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核病實驗室診斷技術

2021-02-23 檢驗視界網

1  結核病實驗室檢測方法

1. 1  病原學檢測

    1. 1. 1  痰塗片鏡檢  是確診的依據, 也是發現結核病最經典、最有效的手段( 尤其是對肺結核) 。優點是操作簡單, 快速。但此法受限制較多, 比如: 標本採集時間, 標本質量好壞, 是否停抗結核藥都直接影響結核菌陽性結果, 對於含菌量少的病例( 如結核性腦膜炎) 檢出率就更低, 降低其價值, 另外, 即使塗片陰性也不能排除結核病。染色常採用萋——尼抗酸染色, 此法陽性檢出率至少要104/ ml, 陽性率僅為30% 左右, 陽性說明抗酸桿菌存在, 而不能區分是結核桿菌還是非結核桿菌, 由於我國非結核桿菌發病較少, 故此法對診斷結核病人有重要意義。

    對L 性抗酸菌常採用改良抗酸染色, 有研究發現, 在慢性病灶內結核桿菌以L 型為主, 此時表現為非特異性淋巴結炎的病理改變, 通過IK 染色, 檢出率高達67% , 說明染色法有助於提高結核病的病原學診斷。螢光鏡檢有更高的靈敏度, 對於含菌量少的病例, 檢出率高於一般顯微鏡的檢出率, 且所需檢查時間比使用一般顯微鏡檢查少一半多。

    1. 1. 2  分離培養  由於結核分支桿菌生長緩慢的特點, 使此法耗時費力, 極不適宜於臨床診斷的需要。故採用了改良羅氏和BACTEC 技術。二十世紀70 年代中後期建立起來的BACTEC 技術使結核桿菌快速培養成為可能, 縮短檢測時間。缺點是: 雖然靈敏度高於傳統方法, 但應注意其特異性, 且存在同位素汙染, 國外已淘汰。目前應用的是新一代BACTEC 培養技術, 採用BACTEC MGIT960 儀測定, 解決了汙染這個問題。從實際應用看, 許多醫院缺乏開展此技術的條件, 故還不能完全取代傳統的結核分支桿菌培養的方法。

1. 2  免疫學檢測

    1. 2. 1  結核菌素試驗及其他抗原皮膚試驗  結核菌素試驗( OT 試驗) 是一種傳統的結核病診斷試驗,主要用來了解被試者是否感染了結核分支桿菌或作為有無結核病的輔助依據, 在結核病流行病學方面,可以作為人群感染後結核的危險度的指標。同時, 也是檢測卡介苗接種效果的一種方法。缺點是: 由於是一種間接診斷結核病的方法, 假陽性率高, 極不易標準化。現在主要用結核菌素純蛋白衍生物( PPD)作檢測。隨著人們對肺結核分支桿菌認識的深入, 在研究區分結核分支桿菌感染與非結核分支桿菌感染的PPD 試劑已取得了實質性進展。這類製劑有作為菌種鑑定前的篩選手段應用於臨床的前景。PPD試驗作為一種檢測細胞介導的免疫應答方法, 已得到廣泛的承認, 但BCG 接種使用PPD 試驗很難對M.TB 感染作出診斷。PPD 試驗目前在早期診斷及鑑別診斷結核病方面還是一種重要的方法。

    Nakamura 及其同事最近報導了MPB64 分支桿菌抗原採用鐵復發應用於活動性結核檢測, 該實驗總的結論為: 對活動性結核的敏感性為98. 1% , 特異性為100% , 準確性為98. 9%。

