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學一方【養陰清肺湯】

2021-02-12 河北創新學術推廣

養陰清肺湯

《重樓玉鑰》

[組成]大生地6g,麥冬、玄參各9g,生甘草、薄荷3g,貝母(去心)、丹皮、白芍(炒)各5g。[用法]

水煎服。一般日服1劑,重症可日服2劑。


[功用]

養陰清肺,解毒利咽。


[主治]

白喉之陰虛燥熱證。喉間起白如腐,不易拭去,並逐漸擴展,病變甚速,咽喉腫痛,初起或發熱或不發熱,鼻幹唇燥,或咳或不咳,呼吸有聲,似喘非喘,脈數無力或細數。

[方義]

白喉一證,多由素體陰虛蘊熱,復感燥氣疫毒所致。喉為肺系,少陰腎脈循喉嚨系舌本,肺腎陰虛,虛火上炎,復加燥熱疫毒上犯,以致喉間起白如腐、咽喉腫痛、鼻幹唇燥。治宜養陰清肺,兼散疫毒。

故《重樓玉鑰》說:「經治之法,不外肺腎,總要養陰清肺,兼辛涼而散為主。」

方中重用大生地甘寒人腎,滋陰壯水,清熱涼血,為君藥。玄參滋陰降火,解毒利咽;麥冬養陰清肺,共為臣藥。佐以丹皮清熱涼血,散瘀消腫;白芍斂陰和營洩熱;貝母清熱潤肺,化痰散結;少量薄荷辛涼散邪,清熱利咽。甘草清熱,解毒利咽,並調和諸藥,以為佐使。諸藥配伍,共奏養陰清肺,解毒利咽之功。


[配伍特點]

邪正兼顧,養肺腎之陰以扶正;

涼血解毒,散邪利咽以祛其邪。

[運用]

本方是治療陰虛白喉的常用方。

臨床應用以喉間起白如腐,不易拭去,咽喉腫痛,鼻幹唇燥,脈數無力為辨證要點。

[加減化裁]

若陰虛甚者,加熟地滋陰補腎;

熱毒甚者,加銀花、連翹以清熱解毒;

燥熱甚者,加天冬、鮮石斛以養陰潤燥。

並可配合應用《重樓玉鑰》之吹藥方:青果炭6g,黃柏、川貝母、兒茶、薄荷各3g,冰片、鳳凰衣各1.5g。 各研細末,再入乳缽內和勻,加冰片研細,瓶裝備用。


[禁忌]

白喉忌表,尤忌辛溫發汗,據原方後記載:「如有內熱及發熱,不必投表藥,照方服去,其熱自除。」

[經驗]

例:葉女,年十餘歲,住上海白克路。

案因陰虛肝熱,現因染燥疫時氣,與內蘊伏熱相應為患,病已四天。喉旁左右兩關腐爛,蒂丁亦去其半,身熱不壯,四日粒米不進。脈象濡數,舌質淡紅,中後薄黃。餘曰:「此疫病之邪燻蒸肺胃,而心肝之火內熾也。」

用藥以養陰清肺為主。

組方:鮮生地六錢 京元參三錢 冬桑葉三十張 金銀花三錢漢木通八分 鮮石斛四錢 甘中黃八分 川貝母三錢(去心) 青連翹三錢 薄荷葉八分 川雅連五分 鮮竹葉三十片 活水蘆根一兩(去節)。

