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介川行書蘇東坡《前赤壁賦》《後赤壁賦》書法作品欣賞(二)

2020-12-12 案例知識分享

行書蘇東坡《前赤壁賦》《後赤壁賦》(二)。

尺寸32cm*21m

圖文:許介川

許介川,1961年生於福建詔安。畢業於北京大學首屆書法藝術研究班。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收藏家協會會員,中國書協展覽中心創作委員,廣東省中國畫學會理事,民革廣東省孫中山書畫院副院長,民革深圳市孫中山書畫院院長,深圳市書畫家協會常務副會長,深圳市第五、六屆青聯委員,深圳市人大代表。中國畫作品和書法作品數十次入選中國美術家協會和中國書法家協會主辦的全囯性展覽,並多次獲獎。福建美術出版社出版清代王素畫、許介川書的,【二十四孝書畫】和【許介川楷書韓愈三文】。海天出版社出版的許介川書法長卷【深圳賦】,2006年榮獲【書法】雜誌頒發的中國書壇青年百強榜,(十佳書法家稱號)。2007年榮獲【中國書畫報】頒發的2007「中國書法十大年度人物」稱號。2008年榮獲中國知識產權局頒發的中國智慧財產權文化大使稱號。

蘇東坡《前赤壁賦》原文

壬戌之秋1,七月既望2,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清風徐來3,水波不興4。舉酒屬客5,誦明月之詩6,歌窈窕之章7。少焉8,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牛之間9。白露橫江10,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11。浩浩乎如馮虛御風12,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13,羽化而登仙14。

於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15。歌曰:「桂棹兮蘭槳16,擊空明兮溯流光17。渺渺兮予懷18,望美人兮天一方19。」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20。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21,如泣如訴;餘音嫋嫋22,不絕如縷23。舞幽壑之潛蛟24,泣孤舟之嫠婦25。

蘇子愀然26,正襟危坐27,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28?」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29,東望武昌30,山川相繆31,鬱乎蒼蒼32,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33?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34,舳艫千裡35,旌旗蔽空,釃酒臨江36,橫槊賦詩37,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38,駕一葉之扁舟39,舉匏尊(樽)以相屬40。寄蜉蝣於天地41,渺滄海之一粟42。哀吾生之須臾43,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44。知不可乎驟得45,託遺響於悲風46。」 [1]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47,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48,而卒莫消長也49。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50;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51,而吾與子之所共食(適)52。」

客喜而笑,洗盞更酌。餚核既盡53,杯盤狼籍。相與枕藉乎舟中54,不知東方之既白。[2]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壬戌(rén xū):元豐五年,歲次壬戌。古代以幹支紀年,該年為壬戌年。

既望:農曆每月十六。農曆每月十五日為「望日」,十六日為「既望」。

徐:緩緩地。

興:起。

屬(zhǔ):傾注,引申為勸酒。

明月之詩:指《詩經·陳風·月出》。

窈窕(yǎotiǎo)之章:《陳風·月出》詩首章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窈糾」同「窈窕」。

少焉:一會兒。

鬥牛:星座名,即鬥宿(南鬥)、牛宿。

白露:白茫茫的水氣。橫江:橫貫江面。

「縱一葦」二句:任憑小船在寬廣的江面上飄蕩。縱,任憑。一葦,比喻極小的船。《詩經·衛風·河廣》:「誰謂河廣,一葦杭(航)之。」如,往。凌,越過。萬頃,極為寬闊的江面。茫然,曠遠的樣子。

馮(píng)虛御風:乘風騰空而遨遊。馮虛,憑空,凌空。馮,通「憑」,乘。粵教版高中語文教科書改為「憑」,但原文應為「馮」。虛,太空。御,駕御。

遺世:離開塵世。

羽化:傳說成仙的人能像長了翅膀一樣飛升。登仙:登上仙境。

扣舷(xián):敲打著船邊,指打節拍。

桂棹(zhào)蘭槳:桂樹做的棹,蘭木做的槳。

空明:月亮倒映水中的澄明之色。溯:逆流而上。流光:在水波上閃動的月光。

渺渺:悠遠的樣子。

美人:比喻心中美好的理想或好的君王。

倚歌:按照歌曲的聲調節拍。和:同聲相應,唱和。

怨:哀怨。慕:眷戀。

餘音:尾聲。嫋嫋(niǎo):形容聲音婉轉悠長。

縷:細絲。

幽壑:深谷,這裡指深淵。此句意謂:潛藏在深淵裡的蛟龍為之起舞。

嫠(lí)婦:寡婦。白居易《琵琶行》寫孤居的商人妻云:「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明月江水寒。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幹。」這裡化用其事。

