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國際動漫展終止!AI創作手塚治虫漫畫發布!

2020-12-21 悸旖談動漫

現在疫情已經得到了控制,但是仍是不能鬆懈的時候。而我們在家呆著的這一周,又發生了許多事件。如現在很火爆的肖戰事件,可以說是鋪天蓋地。而與此同時,日本方面也是發布了很多新消息,我們來看看。

東京國際動漫展宣布終止

原定於今年三月的東京動漫展,收疫情影響,於今日宣布終止,並全面退票。東京動漫展是世上最有影響力的動漫展,每次開展都會發布大量的新作消息。而來自全世界不同國家的同好,也會在這裡找到不少的知己。但是考慮到疫情的嚴峻,為了參展者的安全,主辦方不得不停辦這場廣大宅男宅女期待已久的盛宴。

想想這也是迫不得已,畢竟無論如何都要從從業者和愛好者的健康著想。展會終止了還能再辦,還是要從大家的安全考慮。但還是覺得很可惜,難得的一次盛宴,就這樣給終止了。原本這次展會上會公布大量的新作消息,現在我們也只等待官方那裡發布的消息了。希望這次疫情能早日過去,我們明年還能再見。

AI創作手塚治虫新作TEZUKA2020面世

手塚治虫作為日本的漫畫之神,其創作的作品一直在被後世改編翻拍,如之前的《多羅羅》,其作品在如今也閃耀著耀眼的光芒。而在去年10月,手塚治虫去世三十周年之際,東芝Memory宣布將會推出「手塚治虫新漫畫」的企劃。

有人可能會好奇,手冢大師都去世了,怎麼還會有新漫畫呢。在該企劃中,東芝公布了其最新的AI技術。其利用AI技術通過學習和分析了手塚治虫的大量作品與作畫,創作出故事的角色與故事大綱,再由機械手臂與人工合作畫出漫畫作品。

看似天方夜譚的想法,實際上是可行的。去年,就有AI通過學習,完成了去世115年的作者的未竟之曲的成功案例,因此這個企劃實際上是可行的。企劃《TEZUKA2020》的理念就是,如果手塚治虫還活著,會畫出怎麼的未來。學習了手塚治虫作品的AI創作大綱和角色,畫師們據此完成了漫畫《斐多》。本作以2030年的東京為舞臺,講述了流浪的哲學家斐多和小鳥機器人阿波羅一起解決事件的故事。

而與上周日本東京講談社舉辦了AI技術與人類的力量合作挑戰手塚治虫的項目《TEZUKA2020》的新作漫畫發布會。其漫畫也與上周開始連載。不知道這部由AI製作的漫畫,能否有手塚治虫老師的神韻呢。希望其最後的效果,不要讓廣大粉絲失望。如果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去看一下。

以上就是最近發生的比較熱門的事件。大家如果感興趣,可以去網上找一些更詳細的資料。今天我就講到這裡,大家喜歡的話可以點個讚和關注,謝謝大家,我是悸旖,大家下次再見。

部分圖文來自網絡,侵權必刪!