一劑咽喉腐爛漸脫,反覺焮痛,此由腐爛雖去,新肉未生,故焮痛。仍用原方加花粉三錢,因未大便,加生川軍三錢,開水泡絞汁衝服,得大便甚暢,胃熱下行,白喉隨愈。

相關焦點

  • 養陰清肺湯
    養陰清肺湯《重樓玉鑰》【組成】
  • 養陰清肺湯,是治療經常扁桃體炎、上火喉嚨痛的良方,重在治本
    這個時候疏風散邪養陰來治療,用桑杏湯。第二個我們講了如果風溫感冒沒有好,進一步發展,成了支氣管炎或者肺炎等。表現為發燒,口鼻乾渴,咳嗽、乾咳或痰液黏。這個時候主要已經不在疏風散邪了,在於清肺中鬱熱,養肺中之陰。用清燥救肺湯。
  •    養陰清肺湯臨床新用 
    養陰清肺湯「肺主皮毛」臨床新用       養陰清肺湯出自《重樓玉鑰》,原用於治療時疫白喉,
  • 養陰清肺湯徹底根治急性扁桃體炎、咽喉炎,氣管炎
    「養陰清肺湯」原方載於《重樓玉鑰》,據說系清代鄭梅澗所撰,鄭的平生史實已不可考,只知鄭氏精針法治喉科有奇效,其方藥以養陰清肺湯為主。按養陰清肺湯原方僅八味,以生地、玄參、麥冬為主藥(生地30克,玄參24克,麥冬18克),即《溫病條辨》之增液湯(玄參30克,麥冬、生地各24克),丹皮、白芍、貝母、甘草、薄荷為輔藥。在《重樓玉鑰》書中此方治白喉,後世亦據此方治白喉。
  • 幸福中醫優秀學生文稿選――養陰清肺湯古方新用
    剛看到王幸福老師書中這一章節感到很驚奇,因為上學時候學到的養陰清肺湯主治是這樣寫的:「養陰清肺,治白喉,喉間起白如腐,不易撥去,咽喉腫痛,初起發熱,或不發熱,鼻幹唇燥,或咳或不咳,呼吸、有聲,喘促氣逆,甚至鼻翼掮動,脈數。」
  • 每日學一方【清燥救肺湯】
    [功用]清燥潤肺,養陰益氣。[主治]溫燥傷肺,氣陰兩傷證。身熱頭痛,乾咳無痰,氣逆而喘,咽喉乾燥,鼻燥,心煩口渴,胸滿脅痛,舌幹少苔,脈虛大而數。[方義]本方所治乃溫燥傷肺之重證。治當清宣潤肺與養陰益氣兼顧,忌用辛香、苦寒之品,以免更加傷陰耗氣。方中重用桑葉質輕性寒,輕宣肺燥,透邪外出,為君藥。溫燥犯肺,溫者屬熱宜清,燥勝則幹宜潤,故臣以石膏辛甘而寒,清洩肺熱;麥冬甘寒,養陰潤肺。石膏雖沉寒,但用量輕於桑葉,則不礙君藥之輕宣;麥冬雖滋潤,但用量不及桑葉之半,自不妨君藥之外散。
  • 每日學一方【葦莖湯】
    葦莖湯《備急千金要方》葦莖湯,中藥方劑,出自《備急千金要方》,主治肺癰。
  • 每日學一方【桔梗元參湯】
    ]成分為桔梗(9克)、元參(9克)、杏仁(9克)、橘皮(9克)、半夏(9克)、茯苓(9克)、甘草(6克)、生薑(9克)[方解]桔梗宜上焦肺氣開肺氣疏風清熱排膿;元參清熱養陰解讀入血分;杏仁桔紅,清肺理氣,化痰降逆,入氣分;茯苓健脾滲溼,治在脾而助其外,半夏和胃降逆,治在胃而助其降,甘草和中,治在脾胃助其外降
  • 每日學一方【益胃湯】
    [功用]養陰益胃。[主治]陽明溫病,胃陰損傷證。食欲不振,口乾咽燥,舌紅少苔,脈細數者。[歌訣]益胃湯能養胃陰,冰糖玉竹與沙參,麥冬生地同煎服,甘涼滋潤生胃津。治宜甘涼生津,養陰益胃為法。本方重用生地、麥冬為君,味甘性寒,功擅養陰清熱,生津潤燥,為甘涼益胃之上品。北沙參、玉竹為臣,養陰生津,加強生地、麥冬益胃養陰之力。冰糖為使,濡養肺胃,調和諸藥。 [配伍特點]方用一派養陰之品,以復胃陰,納飲食,以治病求本。 [運用]本方為滋養胃陰的常用方。