    1. 2. 2  免疫血清學檢測  眾多學者已證實, 結核病患者的免疫規律為: 病變重, 受損範圍大者, 細胞免疫功能弱, 抗體產生多 。即細胞免疫隨病情加重而減弱, 體液免疫隨病情加重而增強。明顯表現為細胞免疫與體液免疫分離的現象。因此, 從70 年代建立了ELISA 法後, 形成了很多以檢測結核抗體為主的免疫血清學檢測方法, 在現代結核病的快速診斷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1) 酶聯免疫吸附法( ELISA 法)  從臨床角度看, 此法應用最廣泛。但會因觀察對象不同, 檢測使用的抗原不同, 質量控制不易等因素影響, 結果差異較大。, 不少學者認為, 此法是目前較為成熟的血清學診斷方法, 不失為結核病有意義的輔助診斷指標之一 。對菌陰肺結核與肺外結核的診斷也同有前途。

    (2) 結明實驗(Mycodot)   是通過測定血清中之阿拉伯甘露糖(LAM) 抗原達到輔助診斷的目的。只有當患者為活動性結核病時, 才有陽性反應, 對健康人, 受過感染者( 結素試驗陽性) 以及卡介苗接種者都是陰性反應。該法不但特異性, 敏感性高, 且標本採集方便, 方法簡單, 快速, 可靠, 用肉眼判斷實驗結果, 無需實驗儀器, 便於基層醫院推廣。缺點: 是一種間接診斷結核病的方法, 假陽性率高, 尤其對肺外結核的診斷, 應綜合判斷。

    (3) ICT-TB 卡  是一種免疫色譜法, 用於檢測血清中抗結核分支桿菌抗體的體外免疫診斷實驗。與其他血清學檢測方法不同的是, 它不是檢測單一抗原抗體, 而是在一次實驗中同時檢測血清標本中5種特異性抗體, 彌補了宿主體液免疫反應的差異性。國內一些學者應用此法對結核病的診斷價值作了探討, 顯示該法有較高特異性, 能快速檢測結核抗體對結核病的診斷及鑑別有較好臨床價值, 並且操作簡單, 快速, 無需任何設備, 適用於各級醫院, 尤其適用於對門診患者做出快速診斷。

    (4) 免疫膠體金標記技術( ICS)   具有快速、簡便、準確的特點, 有助於提高診斷。適用於活動性結核病的診斷、塗片培養陰性有臨床症狀者, 肺癌與其他肺部疾患的鑑別診斷, 結核病化療動態觀察, 愛滋病混合感染者。但目前該方法檢測成本較高, 尚難在結核病初篩及基層普及應用。

    (5) 重氮乳凝法  以新型免疫載體重氮乳膠建立的一種乳凝法。曾年華等學者對此方法的應用作了探討、比較, 認為該法不但具有敏感、特異、操作簡便的優點, 而且檢測成本低廉, 在初診中具有良好效果, 適合結核病初篩及基層普及應用 。

    血清學方法為結核病的快速、準確診斷提供了廣闊前景, 而尋找敏感性和特異性均高的單體蛋白作為血清學檢測結核病的特異性抗原是血清學診斷的重要研究方向。正如馬鈺和王敬萍所言: 經歷了一個世紀, 血清學法發展的道路是漫長的, 仍有許多問題要探索與研究 。

1. 3  分子生物學技術

    1. 3. 1  聚合酶鏈反應( PCR)  1989 年Hance 等人首先將PCR 用於結核分支桿菌的檢測, 1990 年我國引進該技術, 從而在我國開闢了以PCR 為代表的分子生物學技術檢測結核分支桿菌的階段 。PCR 的特點是靈敏度高, 特異性強, 簡便, 快速。PCR 可以檢測出1~ 100fg 純化分支桿菌DNA, 相當於1~ 20 個結核桿菌。由於非特異反應及檢測結果使用電泳法等原因, 造成一定的假陽性及假陰性結果的存在。隨著對PCR 技術的改進, 定量PCR 技術越來越受到重視, 主要有AmpliSensor PCR, 譚耀駒等人已將該技術應用於結核分支桿菌的檢測; 分子燈塔技術( molecular beacon) , Piatek 等將此技術已應用於結核分支桿菌rpoB 基因突變檢測, 該技術主要用於同源雜交檢測。定量PCR 的優勢是: 1、擴增和檢測均在密閉系統中, 對實驗室汙染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2、擴增和檢測全自動化, 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由於特異性探針的引入, 在檢測階段去除了一些非特異性擴增產物, 無疑提高了檢測的特異性, 但目前此技術在結核桿菌檢測方面文獻較少, 還不能客觀評價臨床檢測價值。