愀(qiǎo)然:容色改變的樣子。

正襟危坐:整理衣襟,(嚴肅地)端坐著。

何為其然也:簫聲為什麼會這麼悲涼呢?

夏口:故城在今湖北武昌。

武昌:今湖北鄂城縣。

繆(liáo):通「繚」,盤繞。

鬱:茂盛的樣子。

孟德之困於周郎:指漢獻帝建安十三年(208),吳將周瑜在赤壁之戰中擊潰曹操號稱的八十萬大軍。周郎,周瑜二十四歲為中郎將,吳中皆呼為周郎。

「方其」三句:指建安十三年劉琮率眾向曹操投降,曹軍不戰而佔領荊州、江陵。方,當。荊州,轄南陽、江夏、長沙等八郡,今湖南、湖北一帶。江陵,當時的荊州首府,今湖北縣名。

舳艫(zhú lú):戰船前後相接,這裡指戰船。

釃(shī)酒:濾酒,這裡指斟酒。

橫槊(shuò):橫執長矛。槊,長矛。

侶:以……為伴侶,這裡為意動用法。麋(mí):鹿的一種。

扁(piān)舟:小舟。

匏(páo)尊:用葫蘆做成的酒器。匏,葫蘆。尊,同「樽」。

寄:寓託。蜉蝣(fú yóu):一種朝生暮死的昆蟲。此句比喻人生之短暫。

渺:小。滄海:大海。此句比喻人類在天地之間極為渺小。

須臾:片刻,形容生命之短。

長終:至於永遠。

驟:多。

遺響:餘音,指簫聲。悲風:秋風。

逝者如斯:流逝的像這江水。語出《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逝,往。斯,斯,指水。

盈虛者如彼:指月亮的圓缺。

卒:最終。消長:增減。

曾(zēng)不能:固定詞組,連……都不夠。曾,連……都。一瞬:一眨眼的工夫。

是:這。造物者:天地自然。無盡藏(zàng):無窮無盡的寶藏。

食:享用。《釋典》謂六識以六人為養,其養也胥謂之食,目以色為食,耳以聲為食,鼻以香為食,口以味為食,身以觸為食,意以法為食。清風明月,耳得成聲,目遇成色。故曰「共食」。易以「共適」,則意味索然。當時有問軾「食」字之義,軾曰:「如食吧之『食』,猶共用也。」軾蓋不欲以博覽上人,故權詞以答,古人謙抑如此。明代版本將「共食」妄改為「共適」,以致現行人教版高中語文教科書誤從至今。

餚核:菜餚、果品。

枕藉:相互靠著。[3] [4-5]

白話譯文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與友人在赤壁下泛舟遊玩。清風陣陣拂來,水面波瀾不起。舉起酒杯向同伴勸酒,吟誦《明月》中「窈窕」這一章。不一會兒,明月從東山後升起,在鬥宿與牛宿之間緩步徐行。白茫茫的霧氣橫貫江面,水光連著天際。放縱一片葦葉似的小船隨意漂浮,越過茫茫的江面。浩浩淼淼好像乘風凌空而行,並不知道到哪裡才會停棲,飄飄搖搖好像要離開塵世飄飛而起,羽化成仙進入仙境。

在這時喝酒喝得非常高興,敲著船邊唱起歌來。歌中唱到:「桂木船棹啊香蘭船槳,擊打著月光下的清波,在泛著月光的水面逆流而上。我的情思啊悠遠茫茫,眺望美人啊,卻在天的另一方。」有會吹洞簫的客人,配著節奏為歌聲伴和,洞簫的聲音嗚嗚咽咽:有如哀怨有如思慕,既像啜泣也像傾訴,餘音在江上迴蕩,像細絲一樣連續不斷。能使深谷中的蛟龍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婦為之飲泣。

