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好健身氣功的「七個做到」

2020-12-18 遵生養命

健身氣功與其他體育鍛鍊有所區別,是形氣意的綜合練習。如何練好健身氣功,個人認為應該有「七個做到」。

一、做到松靜自然

做到松靜自然是練好健身氣功的重要標誌,也是取得練功效果必不可少的條件。松是指全身肌肉、筋脈、臟腑和精神意念的放鬆。靜是指肌體內外尤其是大腦皮層處於安靜狀態。  姿勢的放鬆,不論坐臥站行姿勢都必須有一定的肌肉群處於緊張狀態,才能維持其要求的姿勢,所謂放鬆是指要求姿勢正確的前提下使各部肌肉最大限度地放鬆,做到松而不懈、緊而不僵,練功者體會到全身舒適,輕鬆自然。頭部要求兩眼輕閉,自覺眼球周圍肌肉充分放鬆為適度。輕合其口,以鼻呼吸,笑容可掬。頭微前傾,頸不著力,下頜內收,不偏不倚。站坐位時,調節頸部的位置,可以微微前傾後仰,逐漸找到頸後及兩側頸肌均能放鬆的位置。軀幹要求,含胸拔背,收腹斂臀,松髖腰直,重心於小腹。含胸拔背,此動作與頭微前傾相呼應而成一體,收腹斂臀直腰便於呼吸通暢,氣貫丹田(氣海穴),重心在小腹,使練功者自覺穩如泰山。四肢要求松肩垂肘,兩腕放鬆,兩足平行與肩同寬。坐站姿勢均按以上要求,松肩也稱沉肩,意即肩關節充分放鬆,垂肘即肘關節放鬆。站式要兩足分開,其兩足外側之距離與肩同寬。此距離偏小,則有重心不穩之感,距離過大,則髖膝關節又不能充分放鬆。

呼吸的放鬆:呼吸的放鬆比姿勢的放鬆要困難一些。呼吸要悠勻細緩,順暢自如,要開成這樣的呼吸必須強調逐漸達到,萬莫急於求成。練習中應微微用力吸氣,關以意念引導吸氣下行而逐漸達到要求。有的人認為練功要練氣,就是把氣吸的很長很深,小腹也用力鼓的很高,實際上這樣做也是不能放鬆的表現。練功一定時間後,呼吸逐漸達到細緩深長,腹部必須伴隨呼吸出入而起落,這個起落完全藉助呼吸出入而自然形成,否則呼吸是不會自然的。

意念的放鬆:即精神情緒思想的放鬆,練功者應體會自己在悠閒自得之中。情緒要樂觀,對功法掌握不能急於求成,因為急於求成本身就是精神緊張的表現。對於功中各種感覺反應嚴戒刻意追求,以保證意念的放鬆。

練功中的靜,即要練功環境的安靜和練功達到入靜狀態。環境安靜可以減少各種新異動因對練功者的刺激,而有利入靜。但絕對安靜的環境是沒有的,應當在儘量要求環境安靜的情況下,再加上積極鍛鍊,逐漸適應,達到一定功夫之後,雖然外界有些幹擾,但也能做到意守入靜。松和靜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只有做到全身放鬆,才能達到入靜,只有入靜的比較好,才能使姿勢、呼吸、意念真正放鬆。

所謂自然,也就是練功者的姿勢、呼吸、意念的鍛鍊過程中不勉強行事,更不刻意追求,而要耐心逐漸練習達到要求。

二、做到循序漸進

健身氣功操作方法雖不複雜,但要練的純熟,是要通過一段時間的認真鍛鍊才能逐漸達到的。方法的掌握不能設想在幾天之內就能運用自如,必須由簡到繁、循序漸進逐步掌握全套功法,只有如此才能保證把基礎打好。

