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從事鮮花行業和鮮花團購的原因,看到了各種各樣的鮮花團購營銷方案,其中與鮮花最密切關聯度最高的活動方式就是團花送花瓶?
先不管免費送還是換購的形式,我們也都知道,無論在任何情景下插花,必須得有花瓶,但是僅僅只是想要花友們獲得一個花瓶嗎?還有沒有其他的深意?
原來,這是因為心理學上的「鳥籠效應」!鳥籠效應是一個著名的心理現象,又稱「鳥籠邏輯」,是人類難以擺脫的十大心理之一。
「鳥籠效應」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規律,人們會在偶然獲得一件物品後,會繼續添加更多與之相關而的東西。鳥籠效應:假如一個人買了一隻空鳥籠放在家裡,那麼一段時間後,他一般會為了用這隻籠子再買一隻鳥回來養而不會把籠子丟掉,也就是這個人反而被籠子給異化掉了,成為籠子的俘虜 [1]
原來,花瓶也就是這個鳥籠!因為鮮花的開放周期,所以當花瓶空的時候,因為花瓶的原因,還會引導花友進行復購!
但是假如我們想讓花友們擁有花瓶進行復購,關於給花友花瓶的形式是免費送好呢還是+xx錢換購好呢,你想過這個問題沒有?
先說結論,換購的效果大於免費贈送的效果!
銷售界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客戶要的不是便宜,而是要感到佔了便宜。客戶有了佔便宜的感覺,就容易接受你的產品!
那贈送和換購到底有什麼區別呢?
一. 從形式上看:贈送和換購的區別
贈送的模式有兩個弊端:
1、是會讓消費者模糊產品的價值,因為價格才是價值的體現,沒有價格的產品就會淪為主產品的附庸品,導致的結果是送了沒人覺得好,一旦不送了就會有人覺得商家耍心眼,因為你的贈品已經淪為了主產品的一部分。
2、送的模式是一種被動式的接受,總有顧客不喜歡卻被送了一堆贈品,那麼這樣一來,贈品的意義就完全體現不出來了。
3、換購的思路是讓用戶主動去選擇。雖然價格不高但也是需要花錢的,這就讓顧客心理清楚這個產品的價值所在,便宜只是商家比較良心,而且這也屬於購買了主產品才能享受的特權,那麼機會難得就一定要珍惜。
4、人性角度來看,花了錢的東西才知道珍惜,免費的永遠都不在意。所以,說到這裡我們就不難理解麥當勞為什麼總是出一些加1元換購的券,而不是直接給免費領取的券。麥當勞差的並不是這一塊錢,而是讓顧客主動選擇的這種習慣。
二. 從心理感看:典型的比例偏見
舉個例子,一個東西100元,做活動減20,活動價80。另一個東西40元,打5折,活動價20元。同樣的兩個商品都是減20,但是心理上就會覺得5折的很划算
因為我們相較於計算數值,更喜歡計算比例,100元的東西80賣,相當於8折賣出,對比5折,頓時覺得哇塞,5折的好划算
所以商家對於低價商品都喜歡打折,對於高價商品更喜歡降價了,這兩個策略呢都讓你覺得更加划算
有了這個簡單的概念後,我們再來看+1元換購,發現其實是同樣的道理
這裡我們舉個例子來更好的說明,策劃個活動,購買一束鮮花,+1元可以再買一個花瓶
首先先想想看如果不需要加錢而是直接送,你就會覺得花瓶對比鮮花微不足道,心裡不會起任何波瀾,對這束鮮花也就沒有什麼興趣
如果是+1元購買,你會用1元對比9.9的花瓶價格,你會覺得哇塞,好划算,從而對這束花的興趣就會大了很多
實際,在換購的過程中,還利用顧客的規避損失心理,通過1元與9.9元的花瓶對比,不換購就損失8.9元,與贈送相比,1元與花瓶具有價格的可衡量性!
如果,你想更好的利用這個策略,還可以如此變換,大家在實操中肯定也遇到一種問題,就是哪怕群發通知,邀請幾個花友入群就可以免費獲贈花瓶一個,但是即使是這樣,也贈不出幾個花瓶。
原因是什麼呢?
1、因為花友即使為了花瓶邀請人入群,但是在心裡而言,還是認為是在幫你,而不是幫自己,幫助就有酬勞,花瓶就是酬勞!
2、如果是換購呢,儘管是由於營銷方案的誘導,但是邀請其他人是出於自願的,是利己的,是為了有花1元沾8.9元便宜的資格!
再說,現在的顧客被各種渠道各種商家教育的很聰明了,9.9元鮮花送9.9元的花瓶,鮮花價值等於0,所以,更重要的是,這樣的活動主動降低的是鮮花的價值而不是價格!
最後,以前的老大經常提過一句話「殺人的買賣有人做,賠錢的生意沒人幹」!
你認為這句話有道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