我的神色也愁慘起來,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問道:「簫聲為什麼這樣哀怨呢?」客人回答:「『月明星稀,烏鵲南飛』,這不是曹公孟德的詩麼?這裡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東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連綿不絕,目力所及,一片鬱鬱蒼蒼。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圍困的地方麼?當初他攻陷荊州,奪得江陵,沿長江順流東下,麾下的戰船首尾相連延綿千裡,旗幟將天空全都蔽住,面對大江斟酒,橫執長矛吟詩,本來是當世的一位英雄人物,然而現在又在哪裡呢?何況我與你在江中的小洲打漁砍柴,以魚蝦為侶,以麋鹿為友,在江上駕著這一葉小舟,舉起杯盞相互敬酒,如同蜉蝣置身於廣闊的天地中,像滄海中的一粒粟米那樣渺小。唉,哀嘆我們的一生只是短暫的片刻,不由羨慕長江的沒有窮盡。想要攜同仙人攜手遨遊各地,與明月相擁而永存世間。知道這些終究不能實現,只得將憾恨化為簫音,託寄在悲涼的秋風中罷了。」

我問道:「你可也知道這水與月?時間流逝就像這水,其實並沒有真正逝去;時圓時缺的就像這月,終究沒有增減。可見,從事物易變的一面看來,那麼天地間萬事萬物時刻在變動,連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而從事物不變的一面看來,萬物同我們來說都是永恆的,又有什麼可羨慕的呢?何況天地之間,萬物各有主宰者,若不是自己應該擁有的,即使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風,以及山間的明月,聽到便成了聲音,進入眼帘便繪出形色,取得這些不會有人禁止,感受這些也不會有竭盡的憂慮。這是大自然恩賜的沒有窮盡的寶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客人高興地笑了,洗淨酒杯重新斟酒。菜餚果品都已吃完,杯子盤子雜亂一片。大家互相枕著墊著睡在船上,不知不覺東方已經露出白色的曙光。[6]

後赤壁賦 原文

是歲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將歸於臨皋。二客從予過黃泥之坂。霜露既降,木葉盡脫, 人影在地,仰見明月,顧而樂之,行歌相答。

已而嘆曰:「有客無酒,有酒無餚,月白風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舉網得魚,巨口細鱗,狀似松江之鱸。顧安所得酒 乎?」歸而謀諸婦。婦曰:「我有鬥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時之需。」

於是攜酒與魚,復 遊於赤壁之下。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 識矣。予乃攝衣而上,履巉巖,披蒙茸,踞虎豹,登虯龍,攀棲鶻之危巢,俯馮夷之幽 宮。蓋二客不能從焉。劃然長嘯,草木震動,山鳴谷應,風起水湧。予亦悄然而悲,肅然而 恐,凜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聽其所止而休焉。時夜將半,四顧寂寥。適有 孤鶴,橫江東來。翅如車輪,玄裳縞衣,戛然長鳴,掠予舟而西也。

須臾客去,予亦就睡。夢一道士,羽衣翩躚,過臨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遊樂 乎?」問其姓名,俯而不答。「嗚呼!噫嘻!我知之矣。疇昔之夜,飛鳴而過我者,非子也 邪?」道士顧笑,予亦驚寤。開戶視之,不見其處。

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從雪堂出發,準備回臨皋亭。有兩位客人跟隨著我,一起走過黃泥坂。這時霜露已經降下,葉全都脫落。我們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頭望見明月高懸。四下裡瞧瞧,心裡十分快樂;於是一面走一面吟詩,相互酬答。

過了一會兒,我嘆惜地說:「有客人卻沒有酒,有酒卻沒有菜。月色皎潔,清風吹拂,這樣美好的夜晚,我們怎麼度過呢?」一位客人說:「今天傍晚,我撒網捕到了魚,大嘴巴,細鱗片,形狀就像吳淞江的鱸魚。不過,到哪裡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說:「我有一鬥酒,保藏了很久,為了應付您突然的需要。」

