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耳朵如何護理

2021-12-31 優貝兒寶

新生兒的耳朵該如何護理呢?因為嬰兒本身新陳代謝旺盛,分泌物隨之也比較多,所以要給寶寶及時清潔;然而,新手爸爸和新手媽媽們缺乏育兒的經驗,對嬰兒耳朵的護理也是一知半解,下面我們就來系統的學習一下新生寶寶耳朵護理的注意事項吧。

(一)清潔新生兒外耳道和耳背

洗澡後若發現寶寶耳部有水,媽媽可以用乾燥的棉籤輕輕擦拭寶寶的外耳道和耳廓。動作一定要小心輕柔,千萬不要深入耳道內部,避免戳傷寶寶的耳膜。

另外,媽媽們在洗澡或給寶寶做清潔的時候,還要留意寶寶的耳朵後面有沒汙垢,因為這個位置較隱蔽很容易被忽視,卻最容易積攢汗液和汙漬,引起溼疹,因此也要注意經常清潔。如果寶寶發生溼疹的話,可以用寶寶專用的溼疹膏。

(二)避免新生兒耳道進水和流進奶液

避免水、奶液進入寶寶的耳朵裡而引起耳道發炎,一個要點是給新生寶寶洗澡的時候,家長們注意,用手託住寶寶的頭的同時,用拇指和尾指把寶寶的耳廓輕輕反折一下蓋住耳道,以避免洗澡時不小心有水進入寶寶耳朵裡(如果無法做到以上動作,也可以用棉花輕輕的塞在兩邊的耳朵,洗完澡記得取掉)。

另一個要點是,寶寶吃完奶後要豎著抱起來一會兒拍嗝,這樣可以防止寶寶躺著的時候吐奶,而奶液會流入耳道導致耳道發炎。同時媽媽們也要儘量避免躺著給寶寶餵奶,同樣也容易導致奶水進入耳道而引起發炎。

(三)千萬不要自己給新生寶寶掏耳朵

有些爸爸媽媽會有掏耳朵的習慣,然而對於新生的小寶寶來說,家長們一定不要自己在家給小寶寶掏耳朵,儘管嬰兒耳朵也是會有分泌物的,但是嬰兒的器官是異常嬌嫩的,一不小心就很容易發生損傷。如果寶寶有特別明顯的汙漬,一定要到醫院請專業醫生幫忙清理。平時,爸爸媽媽們也要注意寶寶身邊的物品,避免物品使用不當或者家長的疏忽,出現傷害寶寶耳朵的情況的發生。

以上就是新生寶寶耳朵護理的三個注意的事項,爸爸媽媽們要做到並不難,就是要避免因為大意或者疏忽,而給新生寶寶帶來無法彌補的傷害。總之,新生兒耳朵的護理,既要做到保持清潔乾淨,又要做到細緻周到。

