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的6個經典實用心理效應,讓你的生活事半功倍

2020-12-17 錢德勒勒2

那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六條著名的心理學效應

歡迎關注點點訂閱一起長知識

第一個暈輪效應

喜歡一個人就會喜歡他的一切

在生活中

我們一旦對某人的某種特徵形成好或壞的印象後

在看待他的其他品質時

也會傾向於帶上相似的態度

這種強烈知覺的品質或特點

就像月亮形式的光環一樣向周圍瀰漫擴散

從而掩蓋了其它品質或特點

所以也形象的稱之為光環效應

追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如果你因為一個歌手寫詞寫的很好而喜歡上他

久而久之就很可能會喜歡上其他的特點

比如你漸漸的會覺得他是世界上聲音最動聽的人

是你見過最帥的人

甚至還會假設他的道德水平也比較高

暈輪效應的本質是一種認知偏差

是一種以偏概全的認知方式

所以喜歡一個人就會喜歡他的一切

其實是你的心理

在跟你玩遊戲

千萬不要輕易當真

第二個歸因偏差兩種常見的歸因偏差

你是否犯過

歸因指我們對自己或他人的行為及行為結果進行因果判斷的過程

基本歸因錯誤

人們在對他人的行為進行歸因時

常常更關注人格的或態度等內在的特質

而忽視了情景因素

你一般是如何看待你們班上的學霸和學神的

大家在談論到這些人士一般更加關注的是他們的智商和能力

卻忽視了他們的努力程度

這就是犯了基本的歸因錯誤

歸因的自利偏差

人們在對自身行為進行歸因時

常常把成功歸因於能力努力等內部因素

把失敗歸因於外部因素如任務的難

易程度等

簡單的來說

就是成功歸自己

失敗

怪別人

第三個巴納姆效應

你是什麼星座的

巴納姆效應認為

人們總是特別容易相信一種對於自己的籠統描述

即使是這種描述十分空洞

但人們還是確信這就是自己真正的人格面貌

相信大家都玩過星座

我們看一下簡單的描述

白羊座充滿活力

有用不完的精力

總是鬥志高昂

雙魚座敏感脆弱

愛哭鬼

鴕鳥心態心腸軟善良

上述星座描述對比鮮明

但仔細一看誰又沒有敏感脆弱的一面呢

快樂和悲傷

脆弱和堅強

難道不正是彼此的存在為前提嘛

畢竟沒有快樂

也就不會有感到悲傷

事實上

因為星座分析採用的是一種籠統的兩極化描述

而人的情緒永遠處在有這兩個極端所形成的坐標

緯度上

也正是因為這種描述覆蓋了線段上的每一個點

而每個個體對情緒的心理量又有所不同

無法進行比較

所以不論你是什麼星座

你會認為他說的就是你

第四旁觀者效應

不報警

真的是因為人性冷漠嗎

旁觀者效應也叫做責任分散效應

其他人在場使得個體採取某種行動的可能性降低

也可以理解成原本屬於一個人的責任

被主觀分散到其他在場身上

紐約時報曾報導過

這樣一起事件

kitty在下班返回公寓的途中遭到歹徒的襲擊

這場襲擊持續了將近三十分鐘

期間kitty多次朝附近的居民樓呼叫

但除了一人報警以外

其他人都沒有伸出援手

最後

他在被送往醫院的途中死去了

事後據調查

當時有38人聽到了kitty的呼救聲

都看到了他正在被襲擊時的場面

但他們都沒有採取任何行動

在場的38人不可能全是冷血的

我們可以用旁觀者效應來解釋這一現象

旁觀者效應即當有其他人存在的時候

人們不大可能去幫助他人幫助的可能性越小

同時給予幫助前的延遲時間越長

第五個馬太效應

富者越富

窮者越窮的馬太效應描述的是兩極分化現象

新約馬太福音裡面有說

凡有的還要加倍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如今在世界範圍內

大約有80%的財富集中在少數人的手裡

只有20%的財富供剩下的大多數人使用

為什麼少的人反而擁有更大的金錢總量

而多的人卻擁有更少的金錢總量呢

這是因為強者原本所有具有的優勢

能夠作為到下一次交易的成本

從而賺取更多的利潤

這樣形成一種積累優勢

可投入的成本越來越多

收穫的也越來越大

使得強者愈強

富者愈富

而弱者本來就擁有較少的資源

變強的資本和機會也就少了

當然

這也給予我們普通人一個道理

與其去仇富不如正視自己現有的資本

利用這些已有的財富努力超越過去的自己

畢竟與自己賽跑遠比

與那些已經站在了金字塔頂峰的人賽跑

更有意義

第六個搭便車效應

佔盡便宜

卻一毛不拔

搭便車效應指的是某個成員為集體所做的努力

使得全體成員都可能獲利

