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晚,一條#大學生開學日捐獻眼角膜和遺體#的話題上了熱搜。
名叫鄧澤中的24歲大學生,身患卵黃囊瘤,在9月1日開學日當天離開了人世。
家人按照他的遺願捐獻了眼角膜和遺體,他的生命以另一種方式得到「延續」,開學季的醫學殿堂多了一位年輕的「大體老師」。
01大學生開學日去世,捐獻角膜及遺體
9月1日中午時分,湖南省紅十字會工作人員接到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脊柱外科主任鄧幼文教授的電話,在湖南航天醫院住院的一名24歲大學生,生命垂危,其與家人均有捐獻角膜和遺體的心願。
下午5時18分,鄧幼文教授再次打來電話,那位想捐獻角膜和遺體的志願者去世了,是他的親侄兒鄧澤中。
鄧澤中的父母和姐姐強忍悲痛,鄭重地在捐獻確認書上簽字,按其遺願捐獻他的眼角膜和遺體。
鄧澤中畢業於中南林業科技大學計算機系。2019年3月6日,他被診斷出患有卵黃囊瘤。這是一種惡性腫瘤,手術切除的腫瘤直徑達10釐米。
治療期間的鄧澤中樂觀堅強,化療期間他向醫生請假去學校參加畢業考試,堅持完成自己的畢業論文,準備考研複習。然而,病魔終究還是帶走了他。在2020年的開學季,他永遠離開了這個世界。
鄧澤中父親說,卵黃囊瘤屬罕見的病例,當代醫學對之有針對性的藥物研發較少。為了不再有家庭遭此不幸,以鄧澤中為終止,故捐獻出遺體,望拯救更多的生命。
02卵黃囊瘤究竟是什麼病?
如同鄧澤中父親所言,卵黃囊瘤是一種罕見疾病,它來源於原始生殖細胞,是非生殖細胞性生殖細胞腫瘤的一種,具有胚體外卵黃囊分化特點。
由於卵黃囊瘤的腫瘤結構與大鼠卵巢囊內胚竇的結構相似,且來源於原始卵黃囊,因而得名。
卵黃囊瘤可能發生於性腺(睪丸、卵巢)或性腺外。性腺外的卵黃囊瘤比較少見,常發生於身體中線部位。嬰幼兒常見於骶尾部和顱內,成人可見於前縱隔、腹膜後和顱內。
03得了卵黃囊瘤會有什麼症狀?
根據腫瘤生長的部位,患者症狀可能會非常不同。卵黃囊瘤通常有以下幾種分類:
顱內卵黃囊瘤的症狀取決於腫瘤的位置。較為常見的症狀有:顱內壓增高,使患者出現頭痛、嘔吐、視乳頭水腫、昏睡、嗜睡、共濟失調、行為改變等症狀;下丘腦/垂體功能障礙,包括尿崩症、青春期發育延遲或性早熟、單純性生長激素缺乏症、中樞性甲狀腺功能減退、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等;眼部異常,如兩眼上視障礙、會聚性眼球震顫、視力下降、視野缺損等。
卵巢卵黃囊腫瘤患者常表現為腹痛和盆腔包塊。可能伴有劇烈疼痛,容易誤診為闌尾炎。腫瘤生長可能非常迅速且具有侵襲性,容易在腹膜內廣泛擴散。
睪丸卵黃囊瘤通常表現為一側睪丸出現結節或無痛性腫脹。部分患者的下腹部、肛周區或陰囊有鈍痛或沉重感,其中少數患者有急性疼痛。在少數患者中,睪丸腫瘤的首發表現由轉移性疾病引起,症狀隨轉移部位不同而異,包括頸部腫塊(鎖骨上淋巴結轉移)、咳嗽或呼吸困難(肺轉移)、厭食、噁心、嘔吐或胃腸道出血(十二指腸後轉移)、腰背痛(累及腰肌或神經根的大塊腹膜後佔位疾病)、骨痛(骨轉移)。
縱膈卵黃囊瘤生長迅速,可能導致患者發熱、寒顫、體重減輕、胸痛、呼吸困難或發生上腔靜脈症候群。
骶尾部卵黃囊瘤的主要表現是患者尾端的腫塊,可能沒有其他症狀,也可能伴有直腸或膀胱梗阻、疼痛等症狀。
04該去哪個科室判斷是否得了卵黃囊瘤?
卵黃囊瘤的診斷金標準是組織病理學診斷。如果無法取樣進行組織病理學檢查,則可根據影像學和腫瘤標記物水平,使用臨床診斷標準進行診斷。
顱內卵黃囊瘤可在小兒神經內科或小兒神經外科,以及神經內科或神經外科就診。
顱外卵黃囊瘤可在兒童腫瘤科、兒童腫瘤外科、腫瘤科、腫瘤外科等科室就診。
05卵黃囊瘤應該如何治療?
卵黃囊瘤通常需要多種手段聯合進行治療。
顱內卵黃囊瘤通常需要手術結合放化療治療,顱外卵黃囊瘤則需要手術結合化療治療。
06卵黃囊瘤預後怎麼樣?
兒童卵黃囊瘤如果能早期診斷,並進行規範治療,根據美國的統計,生存率可達到90%以上。
但由於卵黃囊瘤惡性度高,如果不及時治療,則可能進展迅速,容易復發及轉移,生存率較低。
影響預後的因素很多,一般包括臨床分期、化療藥物反應性,以及治療、隨訪的規範性等。
07卵黃囊瘤結療後如何複查?
治療結束後至少5年內需注意複查隨訪,主要進行腫瘤標記物檢查和影像學檢查。建議終身隨訪。
3個月內,每半個月複查一次腫瘤標記物甲胎蛋白的水平。
3個月後1年以內,每個月複查一次腫瘤標記物甲胎蛋白的水平。
1年後,每2到3個月複查一次腫瘤標記物甲胎蛋白的水平。
每3個月進行一次影像學 [B超和/或CT或磁共振成像(MRI)]檢查,檢查原發部位和易轉移部位(如肝、肺和引流淋巴結等)。
在百度搜索「卵黃囊瘤」,會看到由向日葵兒童團隊撰寫和整理、由山東省腫瘤醫院腫瘤外科主任醫師王景福修改和審核的「卵黃囊瘤」百度健康醫典詞條。
作為關注兒童腫瘤垂直領域內容的「向日葵兒童」公益團隊,我們與百度健康醫典項目合作,撰寫和編輯了包括神經母細胞瘤、視網膜母細胞瘤、橫紋肌肉瘤、滑膜肉瘤、兒童白血病、肝母細胞瘤、腎母細胞瘤、炎性肌纖維母細胞瘤、髓母細胞瘤、室管膜瘤、兒童腦腫瘤、卵黃囊瘤、兒童生殖細胞瘤、朗格漢斯細胞組織細胞增生症等十四個兒童腫瘤詞條的內容。
搜索這些詞條,進入百度健康醫典,將會看到經過兒童腫瘤專家審核的專業信息,有助於家長能更詳細了解這些兒童腫瘤,進而為孩子治療做出最佳選擇。
如鄧澤中父親所言,卵黃囊瘤是一種罕見疾病,希望他捐獻的眼角膜和遺體,能救回更多生命。也希望大眾能更加了解這些罕見腫瘤,讓每一名患兒都不再被耽誤,每位家長都不再迷茫和恐慌。
向鄧澤中致敬!
圖片來源 | 長沙晚報、人民日報
編輯&排版 | 博雅
校對 | 陳臻宇
#向日葵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