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無羌佛說法 了義經【古佛正法 學佛修行】

2021-02-16 流芳百世

頂聖如來南無羌佛說法:

 了義經

 二○○七年七月。於美西洛城木屋房。南無羌佛入於夢瑜伽三摩地。此時。有兩位古佛致以聖禮。設豐宴待請 。爾時一古佛化為白髮高僧。一古佛化為黑髮高僧。南無羌佛為便開示之稱。故分別命名號為蒼年僧和忘年僧。南無羌佛如是說法。望眾諦聽。

 於宴間蒼年僧坐於我右側席。忘年僧坐於我左側席。我於中席落位。爾時忘年僧起示。我們今席宴上。來論佛性真相如何?蒼年僧與我皆願欲論。

 忘年僧起曰。何為佛性真相?

 我說。無所住而立法。即是佛性。

 蒼年僧卻說。頑石初三相。即是法身。報化然其。

 忘年僧請我示法。何以了義?

 我曰。頑石無情識。故無三相。亦無有初相。唯在表法可喻立。實則緣起生。

 忘年僧請曰。頂聖如來。云何?為我等所解詳盡。

 我曰。若說頑石有初相。初相依何得生?所生者何之為母?生之初是何體相?實則頑石無母而生。乃因緣和合所生 。紅白赤青。共業具相為初。故未具身相前實則無相。無頑石立名。何來三相之初?此際不成其有頑石之相。因緣具生後。方得相立名之頑石。爾際已非初相。由是結其有為無常相體。故非佛性。時乃生相前如如而空。生相後無常幻體。由是空不可取。幻亦不可取。兩元皆無所取。更當思之。初相之取何以切割?未立相前為空。已立相後乃有。早切則無 。後切則具。無者落空。具者落有。何來有之初相?若以毫端分之百億萬之一作有。有則非初。若以毫端分之百億萬之一作無。無則非初。故無佛性初相。

 如作表法喻。則頑石初相乃為佛性真相。因未具頑石相前乃空。已具頑石相後幻有。空有兩元初之將具。不具而具 。不落空取有。不落有取空。爾際為非空非有。是故不二空性。猶可了義。則佛性是頑石之初。而非取無相之空。亦非取有相之體。法身於不取不舍中如如而是。此一相真如是也 。報身亦依法身為基。故報身乃法身之顯。無報身之前為法身不動普賢於宇宙無邊。初具一剎那。報身所成耶。似如二邊不取捨。頑石初性然。即法身中而來。由是報身由法身所顯具相圓滿。金剛不壞身。此二相正覺圓滿是也。化身則是報身化顯無量體。化身亦復具之剎那一初相。於剎那不取不舍初相間名為不二諦。此三相無量化身是也。故喻之頑石之初相即不二法身之相。為是如來法性真如。如是微妙了義之說。當見。悟於證。有情得解脫。

 由於末法時期。眾生愚昧疑心者多。善慧利根者少。我今當寥言白持有情於眾。上述於夢瑜伽世界中。兩老僧設宴請我入席。二僧坐於我之兩側。我於中坐。右坐者蒼年僧所提頑石初三相是法身。我開示以無所住立法是法身真諦。由是而說法。解頑石之初非佛性亦是佛性。如若是憑空編造。我必擔負打妄語業因果之報。故今如語開示而為三界六道有情必當帶來無邊福慧。由是說法因緣成熟。我將為諸有情說法了義真如。

 今藉此吉祥聖日。二古佛化僧。於夢瑜伽中示法緣起。得逢七眾。人非人等集此。金剛寶地虹化飛空此際。繼法界諸佛經藏及《維摩詰所說經》之後。於此殊勝上妙法緣。我當說是了義。善男女子。可欲白否?

 爾際。智者欲當了證心得何意。駕阿賴耶中至。面我白言。吾心王有白。汝白何疑?我為淺說。眾亦悉聞。

 智者三業恭敬白言。我見諸多行壇。寺所。稱某德之化身乃為多聖合一。然乎?

 為贊師誇大耶。

 何從誇大?

 不實為誇。抬捧虛大。

 於業云何?

 犯妄語業。誑惑眾生業。當於三門清淨懺悔業。

 然何有十方諸佛合為一體而成某佛。力盛增強之法修儀軌傳世等說?

 此為方便渡生耶。

 無此方便可否?

 有情離此不可渡。依此能渡。

 何以方便則渡?