就這樣,我們攜帶著酒和魚,再次到赤壁的下面遊覽。長江的流水發出聲響,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聳;山巒很高,月亮顯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來。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遊覽所見的江景山色再也認不出來了!我就撩起衣襟上岸,踏著險峻的山巖,撥開紛亂的野草;蹲在虎豹形狀的怪石上,又不時拉住形如虯龍的樹枝,攀上猛禽做窩的懸崖,下望水神馮夷的深宮。兩位客人都不能跟著我到這個極高處。我大聲地長嘯,草木被震動,高山與我共鳴,深谷響起了回聲,大風颳起,波浪洶湧。我也覺得憂愁悲哀,感到恐懼而靜默屏息,覺得這裡令人畏懼,不可久留。回到船上,把船划到江心,任憑它漂流到哪裡就在那裡停泊。這時快到半夜,望望四周,覺得冷清寂寞得很。正好有一隻鶴,橫穿江面從東邊飛來,翅膀像車輪一樣大小,尾部的黑羽如同黑裙子,身上的白羽如同潔白的衣衫,它戛戛地拉長聲音叫著,擦過我們的船向西飛去。

過了會兒,客人離開了,我也回家睡覺。夢見一位道士,穿著羽毛編織成的衣裳,輕快地走來,走過臨皋亭的下面,向我拱手作揖說:「赤壁的遊覽快樂嗎?」我問他的姓名,他低頭不回答。「噢!哎呀!我知道你的底細了。昨天夜晚,邊飛邊叫著從我這裡經過的人,不是你嗎?」道士回頭笑了起來,我也忽然驚醒。開門一看,卻看不到他在什麼地方。

步自雪堂:從雪堂步行出發。雪堂,蘇軾在黃州所建的新居,離他在臨皋的住處不遠,在黃岡東面。堂在大雪時建成,畫雪景於四壁,故名「雪堂」。

臨皋(gāo):亭名,在黃岡南長江邊上。蘇軾初到黃州時住在定惠院,不久就遷至臨皋亭。

黃泥之坂(bǎn):黃岡東面東坡附近的山坡叫「黃泥坂」。坂,斜坡,山坡。文言文為調整音節,有時在一個名詞中增「之」字,如歐陽修的《晝錦堂記》:「乃作晝錦之堂於後圃。」

木葉:樹葉。木,本來是木本植物的總名,「喬木」「灌木」的「木」都是用的這個意思。後來多用「木」稱「木材」,而用本義是「樹立」的「樹」作木本植物的總名。

行歌相答:邊行邊吟詩,互相唱和;且走且唱,互相酬答。

已而:過了一會兒。

如此良夜何:怎樣度過這個美好的夜晚呢?如……何,怎樣對待…… 「如何」跟「奈何」差不多,都有「對待」「對付」的意思。

今者薄暮:方才傍晚的時候。薄暮,太陽將落天快黑的時候。薄,迫,逼近。

松江之鱸(lú):鱸魚是松江(現在屬上海)的名產,體扁,嘴大,鱗細,味鮮美,松小所產的鱸魚。這是有名的美味。

顧安所得酒乎:但是從哪兒能弄到酒呢?顧,但是,可是。安所,何所,哪裡。

謀諸婦:謀之於妻,找妻子想辦法。諸,相當於「之於」。

鬥:古代盛酒的器具。

不時之須:隨時的需要。「須」通「需」。

復遊於赤壁之下:這是泛舟而遊。下文「攝衣而上」是舍舟登陸,「反而登舟」是回到船上。

斷岸千尺:江岸上山壁峭立,高達千尺。斷,阻斷,有「齊」的意思,這裡形容山壁峭立的樣子。

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識矣:才過了幾天啊,(眼前的江山明知是先前的江山,)而先前的景象再不能辨認了。這話是聯繫前次赤壁之遊說的。前次遊赤壁在「七月既望」,距離這次僅僅三個月,時間很短,所以說「曾日月之幾何」。前次所見的是「水光接天」,「萬頃茫然」,這次所見的是「斷岸千尺」「水落石出」,所以說「江山不可復識」。曾,才,剛剛。這樣用的「曾」常放在疑問句的句首。「曾日月之幾何」,也就是「曾幾何時」。