相關焦點

  • 日本漫畫的今天,手塚治虫的功勞有多大?-虎嗅網
    此外,作品所展現的人形機器人元素,也給後來《機動戰士高達》《機器貓》那些同類型動漫提供了靈感,關於「機器人人性」的主題探討,也早於很多人工智慧題材科幻片。這部劃時代動畫的背後人物,便是被稱之為日本漫畫之父的手塚治虫。
  • 同為日本動漫界大人物,宮崎駿為何討厭手塚治虫呢?
    導語:日本作為動畫和漫畫的產出大國,宮崎駿和手塚治虫在其中起到的作用都是不可小覷的。 文/速遞君 提起宮崎駿大家想起的都是他創作出來的那一批優秀的動畫電影例如《千與千尋》、《龍貓》等;提起手塚治虫大家就會想起《鐵臂阿童木》和他為日本漫畫打下的奠基的。
  • 我的英雄學院枉稱英雄,作者把日本漫畫之神手塚治虫的話當耳旁風
    手塚治虫被人們譽為日本漫畫之神,不僅是他的漫畫作品傑出,更是他堅持原則、不觸底線的職業操守讓人尊敬。可是,《我的英雄學院》漫畫作者堀越耕平卻將日本漫畫之神手塚治虫曾經告誡漫畫家的話當耳旁風。他先是以角色名「志賀丸太」傷害亞洲觀眾,現在又用「殻木球大」這個名字,傷害美洲觀眾。
  • 我想起了手塚治虫說過的話
    你是否看過《我的英雄學院》這部動漫?它是曾獲「下一部漫畫大賞」漫畫部門2015年第一名的作品,而作者也是曾在2012年拿到過手冢佳作獎的堀越耕平,那麼最近《我的英雄學院》為何引起公憤?又值不值得被原諒呢?盛夏和大家一起來看看。
  • 手塚治虫、尾田榮一郎和岸本齊史等人成名作之外的幾部冷門佳作
    漫畫之神的手塚治虫,成名作當然就是《鐵臂阿童木》了,但是他還有很多好作品,正因為好作品太多了,才被稱為「神」,神與人的區別是:神是造物者,神創造了人,從這一點上來看,手冢確實直接或間接幫助下培養出大量漫畫家。下面分享手塚治虫、水木茂、小畑健、尾田榮一郎、岸本齊史的成名漫畫之外的幾部冷門佳作。
  • 為什麼有人說手塚治虫比不上宮崎駿?兩個人的作品到底有什麼不同
    手塚治虫的幾本書都非常有趣,尤其是以下兩本《我是漫畫家》、《怪醫黑傑克的誕生》。前一本是手塚治虫自己寫的自傳,他自己其實還想繼續寫,結果沒寫成,只寫了這半部,裡面有手冢少年的故事、很多漫畫創作的想法,一些臺前幕後的花絮,內容豐富有趣,後面還有不少珍貴的漫畫資料和插圖。
  • 日本男星稻垣吾郎出演新劇《迷幻少女》,紀念手塚治虫誕辰90周年
    手塚治虫誕辰90周年紀念之作《手塚治虫迷幻少女》將於12月18日在臺上映,由其長子手冢真執導,與日、德、英跨國聯手製作,邀請到曾拿下四座金馬獎 加七座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攝影獎的杜可風擔任攝影,加上實力派演員稻垣吾郎,以及二階堂富美,共同打造出最奇幻、異色的情慾世界。
  • 動漫壁紙,日本漫畫的誕生與發展
    1932年,近藤日出造、橫山隆一、杉浦幸雄等幾位二十幾歲的年輕漫畫家成立了「新漫畫派集團」。這一畫派的漫畫家們在進行漫畫創作時不使用毛筆,而是用鋼筆來進行創作,並大膽地創新漫畫的創作風格,逐步形成具有日本特色的幽默諷刺漫畫的表現形態和技法。「新漫畫派集團」的漫畫家們創作的作品受到了人們的喜愛,並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漫畫界的中堅力量。
  • 136部中國原創動漫將在日本展出
    漫畫大師豐子愷,留學日本期間受到竹久夢二作品啟發,開始了獨特風格的藝術探索,回到國內開始在報紙上發表名為「子愷漫畫」的小畫,這些畫作大多介於「國畫」與「漫畫」之間,以水墨藝術展現世俗生活,溫情與幽默並存,豐子愷也由此被稱為中國漫畫之父。到上世紀40年代萬氏兄弟的動畫電影《鐵扇公主》,曾經穿越國界,成為日本大熒幕上的第一部動畫長片,並給當時年幼的手塚治虫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 11區網友評選「最能代表日本的漫畫家」人氣排行榜