以上內容均來自網絡或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我們刪除

公司網址:http://www.ruilutang.com

公司電話:400-003-3839

相關焦點

  • 新生兒耳朵護理的三大要點!
    然而,新手爸媽們缺乏育兒的經驗,對嬰兒耳朵的護理也是一知半解,下面我們就來系統學習一下新生寶寶耳朵護理的注意事項吧!一、清潔新生兒外耳道和耳背洗澡後若發現寶寶耳部有水,媽媽可以用乾燥的棉籤輕輕擦拭寶寶的外耳道和耳廓
  • 如何去護理新生兒的五官
    答:新生兒剛出生時,常出現角膜出血的情形,如果情況不嚴重,過一陣子即會自行消退,家長無需過於煩惱。若情況始終未改善或真的很擔心,可前往就醫診治。 2、問:如何觀察寶寶是否有斜視?  答:斜視,看起來好像鬥雞眼,這主要是因為兩眼間距寬的緣故,需仔細觀察。
  • 新生兒皮膚如何護理?
    新生兒皮膚具有細膩、柔嫩、溫軟、平滑和紋理不清的特點。
  • 新生兒護理細節多,過度清潔也是錯,下面幾個地方別多洗
    孩子在剛剛出生之後,作為父母也會萬分的緊張,有很多新手父母之前沒有經歷過,所以不知道該如何來護理新生兒,因此也曾經做錯過很多的事情。專業的醫生就表示在護理新生兒過程中6個部位不要過度清潔,否則只會給寶寶造成傷害。
  • 新生兒日常用品有哪些?如何選擇?護理寶寶要注意哪些
    分娩日即將來臨,寶寶也即將出生,準父母都會提前準備很多嬰兒護理用品,即使向老輩人或是已為人父母的閨蜜請教,實際應該準備哪些嬰兒用品以及應該如何選擇,這當中也有不少學問。有些嬰兒用品根本都不用準備,因為用不到,所以,我們還是需要好好的多學習下母嬰護理知識,我們就不會在為嬰兒購買用品時而浪費金錢。 那麼哪些是必需品?而哪些用品不必買。一,常規新生兒餵養護理用品清單。1,寶寶綁帶合同套(貼身無骨純棉,可以薄點的。外穿合同套,厚點的。
  • 新生兒黃疸該如何護理?有這三種臨床表現
    黃疸是新生兒常見的一種疾病,新生兒黃疸主要是因為新生兒的肝臟功能發育不完善,膽紅素代謝異常,血中的膽紅素濃度升高引起的一種疾病。一般新生兒黃疸過一段時間就會消退,如果不能消退一定要及時就醫,那麼,新生兒黃疸該如何護理呢?那麼黃疸的臨床表現有哪些?該如何治療?
  • 面對新生兒手足無措?媽媽護理好十個關鍵部位,讓寶寶健康成長
    很多媽媽對剛出生的嬰兒,都感覺到非常地手足無措,孩子軟軟的一小坨,抱都不太會抱,孩子的護理更是兩眼一抹黑,不知道怎麼辦。新生兒和嬰兒大不一樣,除了吃和睡之外,護理寶寶也很重要。護理不當會害了娃。比如說臍帶護理不當,可能會導致發炎,皮膚護理不當,可能會導致孩子長疹子,眼睛護理不當,會導致孩子淚流不停,屁股護理不當,可能會導致小屁屁紅彤彤的,像猴子屁股一樣。所以新手媽媽除了要給孩子喝飽睡好之外,還要學會護理寶寶。
  • 新生兒寶寶耳鼻口怎麼護理?寶媽媽你知道嗎?
    新生兒是那麼嬌嫩,好像稍稍碰一下都會受傷一樣。很多媽媽不知道該怎麼呵護新生兒,尤其是孩子的耳、鼻、口。而且面對並不適應的新環境,孩子難免會出點小麻煩,僅僅心疼是不夠的,此時小寶寶需要的是媽媽的精心照料。
  • 新生兒10種常見皮膚問題如何護理?資深月嫂分享護理經驗
    其實寶寶的皮膚問題遠不止這種,新生兒出生後的30天內,有可能出現的皮膚問題就高達10種,每一種幾乎都能讓寶媽寶爸心驚膽戰。怎麼辦?快來看看有經驗的月嫂是怎麼護理的吧!!!01新生兒紅斑新生兒紅斑又稱新生兒過敏性紅斑,發生率為30%~70%,一般足月新生兒多見。
  • 新生兒:如何給新生兒洗澡
    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下如何幫新生兒洗澡,以及讓寶寶不害怕洗澡的小經驗吧!   給寶寶洗澡的8個步驟    1準備洗澡用品在給寶寶洗澡前要準備好寶寶洗澡需要用到的所有物品,並放在隨手可以拿到的地方,以免中途需要拿而手忙腳亂。
