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開學日去世捐角膜,他患的這種罕見腫瘤究竟是什麼?

2020-12-21 向日葵兒童

9月3日晚,一條#大學生開學日捐獻眼角膜和遺體#的話題上了熱搜。

名叫鄧澤中的24歲大學生,身患卵黃囊瘤,在9月1日開學日當天離開了人世。

家人按照他的遺願捐獻了眼角膜和遺體,他的生命以另一種方式得到「延續」,開學季的醫學殿堂多了一位年輕的「大體老師」。

01大學生開學日去世,捐獻角膜及遺體

9月1日中午時分,湖南省紅十字會工作人員接到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脊柱外科主任鄧幼文教授的電話,在湖南航天醫院住院的一名24歲大學生,生命垂危,其與家人均有捐獻角膜和遺體的心願。

下午5時18分,鄧幼文教授再次打來電話,那位想捐獻角膜和遺體的志願者去世了,是他的親侄兒鄧澤中。

鄧澤中的父母和姐姐強忍悲痛,鄭重地在捐獻確認書上簽字,按其遺願捐獻他的眼角膜和遺體。

鄧澤中的家人鄭重地在捐獻確認書上簽字

鄧澤中畢業於中南林業科技大學計算機系。2019年3月6日,他被診斷出患有卵黃囊瘤。這是一種惡性腫瘤,手術切除的腫瘤直徑達10釐米。

治療期間的鄧澤中樂觀堅強,化療期間他向醫生請假去學校參加畢業考試,堅持完成自己的畢業論文,準備考研複習。然而,病魔終究還是帶走了他。在2020年的開學季,他永遠離開了這個世界。

患病後的鄧澤中繼續自己的求學之路

鄧澤中父親說,卵黃囊瘤屬罕見的病例,當代醫學對之有針對性的藥物研發較少。為了不再有家庭遭此不幸,以鄧澤中為終止,故捐獻出遺體,望拯救更多的生命。

02卵黃囊瘤究竟是什麼病?

如同鄧澤中父親所言,卵黃囊瘤是一種罕見疾病,它來源於原始生殖細胞,是非生殖細胞性生殖細胞腫瘤的一種,具有胚體外卵黃囊分化特點。

由於卵黃囊瘤的腫瘤結構與大鼠卵巢囊內胚竇的結構相似,且來源於原始卵黃囊,因而得名。

卵黃囊瘤可能發生於性腺(睪丸、卵巢)或性腺外。性腺外的卵黃囊瘤比較少見,常發生於身體中線部位。嬰幼兒常見於骶尾部和顱內,成人可見於前縱隔、腹膜後和顱內。

03得了卵黃囊瘤會有什麼症狀?

根據腫瘤生長的部位,患者症狀可能會非常不同。卵黃囊瘤通常有以下幾種分類:

顱內卵黃囊瘤的症狀取決於腫瘤的位置。較為常見的症狀有:顱內壓增高,使患者出現頭痛、嘔吐、視乳頭水腫、昏睡、嗜睡、共濟失調、行為改變等症狀;下丘腦/垂體功能障礙,包括尿崩症、青春期發育延遲或性早熟、單純性生長激素缺乏症、中樞性甲狀腺功能減退、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等;眼部異常,如兩眼上視障礙、會聚性眼球震顫、視力下降、視野缺損等。

卵巢卵黃囊腫瘤患者常表現為腹痛和盆腔包塊。可能伴有劇烈疼痛,容易誤診為闌尾炎。腫瘤生長可能非常迅速且具有侵襲性,容易在腹膜內廣泛擴散。

睪丸卵黃囊瘤通常表現為一側睪丸出現結節或無痛性腫脹。部分患者的下腹部、肛周區或陰囊有鈍痛或沉重感,其中少數患者有急性疼痛。在少數患者中,睪丸腫瘤的首發表現由轉移性疾病引起,症狀隨轉移部位不同而異,包括頸部腫塊(鎖骨上淋巴結轉移)、咳嗽或呼吸困難(肺轉移)、厭食、噁心、嘔吐或胃腸道出血(十二指腸後轉移)、腰背痛(累及腰肌或神經根的大塊腹膜後佔位疾病)、骨痛(骨轉移)。

縱膈卵黃囊瘤生長迅速,可能導致患者發熱、寒顫、體重減輕、胸痛、呼吸困難或發生上腔靜脈症候群。

骶尾部卵黃囊瘤的主要表現是患者尾端的腫塊,可能沒有其他症狀,也可能伴有直腸或膀胱梗阻、疼痛等症狀。

04該去哪個科室判斷是否得了卵黃囊瘤?