開始應首先掌握姿勢,並適當配合呼吸,待姿勢掌握的比較自然,呼吸也基本達到要求了再配合意念。這樣一個動作一個動作的掌握,既可避免顧此失彼,練起來也比較穩妥。方法掌握以後,在練習中就能發揮氣功調整肌體功能的作用,而使疾病和體質逐漸好起來。顯然其療效是在方法掌握的基礎上,並在持之以恆的鍛鍊過程中由小到大,由微至著不斷獲得和日益明顯的。由於練功者的體質、掌握功法的快慢不同,其獲效時間也不一樣。獲效較快,更應堅定信心,鞏固成績。療效獲得較慢,要及時查找原因,總結經驗教訓耐心練下去,定能逐漸獲得效果。氣功開始發揮作用的初期,練功者往往體會不到效果,一旦體會到健康狀況有改善,其效果已經達到相當程度了,故練功者不論收效遲早,都應當耐心練功。總之,不論在方法掌握上或效果獲得上都遵循循序漸進,萬莫急於求成或半途而廢。

三、做到上虛下實

從中醫八綱辯證的理論來講,虛指正氣不足,實為邪氣有餘。練功中的虛實與八綱辯證的虛實是截然不同的兩回事,故勿混為一談。不論內功、外功都很強調上虛下實。所謂上虛是指上元(臍以上)輕虛,下實則指下元(臍以下)充實。練功時姿勢的重心要放在臍下,才覺整個身體穩如泰山。呼吸要求氣貫丹田,此點從古至今都被認為是氣功操作中的真諦。因為氣貫丹田即可實現引氣歸元(氣海穴),從而使下元真氣得到充實,人體生機和抵抗力得到全面加強。功中意念活動更要充實下元,各種功法多以意守下丹田(氣海穴處)為主,這就是充實下元的具體體現。實驗證明,當練功有了一定功夫之後,意守部位的血液循環量可以增加30%左右,皮溫也明顯上升,這些都是意守作用的證明,也是下元充實的體現。

四、做到火候適宜

所謂火候是指練功過程中意、氣、力的強度和時間的長短。《真詮》曰:「火候之妙在人為,用意緊則火燥,用意緩則火寒。」我們認為火候的掌握既不能太過,也不能不及。太過即意、氣、力的強度過大,時間太長;不及則指意、氣、力的強度過小和時間太短。具體掌握從以下三個方面。姿勢要做到放鬆自然,舒適得力,嚴戒肌肉過度緊張或鬆懈無力。呼吸要逐漸達到勻細緩深長,勉強用力吸氣,刻意追求呼吸次數減少或停閉時間過長都是火候太過。完全任其自便,不去有意調整則是火候不及。具體運用上要做到稍許用力,微微用意,逐漸達到要求的呼吸形式。意念方面的火候掌握難度較大,所謂功夫也主要體現在這裡。意念強度過大,雜念雖可減少,但易致頭昏、頭脹、甚至衝頭精神緊張;強度不足必然雜念繁多,難以入靜,要做到似有似無,勿忘勿助,綿綿若存。

五、做到意氣合一

意和氣是健身氣功鍛鍊的中心,兩者之間存在著相輔相成互有促進的關係。為了調整好呼吸和排除雜念,達到入靜,意氣必須密切配合,古人稱之為「心息相依」。

所謂以意領氣是用意誘導氣的運行。如在鍛鍊氣貫丹田時要微微用意引導,以促進吸氣下行,此為以意領氣,也即是意在前氣在後,以意領氣多適用於練功初級階段。所謂以氣領意就是氣在前意在後,意念伴隨著呼吸出入而出入,伴隨著真氣運轉而運轉。以氣領意多用於練功有了一定功夫之後。所謂意氣合一就是以意領氣或以氣領意練的比較純熟而達到意氣合為一體的程度,以意領氣和以氣領意之始就包含著意氣合一成分。隨著氣功鍛鍊進展,逐漸達到合一。意氣合一的實現,提示練功功夫深入了一步,練功者常可體會氣功之妙境。在外功鍛鍊中也很強調力到氣到,氣到意到,以達形、氣、神俱練的目的。