    其中有日本「動漫之神」的手塚治虫以10751票高居榜首,排名第二的是《哆啦A夢》作者藤子F不二雄(藤本弘),獲得了4715票。創作了「國民漫畫」《七龍珠》的鳥山明也以3704票排名第三。將整個生涯全部投入在漫畫創作當中,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依然沒有放下畫筆的手塚治虫以壓倒性的得票獲得了第一名。  手塚治虫在日本可謂是家喻戶曉,在世界也有很高的知名度。
  • 日本動漫是如何走向世界的?
    當然,這主要歸功於以手塚治虫等漫畫家為代表的創造性有著強烈吸引力,以及得歸功於通訊和媒介技術快速發展所帶來的便利,這使得外國人能日益快速而便捷地獲取日本文化產品。許多日本年輕人在1989年初聽到手塚治虫死亡的消息後號啕大哭。在日本,悼念他的專題新聞鋪天蓋地,因為當時幾乎每個50歲以下的人都是伴隨著他的動漫長大,他的影響力就如改革開放初期金庸對中國人的影響。
  • 《鐵臂阿童木》,科幻動漫的先驅,聞名於世的科幻動漫領跑者
    《鐵臂阿童木》就是在這種背景下誕生的,不但是手塚治虫的科學幻想題材的成功嘗試,而且是一系列科幻動漫作品當之無愧的先驅。作為一代宗師的首部連載作品,於1952至1968年於光文社的《少年》漫畫雜誌連載。1963年,被正式搬上電視屏幕的《鐵臂阿童木》開啟了日本觀眾暢遊宇宙、幻想未來的大門,可以說是日本最早的科幻動畫片,也是日本第--部電視連續動畫。
  • 動漫迷朝聖必去「常盤莊」傳奇公寓
    記者蕭採薇/綜合報導日本東京豐島區素有文化都市之稱,也可說是日本漫畫的起點,一棟木造雙層公寓「常盤莊」,因為乘載了手塚治虫、藤子不二雄、石之森章太郎多位漫畫大師的年少打拚歲月,被後世稱作為漫畫聖地。原址雖已於1982年因老舊拆除,仍有許多漫畫迷前往朝聖,東京豐島區也宣布將於2020年重現這座歷史建築,讓漫畫迷們能重溫記憶中的美好。▲「常盤莊」原址博物館。
  • 東京舉辦體育紀實漫畫作品展
    新華社東京11月24日電(記者王子江 楊光)日本體育紀實漫畫作品展24日在東京大學附近的SHANBARA藝術空間開展,日本知名漫畫原創作家門脅正法拿出了30多年創作生涯的精品,並分享了他的創作歷程。門脅正法在日本漫畫雜誌《少年JUMP》從事漫畫原創和體育名人專訪,創作了以奧運鏈球冠軍室伏廣治為題材的《真實》,女子曲棍球為題材的《日本櫻花隊》和《少年JUMP勝利學》等作品,在日本漫畫界頗有影響。他現在擔任日本經濟大學體育文化和動漫特聘講師。
  • 東京國際動漫展發布公告 可能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影響而中止
    東京國際動漫展發布公告 可能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影響而中止 動漫 178動漫原創 ▪
  • 漫畫迷必去打卡地,爺青回!
    說到日本漫畫之旅,有些人恐怕又會想到上網買一套假冒日本校服,然後去「鎌倉高校前」擺拍。然而,一個真正的日本漫畫迷應該是不屑於此道的。我們在此就推薦一條經典的漫畫之路,你將相繼走訪手塚治虫、橫山光輝、青山剛昌、水木茂等漫畫大師的人生傳奇,並親身感受到動漫文化在日本社會文化中所擔當的特殊地位。
  • 淺談日本漫畫史——「劇畫」的興起(一)
    淺談日本漫畫史——「劇畫」的興起(一) 動漫 178動漫原創 ▪ 2020
  • 受疫情影響東京國際動漫展2020宣布中止
    受疫情影響東京國際動漫展2020宣布中止 動漫 178動漫原創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