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的同學小華最近得了「肺結核」在溫州市第六人民醫院住院治療。學校要求小華的同學們都要去醫院做PPD皮膚試驗。結果小明的PPD皮膚試驗陽性,為此小明的父母非常擔心,小明是否得了結核病?
結核菌素皮膚試驗(TST)是傳統的結核病細胞免疫診斷方法,基本原理是根據患者感染結核分枝桿菌4-8周後可產生致敏淋巴細胞,當皮膚再次接觸到結核分枝桿菌抗原後則出現紅斑、硬結反應。PPD中文為「純蛋白衍生物」,現行的TST多採用PPD,所以稱為PPD皮膚試驗。
PPD皮膚試驗陽性可能有以下三種情況:
1. 卡介苗(BCG)接種後反應
2. 潛伏結核感染
3. 活動性結核病
如果是BCG接種後或潛伏結核感染,大可不必在意。只有活動性結核病才需要治療。那麼如何判斷呢?
結核菌素皮膚試驗常作為結核感染率的流行病學指標,也是卡介苗(BCG)接種後效果的驗證指標,對兒童結核病有一定的診斷意義,但對成人結核病的診斷意義不大,因為我國是結核病高疫情國家,城市成人結核病感染率可達80%,而且我國又是新生兒BCG普種國家。所以,一般來說,PPD試驗陽性,只能說曾經感染過結核,或者進行了BCG接種,而不能說就有活動性結核病,後者需要更多的證據支持。
事實上,大約90%感染了結核菌的人群終生不發病,僅有10%發病,其中有一半人群是在感染後0.5-2年內發病,另外一半人群則是在機體抵抗力低下時發病。這10%的發病患者,大概都是免疫力低下、或合併其他基礎疾病(比如糖尿病、矽肺、白血病等)及營養不良者。
即使是PPD強陽性,也只能作為診斷的參考依據,並不能就此做出活動性結核病診斷,抗酸桿菌培養才是最重要的依據。但僅有30%-40%的結核病人的抗酸桿菌培養為陽性,剩下的60%-70%均為陰性,所以這部分患者要充分結合臨床表現、影像學、血沉、PPD試驗、結核抗體等綜合考慮。
當然,PPD皮內注射後48-72小時觀察結果,若為強陽性,且伴有低熱、消瘦、關節痛、血沉增快等則對診斷有一定提示作用,應進一步全面檢查,千萬不能馬虎。
小明僅僅是PPD皮膚試驗陽性,無發熱、咳嗽等症狀,胸部CT檢查正常。小明出生時接種過卡介苗(BCG),所以小明的PPD皮膚試驗陽性是卡介苗(BCG)接種後反應的可能性大,也有可能是結核潛伏感染,但無活動性結核病的依據,目前無需特殊處理,所以小明的父母就不必擔心了。
朱海燕
溫州市中心醫院、溫州市第六人民醫院感染科主任、副主任醫師
浙江省醫學會結核病分會委員
浙江省性病愛滋病協會——愛滋病性病母嬰傳播防治專業委員會委員
浙江省醫學會感染病學會分會委員
溫州市感染病、肝病委員會委員
溫州市防癆協會常務理事
專業特長:
擅長感染病、肝病、結核及耐多藥結核病、愛滋病等臨床診治。
門診時間:
周五全天(溫州市中心醫院310診室)
周三全天(溫州市第六人民醫院207診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