 觀想儀軌悉地加持。自信心增益渡。

 諸佛合體是否加持力大?

 佛力甚大。體無可合。無體本合。

 為何甚大?

 行者自心信願力本心即佛大。無心外佛。

 如是說無諸佛合體耶?

 佛無合體。本自一體。一體諸佛。諸佛一體。無合即合。

 於意云何?我難悉解。

 汝當諦聽。佛乃無上正等正覺耶。無上者為無有更上。圓滿正等正覺徹底無偏。無再滿之滿。無上者之上。如是徹底無上正覺。以是佛陀。若具合佛增強盛力。則虛陀耶。非佛陀耶。

 然何增強盛力非為佛陀?

 未圓滿耶。具補充耶。故未圓滿。有更上耶。需再上耶 。故非無上耶。於是不堪圓滿無上正等正覺。非佛陀覺位。應作菩薩登地。菩薩非無上正等正覺。故為菩薩。方行菩提道中施之增益行持更上補滿。以獲無上徹底圓滿正等正覺。時位無有可取。無有更上。無有更大。無有增減。是之為佛 。故知佛無合體。有合體即非佛陀。一佛即諸佛。諸佛即一佛。等妙二覺然。古佛應世之菩薩亦復如是。無合體耶。若謂合體則入邪說。不解佛覺耶。

 又常見有載觀音。文殊。普賢合體轉世成一聖。其意云何?

 有辱大聖之罪。非是聖覺之言。邪見妄語業始。觀音雖稱妙覺菩薩。但乃古佛正法明如來。文殊本七佛之師。自當古佛。普賢亦復如是。既之為佛。大者宇宙無邊。無邊則無形取。何具定形佛身可合?汝當思之?未無上耶否?未圓滿耶否?需當補充加強增大耶否?若欲當增上。則未無上正等正覺。然何又呼「正法明如來」?釋迦佛陀所說觀音是佛。其意云何立耶?若是觀音真身降世。一佛即諸佛。何取兔毛角?本無毛角取。圓滿無上覺。文殊。普賢聖。何來三佛合?

 智者愧喃。我已知之。摩訶薩無合體。今有二法求解。一者菩薩合體化身一聖。云何?二者菩薩具共力加持否?

 一者菩薩亦復無合體化身。二者菩薩實具共力加持。

 此意云何而書?

 多菩薩合力修法。施以無畏。加持力。悉地力。功德力多之。共力盛之。故合力加持共修乃為諦道。汝當曉悟。菩薩無有合體。若雲合體。則非正見。菩薩具相應變化。六大神通。深入顯密。開敷行境相應五明。渡生有盛。凡塵眾生受之不盡。為何多此合體?況乎於法相諦中。合體則違因果。

 智者不解真義。白言。然何違因果?

 我今為淺說。汝當耳諦聽。心解真實義。若有二菩薩合體。於行道渡生中。則必亂因緣。由是則昧因果。眾生由無始根性。願力。業緣。相對互生因緣之異。因果千差不一。若依此菩薩應緣。彼菩薩錯因。若依彼菩薩應緣。此菩薩錯因。汝自問之。彼此二菩薩以何施智有情?若有三菩薩合體結一。依三菩薩之其一之緣者。二者無緣施與相對之生。依二之緣者。三者無緣施與相對之生。又云何渡生行道?此際 。因果於成熟時間。地域別異。眾生有別。恰逢同時展報。合體菩薩以何為先?納何為後?合體菩薩取彼生為後。此生為先否?若取先後為行。是故因緣不合。因緣成熟。無時待之顯報。若遇此。合體菩薩將無法可施。豈不大錯因果耶?若雲分身而為。是故何來合體菩薩?若言合體乃成一智。此錯謬「滅因果論」。非為覺聖所宣。又菩薩願力。因果相差不一。怎合一事?怎施一智?若甲菩薩於因果緣起照見。必於某年月日時自必赴東土渡生。乙菩薩於因果緣起照見。必於某年月日時自必不可赴東。而必行西域開藏。丙菩薩於因果緣起照見。必於某年月日時自將接受佛陀灌頂。跏趺待壇身不可動。東西均不得行。此際三緣各異。則三聖一體之身 。施何行道?施何不違時緣因果?何以治之?又何以治之彼因此果。此因彼果?故菩薩亦無多聖合一。若雲多合一聖。此非覺聖了諦之法。乃為邪說。汝亦應知。行人於修持中。本尊融入自身。合體得聖。助成道果實相。則是佛說正法。可依師教降服其心。

 今聞正法之義。然何又說本尊可為合體。豈不兩相有違?