  • 養陰清肺茶,讓你過一個舒心的秋天.
    下面介紹幾款秋季養陰清肺茶的做法及功效。做法:幹銀耳(雪耳)10克、南杏15克、麥冬15克。先將幹銀耳用水發後與南杏麥冬加水2000毫升煲成1000毫升當茶飲用。功效:養陰、補肺胃、潤燥,適用於陰虛體質、口乾舌燥、胃納差者。做法:白木耳15公克、幹蓮子30公克、幹百合30公克、紅棗6枚、冰糖3公克、水1500ml。白木耳、幹蓮子用水泡軟洗淨;幹百合用溫水泡軟。
  • 每日學一方【百合知母湯】
    [功用]清熱養陰。 [主治]百合病,發汗後,心煩口渴者。[來源]《金匱要略》卷上。治法:養陰清熱安神。方劑:百合知母湯合酸棗仁湯加味百合15g 知母10g 酸棗仁20g 川芎5g 生甘草5g 茯苓12g 夜交藤20g 合歡花10g 丹參12g,3劑。
  • 每日學一方【復脈湯】
    復脈湯        [組成用法]炙甘草
  • 每日學一方【兩地湯】
    兩地湯《傅青主女科》卷上[組成]
  • 每日學一方【定喘湯】
    定喘湯《扶壽精方》:定喘湯別名千金定喘湯(《壽世保元
  • 每日學一方【加減葳蕤湯】
    葳蕤為君,入肺胃經,味甘性寒,為滋陰潤燥的主藥,長於養陰,且滋而不膩,用以潤肺養胃,清熱生津。臣以蔥白、淡豆豉、薄荷疏散外邪。白薇味苦性寒,其性降洩,善於清熱而不傷陰,於陰虛有熱者為宜。桔梗宣肺止咳以祛痰,大棗養血,甘草調和諸藥。[配伍特點]本方是為素體陰虛,外感風熱者設。陰虛外感,滋陰則戀邪,發表必更劫其陰,汗源不充,則外邪不為汗解。
  • 每日學一方【黃芪桂枝五物湯】
    黃芪桂枝五物湯《金匱要略》[ 組成
  • 每日學一方【蠲痺湯】
    若痛在右肩者,重用黃芪或四君子湯;痛在左肩者,重用當歸或四物湯;兼項背痛者,合葛根湯;兼患側頭頸痛者,合小柴胡湯;整個手臂均疼痛或麻木無力者,合黃芪桂枝五物湯或當歸四逆湯;遇寒痛增者,合烏頭湯;夾痰溼者,合半夏白朮天麻湯或青州白丸子;有熱者,加桑枝、秦艽、忍冬藤;有外傷史者,酌加活血化瘀通絡之品。病程較長者據「久痛必瘀」、「久痛人絡」之理酌加地龍、蜈蚣、甲珠、地鱉蟲、九香蟲之類。
  • 每日學一方【黃連阿膠湯】
    先煎前三味,藥成烊化阿膠,稍冷後,再攪入雞蛋黃,每日三次溫服。[方證]1,心中灼熱而煩,不得安臥,失眠,神情急躁,易怒等。2.諸出血證或出血傾向。3.面色蒼白,口舌糜爛;精神委靡,口燥咽幹,手足心熱,頭昏耳鳴,小便短黃。4.心下痞,腹痛,或久痢,下膿血。
  • 每日學一方【桃核承氣湯】
    將除芒硝以外的四味藥水煎兩次取汁,混勻後分兩份,每日服兩次,服時將一半量芒硝放入藥汁內,放火上稍沸騰,溶化後空腹服用,以瀉下為度。 [方證]1.大黃證。 2.少腹部固定性拘急疼痛,按之更甚。 3.出血紫黑,易凝固結塊。
  • 清肺潤肺的食物有哪些?清肺湯的家常做法
    下面介紹幾種隨手可得的清肺食物、方便便宜的清肺湯水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