急離港,這個原因就十分簡單,因為不確認情報的真偽。
事實上,這種例子不是沒有,最接近的例子就在六個月前。
蘇德戰爭爆發前,蘇聯也得到了大量的情報,證明了德國將對蘇聯發動進攻。但是蘇聯仍舊難以相信,德國將雙線作戰,所以他們更傾向於在外交上做出準備
。
而在戰爭爆發前,蘇聯能做的是將主要機場的部分戰機疏散到隱秘的野戰機場,同時以演習為名,讓部分部隊以訓練為名,做好準備,進入陣地,但為了不進一步挑起事端,蘇軍能做的也僅此而已。
同樣的,美國也是一樣的道理,他們不確認這份情報的真偽。如果這份情報不是真的,那麼艦隊集體離港,勢必製造一種緊張氣氛。
為了不出現這個情況,美國海軍只能做出有限的準備,比如在高射炮位上準備充足的彈藥,疏散部分戰機,讓醫院得到充足的物資,這些都是可以採用的手段。
因為這些手段既不會製造緊張氣氛,也不會太過明顯,可以起到防患於未然的效果。
至於為什麼戰艦打撈維修時,會有早就準備好的改造圖紙和材料。
這就更好說明了,
畢竟那些戰列艦都較為老舊了,算年份也該進行升級改造了,只不過這次很湊巧趕上了珍珠港事件罷了。
最關鍵的,如果美國真的有什麼陰謀。考慮戰前美國海軍和日本海軍一樣,把航母當做配角,把戰列艦當做主力。
那美國海軍就算真的要搞個圈套,也得拿自己的航母做誘餌,怎麼可能把八艘戰列艦全扔在港口裡送死呢?
這本身就是不合理的。如果那個海軍將領在當時提出用戰列艦做誘餌,還是全部戰列艦,那估計他就要被海軍高層塞進戰列艦主炮,然後打進大海了。
結語
事實上,關於珍珠港的美國吸引日本前來偷襲,本質上是美國的一個陰謀的說法,主要來自日本。畢竟日本是一個輸不起的國家,現如今澳大利亞的遊泳運動員,霍頓,估計盡得日本真傳。
日本琢磨戰敗後還背上一個不宣而戰,搞偷襲的名聲,實在不好聽,於是就挖空心思,就想要洗脫這個罪名。然而歷史就是歷史,無論說再多,謊言也不會成真。這些昭和份子的謊言,也只能貽笑大方了。
參考文獻:《偷襲珍珠港》
《二戰往事:內幕大揭秘》
《霸權背後,美國全方位主導戰略》
《太平洋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