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汗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同時又是人們排毒和調節體溫的一種方式,尤其是在氣溫非常高的夏季,出汗也會比平常多。但不同的人,其體質不同,出汗情況也不盡相同,有的人群稍微一運動就汗流浹背,而有的人劇烈運動後,出汗量也少的可憐,看到這裡,人們肯定會有疑惑了,出汗多或者不出汗是不是病?
出汗多和不愛出汗的人,哪種體質更好?這5種出汗,不論男女,暗示身體出現了大問題,需提高警惕。
1.出汗多
喜歡出汗的人無論是炎炎夏日,還是寒冷冬季,其手腳總是溼漉漉的,這屬於一種「多汗症」,屬於一種病態。據相關研究結果表明,多汗症的形成與基因有關,可能是神經過度興奮而導致人體汗腺分泌過度,同時中醫認為,手足多汗是脾胃虛熱、血虛、陽虧的表現。因此,當身體出汗異常多時,不要盲目認為這是身體排毒功能強大的表現,可能還與人體脾胃健康有關,應該引起重視,積極調理,避免更多疾病的發生。
2.少汗、不出汗
運動過後,少汗或者無汗人群可能是先天性汗腺不發達或者汗腺缺乏所導致的,其排毒功能較弱。除此之外,還可能是皮膚病引起的局限性無汗,比如硬皮病、麻風病、皮膚萎縮等皮膚病,同時糖尿病、慢性腎炎、惡性腫瘤患者都可能出現全身無汗或少汗的情況。不易出汗或少汗,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保持身體的清潔,沒有多汗出現異味的困擾,但另一方面可能是皮膚病或疾病導致,也需引起重視,及早檢查治療。
3.自汗
「自汗」從字面意思來看,就是自主、自動流汗,即使天氣不熱,人們不運動,身體也會大量出汗,通常還伴隨著精神疲憊、四肢無力、容易感冒心慌,特別怕風怕冷,從中醫研究方面來看,這種情況屬於氣虛的表現,多半因為胃氣虛弱、體表不固所導致的情況。在現實生活中,部分肥胖人群容易出現這種自汗的現象,坐著不動也會出大量的汗,這也是體虛的一種表徵。
4.盜汗
盜汗即夜晚睡覺時出的汗,人們時常會因汗量裹挾難受而從睡眠中甦醒,只有當掀開被子,這種盜汗的現象才會停止,同時盜汗還時常伴隨著手腳發熱、心胸煩熱、面頰潮紅、口舌乾燥等症狀,中醫認為,這是屬於陰虛的表現,多半是因為陰虛內熱、心血不足多導致的情況。而這種情況,一般在男性身上比較常見。
5.疾病性出汗
異常多汗、少汗或無汗的情況,還可能是身體疾病的警告,如甲亢,又稱之為甲狀腺機能亢進,患者甲狀腺素分泌異常,身體會出現體溫升高、多汗等症狀,同時患者還易有精神緊張、心情煩躁、難以入睡的表現。再比如低血糖患者,血糖下降會導致身體腎上腺素大量分泌,患者極易有出冷汗、面色蒼白、手腳無力等表現。
出汗是人的生理現象,人體大致有300萬左右的汗腺,且汗腺與人體分泌、代謝息息相關,出汗更是人們健康的「風向標」,當出現出汗異常時,應引起重視,是對自身健康負責。
【本文由「熊貓醫學」新媒體獨家出品,圖片來源於網絡。作者白櫻,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