但成本卻由這個成員自己承擔

在某個活動的策划過程中

有兩個部門的人參與其中

一成員花費了最多的時間

精力和金錢來完成這項工作

其他成員只是進行基本的配合

甚至還提出了許多難以完成的要求

活動圓滿結束

榮譽由全體成員共享

成本卻基本由一人承擔

這就是搭便車在實際生活中的體現

可以說是很常見了

那麼

搭便車效應有哪些危害呢

損害成本承擔者的利益和積極性

第二

助長其他成員的惰性反應

在整體的結果上就是集體的積極性下降

工作質量下降

除了上面提到的還有哪些

你覺得學習了以後能夠受益終身的心理學效應呢

歡迎留言評論

相關焦點

  • 心理學:在日常生活中,讓很多人都深受影響的10個心理學效應
    對於心理學效應,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它是指社會生活當中較常見的心理現象和規律,是某種人物或事物的行為或作用,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深受心理學效應的影響,當然,它具有兩面性,消極和積極的意義,如果能夠真正運用好,就需要真正地去好好了解,其實這對於在日常生活中,無論是工作還是其他方面,都有重要的價值
  • 錢鍾書《紀念》:愛情遇上這6個心理效應,處理不好你就完蛋了
    楊瀾曾經說過:「沒人有義務通過你邋的外表來了解你的內心。」男女要去相親、見面,就要遵循首因效應的心理原理,注重衣裝打扮,言談舉止,給彼此留下一個好的第一印象,開啟情感延續的第一步。2.日久會生情是一種經歷磨合後的默契,一見鍾情固然好,但日久生情更靠譜。
  • 這些冷門但十分實用心理學效應你知道幾個?
    1.遲延滿足效應發展心理學研究中有一個經典的實驗,稱為「遲延滿足」實驗。實驗者發給4歲被試兒童每人一顆好吃的軟糖,同時告訴孩子們:如果馬上吃,只能吃一顆;如果等20分鐘後再吃,就給吃兩顆。2.淬火效應金屬工件加熱到一定溫度後,浸入冷卻劑(油、水等)中,經過冷卻處理,工件的性能更好、更穩定。長期受表揚頭腦有些發熱的學生,不妨設置一點小小的障礙,施以「挫折教育」,幾經鍛鍊,其心理會更趨成熟,心理承受能力會更強;對於麻煩事或者已經激化的矛盾,不妨採用「冷處理」,放一段時間,思考的會更周全,辦法會更穩妥。
  • 心理學:超實用的七個心理暗示技巧,讓身邊的人乖乖聽你的話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讓別人聽話,似乎是很多人喜歡研究心理學的原因之一,其實讓別人聽話就是給他植入觀念,讓他順從自己的想法。從個人角度來講,人只會聽自己的話,所以遵循人性規律就是讓人「聽話」的秘訣。
  • 影響你生活的14個心理效應,穿透靈魂
    生活中,也許有些事你不知怎麼做,或者你做了自己無法解釋的事,那就來看下心理效應是怎麼解釋的吧
  • 心理學:了解六個「效應」,讓他不覺愛上你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喜歡一個人,從來都不是無中生有的,而是有一定的心理效應在支持;在這些心理因素的驅使下,讓我們心有所願,並且用行動,將緣分抓牢。 六個心理效應,讓他不覺愛上你。 從相遇到相愛,兩個人情愫的生長,需要一個過渡的時間。
  • 實用的育兒心理學效應——「白熊效應」
    你是否發現,你家的小幼崽成長到某個階段後,會一改之前的「歲月靜好」,變得越來越難對付?的確,人類幼崽有個特點,就是當他們「自我意識」開始萌芽之時,即便是爸媽爺奶眼中的「天使寶寶」,也會變得不再順從愛和你對著幹,這就是媽媽們都知道的「Terrible 2和Horrible 3」。
  • 生活中有趣的心理效應
    問:「你學什麼專業的啊?」答:「我是心理學專業的」問:「哦?那你會催眠嗎?你知道我心裡在想什麼嗎?」答:「……」當有人對你說他是學心理學專業的時候,你千萬不要問上面的問題。因為學心理學的人不會催眠,更不可能知道你在想什麼。19世紀末,心理學才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到了20世紀中期,心理學才有了相對統一的定義。由此可見,心理學其實是一門十分年輕的學科,它的許多理論都是不完備的,目前仍處於探索階段。
  • 身邊的心理學:避免慣性心理效應的不良影響
    慣性心理效應是依據本人多年對心理學研究,特別是對銀行信貸心理學研究,發現人們心中存在一種慣性效應心理規律。慣性心理效應,通俗地說,就是人們某些仇恨、想法,不會輕易改變的效果。這裡的「力」是二個方面的力:一是外界影響力,如上述李四的示好;二是自我調節力,如包容、容忍或發酵、激怒等自我調節心態的力。(二)慣性心理能量。固化的心理的穩定性包含了一種的心理能量,我們稱之為慣性心理能量。