六、做到練養相兼

練功過程中除練功外還要注意合理休養。這樣兩者結合起來效果會更加理想。休養內容諸如勞逸結合、生活規律、起居有常、飲食有節,合理營養、思想開闊、情緒樂觀、適當運動、充足睡眠等。

練養相兼的另一個內容,即每次練功時尤其初期練功者要做到練功和靜養密切結合。如練功20分鐘後身體有些疲勞或呼吸有些不暢通了,即可暫停調整呼吸和意守丹田只是靜坐或靜臥,待疲勞不適已解,繼續練功。這樣練練養養,比起勉強堅持效果會更好些。當然練功時間久了,每次練功都能舒適自然的練下去,那就不必中途停功,直至收功。

七、做到動靜結合

習練健身氣功動靜結合,才能發揮氣功內練精氣神,外練筋骨皮的雙重作用。「動」則要求心神專一、氣息調和的前提下而進行的柔和有規律節奏的形體運動,它要求意到氣到,氣到力到,使意氣力融為一體。「靜」則是採用靜坐、靜臥、靜站的方式進行調息、調心的鍛鍊,故以練精、氣、神為主。靜的目的是通過意守、排除雜念,達到入靜狀態,從而調整人的高級神經活動,使其進一步協調,從而收到強身健體的效果。動靜結合,兩者才能互補,取長補短,相輔相成。