    1. 3. 2  核酸探針技術( DNA Probe)   主要測定結核分支桿菌同源性序列的標記核酸片斷或序列。主要的類型有cDNA 探針、全染色體DNA 探針、克隆的NDA 探針、寡核苷酸探針。目前已有商業性核酸探針試劑盒用於臨床鑑定一些重要的分支桿菌, 在結核分支桿菌的分子生物學研究, 細菌分類與鑑定, 流行病學調查等方面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此法快速, 敏感, 特異 。缺點是檢測的靈敏度不夠理想, 因而需依賴培養或與其他技術聯合應用, 不能直接檢測臨床標本; DNA 探針目前只能鑑定少數幾種分支桿菌; 技術較複雜或需要專門儀器。

    1. 3. 3  DNA 指紋技術  將結核分支桿菌的基因組DNA 採用特殊的技術切割成大小不同的片斷, 電泳分離, 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象人的皮膚指紋一樣具有特徵性的條帶, 這就是結核分支桿菌的DNA 指紋。建立結核分支桿菌DNA 指紋的主要技術有: 限制性片斷長度多態性( RFLP) 方法, PCR 方法; 由上述兩種技術衍生出來的幾種方法, 如以RFLP為基礎的( GTG) 5DNA 指紋方法, 以PCR 為基礎的DR DNA 指紋方法等。RFLP 方法具有良好的特異性和穩定性, 已成為結核分支桿菌株水平鑑定的主要方法; 而PCR 法簡單快速, 但特異性和穩定性不及RFLP 方法, 只是作為RFLP 方法的補充。由於選用的結合分支桿菌基因組DNA 特徵片斷不同, 所形成的指紋圖譜不同, 目前大多採用的是Van Embden 等的IS6110為基礎的DNA 指紋圖譜。此法可以在種、株水平結核分支桿菌進行鑑定, 在流行病學研究和耐藥檢測方面已取得了很多成果, 對基因組的研究在快速檢測耐藥基因和鑑別非結核分支桿菌更有高時效性 。隨著DNA 指紋標準方法的推廣, 在全球範圍追蹤結核病傳染源, 查證傳播途徑, 篩選高危人群的工作等應用前景廣闊。但由於瓊脂糖凝膠電泳難以辨別眾多帶譜, 結果不理想, 影響了此法在臨床上的應用。

    1. 3. 4  DNA 晶片技術  將結核分支桿菌DNA 的保守片段分段固定在晶片上, 與結核分支桿菌DNA 雜交, 以檢測結核分支桿菌。設計的集成化, 微型化和操作的並行性, 使得對數千個基因表達情況的同時分析或基因性檢測成為可能。目前還未被廣大的專業技術人員掌握, 但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在疾病遺傳因素的解析、治療疾病以及發現並證實藥物作用的靶位點等方面將極有價值。

2  現代結核病診斷的新特點

2. 1  多種方法聯合應用診斷, 優勢互補, 提高檢出率

    如王國斌等學者探討了使用痰聚合酶鏈反應( PCR) 檢測TB- DNA 的方法 , 使用酶聯免疫吸附實驗檢測血清結核分支桿菌胞壁糖脂免疫球蛋白( LAM- IgG) 、卡介苗免疫球蛋白G( PPD- IgG) 、結合特異性免疫複合物( SCIC) 及PPD 皮試5 種方法聯合用於菌陰肺結核的診斷結果顯示, 聯合檢測陽性率明顯增加, 而特異性僅稍降低, 對於菌陰肺結核, 為探討敏感性和特異性均高的方法, 聯合檢測已成為人們探索的新領域 。