  • 新生兒:嬰兒皮膚起紅疹?教你如何護理寶寶嬌嫩的皮膚
    特別是現在到了秋冬季節,天氣乾燥,寶寶的皮膚就更容易出現問題,媽媽們該如何預防和應對呢?下面就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常見嬰兒皮膚問題的特徵及護理方法。     新生兒痤瘡        新生兒蕁麻疹/毒性紅斑
  • 新生兒如何護理?冬季呵護這六點很重要
    寶寶剛出生,身體都很脆弱,抵抗力也比較低,寶寶從媽媽肚子裡出生後也需要適應外界環境,因此護理的時候需要格外小心。01新生寶寶護理需注意的6個方面溫度和光線胎便:新生兒出生3日內排的胎便黏稠,色黑綠或深綠,無臭,若餵養充分,2~3日即轉為正常的嬰兒大便。胎便:新生兒出生3日內排的胎便黏稠,色黑綠或深綠,無臭,若餵養充分,2~3日即轉為正常的嬰兒大便。
  • 如何給新生兒測量體溫?做對家庭護理,讓寶寶不受罪
    新生兒的體溫調節功能不是一出生就已經完備的,所以需要我們為他營造舒適的環境,過冷過熱都不好,很多人出院的時候把小寶寶裹得裡三層外三層,一有風吹草動,就擔心寶寶著涼,其實寶寶已經被悶得小臉通紅,有苦難言。
  • 新生兒沐浴課程—如何在家中洗澡
    2、物品準備:寶寶都需有自己專用的沐浴用品,新生兒的衣物、墊巾及沐浴後包裹新生兒的物品等要乾燥清潔舒適。3、寶寶準備:寶寶沐浴要在餵奶1h後進行或者沐浴前1h禁止餵奶,以防在沐浴過程中寶寶出現吐奶甚至嗆咳窒息。4、大人準備:雙手要暖和乾淨,指甲不要長,短於指端,防止劃傷寶寶皮膚,穿著衣褲整潔。
  • 眼睛、耳朵、肚臍…給新生兒洗澡,建議身上這6個部位需科學護理
    2、擦拭有技巧,由內而外臍要想避免新生兒臍炎,一定要做好日常消毒,並保持臍部乾燥、清潔。具體來說,要注意以下方面。1、寶寶出生24小時內密切關注寶寶出生24小時內,要觀察醫生貼在寶寶肚臍眼上紗布的變化,如果只是一小點血漬,屬於正常現象,不必驚慌。如果有大量血漬,請及時找醫生。之後那幾天,也要密切關注寶寶肚臍的變化,有什麼問題隨時找醫生問清楚,打消自己的疑慮。
  • 10種新生兒皮膚問題,別慌,正確護理是關鍵
    30天內,皮膚總會或多或少出現一些小問題,比如這裡有點紅斑,那裡有點脫皮,護理時總是有些擔心。(新生兒紅斑)護理方式如何預防新生兒紅斑?1、新生兒用品應柔軟、清潔、刺激性小,衣物清洗時一定要將化學洗滌劑洗滌乾淨。
  • 新生兒蛻皮或是疾病徵兆
    可是對於新生兒的護理問題,顯然許多新媽媽都是不自信的,特別是新生兒的皮膚護理問題,更是媽媽們要面對的第一道難關,畢竟新生兒的皮膚這麼柔嫩,一不小心用錯方法就會傷害到寶寶。  剛出生的健康寶寶皮膚上覆蓋著一層胎脂,皮膚也是紅潤和光滑的,但出生頭幾天就會變得有些粗糙,甚至有脫皮,有皺摺的地方還會有皸裂。
  • 愛博恩奧孕會圓滿結束丨新生兒護理大咖乾貨來襲
    8月13日下午,由愛博恩舉辦的Golden baby(金寶貝)定製計劃系列孕產宣教課程之《準爸媽奧『孕』會——新生兒護理特訓營
  • 嬰兒出生後,護理不能大意,這幾個護理常識,新手爸媽要知道!
    不過,在開心的同時,對於新生兒的照顧是不能大意的。因為新生兒剛接觸新的環境,還不怎麼能夠適應周圍的環境以及陌生的面孔。這時候就需要有足夠的經驗來照顧新生兒。以下是新生兒的7個護理常識,不管是過來人,還是新手媽媽,都是很有必要來看看的哦。
  • 新生兒吐奶如何應對
    而新生兒經常吐奶,媽媽們一定要分辨是生理原因、病理原因還是自己餵養不當的原因,從而決定如何解決寶寶吐奶的煩惱。正常情況下的吐奶,家長也不用擔心,只有寶寶體重增加正常,精神狀態好就行。          一般而言,寶寶出生時開始吐奶,一般在兩個月大時最嚴重,三個月大後慢慢減少吐奶的次數,寶寶半歲後吐奶現象就很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