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和親戚孩子不一樣多,親戚給600紅包,自己回多少不丟面子不吃虧?
最近朋友遇到一個難題:大哥家兩個孩子,自家一個孩子,大哥給了孩子600元紅包,怎麼比較合適?
不同朋友的做法不同,有的說給大哥家兩個孩子一人300元,湊夠600元返給大哥。
有多說再加上200-400元返回去,有的說直接每個孩子給600元。
朋友們的做法都不錯,對方先給,最少要返回去相同的紅包。最好是再加錢返回去,顯得更有面子。
如果是我的話,我會給大哥家的兩個孩子一人600元紅包。每個家庭情況不一樣,都會有自己的選擇,自己覺得心裡舒服是最重要的。
給哥哥的孩子多少紅包?
自從我參加工作後,我開始給侄女壓歲錢,開始時每年100元。等我結婚後,開始給侄女200元,一直堅持到現在。後來我哥有了第二個和第三個孩子,我都是每人給200元,現在每次出手600元。
等我有了孩子後,我嫂子給我兒子200元,說孩子都一樣多,不要偏頗,就是圖個喜氣。等我有了兩個孩子後,孩子們依然收到200元紅包,也就是收到嫂子給的400元。
因為孩子出生早晚不同,總體算來,基本就是我要多給哥哥家的孩子200元錢,但我感到心裡很痛快,總算是能給哥哥補償一些了。
在哥哥家孩子小的時候,我不僅給孩子紅包,還要買衣服,好多年的新衣服都是我買的,每次都要好幾百,但我感覺能為哥哥做點事很開心。平時回家也要幾百上千的買吃的、用的,儘自己的一份心意。
通過給孩子紅包表示謝意
我一直記得哥嫂對我對我的幫助,還有每次回娘家的熱情款待。
在我上大學的時候,有一年家裡湊不夠學費。嫂子二話沒說,接著去找人把欠我哥多年的工錢要回來,讓我帶走交學費。後來記住這個教訓,每年嫂子都是提前把帳要一要,防止我學費不夠。當我要回家的時候,哥哥和嫂子帶著侄女到車站接我,讓我好迅速回家,省的擠公交車。每次回家,哥哥和嫂子就去城裡買上好多好吃的,給我做豐盛的午餐,讓我感受到家庭的溫暖。當孩子很小,婆婆要回家收莊稼時,哥哥就趕緊送媽媽來給我看幾天孩子,讓我不要太受累。當我媽媽生病的時候,我家二寶還很小,哥哥和嫂子承擔了重任,每天去醫院照顧、送飯,憋著不告訴我,怕我擔心。
說來,哥嫂做的事每次都讓我很感動,感覺很難還清哥嫂的感情債,唯有通過給孩子們一些壓歲錢作為補償,算是心理上的安慰吧。
畢竟,是娘家把自己養大,給哥哥的孩子多點壓歲錢,也不會吃虧,讓孩子們都收到一樣多的紅包倒是比較客觀。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