2. 2  對原有方法的改進、拓寬

    2. 2. 1  尋找特異性, 敏感性高的包被抗原  特異的抗原是提高免疫學檢測敏感性的重要環節。十幾年來, 國內外學者一直從結核分支桿菌培養濾液中提純蛋白質Ag 進行了多方面的研究。近年來, 利用基因工程技術克隆表達了多種結核分支桿菌分泌性抗原, 如PMT63, ESAT- 6,MPT64, 38kDa 等。研究表明, 這些分泌蛋白參與結核病的免疫反應 。因此, MPT63 等抗原作為血清學診斷的新型Ag 正在被研究。

    2. 2. 2  免疫檢測指標的豐富  傳統免疫學方法主要檢測結核抗體、抗原。隨著分子免疫學的深入發展, 檢測的內容豐富化, 如: 對活動性結核標誌物( ATM) 的檢測 ; 全血IFN- γ檢測等。董德瓊等人的研究也表明, 血清TGF- β的檢測可作為反映結核病人免疫功能判斷病情。

2. 3  結合其它學科技術的發展

    單純的細菌學檢查、免疫學檢查、基因診斷方法都不可能適應現代疾病的診斷, 隨著人類科學技術的進步, 對疾病認識的深入, 疾病的診斷技術也在不斷改革, 以適應發展。如傳統的免疫學檢查與放射學檢查結合, 與計算機的結合; 基因晶片技術與壓電傳感器技術形成的電基因傳感器晶片就是一類新興檢測技術 。

3  展望

    二十世紀90 年代末, 結核分支桿菌全部基因組測序工作已完成。進入二十一世紀, 醫學界有人大膽推測, 醫學將進入分子基因時代, 而基因研究將進入後基因時代 , 充分利用基因組豐富的信息, 運用一切分子生物學技術, 有望找到新的診斷方法。

如果您覺得我們發布的內容對您有幫助,請您把我們的公眾微信帳號推薦給您的朋友,點擊【右上角】選擇查看【官方帳號】,再點擊【右上角】選擇發送到【朋友圈】即可。

獲取更多資訊及技術文章請進入檢驗世界網:www.ivdchina.org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ivdchina