 行修之士。觀想本尊融入自身。如是佛慢。自心本尊。我即佛耶。儀軌始然。成道之本。汝證三眼。密不可宣。心外無佛。妙義無窮耶。

 維摩詰是多傑羌佛否?

 善男子。汝等諦聽。汝為何來?

 為法來。

 名相無法。

 何以故?

 法無分別心。不染故。

 然何立維摩詰。分立多傑羌二名?

 眾生緣故立異名。相應故異名立。

 二者為一聖否?

 不二不一。

 此作何耶?

 不取捨耶。

 維摩詰聖尊是三世多傑羌否?

 維摩詰非多傑羌。

 三世多傑羌身相與維摩詰聖尊身相。前者說無分。今又雲二者。何具分立辨?

 無具身相。幻有分立辨?維摩詰聖尊過去身說法。釋迦世時。具居士身相。別在三世多傑羌當下身說法。末法世時 。具顯密五明身相。前後分立辨。實無身相得。

 古今之化身相別。何言無分辨?

 古今無化身耶。為直身所降。汝問差耶。維摩詰身已報化。今無身相可得。為是乃幻。何具實有?古者不具。故無所得。今說法當下身。當下已過。何來當下身?亦無所得。待之未來身。未來無來。何具實有身?亦無所得。故見多傑羌身。已過去。亦非多傑羌身。當下多傑羌身。剎那無常時 。何來當下身相?過去現在未來。三時空無身相所得。何來身相實有?

 然何我眼現見具身相定形耶?

 凡眼所見。幻化緣起。無實得見。

 何以無實得見?

 汝憶少小當下。猶見父母身相。風華年狀。形活動人。實則非實。見時即老時。凡眼不得知。汝當六十年復見。父母身云何?皮皺發白身老耶。幾時老耶?六十年老耶否?非也。實則當下身老耶。故我今告汝。未有待時。剎那變異生老耶。如是剎那變異。即非當下身。故知無定形耶。若雲具定形身。然何身老耶?何以壯年轉老年耶?由是汝當徹知。謂當下者已過去。剎那無定形身耶。無定形身。故亦無剎那時。若雲具剎那時。剎那之前已過。剎那之後未到。剎那到時當下已過。故無當下時。由是無三時。亦無三時定。形亦無定。無形定。何來本有身相?身相於剎那變異不定生滅老耶。無常耶。猶是維摩詰聖尊過去空。三世多傑羌現在空。未來三世多傑羌。維摩詰聖尊二者皆空。三時皆空無有可得 。是故無維摩詰身相。亦無多傑羌定形身相。

 無身相法主何存?

 於不可得為多傑羌法身法主。於說法渡生為多傑羌化身法主。於無上正覺為多傑羌報身法主。汝當了諦。三時不可得。汝應覺證法身。法身不覺。化身不具。報身無基。若了法身。則無身相。無相以何分立?故不一不二。

 諸法王者認證金剛總持。亦維摩詰。亦三世多傑羌。依何緣得定?

 依《正法寶典》定。

 量鑑確否?

 確在無誤。

 何定無誤?

 若有誤。何具法王量智?五濁無佛法。可謂有誤。娑婆有佛法。何來誤鑑?

 許為量智孤耶?

 若量智孤。何以多王皆孤?何以眾鑑同體?如眾鑑信口 。豈不眾王妄語乎?無證量乎?非定境觀照乎?為凡夫之流眾議而商乎?如是娑婆則無佛法耶。奈娑婆佛法威然。生死自由。虹光飛化。歷歷在目。皆不脫其諸王者之法脈始然。

 示其無誤。可另列說。以何說?

 多傑羌是維摩詰說。維摩詰非多傑羌說。

 多傑羌非維摩詰是維摩詰。何也?

 維摩詰聖尊說。諸相皆空。前際不來。後際不去。今則不住。此當體本心即空是佛。三世多傑羌說。萬法實有。前念不除。後念不斬。以無所得。生心妙有如來藏。有無之別 。維摩詰非多傑羌。理諦一味。多傑羌即維摩詰。由是多傑羌非維摩詰是維摩詰。

 維摩詰是多傑羌轉世否?