攝衣:提起衣襟.攝,牽曳。

履巉(chán)巖:登上險峻的山崖。履,踐,踏。巉巖,險峻的山石。

披蒙茸:分開亂草。蒙茸,雜亂的叢草。

踞:蹲或坐。虎豹,指形似虎豹的山石。

虯龍:指枝柯彎曲形似虯龍的樹木。虯,龍的一種。登虯龍是說遊於樹林之間。

棲鶻(hú):睡在樹上的鶻。棲,鳥宿。鶻,意為隼,鷹的一種。

俯馮(píng)夷之幽宮:低頭看水神馮夷的深宮。馮夷,水神。幽,深。「攀棲鶻之危巢,俯馮夷之幽宮」,這只是說,上登山的極高處,下臨江的極深處。

劃然長嘯:高聲長嘯。劃有「裂」的意思,這裡形容長嘯的聲音。嘯,蹙口作聲。

亦:這個「亦」字是承接上文「二客不能從」說的。上文說,遊到奇險處二客不能從;這裡說,及至自己發聲長嘯,也感到悲恐,再不能停留在山上了。

悄然:靜默的樣子。

肅然:因恐懼而收斂的樣子。

留:停留。

反:同「返」。返回。

放:縱,遣。這裡有任船飄蕩的意思。

聽其所止而休焉:任憑那船停止在什麼地方就在什麼地方休息。

四顧寂寥:向四外望去,寂寞空虛。

橫江東來:橫穿大江上空從東飛來。

玄裳縞衣:下服是黑的,上衣是白的。玄,黑。裳,下服。縞,白。衣,上衣。仙鶴身上的羽毛是白的,尾巴是黑的,所以這樣說。

戛然:形容鶴雕一類的鳥高聲叫喚的聲音。如白居易《畫雕贊》「軒然將飛,戛然欲鳴。」

掠:擦過。

須臾客去,予亦就睡:這時的作者與客已經舍舟登岸,客去而作者就寢於室內,看下文的「開戶」便明。

羽衣翩仙:穿著羽衣(道士穿的用鳥羽製成的衣服),輕快地走著。翩仙,一作「蹁躚」。

揖予:向我拱手施禮。

俛:同「俯」,低頭。

嗚呼噫嘻:這四個字都是嘆詞,也可以嗚呼,噫,嘻分開用,或者嗚呼,噫嘻分開用。

疇昔之夜:昨天晚上。此語出於《禮記·檀弓》上篇「予疇昔之夜」。疇,語首助詞,沒有實在的意思。昔,昨。

過我:從我這裡經過。

非子也耶:不是你嗎?「也」在這裡不表示意義,只起輔助語氣的作用。

顧:回頭看。

寤:覺,醒。

相關焦點

  • 許介川正、行、草書蘇東坡《前後赤壁賦》書法作品欣賞
    蘇東坡《前-後赤壁賦》。此幅正書近在深圳市美術館展出,為深圳市書協主辦的(創意與傳承)書展。上段在微信朋友圈裡,發了蘇東坡《前-後赤壁賦》的草書和行書,正好和今天這幅正書,成真、行、草同書一篇古賢人詩賦書法的展示。這真、行、草三幅字的書寫跨度大概一年時間。我此段時間一直就喜歡抄寫蘇東坡等古賢人的詩詞文賦。在抄書中縱觀古人詞賦大意,承源流讀經史,亦嘗探其要領。乃析義理於精微之蘊,辨字句於毫髮之間。
  • 許介川草書蘇東坡《前赤壁賦》書法作品欣賞(一)
    蘇東坡…《前赤壁賦》 信扎28*21(一)圖文:許介川許介川,1961年生於福建詔安。畢業於北京大學首屆書法藝術研究班。
  • 書法家趙孟頫行書《前赤壁賦》秀麗妍美,極盡書法藝術之美
    書法家趙孟頫行書《前赤壁賦》,結字秀麗妍美,極盡書法藝術之美。我比較喜歡趙孟頫和文徵明的行書《前赤壁賦》,也許非常適合我的風格,看了多遍愛不釋手,閒暇之時也會臨摹,確實是不錯的學習法帖。
  • 啟功的鋼筆行書字帖《赤壁賦》欣賞,墨韻淋漓層色明透,真書法也
    當今書壇影響比較深遠的書法家,啟功先生一定是一個不可忽略的大書法家,今天我們帶給大家的是啟功先生在1989年用鋼筆書寫的《赤壁賦》,這是非常罕見的。關於啟功先生的介紹我們放在了文末,這裡我們先說一下鋼筆書法學習的方法:練習鋼筆書法這個最重要的是興趣,要想用速成法也不是太好的方法,因從開頭打好基礎持之以恆練字才會紮實。