騰訊微博:http://t.qq.com/ivdchina

相關焦點

  • 智飛生物逾十年研發新品宜卡上市 系全球首款結核病診斷生物製品
    5月10日,智飛生物(300122)召開新聞發布會,旗下用於結核桿菌感染診斷的1類新藥宜卡正式上市。對此,中國防癆協會秘書長成詩明表示,智飛生物研發的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宜卡,這項技術是近年來在我國結核病免疫學診斷技術上的新突破。
  • 智飛生物1類新藥宜卡(R)正式上市 結核病防治迎來新型診斷工具
    正式上市,意味著我國和全球結核病防治迎來了新型診斷「武器」。中國防癆協會秘書長成詩明說,宜卡?的上市和推廣應用,將對肺結核患者的臨床輔助診斷以及國家結核病免疫策略研究起到極為重要的作用。國家重大傳染病防治科技重大專項結核病領域專家組組長金奇教授說,宜卡?是國家重大傳染病防治重大科技專項取得的代表性成果之一。
  • 牛結核病的症狀
    牛結核病是由牛型結核分枝桿菌引起的一種人獸共患的慢性傳染病,我國將其列為二類動物疫病。以組織器官的結核結節性肉芽腫和乾酪樣、鈣化的壞死病灶為特徵。OIE將其列為B類疫病。淋巴結核:不是一個獨立病型,各種結核病的附近淋巴結都可能發生病變。淋巴結腫大,無熱痛。常見於下頜、咽頸及腹股溝等淋巴結。腸結核:多見於犢牛,以便秘與下痢交替出現或頑固性下痢為特徵。神經結核:中樞神經系統受侵害時,在腦和腦膜等可發生粟粒狀或乾酪樣結核,常引起神經症狀,如癲癇樣發作,運動障礙等。
  • 進一步完善結核病防治服務體系
    2020年,當全世界都把目光聚焦在遏制新冠肺炎疫情時,另一種最容易被忽視的傳染病——結核病卻因為疫情影響,得不到及時診斷和有效防治,而嚴重威脅著我們每個人的健康。  儘管近幾年我國的結核病防控已取得了顯著成就,但形勢仍然十分嚴峻。
  • 張文宏警示結核病說了什麼?張文宏警示結核病原因曝光 結核病要...
    2.全民參與防控結核病的良好氛圍初步形成,公眾結核病防治核心知識知曉率達到85%以上。3.篩查力度進一步加大,新診斷技術得到推廣應用,肺結核患者病原學陽性比例提高到50%,成功治療率達到90%。4.重點人群防控工作不斷深入,學生和老年人群結核病篩查比例明顯提高,重點地區農村貧困患者得到及時有效救治。
  • 2020年雅安檢驗醫學學術會議暨基層醫院感染性疾病實驗室診斷研究...
    四川新聞網消息 11月13日-15日,由雅安市醫學會檢驗專委會、雅安市臨床檢驗質控分中心主辦,雅安市人民醫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雅安醫院檢驗科承辦的「2020年雅安檢驗醫學學術會議暨基層醫院感染性疾病實驗室診斷研究進展培訓班」在雨城區舉行。培訓班邀請了國內知名的專家學者蒞臨講座和授課。
  • 《中國學校結核病防控指南》發布:結核病預防和治療是關鍵
    央視網消息:專家表示,徹底消除一種傳染病需要三個必要條件——診斷、治療和疫苗,在前兩者已經有效實現的情況下,結核病疫苗的研發至今還是個難題
  • 體外診斷試劑生產實驗室設備清單
    體外診斷試劑和器械在國外統一稱為體外診斷醫療器械。屬於醫療器械的一部分。中國人口佔世界總人口的22%,但體外診斷試劑份額卻只佔全世界的2%,而且,近年來,各種新技術、新方法的興起和融合,又促進了體外診斷試劑的開發應用和更新換代。與此同時,隨著人民群眾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標準的提高,人們對健康和醫療品質又有了更高的需求。在種種利好的條件下,體外診斷試劑產業的發展迎來了醫療發展史上「千載難逢」的好機遇。
  • PPD皮膚試驗陽性,是得了結核病嗎?
    結果小明的PPD皮膚試驗陽性,為此小明的父母非常擔心,小明是否得了結核病?結核菌素皮膚試驗(TST)是傳統的結核病細胞免疫診斷方法,基本原理是根據患者感染結核分枝桿菌4-8周後可產生致敏淋巴細胞,當皮膚再次接觸到結核分枝桿菌抗原後則出現紅斑、硬結反應。PPD中文為「純蛋白衍生物」,現行的TST多採用PPD,所以稱為PPD皮膚試驗。
  • 最新發布:《中國學校結核病防控指南》
    學校結核病防控是學校傳染病防控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為更好地指導各地做好學校結核病防控工作,減少結核病在校園內的傳播流行,維護正常的教學和生活秩序,國家衛生健康委會同教育部組織專家制定了《中國學校結核病防控指南》(以下簡稱《指南》)