卵黃囊瘤的診斷金標準是組織病理學診斷。如果無法取樣進行組織病理學檢查,則可根據影像學和腫瘤標記物水平,使用臨床診斷標準進行診斷。

顱內卵黃囊瘤可在小兒神經內科或小兒神經外科,以及神經內科或神經外科就診。

顱外卵黃囊瘤可在兒童腫瘤科、兒童腫瘤外科、腫瘤科、腫瘤外科等科室就診。

05卵黃囊瘤應該如何治療?

卵黃囊瘤通常需要多種手段聯合進行治療。

顱內卵黃囊瘤通常需要手術結合放化療治療,顱外卵黃囊瘤則需要手術結合化療治療。

06卵黃囊瘤預後怎麼樣?

兒童卵黃囊瘤如果能早期診斷,並進行規範治療,根據美國的統計,生存率可達到90%以上。

但由於卵黃囊瘤惡性度高,如果不及時治療,則可能進展迅速,容易復發及轉移,生存率較低。

影響預後的因素很多,一般包括臨床分期、化療藥物反應性,以及治療、隨訪的規範性等。

07卵黃囊瘤結療後如何複查?

治療結束後至少5年內需注意複查隨訪,主要進行腫瘤標記物檢查和影像學檢查。建議終身隨訪。

3個月內,每半個月複查一次腫瘤標記物甲胎蛋白的水平。

3個月後1年以內,每個月複查一次腫瘤標記物甲胎蛋白的水平。

1年後,每2到3個月複查一次腫瘤標記物甲胎蛋白的水平。

每3個月進行一次影像學 [B超和/或CT或磁共振成像(MRI)]檢查,檢查原發部位和易轉移部位(如肝、肺和引流淋巴結等)。

在百度搜索「卵黃囊瘤」,會看到由向日葵兒童團隊撰寫和整理、由山東省腫瘤醫院腫瘤外科主任醫師王景福修改和審核的「卵黃囊瘤」百度健康醫典詞條。

作為關注兒童腫瘤垂直領域內容的「向日葵兒童」公益團隊,我們與百度健康醫典項目合作,撰寫和編輯了包括神經母細胞瘤、視網膜母細胞瘤、橫紋肌肉瘤、滑膜肉瘤、兒童白血病、肝母細胞瘤、腎母細胞瘤、炎性肌纖維母細胞瘤、髓母細胞瘤、室管膜瘤、兒童腦腫瘤、卵黃囊瘤、兒童生殖細胞瘤、朗格漢斯細胞組織細胞增生症等十四個兒童腫瘤詞條的內容。

搜索這些詞條,進入百度健康醫典,將會看到經過兒童腫瘤專家審核的專業信息,有助於家長能更詳細了解這些兒童腫瘤,進而為孩子治療做出最佳選擇。

如鄧澤中父親所言,卵黃囊瘤是一種罕見疾病,希望他捐獻的眼角膜和遺體,能救回更多生命。也希望大眾能更加了解這些罕見腫瘤,讓每一名患兒都不再被耽誤,每位家長都不再迷茫和恐慌。

向鄧澤中致敬!