相關焦點

  • 練好智能氣功的二十五個竅門
    即有對傳統氣功的繼承性,更有對混元氣理論的創造和發展,使傳統氣功步入了氣功科學。智能氣功理論認為:混元氣是體,涵養道德是用,是混元氣的不同表現形式。涵養道德是智能功的根本,運用意識是智能功的關鍵,涵養道德就是練的意元體,只有把意元體練的清明度純化了,高度靈敏了,你才能真正做到超凡入聖,做到德高氣純,心想事成。所以,涵養道德是練好智能氣功的最根本的大訣大竅。
  • 我與健身氣功這四年
    一次偶然的機會,聽朋友說她正在練八段錦,對身體非常有好處,勸我也練練。抱著試試看的心裡,我在網上搜索到了國家體育總局推廣的健身氣功教學演練,被深深迷住了,邊看邊跟著學,開始時雖然挺費勁,可還是堅持學下來了。我一邊在網上學習,一邊研讀健身氣功叢書及健身氣功200問,並訂閱了健身氣功雜誌。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學習了八段錦、易筋經、六字訣及五禽戲。
  • 談談健身氣功的「用意」
    內向性運用意識是練習健身氣功最根本的特徵,準確恰當把握「用意」的規矩,就能打破和超越以形體動作為主的常規練法。健身氣功的健身作用也主要體現在「用意」這一要求上,因此,要想練好健身氣功達到強身健體、延年益壽之作用,在練習時就要以練意為目標,通過用意調息、調身而進入一個內宜鼓蕩,外示安逸的松靜自然的練功狀態。
  • 全家習練暖意濃 健身氣功陪伴我們居家抗疫
    是啊,健身氣功不分年齡,不擇時地,老少皆宜,不正是我們居家鍛鍊,抗擊疫情的不二選擇嗎?於是我們積極響應,立即行動,把戶外晨練改為居家習練。每天上下午,堅持兩次習練健身氣功。從易筋經到五禽戲,從六字訣到八段錦,從大舞到馬王堆導引術,從十二功法到太極養生杖,每天八套功法,堅持不懈。練得有滋有味,練得熱汗津津。
  • 健身氣功——易筋經預備勢教學的五個環節
    健身氣功每種功法的預備勢在整套功法中都有著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據健身氣功易筋經一書中對健身氣功易筋經預備勢的基本方法和要求,結合筆者的教學實踐,對該勢習練要領及教學方法作以下詳細講解,以期能為健身氣功教學和習練拋磚引玉。
  • 國家體育總局氣功中心明確11種健身氣功推廣功法
    公告表示,健身氣功作為國家體育總局正式開展的第62個體育項目,長期以來為增進群眾身心健康、弘揚優秀健身養生文化和促進社會和諧做出了積極貢獻。然而,近段時間社會上出現了一些別有用心的人自詡「氣功大師」等名號,替人消災治病、利用迷信聚斂錢財損害群眾健康,甚至擾亂社會和諧等不良現象。
  • 練習健身氣功的好處
    流行的主要健身氣功有九種:健身氣功·易筋經;健身氣功·五禽戲;健身氣功 六字訣;健身氣功·八段錦;健身氣功·十二段錦;健身氣功·大舞;健身氣功·導引養生十二法·;健身氣功·馬王堆導引術;健身氣功 ·太極養生杖。
  • 正確把握健身氣功的意識活動
    如此,過度的意識活動便形成了健身氣功鍛鍊中較為忌諱的雜念。所以,健身氣功要排除的雜念和動作引導的意識活動,既是一個整體,但又是絕然不相同的兩個方面。      在健身氣功鍛鍊中所謂的排除雜念,是指人的其它思想活動要停止,精神意識要做到平靜、安寧,或在動作導引時的心理活動要相對處於較弱的狀態。
  • 健身氣功——動靜相兼
    動靜相兼是指健身氣功鍛鍊中「動」與「靜」的有機結合,它既包括功法鍛鍊中的動靜結合問題,也包括動功、靜功的練法及其結合問題。因此,健身氣功鍛鍊的實質,乃是促使人體的生理功能更好地「動」起來,從而起到平秘陰陽、調和氣血、疏通經絡、祛病強身的作用。從疾病的發生到痊癒,從體質的衰弱到強壯,乃是一個連續的變化過程。這種變化是在運動過程中實現的,沒有運動就不能變化。中醫學認為,人體的氣血運行不暢就要發生疾病,而要保持氣血通暢就必須使其更好地運動。
  • 健身氣功伴奏音樂的作用
    這些音樂是根據各功法的風格特點專門譜寫的,既可以作為日常練功的伴奏曲,也可以作為交流比賽的規定樂曲,受到了健身氣功愛好者的普遍喜愛。究其原因,主要是這些伴奏音樂對肢體動作、呼吸配合、意念活動起到了特殊的調節作用,有效地提高了習練者的身心鍛鍊效果。       一、引體令柔,以音調身       調身是健身氣功的重要內容。
  • 低氧運動:一網打盡 所有氣功