  • 「新聞資訊」我國結核病死亡率首次降至30個高負擔國家的末位,耐藥...
    新華社發被很多人認為只出現在古裝劇中的結核病,實際上至今仍是全球十大死亡原因之一,也是單一傳染性疾病致死因之首。有專家指出,按照現有結核病發病和死亡下降速度,如果診斷技術、藥物、疫苗以及防護策略上沒有大的突破,恐難實現世界衛生組織2030消除結核病目標。
  • 北京市建設傳染病重點實驗室和篩檢體系
    健康北京行動日前啟動傳染病防控行動宣傳,北京市建設新冠肺炎等新發傳染病、鼠疫等輸入性傳染病重點實驗室和篩檢體系,提高早期識別和快速鑑定能力。傳染病仍是威脅公眾生命健康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建設新冠肺炎等新發傳染病、鼠疫等輸入性傳染病重點實驗室和篩檢體系,提高早期識別和快速鑑定能力,完善多症候群綜合監測平臺,實現對不同臨床表現傳染病的快速準確早期識別。對於流感、諾如病毒感染、手足口病等常見傳染病,本市將建立分級評價體系。同時,本市還將開展傳染病健康素養提升行動,提高居民傳染病自我保護能力。建立北京市傳染病病原基因組資料庫。
  • 尖子木,結核病的預防治療
    但研究的不是很透徹,我們看一看關於他治療結核的實驗,再一起了解一下結核病吧。全球感染結核桿菌的人數約有20億,具有高傳染性的結核病病人約2000萬人。結核病導致的死亡,以時間計算,10秒的時間就會有1個人因患結核病而死亡,令人觸目驚心。一個被診斷為活動性肺結核的病人,如果沒有接受系統正規的治療,一年內會有10~15人被他傳染而感染結核桿菌。
  • 科美診斷擬登陸科創板背後是國內體外診斷技術的崛起
    隨著診斷技術的進步,體外診斷(IVD)已經成為全球醫療器械行業最大的細分市場。目前在中國體外診斷市場中,免疫診斷已取代生化成為規模最大的細分市場,約佔35%以上的份額,從最初的放射免疫分析技術到目前已經發展到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技術階段。
  • 國家衛生健康委、教育部發文:結核病體檢結果將納入學生健康檔案
    內容包括新生入學結核病檢查,師生的健康教育和培訓,聚集性場所的通風換氣、校園環境的清掃保潔,晨檢、因病缺勤病因追查及登記、病例報告和疫情及輿情監測等,對中小學晨檢、各類學校因病缺勤病因追查及登記、以及病例報告和轉診等的流程進行了詳細闡述,特別提供了開展學校結核病輿情監測的方法和邊界詞,對學校結核病疫情監測及相關信息反饋提出了明確要求。
  • 專題筆談│兒童結核性胸腔積液診斷與治療
    )是結核桿菌及其代謝產物進入胸膜腔引起的滲出性胸腔積液, 是兒童胸腔積液的常見原因, 可發生於結核病病程的任何階段,以原發感染後3~6個月多見,兒童原發肺結核合併胸腔積液約為12%~38%[1]。1  發病機制結核桿菌能夠在肺結核或全身結核病的不同階段,通過不同機制感染胸膜,結核性胸腔積液的發生是直接感染和免疫學機制以複雜方式相互作用的結果。
  • 淋球菌感染的實驗室診斷
    二、實驗室診斷1、革蘭染色塗片:鏡下觀察白細胞內外有無革蘭染色陰性雙球菌。(染色塗片注意避光,溼盒內保存,或錫箔紙4℃保存)8、DNA技術鑑定:用於分型及深度研究。
  • 皮膚乾燥脫屑 被診斷是結核
    皮膚乾燥脫屑 被診斷是結核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5.11.05 星期四     早報訊 手臂上布滿了小裂口,面部皮膚乾燥脫屑,輾轉了好幾家醫院的皮膚科,被診斷為皮膚過敏,多次使用抗過敏藥物也沒能治癒,這讓38歲的理髮師劉女士十分鬱悶
  • 2020年撫州市愛滋病檢測點實驗室檢測技術人員上崗暨復訓培訓圓滿...
    為進一步加強全市愛滋病實驗室網絡建設,提高各縣區愛滋病檢測水平,撫州市疾控中心於2020年12月2日到4日在贛東賓館舉辦了為期兩期的愛滋病檢測點實驗室技術人員上崗暨復訓培訓班,全市有11個縣區共250多名檢測技術人員參加此次培訓。
  • 系統性紅斑狼瘡的診斷及標準
    膠體金快速斑點滲濾技術通常用純化的不含單鏈DNA的均一大腸桿菌質粒dsDNA作為抗原,其敏感性和特異性與上述IFA法相似,但更簡捷、方便、快速,數分鐘即能出報告。ELISA操作簡便,也有滴度可作為量化的客觀指標。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