圖片來源 | 長沙晚報、人民日報

編輯&排版 | 博雅

校對 | 陳臻宇

#向日葵兒童#

相關焦點

  • 她和老伴要捐角膜捐遺體
    李明波老人說得更樸實:「既然能救人,不捐不就浪費了麼。」  兒孫們支持老人的決定   對於兩位老人的決定,兒孫們十分支持。「媽媽做了好榜樣,我們以後也要像爸媽學習。」老人的大兒子說,媽媽僅初中文化程度,爸爸曾在西安工作,是媽媽一個人在村裡撐起家庭,20多年前就在村裡率先種櫻桃,是遠近聞名的櫻桃帶頭人。
  • 「當我離開,把愛留下」22歲女大學生捐獻角膜遺體
    陳琦媽媽籤署角膜遺體捐獻志願書。紅網時刻1月6日訊(通訊員 楊麗紅)「當我離開,把愛留下」,22歲的女大學生陳琦一直催媽媽聯繫省城長沙紅十字會。1月4日下午5點,陳琦媽媽輾轉通過長沙市紅十字會,電話裡強烈表達了陳琦角膜遺體捐獻的意願:「她想要在她還活著的時候親自籤署志願書,她知道自己的病治不好了,但她還很年輕,想要把角膜留在世上,幫助別人看見這個世界,用另一種方式活下去,遺體捐出來做醫學教研,用最後的力量做一些真正有意義的事。」1月5日凌晨零點02分,陳琦因搶救無效不幸去世,生命永遠定格在22歲。
  • 角膜還會營養不良?姐弟倆雙雙患此病需角膜移植
    楚天都市報11月7日訊(記者廖仕祺 通訊員裴霓裳)視力模糊看不清,竟是因為角膜患上了營養不良症,兄妹倆因為罕見地得了一種遺傳病先天性角膜營養不良症,差不多同時面臨失明。武漢大學附屬愛爾眼科醫院(武漢愛爾眼科醫院)日前為他們施行了角膜移植,終於讓兄妹倆重見光明。
  • 賈伯斯去世9年,主治醫生揭其胰腺罕見癌治療秘史
    那個創造了蘋果手機的極客偶象賈伯斯,在九年前的今天他因一種罕見的類似胰腺癌的癌症: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Tumor)去世了。紐約時報的文章稱,今年蘋果公司沒有推出一款值得珍藏的手機,這可能代表了賈伯斯去世九年後的蘋果,贏得了市場,但卻丟失了賈伯斯,他們的靈魂。
  • 兩片角膜來自於患病去世的溫嶺女孩 分別移植到四個患者身上
    浙江在線03月28日訊 如果九泉有知,徐超超一定會會心微笑:她捐出的兩片眼角膜,換來了四個人的光明世界。  因為家族的遺傳性疾病,從去年12月起,徐超超就沒有離開過醫院的病床,直到去世。  但彌留之際,她做出了一個選擇:「雖然我要離開了,但依然希望能為這個世界做些什麼。我決定捐獻眼角膜和遺體。」
  • 角膜還會營養不良?姐弟倆雙雙患病需角膜移植
    視力模糊看不清,竟是因為角膜患上了營養不良症。兄妹倆因為罕見地得了一種遺傳病先天性角膜營養不良症,幾乎同時面臨失明,幸虧武漢大學附屬愛爾眼科醫院(武漢愛爾眼科醫院)日前為他們施行了角膜移植,終於重見光明。
  • 男子山上遇到只罕見兔子,好奇捉回家,朋友的話讓他心酸不已
    男子還以為這隻兔子可能是什麼特殊的品種或者是變異的,於是就想把它給捉回去養,讓身邊的朋友開開眼界。於是他就設法把那隻兔子給捉了回去。  他的其中一位朋友從事的是生物相關的工作,當他看到那隻兔子後,就對男子說,那隻兔子可不是什麼特殊的品種或是變異,而是患病了。
  • 一束長發一束光 「長發寶媽」為腫瘤患兒捐頭髮
    不久前她們相約一起來到理髮店,將長發剪掉,為的是給因化療失去頭髮的腫瘤患兒們製作假髮。理髮師 劉健軍:這麼多美女媽媽來捐頭髮,每一個頭髮都特別長,就是已經跟她們說明白了,如果要是給孩子捐一個編辮的頭髮,至少也得達到40釐米以上。40釐米的長髮,至少要留上三四年。擔心自己不夠捐發標準,大家先用尺子測量長度並拍下照片,得到理髮師的認可就過來捐發。
  • 來自成都的一片角膜讓漢川老農重見光明
    醫生在為角膜移植術後的萬爹爹進行檢查。 武漢晚報訊(記者唐智峰 通訊員裴霓裳)「雖然我不知道你是誰,但是我要謝謝你!」終於等到來自成都的一位逝者捐獻的角膜,移植術後重見光明的萬爹爹,6月9日即將出院時,向著西南方向深深地鞠了一躬。 69歲的萬爹爹家住漢川市馬安鄉,是一名農民,幼年時他的右眼出現反覆紅痛症狀,之後的幾十年裡,他的視力逐漸下降,近年來幾乎失明。
  • 開學時間最晚,大學生最輕鬆?大學生表示:假的!一點都不輕鬆!
    開學時間最晚,大學生最輕鬆!大學生表示:假的!假的!我們一點都不輕鬆!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在這四個月的時間裡,有的人背負職責遠上「戰場」,有的人聽從國家的指揮待在家裡。隨著各省的步步清零,復工,開學都在慢慢步入正軌。
  • 兩片角膜帶來四個光明人生 一片角膜可拯救多位患者
    浙江在線03月28日訊 如果九泉有知,徐超超一定會會心微笑:她捐出的兩片眼角膜,換來了四個人的光明世界。  因為家族的遺傳性疾病,從去年12月起,徐超超就沒有離開過醫院的病床,直到去世。  但彌留之際,她做出了一個選擇:「雖然我要離開了,但依然希望能為這個世界做些什麼。我決定捐獻眼角膜和遺體。」