    只要進入超低氧狀態,就能如水就下,輕鬆做到二氣隨心,所以低氧運動會比氣功更有效率,能一網打盡所有氣功,取代所有氣功。    氣功雖在中國源遠流長,但古往今來沒幾個人真懂氣功,本人是史上最懂氣功的人。    在普遍認知裡,以為有了三調是氣功;能開發潛能,健身養生是氣功;打坐是氣功,太極拳,易五六八等是氣功,但這些認知都是錯的。健身養生開發潛能等等,這些只是氣功的功能作用,不是氣功本質。
  • 健身氣功-五禽戲「虎戲」健身作用之我見
    健身氣功五禽戲是按照傳統五禽戲的特點,博採眾家之長編創而成的。它功法科學、動作規範、健康安全、簡便易學。
  • 健身氣功與「夾脊」
    在健身氣功功法中,不光有穴位名詞的使用,更多則作為動詞運用,夾脊引自於道家丹門術語,指兩肩胛輔夾其脊,形成一夾道,因名夾脊。夾脊最早出自《內經》,《素問·刺瘧》曰:「十二瘧者,……又刺項以下夾脊者必已。」最早將夾脊刺法應用於臨床的,據文獻記載首見於華佗。《後漢書》注引《華佗別傳》曰:「有人病腳躄不能行,佗切脈,便使解衣,點背數十處,相去一寸或五分……,言灸此各七壯,灸瘡愈即行也。
  • 莊子練氣功用腳後跟呼吸?六個好習慣幫助我們簡單練好睡功
    俗話說「人有絕頂聰明,無師不能自通」,所以一定要對師傅和老師的講話、著作、言傳身教之類事情留心參悟,很多的寶貴知識往往是通過這些細微信息傳遞出來的,例如:莊子曾經提到過「踵息」一詞,翻譯出來是練氣功用腳後跟來呼吸,正常人無法理解這種事情,但是,有些明白的師傅和老師卻能根據這個,講出很好的功法來。
  • 運動,健身,氣功,鍛鍊,拉筋方法,雙膝彎曲跪地,雙手支撐上身
    運動,健身,氣功,鍛鍊,拉筋方法,強調呼吸規則和靜坐的修行方式,是修身養性、解除疲勞和精神緊張的好方法。針對背痛的健身動作有。運動,健身,氣功,鍛鍊,拉筋方法,雙膝彎曲跪地,雙手支撐上身。動作要做到膝蓋正好在臀部下方,雙手正好在肩下方。頭部略低垂,背部保持與地面水平,不弓背。
  • 氣功,健身,拉筋方法,運動,盤腿坐式,練習蹲樁,動作
    一次適量的運動後,對肌肉和全身各器官系統的健身效果,可以保持幾個小時到幾天。所以,最合適的運動頻度應該這樣掌握:即在前一次鍛鍊的效果尚未消失之前,進行第二次運動。這樣,每次鍛鍊的健身效果逐漸積累,就能夠達到提高體能、增進健康的目的。否則,每次運動之間的間隔時間過長,破壞了運動訓練的連續性,就難以取得應有的健身效果,還容易在每次運動後產生肌肉酸痛、疲勞及某些運動創傷。
  • 健身氣功五禽戲教學法(一)
    在傳統「五禽戲」基礎上編創的「健身氣功五禽戲」,作為一種防治結合的傳統保健導引術,其鍛鍊要求是比較嚴格的。每一禽戲的神態運用要形象,不僅要求形似,更重視神似,要做到心靜體松、剛柔相濟、以形導氣、氣貫周身、呼吸柔和、引伸肢體。
  • 想學氣功 入門基礎 怎樣練氣功 ? | 三華聚頂
    1.掌握練氣功的三要素:調息、調身、調心  修練氣功,首先是要在調息、調身、調心上下功夫。  (1)調心,就是自覺控制意識活動,這是氣功鍛鍊的中心環節。其基本要求就是要做到清心寡欲,排除雜念,達到入靜狀態。難以入靜是初練氣功的一大障礙,由於入靜與練功效果有關,所以初學者往往求靜心切,這反生急躁,越練越煩,更難入靜。  入靜,就是通過意守,改胡思亂想為靜思專想,進而做到無思無想,恬靜愉快,悠然自得。意守,就是把注意力集中於體內某一定部位或某種活動,或意想某種對身體有益的事情。最常用的意守方法是用呼吸結合意守丹田。
  • 糖尿病,科學,膳食攝入,運動,健身,拉筋方法,氣功,太極拳
    現在很多病人願意把水果打成果汁,除非牙齒不夠好,可以喝果泥類。牙齒比較好的病人應該儘可能通過自己咀嚼攝食,不然血糖會升不非常快。運動,健身,拉筋方法,氣功,太極拳,注意身法,初練太極拳,不應要求過高,操之過急,就和初學寫字一樣,能寫成橫平、豎直、點、鉤等筆劃,組合成方塊就行。初學練拳,身法上只要求頭部自然端正,立身中正,不偏不倚。步法上只要能做好弓步、虛步、開步和收步,知道方位即可,至於不可避免出現的毛病,像挑肩架肘、橫氣填胸、呼吸發喘、手足顫抖等現象,不宜深究。
  • 健身氣功的類型:動功,靜功
    有些人常常不易入靜,可以先通過練習動功,使注意力能容易地集中到不斷變換的動作所要求的意念中,然後再轉練靜功,就比較容易達到入靜的目的。 如何練好松靜功 松靜功是比放鬆功更進一步的功法。放鬆功強調的是心身放鬆,而松靜功的核心是在放鬆功的基礎上,神志越來越寧靜,逐漸達到氣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