  • 北京書協理事方放,行書《赤壁賦》嫻靜舒展,書友:人美字靚
    眾所周知,書法藝術在我們的生活中已經是屢見不鮮了。它從原來的文人士大夫所特有轉而變成了一種「飛入尋常百姓家」的大眾藝術。雖然說書法已變得常見而普及,但書法水平的高低卻仍是存在的。那麼什麼才是好書法呢?或者說我們應該怎麼欣賞鑑別書法呢?
  • 文學家的哲學思考,蘇軾代表作《前赤壁賦》
    蘇東坡是北宋著名文學家,他很喜歡思考,在他的很多作品中都滲透著哲學觀點。理性的光輝,讓他的文學作品更加精彩。蘇東坡寫過兩篇《赤壁賦》,為了區分,人們把第一篇稱為《前赤壁賦》。經歷「烏臺詩案」後,蘇東坡被貶黃州。
  • 《前赤壁賦》:蘇東坡精神上的孤獨絕境
    渺小《前赤壁賦》雖然是散文的路數,但確實還是賦。所以裡面這些駢文對句非常的工整漂亮,而且也是採用了賦一貫的對答方式展開文章。這幾句是蘇子問客人為何吹出來的蕭聲如怨如慕,如泣如訴,客人做出的回答。寂寥要說孤獨感,也是有的,更側重於後一句空間上的孤獨。這是一種常見的用巨大空間中的小存在來體現孤獨的表現手法,類似於咱們今天無人機航拍最喜歡用的上帝視角,沙漠或大海一望無垠,畫面中的人物由近及遠,越來越小,直到最後消失在背景之中,這個句子是用文字對比的方式形象地描述了這種感覺。
  • 黃秋原楷書《赤壁賦》,怎一個美字了得,他不是中書協會員
    如果你不看他的書法的話,你很難想像,當今書壇,還有這麼一位低頭耕耘自己的實力派。他叫黃秋原,1979年出生於黑龍江,典型的東北男人的形象。黃秋原自幼喜歡書法,特別鍾情於唐人寫經。他抄寫的《心經》、《金剛經》、《妙法華嚴經》等楷書作品,用筆細膩溫潤,精緻遒勁,再加上那古香古色的裝裱效果,看上一眼,保準你也會喜歡。
  • 吟誦|視頻:蘇軾《前赤壁賦》
    赤壁賦宋代:蘇軾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
  • 磊明朗誦《前赤壁賦》
    前赤壁賦朗誦:磊 明 作者:蘇 軾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
  • 蘇東坡:畫石頭我是認真的,因為那裡有我的人生格言
    也確實,自蘇東坡起,繪畫中的「木石組合」在以後的時代裡延續,成為中國繪畫的經典格式之一,也在後世繪畫中被一次次重述。不止繪畫作品,曹雪芹的《紅樓夢》不是也為寶黛安排了「木石前盟」的姻緣嗎。
  • 取自《赤壁賦》中的寶寶名字 清風徐來 溫潤古典 內涵十足
    《赤壁賦》在中國文學上有著很高的文學地位,對之後的賦、散文、詩產生了重大影響。所以用《赤壁賦》給寶寶取名字是非常的溫潤古典,內涵十足,下面一起來看看吧!出自《赤壁賦》中的內涵十足的寶寶名字出自《赤壁賦》中的內涵十足的寶寶名字大全蘇子
  • 聊聊書法史上的「天下第三行書」