 一缽河泉之水。

 此何意?

 汝可將合聚一碗河水泉水分居否?

 不也。無有法分。此作何意?

 理諦一味意。

 一味之水。云何作有無之別?

 現見實有。夢幻空無。

 實空二法。云何了覺?

 無人我了覺。

 依何法了覺?

 無法修了覺。無分別故了覺。

 無分別。云何有維摩詰聖尊三世多傑羌二者分?

 汝心分別分。

 無人我然何說有無二支分別?

 為利眾生說有無。萬法相別有。一體如如無。

 此說有相否?

 汝說為有相。我說為渡生。

 然何又你我分別?

 汝不了無相耶。故詢有相否則自分。

 你說為渡生。有執於你。何然斷執?我執未斷。豈能渡生?

 無我怎立法。眾生依何處。依飛鳥否。依樹木花草否?依之無有了脫。汝當善知。建我立法故。立法生所依。

 我是執否?

 是執非執。

 然何此說?

 認我實有是執。見我空幻非執。六根對塵是執。五蘊皆空非執。心隨境轉是執。應無所住非執。四無量心是執。菩提勝心非執。

 四無量心然何為執?

 隨境所遷而慈是執。隨感所動而悲是執。隨他而喜是執 。隨需而舍是執。

 是執有我否?

 無我不執。

 有執然何必行?

 行菩提心必行。

 然何以執立菩提心?

 無執無我。無我依何立行?

 我執解脫否?

 我執輪迴性。

 何以得解脫?

 無執入解脫。

 菩提心執否?

 勝義菩提心無執。

 菩提心何來?

 我執所生來。

 既說無執已。又雲我執生。由來何也故?

 雲無執。謂菩提心勝義無執。說我執生。由著意行持。隨境所遷得生心境遷生我執。

 如何無我?

 不執無我。

 如何不執?

 轉四無量心於行持不染。此勝義不執。

 勝義何意?

 入了義菩提意。

 然何不直取菩提心?

 眾生業力故。

 業力何表相?

 愚痴表相。無明表相。煩惱表相。

 愚痴無明煩惱體顯何然。縛困眾生?

 汝當諦聽。如智者言談出語如流詞。自如無執。皆始然幼兒初學。始必執於識字。造句。再執造詞。而後執作文。如無執識字。何來造詞?如無造詞。何以作文?無詞無文。何以言談自如。言詞出口隨意不執意?汝應當知。四無量心入菩提心。亦復如是。次第甚為要然。當依之修行。

 何為修行?

 我於寶典開示。是為捷徑解脫大法示修行。若有善男女子。依之實修。必當福慧圓滿。解脫無礙。此為聖解脫法。

 釋迦佛陀與你持法。誰以為大?

 釋迦佛陀未持有法。

 釋迦佛陀未持有法。眾生依佛學法何說?

 釋迦佛說「說法四十九。實無法可說」。故眾生當依學無法之法。

 無法之法。從何入手為之?從何得心入道?

 從有為處入手。從無為處了心。無心可得即為道。

 為何無得心?

 無為何心可得?

 三世多傑羌持何法?

 無法可持。

 釋迦佛陀與你誰大?

 佛陀釋迦乃人天導師。大如宇宙。無量無邊。我乃無相微塵。小無形影。

 有顏色否?

 無色。

 有聲音否?

 無聲香味觸法。

 是空否?

 非空。

 是實否?

 非實。

 取非空非實否?

 不取。

 何以不取?

 無所得取。

 在此地還是在彼岸?

 此量無彼亦無此。

 既無量。然何立量說?

 無量怎具說法主?

 為何必具主?

 具主渡生。

 為何渡生耶?

 群生父母耶。

 不渡可否?

 不可。

 為何不可?

 為成佛不可。

 何以成佛當依渡生?

 渡生福慧生。

 以何得福慧?

 渡生自生福。福慧無所得。圓滿是佛覺。

 以何為渡生?

 大悲渡生。

 施以何法?

 佛陀正法。

 除此異否?

 無異。

 既無異。佛陀本然。何復示三世多傑羌之修行法?

 理諦一味精說故。

 然何謂一味?

 我法出佛陀。佛陀說我法。

 你法造就佛陀否?

 然也。

 今又云何言其比佛甚?

 我法佛陀說。我亦如是說。

 佛陀與你之法誰大?