  • 戀愛心理學丨他們互相討厭卻日久生情?其實離不開心理效應
    生活裡面,也不乏這種戲劇化的故事。小時候,你我前後桌,我扯你的辮子,你掄起書本砸我的腦袋;長大後,你我是同事,我們為了一個企劃各不相讓。剛開始我以為我們是天生的死對頭,卻不知道,丘比特的紅線早已將我們的命運連在一起。像溫水煮青蛙,反應過來後,已無法自拔。
  • 三個生活中常見的心理學效應,你有遇到過嗎?
    在生活中,我們總是會遇到各種問題,也遇到各種有趣的事情。有些事情不斷重複,即使複雜難解,但是其本質,依然可以總結出神奇的心理效應醞釀效應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阿基米德,我們只知道他發現了浮力原理。但是他發現原理的過程,卻是非常有意思。他是先通過常識去試,然後思維進入一種死胡同。
  • 8個愛情中的心理學效應
    今天跟大家分享8個與愛情相關的有趣的心理學知識,相信這些你都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過、聽說過。只是你不知道他在心理學上有這樣的名字罷了。今天就給大家列出來,看看是否感同身受。1、 戀愛中的馬太效應:馬太效應在戀愛中的表現為:強者越強,弱者越弱。當你願意為自己多付出,不斷完善自己,你的個人魅力得到提升,從而提高個人吸引力;而當你一味討好對方,則會讓對方恃寵而驕,你在投入過程中不斷「貶值」,對方卻在投入過程中不斷「增值」。
  • 3大心理學效應,看完就懂的人際交往技巧
    很多人對心理學都有很大的誤解,認為只要學會了心理學就可以讀懂他人的心,這其實是一種對心理學的錯誤認知。每個人的個體都是特殊的,沒有一個人能完全看透另一個人的全部。心理學不是神,它不過是一種針對人的思想、情感、與行為作出的研究。
  • 遊戲心理學研究4:適用於遊戲設計的6種心理效應
    前文回顧:遊戲心理學研究:5種適用於遊戲的心理學效應理論遊戲心理學研究(續):貫穿遊戲設計的4類心理效應
  • 心理學中的巴納姆效應在生活中的運用
    這就是心理學效應—「巴納姆效應」。 其實,人在生活中無時無刻不受到他人的影響和暗示。 比如,在公共汽車上,你會發現這樣一種現象:一個人張大嘴打了個哈欠,他 周圍會有幾個人也忍不住打起了哈欠。有些人不打哈欠是因為他們受暗示性不強。 一個人開懷大笑,旁邊的人受到感染,也會情不自禁地笑起來。
  • 影響每個人的十個心理學效應
    掌握心理學效應,能夠剖析自己平時不易察覺的非理性行為,能更好地了解自己,讀懂他人,透視社會;能讓我們採取更合理的方式對待他人,處理事務,更好地掌控自己的人生。日常生活背後的典型心理學效應,讓我們以此為鏡,光照自己。
  • 十個有趣的心理學效應,讓你更懂自己
    下面十個心理學效應 讓你更懂生活 更懂自己 No.1 責任擴散效應 這一效應指發生了某種緊急事件時
  • 心理學:想讓男生離不開你,運用好「棄貓效應」,事半功倍
    結果老公轉了個身說:「你瞎啊,看不到桌子呀。」然後又繼續睡覺了。孩子在樓下玩,不小心摔了一跤。回家後,他對著他說:「你是不是蠢啊,一個孩子都看不好。」一道菜,稍微鹽多放了一點點。他摔了筷子說:「你做的是人吃的飯嗎?笨的跟豬一樣,做個飯都做不好。」
  • 有趣的十個心理效應
    生活中有不少從眾的人,也有一些專門利用人們從眾心理來達到某種目的的人,某些商業廣告就是利用人們的從眾心理,把自己的商品炒熱,從而達到目的。生活中也確有些震撼人心的大事會引起轟動效應,群眾競相傳播、議論、參與。但也有許多情況是人為的宣傳、渲染而引起大眾關注的。常常是輿論一「炒」,人們就易跟著「熱」。廣告宣傳、新聞媒介報導本屬平常之事,但有從眾心理的人常就會跟著「湊熱鬧」。
  • 在生活中,也許影響著無數人的8個心理學效應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於心理學這門知識,越來越重視了,畢竟它和我們日常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心理學的範圍很廣,其中有一些讓人迷戀的心理學效應,真的非常的有趣,或許很多人對於它們的名稱聽到過,但是真實的含義是什麼,知道的人大概就不是很多了,那麼根據這方面小編今天來聊聊,可能對每個人的生活都會帶來影響的8個心理學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