  • 大學5月份開學?12306官網更新信息讓人深思,原因為何?|大學生|中...
    截至目前,國內部分中小學已經公布了具體線下開學時間,個別省份部分年級甚至已經線下開學。然而對於內地高校而言,四千多萬大學生都在等待一個消息,什麼時候能夠開學?白巖松連線教育部王登峰主任3月13日晚,央視主持人白巖松就大學生開學問題連線了教育部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王登峰主任,替大家詢問了這個問題,然而得到的結果或許讓很多人失望了,因為此次連線大家並沒有從王登峰主任口中得到任何具體的線下開學時間,只得到一個大學開學繼續後延的通知。
  • 關於角膜移植,眼科專家曝出了真相...
    四、患上角膜病,什麼情況下需要角膜移植?  五、角膜移植一般要等多久?  六、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如何保護眼角膜?  Q:生活中常見的角膜病有哪些?  A:因為角膜是眼球裡面前面的透明組織,從它的病變來講,一般有先天性的、後天性的,先天的來講,大部分都跟遺傳有關係,所以這個孩子生下來就先天性角膜白斑等等,還有先天性的角膜皮樣瘤,就在黑眼珠子邊上長一個這樣的一個腫瘤一樣的,像類似這些先天性的角膜疾病,這個都要通過角膜移植手術才能重見光明
  • 22歲湖南女大學生患病離世,生前最後的願望令人敬佩
    22歲的女大學生陳琦一直催媽媽聯繫省城長沙紅十字會。陳琦的母親告訴記者,女兒知道自己的病治不好了,但她還很年輕,想要把角膜留在世上,幫助別人看見這個世界,用另一種方式活下去,遺體捐出來做醫學教研,用最後的力量做一些真正有意義的事。1月4日下午5點,陳琦媽媽輾轉通過長沙市紅十字會聯繫上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遺體捐獻接收站,電話裡強烈表達了陳琦捐獻角膜遺體的意願。
  • 22歲湖南女大學生患病離世,生前最後的願望...
    22歲的女大學生陳琦一直催媽媽聯繫省城長沙紅十字會。陳琦的母親告訴記者,女兒知道自己的病治不好了,但她還很年輕,想要把角膜留在世上,幫助別人看見這個世界,用另一種方式活下去,遺體捐出來做醫學教研,用最後的力量做一些真正有意義的事。1月4日下午5點,陳琦媽媽輾轉通過長沙市紅十字會聯繫上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遺體捐獻接收站,電話裡強烈表達了陳琦捐獻角膜遺體的意願。
  • 最珍貴的「鏡頭」:蘇州紀錄片攝影師捐獻角膜 高校學子將重獲光明
    每天他都要刷上三部電影或者紀錄片才入睡。對細節的把控更讓他的同事印象深刻。   邵蘇峰的同事陳潔回憶說,他拍的時候那個鏡頭要怎麼走,燈光什麼的,都是事無巨細地去告訴你,然後一遍不行來兩遍,就我們自己玩的東西他都會很摳細節,很追求完美。
  • 角膜潰爛,原來是得了這種罕見病!
    罕見病種類繁多,發病率低,仍有許多罕見病面臨著知曉率低、診斷率低等情況。神經營養性角膜炎就是其中一種。神經營養性角膜炎(neurotrophic keratitis,NK),是一種因三叉神經支配的角膜神經功能受損而引起的罕見眼病,特點是角膜感覺降低或缺失,導致上皮脫落、長久不愈,最終導致基質潰瘍、溶解和穿孔,最嚴重者甚至可以致視力完全喪失。由於缺乏有效針對病因即角膜神經損傷的治療方法,中重度NK被認為是最具挑戰性的眼部疾病之一。
  • 10歲女孩因先心病去世捐獻眼角膜,助9歲彝族女孩重...
    6月11日上午,承載著烏嘎光明和希望的角膜也從長沙愛爾眼庫空運至北京,又一次開啟「你是我的眼——角膜盲症公益救助」公益活動。據悉,本次為9歲小朋友烏嘎帶來光明的是10歲小女孩小虹,她在2020年6月9日因先天性心臟病去世後捐獻了自己珍貴的眼角膜。這位漢族小女孩的角膜讓彝族女孩重建光明,讓身在湖南和雲南的漢彝兩家親人的心緊緊系在一起!
  • 父親推開門瞬間淚奔,裡面全是女兒器官的受捐者:她的身後,還有137萬人
    當推開房門時,他們的情緒瞬間失控,裡面全是受捐人員的圖片和感謝。女兒的器官成功救治了5人,聽說這些原本備受折磨的患者,因為器官移植正常生活後,兩人忍不住淚流滿面。「等於又多了好幾個丹丹。只要他們好好活著,比什麼都強。」器官捐獻,聽起來很遙遠,實際上就發生在我們身邊。每一座城市,都有許多動人的事跡。
  • 一位腫瘤醫生對家人患癌去世的8點感悟,值得所有人深思!
    我的嶽父2016年元旦患癌,2019年8月底去世。這三年多的時間裡,由於基本上是親身經歷,因此感悟頗深。一腫瘤一定要早發現早治療嶽父在2015年12月底發現得了胃癌。後來我想:如果真的依了他說的,「歇歇就好了,過一段時間再說」,會是什麼情況呢?二父母患了癌症,子女一定要如實告知嶽父檢查結果出來後,大家開始商量要不要如實告訴他病情?他能否承受得住這麼大的打擊?要不要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