 佛陀的大。

 多大?

 大得無邊。

 哪個法高?

 佛陀的高。

 多高?

 高得無頂。

 你的法有多大?

 無大。

 你的法有多高?

 無高。

 然如此。我當去佛土學佛陀大法。勝否?

 不勝。

 然何不勝?

 步外無佛土。

 我法不覺。佛法不了。

 不來不去。焉有佛土?應無所住。大小何存?而生其心 。妙有佛土。當體佛土耶。智者當知何為修行。由此入法。自得大法。時輪金剛。大圓勝慧。現量佛境虹身。諸多大法亦復由此而入。智者若得修行。頓可當下灌頂。壇城盤旋。虹光法界。三身頓顯。「什麼叫修行」即可覺之。

 智者頓悟。合十無言。當即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發願利樂三界有情。為利眾生而解脫。隨祈請十大金剛。虛空諸有護法。恆時護佑一切虔修《了義經》的七眾弟子。福慧圓滿。早證菩提。

相關焦點

  • 當代書畫傑出藝術家南無羌佛作品欣賞
    當代書畫傑出藝術家南無羌佛作品欣賞 2020-09-27 11:26:51   來源:網絡
  • 學佛修行必備六個先決條件
    可見學佛首先是從做人開始,做一個真正學佛的人,需要從哪些方面去努力呢?《無量壽經》告訴我們說:「欲生彼國者,當修三福: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二者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三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有了這些基礎,才算得上是一個真正開始學佛的人。但是,我們還沒有開始修行之前,必需對什麼是修行?需要什麼心態?修行的宗旨又是什麼?
  • 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該如何理解呢
    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該如何理解呢。原文是,「若人散亂心,入於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共成佛道」,出自《妙法蓮華經》。【經文解釋】人生在世數十年的光陰,不知不覺地過了。但是這種人,偶一走到佛寺裡,見此寂靜莊嚴的梵剎,心生歡喜,或見佛菩薩形象而隨口聲稱佛名者,或心生清淨而起感慨,稱讚如來吉祥而生稀有者,這都是過去生中有甚深善根,由此皆得成佛。很多人理解這四句,認為這是說只要念一聲南無佛,就踏上了修行成佛的大道,並不是念了一句佛就成佛了。還有一種解釋,是過去有人念了一聲南無佛,後來依據此功德,漸次修行,最終成就了佛道。這2種解釋,都是正確的。
  • 佛教:「南無阿彌陀佛」是什麼意思?不要再無知了!
    許多信佛的善信也喜歡念這句佛號,但是事實上大多數人並不知道這句佛號是什麼意思,甚至連讀音都不正確,這樣就容易鬧笑話,也會讓人更加迷惑,於學佛修行是無益的。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到底包含著怎樣的深意?相信看完本篇文章,大家會恍然大悟。首先,我們要明白,這句「南無阿彌陀佛」是對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恭敬稱謂。「南無」不是我們現代漢語的讀法和意思。
  • 吃素不代表修行,只是修行中的助緣而已
    關於學佛修行人吃素,現在學佛人不吃素,好像就不是修行人了,同修都躲你,其實沒必要瞧不起,四年前我吃素就是機緣到了,原來都是每月吃幾天,機緣到了改吃純淨口素,淨口素就是佛教中禁食的五種蔬菜,大蒜,大蔥,洋蔥頭,韭菜,興渠咱們內地沒有,內地佛教加上了,香菜,
  • 佛教:「南無阿彌陀佛」究竟是什麼意思?不要再愚痴了!
    對於學佛修行之人,對這六個字的含義應該都比較清楚,但對於許多未皈依佛門的普通大眾,對這六個字的認識乃至讀音都是比較含糊的。如果不知其然而只是一味誦讀,功德也就散了。「南無阿彌陀佛」究竟是什麼意思?不要再愚痴了!首先,我們要正確發音,它不是按照漢語發音來讀的,這六個字是梵文音譯而來的,許多經文也是梵文音譯。