    是蘇軾撰詩並書,墨跡素箋本,橫34.2釐米,縱18.9釐米,行書十七行,129字,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那時蘇軾因宋朝最大的文字獄,被貶黃州第三年的寒食節作了二首五言詩:「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兩月秋蕭瑟。臥聞海棠花,泥汙燕支雪。暗中偷負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頭已白。」;「春江欲入戶,雨勢來不已。小屋如漁舟,蒙蒙水雲裡。空庖煮寒菜,破灶燒溼葦。
  • 趙子昂最震撼的作品,冠絕上下500年!被譽「中華十大名帖」之一
    趙子昂《前後赤壁賦》因為自趙體書法產生後,跟隨、效仿者無數,無數書法在其上受益無窮。趙子昂《前後赤壁賦》這裡為大家解答:趙子昂的書法是適合書法初學者學習的,但是要懂得合理選取趙氏書法來學習,不可上來就學習草書或者一些筆法筆勢過於險絕、複雜的作品。
  • 承晉唐書法之正脈:趙體行書《洛神賦》,高清無損單字欣賞
    眾所周知,趙子昂在書中國書法裡的地位和影響是非常大的。他不僅對彼時書壇頹衰之氣加以復古形式的拯救,更成為了有元一代的書風標誌。趙體書法頗得晉唐之筆法與神韻,他的字精熟美妍,雅俗共賞,同時還有著極強的實用性。
  • 明代萬曆攜琴訪友赤壁賦青花人物故事大盤一件
    明代萬曆攜琴訪友赤壁賦青花人物大盤明代萬曆攜琴訪友赤壁賦青花人物故事大盤 盤徑三十一點五釐米、高六釐米、底徑十六釐米,盤下邊5點鐘的地方有商業修復,修復長度為2乘1.5(CM)尺寸。萬曆人物故事青花盤背面圖片欣賞盤背面也分為青花三層工藝,首先為三枝冰梅為首層,中層為松竹梅外加三隻鵲鳥,松竹梅古人對之有不同的提煉和概括,但如松的枝幹如鐵、歲寒後凋,竹的中空外直、寧折不彎,梅的凌霜傲雪、玉潔冰清等等,卻是自魏晉以降中國人所推崇
  • 硬筆行書怎麼選擇字帖?有這幾本就夠了,王羲之領銜,值得珍藏
    各位大家好,這裡是落筆齋,我是安和,關注我,持續分享硬筆書法知識和經驗。相比於楷書,很多人可能會更加有意願練一練行書,畢竟行書相對自由,比較實用。趙孟《洛神賦》《洛神賦》即為趙氏行書代表作。行中兼楷的結體、點畫,深得二王遺意,尤其是王獻之《洛神賦》的神 韻,即妍美灑脫之風致。
  • 蘇東坡:不斷生長的文化符號
    「我書意造本無法」主要展示蘇軾師法的前人作品、蘇軾本人的書法作品以及後人對蘇軾書法的仿學、臨摹和評論,彰顯其書史地位。「人間有味是清歡」以表現蘇軾逸事和其述懷小品文為題材的作品為主,呈現被後世視為文人典範的蘇軾形象。從強大的「親友圈」、書畫、詩文到生活逸事、後人想像,70餘件(套)珍貴文物的吉光片羽,連綴起了關於蘇東坡的「大數據畫像」。凝神靜觀之中,鮮活、可愛、智慧的蘇子似乎就要穿越時光踱步走來。
  • 行書字帖如何選?不管是硬筆行書還是軟筆行書,這裡統統告訴你
    《書道拍案驚奇》觀點:不管是硬筆行書還是軟筆行書,都不要選擇現代人的字帖。有老師點撥可以直接上手《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自學的話建議用行楷過渡下,推薦趙孟《前後赤壁賦》和智永《真草千字文》等字數多,且平正的行楷字帖。
  • 10件蘇東坡大作在故宮展出!堪稱是「奇珍異寶」,令你大飽眼福
    蘇東坡很多造詣深厚的書畫真跡終於重見天日,出現在世人面前,這些新展出的蘇東坡書法真跡不是那些廣為流傳的作品,而是蘇東坡一些充滿著「煙火氣」、充滿著生活化的作品,這些字歷經上千的沉澱,再一次展現在世人面前時,依然光彩奪目。