  • 學佛之後心生煩惱,讀經又滋生心魔,真正的佛法修行是什麼?
    一心求佛,就要從佛陀腳下的經典讀起;一心向善,就去尋找心裡最初的修行的起點;一心問道,就以因果禪緣辯禪論佛……眼觀鼻,鼻觀心,身、心、意合一!可是,學佛的人有千萬,有多少人能夠恆心發力,正信正學堅持到彼岸呢?
  • 世界頂級書法 藝術 珍寶 羌佛藝術作品欣賞
    作者簡介: 南無羌佛:農曆1955年5月15日出生於中國四川,自幼在高僧巨德的愛護下系統的攻讀三藏密典,16歲時寫下《僧俗辨語》哲學著作,
  • 「南無阿彌陀佛」究竟是什麼意思?不學佛的人很難明白!
    首先,咱們來糾正一下「南無」的讀音。「南無」不是按照漢語拼音的讀法來讀的,更不是「南邊沒有」的意思。「南無」是梵文音譯而來,讀作「na mo」,它是佛教裡稱呼佛菩薩名號時用到的尊稱,表示「皈依」和尊重。如「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阿彌陀佛」,表示對佛菩薩的尊敬和歸命。「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是西方世界最大的佛。
  • ​《原佛》修證|太虛大師:婦女學佛之規範
    今日有此特別之會,仿佛若佛當時之婦女法會者然,應從婦女之機,而講婦女學佛之佛法。婦女學佛,以在家為善;即佛在世時,對於婦女之學佛,亦本此旨。因為出家修行,男子且不易,何況女子?故昔日佛說法廿餘年,尚無尼眾;後佛之姨母名波闍波提者,再三懇求出家,佛始為之剃度授戒。繼而耶輸陀羅亦在三懇求為比丘尼,佛恐彼等修持不謹,特製許多戒律以規範之,是為印度婦女出家為尼之始。
  • 佛教:天天念「南無阿彌陀佛」,其中含義,你知道嗎?
    「南無阿彌陀佛」似乎成了佛教的代名詞,許多人經常念它,但是對於幾乎不怎麼學佛的普通信眾來說,對這句話的含義根本不理解,甚至連讀音都搞錯了,這樣難免不恭敬,也不利於大眾培福增慧。那麼本篇文章,小編就來帶大家了解一下這個佛教常識。「南無阿彌陀佛」是梵文音譯,和漢語是完全不同的。
  • 學佛就是修心、念佛就是念心,心外無佛、心內無塵便是佛
    純印老人說:「光口頭佛不行,心須要有佛心。口說佛,心無佛,不去修,不去做,等於瞎胡鬧,還是沒有佛。」如果一個念佛人、煩惱不減,你的內心、沒有真正的覺悟,甚至沒想改變自己的內心,六根接觸六塵,還是和原來一樣,貪嗔痴、沒有絲毫的減少,只是為念一句佛號而念,這樣念佛,就是攀緣心。什麼是覺悟的心呢?
  • 學佛人怎樣看待五欲?佛說:如犢戀母!
    學佛人要斷五欲,但有時候生理反應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比如荷爾蒙的分泌,那是人的動物本能。那麼,學佛人到底該如何看待五欲呢?有反應就是邪惡、就算修行不夠嗎?佛是怎麼看到的?《出曜經·華品第十九》記載如是一則故事:昔時,佛在舍衛國祗樹給孤獨園(即祗園精舍)為大眾說法。
  • 學佛,具體學什麼?佛說:修七善法!
    世人學佛,不論其初衷如何,根本目的自然是修佛成佛,摒棄惡業,不墮魔道,不想在生死苦惱之海、六道輪迴中繼續一次又一次輪迴……可怎麼做呢?燒香拜佛,捐點香油錢,再花點小錢,買幾條魚放生,這樣就能積攢功德。相信所有的學佛人都不會這麼想!又回到了原點,如何修佛成佛?成佛不易,佛修三大阿僧祇劫,絕非你一生一世努力可達到。但也別灰心,斷除惡業,不墮魔道,脫離生死海,求得佛的智慧與解脫之道,這是通過修行可以達到的。具體怎樣做?佛說:修七善法!什麼是「七善法」?1、「聖弟子得堅固信,深著如來,信根已立,終不隨外沙門、梵志。
  • 佛告訴我們,修行者如何做到「明心見性」,修行的原則是什麼?
    佛在多部經書中告訴我們,修行的原則是什麼,如何做到「明心見性」都有詳細記載作為有著濃厚的中國佛家文化,經書就是我們學佛修行者所學所悟的根本教典。那麼對於學佛修行者來說,我們修行的原則是什麼呢?佛教文化,就經、律、論三藏就足以讓我們用一生去學習,還謂之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